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这篇散文意境优美,构思精巧,语言精美。作者以诗歌的笔调和清丽的彩,用火热的情感和精美的语言,抓住春天景物的特点,通过各种表现手法,生动而有层次地描绘出一幅幅生机盎然的春景图。课文第二部分,具体描绘春天的景物。作者从“草报春、花争春、风唱春、雨润春、人迎春”五个方面描写春天的景象,五个段落五幅画。其中的诗情画意之美,值得读者去解读。
这一段第一句从点上描绘。(1)用“偷偷地”“钻”写春草的情态。(2)用“嫩嫩的”写春草的质地。(3)用“绿绿的”写春草的泽。“偷偷地”和“钻”这两个动词形象地描绘出了春草破土而出的情景,特别是“偷偷地”这个词写出了春草悄然而出的情景,表现出作者惊喜的感觉,流露出作者对春草赞美的情感。“嫩嫩的”“绿绿的”先写状态再写彩,写景很有层次。
第二句从面上描绘。“园子里,田野里,瞧去,一大片一大片满是的。”由远及近写春草的长势,表现春草生机勃勃的特点。
第三句从侧面描绘。使用动词“坐、躺、滚、踢、跑、捉”,写孩子们的嬉戏,侧面衬托春草勃发带给人们的欢乐。
第四句从感觉描绘。“风轻悄悄的,草软绵绵的”,从风“轻”草“软”这些感觉来描绘春天的景象,写出了春天的特点。
这一段通过层次分明的描绘,多种修辞手法的运用,动词、叠字的准确使用,生动形象地描绘出一幅春意盎然的春草迎春图。
春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春花图
(1)采用生动的修辞手法。“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运用了拟人的手法;“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运用了排比、比喻的修辞方法;“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闹着”运用了拟人的手法;“散在草丛里,像眼睛,像星星,还眨呀眨的”;采用了比喻、拟人的修辞方法。这一段作者借助多种修辞手法,形象地写出春
花竞相开放的繁荣景象。
(2)以动写静。春天的花朵本是一种静态的景物,作者却用动态的情景把它们描绘出来。“你不让我、我不让你”, “赶趟儿”以人的动态活动,写出了百花争春的景象。“闹”、“飞来飞去”这是蜜蜂和蝴蝶的动态活动,通过它们的繁忙活动,映衬出春花烂漫的景象。
(3)写景层次清晰:树上→花下→遍地,由上而下描写。虚实呼应:“仿佛已经满是桃儿、杏儿、梨儿”照应上文的“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动静映衬:“闹”、“飞来飞去”,这些蜂蝶的繁忙活动,映衬上文的“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这些景物前后照应,画面层次清晰,富有立体感。
这一段作者利用触觉、嗅觉、听觉来写春风。春风本是无形、无味、无声的,作者通过各种感官将空灵的春风,活灵活现展现在读者面前。
(1)触觉。“像母亲的手”写春风温柔。“抚摸”突出春风的柔和。将无形的风以有形的感觉表现出来。
(2)嗅觉。“泥土气息、青草味儿、花的香”通过嗅觉把无味的春风写得芳香四溢,令人生爱。
(3)听觉。鸟鸣声、风声、流水声、短笛声,声声悦耳。从听觉写春风的和悦。
在本段,作者准确地抓住景物的特征,运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描绘“润物无声”的春雨图,很有特。
(1)抓住事物特征描写:“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三个比喻句写出春雨的“多”、“细”、“密”。“斜织”写出春雨的“轻”。 “笼着一层薄烟”写出春雨的“稀”。“绿得发亮”写出春雨的“晶”。“青得逼你的眼”写出春雨的“翠”。“活春图黄晕的光”写出春雨的“柔”。“静默着”写出春雨的“静”。这些对春雨特征的生动描绘,形象地勾画出一幅烟雨朦胧,雨润万物,充满诗情画意的江南春雨图。
(2)在词语的运用上:“密密地斜织着”,一个“斜”字一箭双雕既写出了春雨的轻盈,又暗写了春风的柔和。“人家屋顶上全笼着一层薄烟”,一个“笼”字写出春雨烟雾朦胧的特征。“
小草也青得逼你的眼”,一个“逼”字把小草青翠欲滴的彩写绝了,同时,小草这样晶亮是因为被春雨湿润,所以,这里也暗写春雨润物无声。
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迎春图
第七自然段“迎春图”。写出“城里乡下,家家户户,老老小小”欢乐迎春的景象。人们在春草、春花、春风、春雨交相辉映的春中“迎春”,“各做各的一份事去”。春景中加上人的活动 ,画龙点睛地点活了画面,使得画面更富有立体感,给读者许多想象的画面。
在五幅春景图中,作者抓住春天的特征,借景抒情,情景交融,表达美好的感受。这五个图景中,草、花、风、雨、人,交相辉映,完美结合,给读者以优美的艺术享受。
(责任编辑韦淑红)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