摘要:我国目前面临严重的环境污染,给人们生活和生命带来严峻的挑战,而校园是培养下一代环境意识和环境保护能力的重要场所。我们要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使他们能初步了解环境与人类生存发展之间的关系,萌发孩子热爱环境的情感,训练他们保护环境的技能,使其初步树立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观念和参与环境保护的能力。本文就如何在教学中渗透环保意识的培养展开探讨。
关键词:现状 教学 学生 环保意识 培养
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客观条件。环境的优劣,关系到人类生活和生命质量的高低。而教育是人类社会重要组成部分。在教学中有意识地加强环保教育,不仅可以增强学生的环境意识,还可以影响整个社会的环境治理,而且反过来也增加了教学的内涵,使两者互相促进,相得益彰。那么,在教学中如何进行环境教育呢?
一、让学生了解我国环境的现状和环境污染的恶果
《中国环境状况公报》显示我国城市空气质量处在较重的污染水平;我国七大水系、湖泊、水
库、部分地区地下水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我国大部分垃圾露天集中堆放,大量可再生资源尚未得到回收利用,流失严重,污染事故频出,潜在危害很大;我国多数城市噪声处于中等污染水平,其中,生活噪声影响范围大并呈扩大趋势,交通噪声对环境冲击最强。事实是我国的环境污染问题日趋严重,中国最大的500个城市中,只有不到1%达到了世界卫生组织推荐的空气质量标准;世界上污染最严重的10个城市之中,有7个在中国。这不仅仅是让我们心寒就能了却的事。就如同中国著名企业家马云提到当前环境污染问题称,相信十年以后中国三大癌症将会困扰着每一个家庭,肝癌、肺癌、胃癌。肝癌,很多可能是因为水;肺癌是因为我们的空气;胃癌,是我们的食物。而事实上,我国目前癌症村多达400余个,当然环境污染还能使人类患上呼吸、心血管、神经、皮肤、残疾等一系列的疾病。
二、让学生了解我国环境的治理和发达国家的现状
目前,我国党和国家领导人高度重视环保问题,并出台了一系列的法律法规,并且我国每年都要发布《中国环境状况公告》,主要大城市每天也要播报空气质量。但是,由于我国环境污染十分严重和执法不严的状况,广大人民对环保的无视和冷漠,因此,我国的环境还在继续恶化。而诸多发达国家,早在几十年前就高度重视环保,并且通过教育和多种媒体,使人
民认识到环保的重要性;他们不但法制健全,执法严厉,而且广大人民环保意识和行为很强,出现了众多的环保志愿者,如加拿大、美国等,一些中国人为之移民到此,这是我们的悲哀。当然,我国也有如陈光标为首的环保志愿者。
三、教学要立足教材,挖掘环境保护的素材
在教学中渗透环境保护教育,并不提倡每堂课都要进行,只有适用于环境教育内容才能起到良好的效果。要在语文课程中渗透环境教育,就要研究语文教材,对语文教材中的环境保护内容了然于胸,对不同的教学内容制定不同的环保教学目标,才能起到好的教育效果。小学语文教材中都安排有保护生态平衡和热爱自然的教育内容。但有些是显性的,可以信手拈来,直接加以利用,将教材内容与环保教育挂上钩。但有些是隐性的,有待教师去挖掘。只要教师能动脑分析,深入研究,有意识的挖掘教材中环保因素,出语文问题中隐含的环境问题,将语文和环境教育结合起来,对学生进行环保意识的教育是一种很好的途径。
四、接触优美的环境,依托写作,让学生追求美好的生活环境
教师要通过多媒体教学和带领学生到优美的自然环境中去,引导学生观察高耸入云的雪峰、
清澈透明的大小湖泊、古木参天的原始森林、高低错落的激流瀑布。当学生形成初步印象之后,就会产生一种愉悦之情,这种审美体验能慢慢地沉淀为有益的营养,继而激发学生保护美丽大自然的强烈愿望。用语言文字把学生看到的、听到的和接触到的各种自然景物具体地、生动地描绘出来,以此来烘托环境,突出心情,抒发思想感情,使文章情中有景,景中有情。
五、引导小学生课外自我监督,终生树立环保意识
环保教育的最终目标是培养学生牢固地树立环保思想,自觉抵制破坏环保的不良行为。谈谈自己外出游玩时应该怎样做,如果看见有人不讲公德,乱扔果皮,你又会怎样做呢?课后,可以请同学们收集一些有关环境保护方面的图片或文字报道,办一份“环境报”,把自己对于现代人对生态环境无休止破坏的看法与改进的建议写在报里,全班开展“爱护环境从我做起”的手抄报展览。同学们都认真完成功课,现场观察了河道、公园、马路,设计环境保护小标语与父母上网收集环保资料和探讨改善环境的措施等,这些方式都可以达到培养学生环保意识的目的。还要通过教育让学生能够真正视环境保护为己任,在平日的生活过程中能够自觉自愿的留意身边的小事,留意自己的言行,尽量减少对环境有不良影响的行为,并且能够向身边的亲友宣传环保的重要性。
六、移情感悟,激发环保责任感
在教学中,除了可以对学生进行正面的环境教育外,还可通过对比,使学生产生危机感,进而增强环保责任感和使命感,自觉地维护生态环境。在谈游泳时,大家可以一起回顾上世纪八十年代清澈的河水,而现在几乎是手都不敢洗,这样进行角体验,使学生在心理上产生强烈的落差,对水污染产生深深的憎恶。“如果我们人类再不反思、,仅仅是不能游泳和洗手吗?”教师可及时地以这样一个引人深思的问题牵引学生进入拓展环节的学习,让学生打开网页观看更多的其他污染例子。此时,学生的情感就会升华到关心整个人类的未来和命运,进而产生要保护环境的强烈责任感和紧迫感。
七、利用社会调查,深化环境教育
现在,城市污染日益严重,我们可以利用综合实践课等机会,带学生到环保部门及其下属的水质净化厂、垃圾处理厂等地方进行实地考察,用活生生的印象,去感触,去引发学生心灵碰撞。再回到课堂的环境保护问题中,联系现实,写出调查报告、心得体会等。如此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就能收到极佳的教育实效。
总之,在教学中渗透环保意识培养的教育,要遵循知、情、意、行品德教育的客观规律,以教材为载体,开展符合学生的年龄、心理特点的活动,使其亲身体验到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增强他们的环保意识,并促使他们积极地充当环保小卫士,宣传并保护好环境。
参考文献:
[1]于海俊.在语文教学中实施环保教育[j].文教资料,2008(13)
[2]朱文维.初中语文教学中渗透环保教育的思考与实践[j].新课程研究(基础教育),2009(06)
[3]朱静雪.渗透环保意识 构建生态课堂[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0(08)
[4]姚逸,孙利娟.论环境教育的发展现状及主要对策小学生环保手抄报[j].六盘水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5(04)
[5]百度《迈向环境可持续的未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环境分析》报告、《中国环境状况公报》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