咏柳教学反思范文(精选12篇)
嫩的柳条外,还剪出了什么?”一经“点燃”,学生精彩纷呈的各异思维就展现
出来:
“剪出了火红的桃花”,“剪出了活泼可爱的小燕子”,“剪出了大地的胡须——小草”。预料之中的答案让我满意,正当我打算收场时,一位孩子说:
“还剪出了这一大片春光。”语出惊人,使我一愣,心中盘算该如何评价这样的
答案,如果按照常理思考:“春光”这看不见摸不着的东西如何能用“剪”呢?
但多年的教学实践又提醒我:“要小心对待学生萌芽中的创新思维”。
也许是受到了我的鼓舞和这个富有创意孩子的启发,接下来一个个孩子的发
言则完全超出了我的意料之外,带给了我更大的震动:“剪出了花的香味”“剪
出了宛转的鸟语”“剪出了草地上我们嬉戏的姿态”“剪出了春光中孩子们的一
张张笑脸。”“剪出了风中悠扬的歌声”。最后一位同学俨然在做着精辟的总结“剪出了空气中快乐的气息”。
回到办公室,望着窗外美好的春光,我又在回味学生刚才的话语,发现这竟
带给了我那么多享受的画面。我明白了:有时候千万不要自以为是,给孩子强加
成人的思想,儿童的世界是可以尊重的。我又很庆幸:就是因为自己的顺势而导,才使诗意喷薄。
历来古诗的教学,有许多老师在探究。现代人学古诗,讲古诗,理解古诗,
体会诗人的情感,实在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要想把古诗课上得生动、学生轻松理解诗意更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教学开始,我板书课题“咏柳”,问学生“咏”是什么意思,学生摇头,我鼓励学生查字典,得到“咏是用诗歌的形式描述,有歌颂、赞美的意思。”我接着说:“诗人要赞
美什么样的柳树呢?是这样的吗?”
我随手在黑板上用赭石粉笔画出了一棵只有树干和几条光秃秃的柳条的样子。学生迟疑了片刻,马上有学生说:“不能吧!”这迟疑正证明了他们对诗句
的不理解和疑惑,为进一步学习古诗起到了推动作用。“让我们打开书,看看书
中是怎样描写的!”学生翻书读起来,我又分别几名同学朗读。在多次的朗读
之后,我又引领学生回到黑板,“你们能帮助我把诗人笔下的柳树画出来吗?”
学生开始各抒己见,“这棵树应该很高,从‘一树高’就知道树很高。”“从
‘万条’知道树的枝条有很多条,应该多画些枝条。”……就这样,在这样的氛
围中我们把这首诗学完了。
如果让学生再看着图片来朗读感悟将会使学生印象更深刻。
《咏柳》是唐代诗人贺知章描写春天的诗,诗中描写了春天柳树吐芽、柳条
碧绿的生机勃勃的景象。教这一课时,我根据低年级学生喜欢用形象、彩、声
音来思维这一特点,在课前,通过让学生收集有关柳树的图片,激发学生学习本
课的热情。在教学过程中根据诗歌的特点,出示直观的插图,再现诗歌意境,激
发学生学习兴趣,让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在读中感悟春天的美。
在教学古诗《咏柳》其中的两行诗“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时,我没有讲诗意,而是启发学生发挥想象:“在这美好的春光里,柳树应该是什么
样子呢?”学生精彩纷呈的各异思维就展现出来:“这棵树应该很高,从‘一树高’就知道树很高。”“从‘万条’知道树的枝条有很多条。”“春天把柳树打
扮得像个大美女!”全班哗然。语出惊人,使我一愣,心中盘算该如何评价这样
的答案,但已有的教学实践又提醒我:“要小心对待学生萌芽中的创新思维”。
有了这一想法,我马上把“球”踢给了孩子:“孩子,您为什么这么认
为?”“因为春天太美好了,让好多东西都穿上了新衣服,像美女一样真好看。”
学生脸带笑容,似乎也在为自己的这一新发现而兴奋。我心中暗暗惊喜,马
上就对孩子的回答给予了充分肯定。在本课的识字教学中,我充分发挥“主人”
意识,让学生自己观察字的结构,然后小组讨论怎样记住这些字,从中培养学生
的识字能力,贯彻了“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这一课标精神。
另外,我让学生在学诗歌中练习写话,让学生借助自己所收集的图片,先说后写,鼓励学生把心中所想、口中要说的话用文字写下来,消解写作的神秘感,让学生
想说什么就写什么,学生兴趣很高。
《咏柳》是唐朝诗人贺知章所作,写的是初春二月的柳树。诗的前两句用比
喻的手法,描绘了静态中的柳树,却使人感到柳树内在的生命力。后两句用自问
自答的形式,赋予巧妙的想象,把对柳树的赞美,引向对春天的赞美。
我从复习有关春天的古诗导入课题,板书课题“咏柳”,问孩子们“咏”是
什么意思,他们摇头。我鼓励学生查字典,明白“咏”有歌颂、赞美的意思。
《咏柳》这首诗孩子们课前读了,比较熟悉,背诵很快。因此,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感情朗读、背诵很顺利。
但是,到了让孩子们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的意思的时候,就不知如何回答了。这一环节,为了让孩子们自主去探究,我安排了同桌合作学习,并提示孩子们看
书中的注释,或者查《词语手册》。当汇报交流时,他们大多只是按照诗句的顺序,生硬地连起来,整句诗的意思听上去很别扭。古诗的语言倒置现象较多,有
时要先解释最后的词句。孩子们较少接触,我举诗句例子说,强调诗句的意思可
以用自己的话来表达,但要说通顺。最后,部分的孩子能用自己的话说得出来了。当然还有一部分不会说的'。我认为学习古诗最关键的是从理解重点词语入手,
一步步理解诗句意思。这对于三年级的学生来说还是有一定的难度。这需要一个
过程。课堂中我讲得比较多,没有让学生在诵读中充分感悟古诗内容。以后我在
古诗教学中会更放手些,多给学生一些自由思维的空间,去体会诗意。
《咏柳》是唐代诗人贺知章在回乡途中,看到柳树后突发感想所创作的一首诗。当时正是初春时节,柳树吐出的嫩芽,呈现出了春的勃勃生机。
授课前,我先让学生画一幅自己眼中的柳树,并写上一两句赞美柳树的话,
好让学生提前从彩方面感知一下碧玉妆成般的柳树,也从形态方面感知何为万
条绿丝绦。这样一来,学生对古诗内容较容易理解一些。
导课时,学生展示的作品超出了我的想象,当他们双手举起自己的作品时,
站在讲台上的我禁不住叫了起来:“哇!太美了,我仿佛置身于柳树林。”然后,依次点了三个孩子单独展示自己的作品,他们的描述令我惊叹,也令在场的老师
们惊叹。看来,准备工作做得很好。授课时,我采用叙事的方式来贯穿整首诗,
从一千年前的某一天开始,引出地点、人物,缘何出现了《咏柳》这首诗。
一次经历,一次收获,磨砺中总结经验,在教育这条大道上,和学生携手共进。
本节课的背诵目标、识字目标、情感目标成功达成。但是诗文的理解方面还
是不到位。
本节课的成功之处:
1、学生对古诗的意境感情理解比较到位。我采取学生自读,学生范读,老
师评价的方法指导学生在读中体会古诗情感。另一方面,七律诗,指导学生从诗
文的节奏入手,感悟韵律美,体会诗词意境。
2、学生当堂都能够背诵古诗。通过学生自读,指名读,师生接读的方式,
包括学困生在内的全体同学都能够有节奏的背诵古诗。
3、个体的示范性作用发挥的恰到好处。本节课的诵读部分采取学生相互影
响的方式,即通过个别学生的泛读,起到教师泛读的效果。自读之后,指名本班
的张国帅、胡瀚远、孟成存、李旭辉等朗读方面比较好的学生泛读,提示其他学
生自己与他们的差距,从而起到整体的修正。我发现这个方式很好,比老师
的泛读效果更好一些,学生之间的学习作用是无限的。
4、通过小组赛学的方式,大部分学生都能够当堂默写古诗。我觉得这些都
是这节课比较好的部分。
这节课的不足之处与改进方式:
1、对诗意的突破不够,虽然我花费了大量的时间,但是收效甚微,只有班
级的中上等学生能够准确的说出诗文的意思。等我班多媒体修好后,下次古诗的
教学我将试着采用多媒体图画的方式。学生的形象思维比较活跃,要抓住这一点。每一首诗都是一幅画。
2、《春日》这首诗的最后两句“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整
体的诗意学生理解不够,同时对这首诗写实的部分的不准确。回想了一下,我
觉得可能是我对本诗的背景介绍不够深入,上课之初我只介绍了朱熹,点明这首
诗是朱熹春日郊游时写的。没有点明朱熹的写作特点。导致学生对本诗歌有模糊
的理解却说不出来。
诗,以其古朴深邃的已经感染着我们。
古诗《咏柳》,通过描写在春风吹拂下,柳树迷人的姿态,赞美了万物复苏、生机盎然的春天。教学中以学生实践导入,并通过温故知新,从以前学过的“咏鹅”理解“咏柳”就是赞美柳树。并鼓励学生带着问题初读课文,自主学习,主
动探究,教师适时点拨,引导学生理解“诗人通过赞美柳树,也赞美了春的创造力”。课堂练习突出对学生说和写的锻炼。
俗话说:“读书千遍,其义自见。”三年级的学生通过前面几个学期的学习,对古诗已经有了一定的了解。于是,对《咏柳》一诗,我作出了以下两个方面的
要求:
第一,熟读并能背诵这首古诗。
第二,能用自己的话解释诗句的意思。
这两个要求是相互相通的。通过诵读、男女互读,同桌互读的形式让学生熟
悉诗句,结合图片和音乐让学生在多次的诵读中感悟诗歌的意境,在读中感悟春
天的美。
二年级学生虽然对古诗诗意不作考查要求,但学生已经初步具备理解诗句的
能力,可以在具体的教学中尝试让学生用自己的话把诗句的意思,简单地写下来。
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我也把诗意理解作为一个小小的训练,让学生在读与
写的两相配合下,细细品味春天柳树吐芽,柳条碧绿的生机勃勃的景象,继而理
解题眼“咏”的意思,揣摩诗歌所要表达的歌颂、赞美之情。
《咏柳》一诗,通俗易懂,且文段短小,在教学中,可以尽量放手让学生自
主学习,让学生通过发挥学习的主观能动性来提高对古诗学习的兴趣。
在执教《咏柳》中,课堂上设计了这样一个教学环节:让同桌的两个学生互
相读,纠正字音。在开始之前,说到:“请同桌之间互相读一读,你认为他(她)读得好,你就学学他(她),你认为他(她)读得不如你,你就帮帮他(她)”。一时间,两个小伙伴就你一句,我一句地读开了,有的说:“这句话应该这样读……”,有的说:“请你来教教我吧!”全班30个学生,每一个孩子都积极、主动,他们情绪高涨、热情投入,形成了一种动态教学过程。
1、要尊重、赞赏每一位学生。“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是新课程的核心
理念,全班30个学生,难免有学业成绩不够理想的学生,面对班级中的后进者,老师不是抱怨指责,不是轻言放弃,而是尊重每一位学生,赞赏每一位学生,
咏柳 古诗“你认为他(她)读的不如你,你就教教他(她)”,一句“不如你”,既保护
了那些后进生同学的自尊心,又体现了老师的善意关怀和对每一位同学的尊重、
期待。当然,对于那些成绩优秀的孩子老师也不失时机地给予赞赏、鼓励,“你
认为他(她)读得好,你就学学他(她)”,能够得到同学的赞扬、学习,这不
是一件令人自豪而高兴的事情吗?
2、要善于挖掘课程资源,发挥学生的潜力。
新课程倡导“教师是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者”,教师再也不能把知识传授作
为自己的主要任务和目的,把主要精力放在检查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上,而应
成为学生学习的激发者、辅导者,各种能力和积极个性的培养者,把教学的重心
放在如何促进学生“学”上,从而真正实现教是为了不教。课堂中,教师正是利
用课堂中的学习资源,让生生互教互学,形成了平等的、民主的教学模式,在学
习中,那些成绩优秀的学生俨然成了耐心的小老师,而那些学业成绩不良的学生
也不由自主、情不自禁地进入了学习的状况,很好地处理了教师的“教”与“学”的关系。
“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是每个新课程实施者的共同心愿。教师必须尊重
每一位学生做人的尊严和价值,尤其要尊重那些学业成绩不良的学生,尊重那些
被孤立和被拒绝的学生,尊重那些有严重缺点和缺陷的学生……在教学中,尊重
不是一句空谈,更应该是一种落实,让每一个学生都享受成功的喜悦,让每一个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