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七夕节作文200字集合5篇
有关七夕节作文200字集合5篇
在日常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都写过作文吧,借助作文可以宣泄心中的情感,调节自己的心情。你知道作文怎样写才规范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七夕节作文200字6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七夕节作文200字 篇1
爸爸告诉我今天是一个特别的日子——七夕节。关于七夕节还有个非常动听地故事。传说每到这个日子,天上的牛郎织女就会在横跨天河的鹊桥上相会,小时候的我经常会在七夕节这天观察天空的情景,看有没有喜鹊飞过,那应该就是鹊桥上的喜鹊。
一大早,爸爸就在思考该买什么礼物送给妈妈。我笑嘻嘻地说:“妈妈平时这么爱臭美,要不就送给她一条项坠吧!”爸爸说:“嗯,就这么定了!”
于是,我们两个来到珠宝店。珠宝店里的项坠可真多啊!有美丽的“花朵”、纯洁的“天鹅”、精致
的“帆船”……看得我们眼花缭乱。我和爸爸精心挑选,经过反复地琢磨,最后我们一致认为天鹅代表高贵、优雅,很适合妈妈。于是,我们选了一款天鹅项坠。
我们回到家,把项坠藏在妈妈的被子底下,并拉钩许诺谁也不告诉妈妈,因为我希望这份礼物能给妈妈一个意外的惊喜!
晚上,我们故意让妈妈早点躺在床上休息,当她掀开被子,发现一只美丽的天鹅对着她笑时,激动地说不出话来。过了好一会儿,她才慢慢睇说:“谢谢你们送我的礼物,这是我收到的最好的七夕节礼物!”
哦!妈妈,只要你喜欢就好!
七夕节作文200字 篇2
“七夕今宵看碧霄,牵牛织女渡河桥……”
今天是七夕节,是牛郎织女一年一度相聚的日子。各地七夕节的习俗不尽相同:有的地方吃乞巧饭、对月穿针;有的地方的少女偷偷躲在南瓜棚下,听牛郎织女相会时的悄悄话;有的地方的姑娘“拜仙禾”、“拜神菜”、“迎仙”、“卜巧”、“赛巧”。
在我的家乡,传说七月七日早晨,仙女要下凡洗澡,喝其洗澡水可以避邪治病延寿。此水名叫“双七水”。人们在这天鸡鸣时,争先恐后地去河边取水,取回后用新瓮盛起来,待日后使用。
傍晚,我去游泳,听别人说今天早上和中午很多人到河里去游泳,泡泡避邪治病延寿的“双七水”。说来也巧,我们下水不久,下起了一会儿星星点点的小雨,这就是牛郎织女的“相思泪”吧?
晚上,我们来到楼顶,仰望天空。一条银河横贯南北,河的两岸各有一颗闪亮的星星,隔河相望,遥遥相对,那就是牵牛星和织女星吧?
七夕节真是中国传统节日中最具浪漫彩的一个节日啊!
七夕节作文200字 篇3
七夕的皎月笼罩着大地,七夕的城市热闹非凡,七夕的我和妈妈一起兴高采烈地来到气象站旁的健身园,玩了起来。
七夕乞巧刚进去玩,我就急匆匆地跑到单杠下,可那单杠比我高出好多,站在下面就如同站在长颈鹿下的`小蜗牛,我见了心里好不服气,我就扔掉脚上的拖鞋,把腿卷在单杠的柱子上,手紧紧拽住单杠的柱子,一蹬,“上去了!”,我高兴地喊着,可是,一高兴,就有坏事了,第二蹬不但没上去,反而“吱溜,吱溜”地往下溜,这次我心里的滋味 特别多,酸的、苦的、辣的,样样都有,只是甜的没有。
第一次失败了,我特生气,不过当面还是笑嘻嘻的,我不服输,就妈妈比个胜负,我们就来到比力气。圆盘边,为了快点分出胜负,我就迫不及待地说了规则:“妈妈,我往左转,你往右转。”比赛开始了,妈妈真是体壮如牛,力气大得让我直喊“哎哟”,我心里非常焦急,我就把手拉在圆盘边沿,把脚缩在一起,让整个人都悬在空中,这样,我是用身体的重量,妈妈是用手臂的力量,当然我就赢了。
这真是一个愉快的七夕之夜啊!
七夕节作文200字 篇4
这是最早的乞巧方式,始于汉,流于后世。《西京杂记》说:“汉彩女常以七月七日穿七孔针
于开襟楼,人具习之。”南朝梁宗谋《荆楚岁时记》说:“七月七日,是夕人家妇女结彩楼穿七孔外,或以金银愉石为针。”《舆地志》说:“齐武帝起层城观,7月7日,宫人多登之穿针。世谓之穿针楼。”五代王仁裕《开元天宝遗事》说:“七夕,宫中以锦结成楼殿,高百尺,上可以胜数十人,陈以瓜果酒炙,设坐具,以祀牛女二星,妃嫔各以九孔针五线向月穿之,过者为得巧之侯。动清商之曲,宴乐达旦。土民之家皆效之。”元陶宗仪《元氏掖庭录》说:“九引台,七夕乞巧之所。至夕,宫女登台以五彩丝穿九尾针,先完者为得巧,迟完者谓之输巧,各出资以赠得巧者焉。”
七夕节作文200字 篇5
这也是较早的一种乞巧方式,其俗稍晚于穿针乞巧,大致起于南北朝之时。南朝的梁宗懔《荆楚岁时记》说; “是夕,陈瓜果于庭中以乞巧。有喜子网于瓜上则以为符应。”
五代王仁裕《开元天宝遗事》说:“七月七日,各捉蜘蛛于小盒中,至晓开;视蛛网稀密以为得巧之侯。密者言巧多,稀者言巧少。民间亦效之”宋朝孟元老《东京梦华录》说,七月七夕“以小蜘蛛安合子内,次日看之,若网圆正谓之得巧。”宋周密《乾淳岁时记》说;“以小蜘蛛贮合内,以候结网之疏密为得巧之多久”明田汝成《熙朝乐事》说,七夕节“以小盒盛蜘蛛,
次早观其结网疏密以为得巧多寡。”由此可见,历代验巧之法不同,南北朝视网之有无、唐视网之稀密,宋视网之圆正,后世多遵唐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