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2
“炼成了多少钢铁,就留下了多少温泉;炼成了多少钢铁,就给了中国多少温暖。”——《钢的城》
作为中国最重要的工业城市,六十年代的上海面临“有钢无铁”的窘境,而南京梅山铁矿优越的条件,非常契合上海的需要。1969年3月,在全国计划工作座谈会上,周恩来总理同意以梅山铁矿原料为基础,建设炼铁厂,保证上海钢铁事业的发展。1969年4月24日,上海梅山钢铁股份有限公司的前身——九四二四厂工程指挥部成立。五十年砥砺前行,梅钢已经发展成为国内重要的现代化钢铁精品制造基地。
走进新时代,梅钢坚定不移地贯彻创新、协调、绿、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建设与美丽南京互融共进的城市钢厂。2017年,梅钢开始积极推进环境整治工作,计划用两年的时间彻底改变厂前区及1号路沿线区域环境形象,力创一个天蓝、地绿、水净的美好生态家园。梅山钢铁厂史陈列馆是厂前区环境整治工程的重点项目。历经两年多的筹备,梅山钢铁厂史陈列馆于2018年8月正式运营。
走进梅钢厂史陈列馆
梅钢厂史陈列馆,以时间为线索,以“钢的城”为主题,将微观与宏观相结合,既有娓娓道来的梅钢人的奋斗故事,又有体现梅钢转折的创新产品,还有梅钢作为行业引领者对于未来的思考,现代与传统、时代与发展、柔韧与坚硬的共同呈现,人、物与时间的错综交织,这一切都将梅钢人积极进取的壮丽史诗置入一个具象的时空中,将梅山钢铁50年来勇敢进取、
梅山钢铁厂史陈列馆
见证钢铁精神的“钢的城”
文/ 王波
见证奇迹一往无前的开拓精神展现在世人的眼前。
陈列馆设置了五大主题展厅,“艰苦创业”、“奋发创新”、“百炼成钢”、“铸梦前行”、“钢城创享”。其中,“铸梦前行”和“钢城创享”展厅位于展馆一楼,主要讲述梅钢融入宝钢后的现状和未来发展方向,“艰苦创业”、“奋发创新”和“百炼成钢”展厅位于二楼,主要讲述梅钢21世纪以前的发展历史。
•艰苦创业,钢铁报国
走进梅钢厂史陈列馆,首先映入眼帘的就是占据序厅一整面墙的巨大壁雕“钢的城”。壁雕上的梅钢建设者们,分工不同、年龄不同,但相同的是目光如炬、矢志不渝,象征着梅钢人脚踏实地、追求卓越的精神特质。他们奋斗的缩影瞬间就将参观者引入梅钢历史的长河。
+ 文创智库
PACC
梅山钢铁厂史馆
093
访者:设计过程中遇到了哪些困难?设计师:这个馆给我们的挑战还是非常大的,比较复杂。
第一个困难是在序厅。馆的序厅就像企业的一张名片,它要传达出企业的气质倾向,设计方案前后不下十稿。最终稿确定后,需要在序厅做3个龙门架,类似于桁架的东西,递进进去,通过结构线条,增强钢铁空间语言。业主是钢铁企业,这是他们的专长,到一家公司帮我们出方案,细化里面的结构,最终可行后签字实施。这三个架子的吊装安装也都是非常困难的,一个架子大概有9吨重,三个加起
“艰苦创业”展厅利用多媒体设备,以图片、文字和实物的形式,讲述初创时期梅钢人自力更生、艰苦奋斗、主动进取、不断前进的创业篇章。
1970年3月,国内第一个整体制造、整体运输、整体吊装的高炉炉体安装成功。1970年7、8月分别建成一号焦炉和一号高炉并投产。1971年4、5月二号焦炉和二号高炉也相继建成投产,第一代梅钢人创造了“一年出焦,一年出铁”等多项驰誉全国的奇迹。承载使命、不辱使命,梅钢人以自己的铮铮铁骨,在百废待兴之际,挺立起国家的钢铁脊梁。
•奋发创新,改革振兴
风云变幻激荡时代变革,改革开放催人奋进创新。“奋发创新”展厅讲述了梅钢坚持贯彻落实解放思想、
实事求是,积极推行以释放生产力和创造力为出发点和落脚点的一系列改革振兴举措,如经理负责制、厂长负责制等;展示了梅钢人以学习创新为驱动,努力发挥科技引擎作用,提升企业技术品质,推动企业由弱到强的嬗变。1980年至1984年,两座高炉连续五年获全国红旗炉称号。1985年,炼铁工序能耗为全国同行业之冠。1986年,二号高炉成为全国特级高炉。
•百炼成钢,承载使命
“百炼成钢”展厅主要讲述了梅山钢铁二次创业的奋斗历程,重点介绍了其最具代表性的“希望”工程——热轧工程和“生命”工程——炼钢工程。在这一历史时期,梅山从单一炼铁企业,发展成为集采矿、选矿、
烧结、焦化、炼铁、炼钢、轧钢为一体的钢铁联合企业,
实现了历史性的跨越。在“百炼成钢”展厅的最后,通过图片、文字和影像相结合的形式,系统地介绍了梅山钢铁生产流程,告诉世人梅山钢铁是这样炼成的。
钢之所以坚固是因为在烈火里锤炼而成,正如一代代梅钢人在艰苦的环境中,不断磨炼而成的坚强毅力,那种将崇高理想和每一个具体行动结合起来,脚踏实地、埋头苦干的精神,仍然是时代的最强音。
对话•设计师
梅山钢铁厂史陈列馆以一种质朴而深厚的叙事调性将“9424回忆录”娓娓道来,见微知著,并以此承载馆藏史料的主要功能。从设计角度而言,需要如何把握空间表达?笔者与梅山钢铁厂史陈列馆主要设计师杨帅进行了对话。
序厅龙门架
冷轧卷
+ 文创智库PACC
来已经有20多吨了。
第二个遇到的问题是钢卷。从场馆的二楼下来就能看到那个冷轧卷,是梅钢生产的第一个冷轧卷。但是这个钢卷有13吨重。场馆本身预留了运输通道,但都无法满足这卷钢卷的运输。后来我们采用逆向思维,在建设地基的时候,就开始放样,把点位选好,支架也是在厂里面一点一点画出来的,后来就将钢卷撑起来,保护在那里,等场馆建设完以后,它也就一直在里边。
访者:中庭的设计是基于什么缘由呢?
设计师:中庭可以起到空间缓和的作用,是一个缓解观众情绪的空间。二楼主要是钢厂的发展历史,相对较为沉重,在这里添加一些柔性的东西,能够缓解压抑的情绪。
梅钢书记提到钢铁作为清洁能源是能100%回收利用的材料,我就联想到可以无限循环的莫比乌斯环。因此我们就提议在中庭建设一个莫比乌斯环雕塑,一半材料采用具有锈蚀板感
觉的材料,另一半采用
带有不锈钢感觉的材料,
这样一来整个循环就很
直观了。
这个雕塑还需要一
个底座,我们设想是一
个石头,将石头和莫比
乌斯环一起塑形。委托
方提出是否可以用真的
铁矿石来做?2017年
11月,我们到梅钢铁矿
去挑选石头,开车螺旋
式下到地下-330米处,
到了下面几乎就没有灯
了,拿着手电筒、穿着
靴子,在炸好的原始坑
位开始石头。
石头按照什么样的
标准去呢?第一个是
空间尺寸,尺寸合适的先预留着,然后看形状。最后是一个硬性条件——铁含量。经过两三天的寻,才选中了几块石头,最后选的矿石还算可以,铁含量在40-45%之间。
访者:让你印象最深刻的地方?
设计师:让我印象最深刻的地方是我们在很有限的空间里,复原了以前的文化路的场景。文化路是什么样子?没有人专门拍过文化路的街景,也没有一个人能够描述出来文化路是什么样子。我们只能通过碎片式的东西,例如一些零散的照片,看到一些建筑的外观。
小剧场是文化路的一个建筑,我们以小剧场为契机,把它周边的几个建筑和一条街的场景全部进行复原处理。里面有一些标志性的建筑物,我们按缩小比例去复原,但是在馆里面看起来,感觉是在一个巷子里一样。
王波系《企业博物馆》、《企业博物馆2.0:从理论走向实践》作者
莫比乌斯环雕塑
0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