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平凡的世界》中孙少平在不同时期对个人理想的转变
摘要:无论时代如何变迁,人们总会在人生的不同时期,在社会、人等因素的影响之下,自己的个人理想也会随之产生变化。这种变化是如何产生的呢?路遥的作品《平凡的世界》中孙少平给了我们很大的启示。其将从分析孙少平人物形象的着手分析环境、人等因素对人们个人理想的转变如何产生,旨在反映新时代青年人不同时期对个人理想的转化,以期给面临生活困境的人们以鼓舞,在困惑中努力认识自我,寻思想上的新自我,最终达到自我意识的觉醒,让新自我战胜旧自我,促使青少年能够依据所处环境及时认识我,合理性对待个人理想。
关键词:《平凡的世界》;孙少平;不同时期;个人理想
目录
1 绪论 (1)
2 自我意识对孙少平在不同人生时期个人理想转化的影响 (1)
2.1自我认识影响 (1)
2.2亲身体验的影响 (2)
2.3自身监控约束的影响 (4)
3 在自我觉醒意识潜移默化的影响下个人理想的转化 (5)
3.1外在影响 (5)
3.1.1时代背景对于个人理想转化的冲击 (5)
3.1.2环境因素对于个人理想转化的冲击 (6)
3.1.3阶级因素对个人理想转化的冲击 (6)
3.1.4田晓霞对其心灵上的鼓励影响孙少平个人理想的转化 (6)
3.2内在影响 (7)
3.2.1自身对知识的渴求欲带着他追逐个人理想 (7)
3.2.2自身的性格决定了不同时期个人理想的转化方向 (8)
3.2.3自身的金钱观对个人理想的影响 (8)
3.2.4自身对于劳动的见解对个人理想的影响 (8)
4 结论 (9)
参考文献 (10)
1 绪论
《平凡的世界》是路遥的经典小说,此书被划分为三个部分,采用全景式描写对中国当代乡村和城市景象进行描写。基于中国70年代中期到80年代中期,十年间的时代背景下,借助人物间的复杂矛盾,笔墨主要集中在孙少平和孙少安身上,针对此时代下各个阶层的人物予以刻画。孙少平是小说主角,他生长于普通农家,平凡之中却透漏出不平凡。孙少平好读书,对于双水村之外的世界非常向往。若是孙少平同其他相邻一样背朝黄土面朝天的劳碌在田间地头,那么他的理想将会如乡邻一般:在乡村田头耕作几年,如同大哥一般,娶个对门的媳妇,生养孩子,外加强健的体魄,在乡村保准是一个能干的庄稼汉。可是,孙少平从书本中获取到的太多,在思想上也与其他人不同,所以他的苦恼身边的人不予以理解。一个饱读诗书的人且有自己独特见解,若是缺失了精神世界,那种痛苦是语言所不可描述的。自求学到黄原揽工再到铜城煤矿,在这期间孙少平个人理想随其成长逐渐转化。当对此人物予以深刻的了解之后,就会了解孙少平在成长的历程中个人理想随人生阶段的不同而转化。
成长于改革开放初期,受当时复杂的社会环境和家庭贫困的双重影响,孙少平这位平凡的农村知识青年,在不同时期,在面对自我人生道路的选择中,用自己的勤劳的双手,以顽强的吃苦精神和拼搏精神寻他自己不平凡的人生。小说从孙少平16岁上县立高中开始,直至27岁在煤矿受伤后最终到人生目标和个人价值,在长达10年的苦难生活中,在面对生活中的一次次考题选择中,孙少平从一个稚嫩的少年,成长为一个对生活有着崇高理想的人,成长为一个精神自由、意志独立、掌握自主人生的人。孙少平人生奋斗历程所反映的是中国农村有为青年,在处于历史巨大的变迁过程中,期望通过个人奋斗去改变自己命运的一个缩影。他个人的成长史,折射出改革开放40年以来,无数中国大地上平凡的农村知识青年,为创造美好生活而艰苦奋斗的个人史;也反映出社会、家庭的两根枷锁无时无刻的都在影响着一个人,在人生的不同时期需不断调整个人理想,以面对现实残酷而冰冷的人生。
2 自我意识对孙少平在不同人生时期个人理想转化的影响
平凡的世界 路遥2.1自我认识影响
小说所描写时代,正处国民贫困期。对于生长在普通农家的孙少平而言,上学都是一件非常奢侈的事情。乡村父母节衣缩食供给孩子上学读书,就是希望有朝一日孩子能够逃离出大山。孙少平是个幸运儿,有机会去县里高中,他也是不幸的,一贫如洗的家庭境况使他不能像别的孩子一般吃得饱、穿得暖。在这样恶劣的环境的刺激之下,孙少平认识到他只有通过自身努力学习来实现自己的个人理想,摆
脱现在的这种处境,他深深的意识到亲人将希望寄托在自己身上。一次偶然的机会,孙少平接触到了《钢铁是怎样练成的》一书,保尔说:“一个人的生命应该这样度过:当你回首往事不会因为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会因为碌碌无为而羞愧。”这种思想对孙少平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产生了潜移默化的影响。孙少平的思绪万千,他开始对于自己人生的个人理想予以思考,他认为在自己锲而不舍的努力之下,家人一定会因为自己而倍感自豪,这使得他沉迷在对课外书的喜爱之中。在这些书本的带领之下,孙少平了解到了大山之外的繁华世界;书本让他明白除去温饱还应当注重精神追求;在书本的带领下他明白想要追求的很多事情。
十七八岁的年纪情窦初开,当少平得知和自身境遇相当的与自己“仇敌”顾养民处关系时,他如同泄了气的气球,原本给予他精神力量的支柱轰然倒塌,他陷入了无法言语的苦痛之中!在痛苦和绝望之中,他还幻想着理想之中的自己,在自己的努力之下,有幸获得了份体面工作,看到了大山之外的大千世界,同时也受到了人们的尊重。好友金波的突然出现,终止了少平的幻想,可是,这些的的确确是少平个人理想生活中所呼唤的,他清楚他想要追求的,只有对于自身的个人理想有个明确的认识才能够做到为理想而奋斗。青春时期的他已明白自己前进的方向。在经过几天的思想搏斗后,他也认识到和顾养民相好是理所应当的,内心翻卷而起的大浪渐渐褪去平复下来。这件事给予少平以启迪,让他意识到自己是平凡世界、平凡人的一分子,就应当本本分分按照平凡人的路走,这种意识使得他青春时期的个人理想出现转化。
2.2亲身体验的影响
实际上,在经历过困苦之后,尤其是来自乡村的青少年,在成长的历程当中难免在一段时间中都会有莫名的自卑和敏感袭上心头,无论是针对自身还是家人都感到不自信,这给他们的心里留下
了一道疤,即便是在今后过上了富足的生活,那道疤痕也不会随之而消失,那些阴云密布的日子挥之不去。
上学时段的孙少平的生活之中最令他感到痛楚的就是——贫苦使得自尊受疮。与此同时,贫苦又让他自尊心过强。班上那个家庭环境优越的班长——顾养民让他十分反感,极度的反映出他内心中的自卑感,但是,他并未因此采用恶劣方式针对顾养民,而是沉醉在书本所带来的安静中,从书本中赢得那些富足所不能给予的自尊。苦难的生活是一把枷锁,在面对吃不饱、穿不暖的日子中,苦难往往会深深的锁住一个人的肉体和灵魂,让人神情麻木,意志消沉。但越是在苦难的境遇,越会锻炼、磨砺一个人的意志,意外的精神粮食往往会在那时催生出一个强大而不屈的灵魂。学生时代的孙少平,与同龄人相较是现实世界生活中的弱者,但精神世界却异常强大。在对苦难有着深刻认识后,他越发的感悟到精神自由的重要性。
少平第一次接触到外面的世界还是从黄原揽工而起,那时他三年的教师生涯刚刚结束,这代表着他终有一日得回到他生活了多年的大山之中,继承祖辈的“事业”,虽然,他不愿意继续过那样的生活,残酷的
现实告诉他,他必须借助自己的双手为自己和家人营造未来的幸福生活。22岁的他深知这是一个男人的职责所在,他的独立思想产生,他想从家人为他予以规划的生活之中挣脱出来,他想过自己理想中的生活,而不是处处生活在别人的规划之下。这并不是代表他过分的追求富足美好的生活,只是书本给予了他一个庄稼人所不能理解的生活,因此,他内心中的苦恼,普通人是感触不到的。他曾有过放弃个人理想的生活想法,去过那种被别人安排好的简单生活,但是心中那团个人理想的火苗并没有熄灭,双水村的生活没有他所追求的且每天都是煎熬的。想到这里,他心中的那团理想的火焰又熊熊燃起,那时他的理想就是逃离大山看看外面的大千世界。要想让一个怀揣梦想的少年停止不前,那简直是天方夜谭,因此,黄原是他走出大山的第一个目的地。
在铜城煤矿度过了半年的矿工生活,每日与他相伴的都是潮湿的井下劳苦生活,令他欣慰的是,工资是有了一定的保障,只要每天工作工资还是很客观的,无论存有多大的困难,也没能阻断他下井劳作,劳动在使生活变得富足的同时给予少平心理上以强大感,以此来医治精神创伤,此刻,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