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唱”与“泛唱”共奏音乐课堂的纯美和声
    一次教师讲坛上,语文阅读教学中的“精读与泛读”的讲座引起我的思考:如何在新教材歌曲作品多、一学期无法深入完成的困境前,有效进行学科“嫁接”,积极探索小学音乐歌曲教学中的“精唱”与“泛唱”?带着这样的思考,我重新审视了小学音乐的歌曲教学,并进行了用“精唱”与“泛唱”共奏音乐课堂纯美和声的实践。
  在歌曲教学中,泛唱是指尝试、了解性地演唱一些歌曲作品。其目的是多积累对不同时代、地区和风格的中外曲目的了解和认识。对于孩子来说,是指掌握一定数量的歌曲,只要求会唱、懂得歌曲大概涵义即可。而“精唱”是一门声音演唱艺术:“以情带声”、“以声传情”及二者完美的结合――“声情并茂”。对于孩子来说,即是指能够把一首歌曲从情绪、音高、节奏、速度、强弱等方面都能准确地表现出来。笔者认为课标要求背唱的歌曲必然是“精唱”教学曲目。
  笔者在音乐课堂实践中,对优化设计“精唱与泛唱”歌曲教学方式,主要采用了以下几种切实有效的方法:
  一、遵循先入耳,后入心,再动嘴的递进原则
  在歌曲教学的过程中,首先应让学生养成良好的聆听习惯,并遵循先入耳,后入心,再动嘴的递进原则。
  1.精唱:张开耳朵听,听得享受。
  即先让孩子聆听歌曲范唱,一种是听录音或VCD范唱,另一种是教师自身范唱,两种范唱各有优点:第一种由专业演唱者演唱,有利于孩子模仿;第二种教师亲自演唱,让孩子感觉较亲切。教师声情并茂的演唱,能给孩子良好的示范。
  如:在精唱歌曲《翅膀》的处理上,首先让孩子反复聆听VCD范唱,掌握歌曲的情绪,让他们懂得表情、感情到位声音就容易到位的道理,再进行模仿;然后教师引导孩子唱准每一个音乐记号;最后进行歌曲处理。
  先听范唱可以让学生养成良好的聆听习惯,易于激发学生的演唱兴趣,有利于学生对歌曲节奏、音准、速度、情感的整体把握,为歌曲处理作了一个良好的铺垫。
  2.泛唱:动着嘴巴哼,哼得快乐。
  在学习歌曲的过程中,可让孩子边听边轻声学唱,在哼的快乐过程中学会歌曲。
  《热爱地球妈妈》非常适合孩子边听边唱,歌曲的旋律朗朗上口,极易被学生接受并理解歌曲内涵:只要我们人类尊重和热爱生命,不再破坏大自然,就会为其重新披上美丽的锦绣。
  从上面的例子,我们得知有些歌曲不需要费力,一样能达到会唱的目的,只要教师引导得当,做好适当的提示,孩子会很快达到教师所预设的目标。
  3.精唱:带着感情唱,唱得用心。
  学会歌曲仅是基本要求,要想更好地演唱歌曲,就需多听精唱,让孩子真正体会到经过细腻处理后演唱歌曲的感受,更激发孩子用心、用情演唱歌曲的欲望,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如:《包粽子》中的下滑音,我用两种方式演唱,一种是不加下滑音,漫不经心地唱;一种是加下滑音,声情并茂地唱,让学生多听多比较,学生很快明白并掌握了。
  所以,教师要对精唱歌曲进行细腻处理,让学生多听、多模唱,在听准的基础上精练,最后使学生在演唱“精唱歌曲”时能有旋律优美、感情浓郁、精神震撼的纯美享受。 山里的孩子心爱山
  二、挖掘词、曲内涵的深度,再次创作
  “精唱”歌曲要求准确唱出歌词的“喜、怒、哀、乐”等精神内涵。歌词是歌曲的重要组成部分,只有把歌词内涵深入理解了,才能更好地将情感和意境表达出来,达到审美的更高境界。要唱出歌词的精神内涵,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几点做起:
  1.精唱:重视歌词诵读,强调歌词重音,把握押韵尾音,演绎歌曲特性。
  重视歌词诵读:实际教学中,老师引导孩子按节奏读歌词时,缺乏对歌词意境和情感的挖掘,降低了孩子对歌曲的理解,忽视了对歌词的诵读。在一次音乐培训中,省教研员戴海云老师指出:“千万不要忽视歌词的诵读,只有读出歌词的真情实感,方能更好地演唱歌曲。”
  如:诵读《美丽的太阳花》的歌词,通过初读――读出重音――读出意境――变化声区等层层递进的诵读,孩子深刻感受到语气、声区变化等一些细微的变化所带来的不同音和情感。当大家再次演唱时,音乐已带我们走进另一番美妙的天地。
  强调歌词重音:歌词的重音有节奏和逻辑重音,教师要帮助学生鉴别这些重音并唱好它。如:歌曲《水花花,泥巴巴》的最后一句歌词:
  我先让孩子们自主朗读,通过朗读出歌词的逻辑重音即歌词所要重点表达的两个词“快乐”
和“小娃娃”,然后再提示学生这两个词要注意咬字准确,唱得更明朗、清晰些。“快乐”一词在强拍上,自然要把它加重语气唱,“小娃娃”的最后一个“娃”字在弱拍上,就应该唱得稍弱些。经过这样的处理,孩子能把歌词记得更牢,听得更清,情亦更浓。
  把握押韵尾音:押韵的歌词唱起来朗朗上口,余音缭绕。在教学中,教师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自己去发现那些押韵的字,并对这些字的发音吐字做出示范和强调。如教学《小鸟,请到这里来》时,孩子很快到押韵的字“来,排,海,开”等,老师可以简单地介绍这是我国传统押韵“十三大辙”中的“怀来”辙,押“ai”韵,如果把这些字唱美了,歌曲不就更加美妙动听了吗?
  演绎歌曲特性:随堂听课中,有部分老师喜欢播放录音泛唱,模仿录音,当孩子演唱接近录音带时,就认为教学任务完成了。殊不知精彩还在后面呢!如:歌曲《包粽子》处理时,我觉得两段歌词唱下来有些平淡了,就在中间创编了一段快板词用数板的形式来表现,孩子说数板时激情澎湃,把歌曲的意境推向高潮,孩子沉浸在欢乐的海洋中。
  歌曲演绎一定要根据不同的歌曲内容,从音乐要素等方面入手对歌曲进行再创作,这是歌曲“精唱”必备的重要环节。“声情并茂”是歌唱的最高境界。“个性和创造”是艺术表达方式的永
恒追求,只有当我们听到自己的演唱标新立异时,才能耳目一新,尽情享受歌曲带来的愉悦。
  2.泛唱:了解歌词涵义,懂得歌曲情绪,哼唱出主旋律。
  了解歌词涵义:即通过泛读歌词基本能理解其意思。如“泛唱”歌曲《五月的夜晚》,孩子通过初读歌词,能了解歌词所表达的含义即可,不需要深入剖析歌词的节奏、强弱、内涵等方面的要素。
  懂得歌曲情绪:即通过聆听歌曲就能知道歌曲的情绪。如:“泛唱”歌曲《同心是小鸟》,孩子通过初听歌曲就能说出歌曲的情绪是轻松、欢快的,并能用此情绪去歌唱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