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单元的三篇散文充分体现了现代散文中“虚”与“实”的关系,展示了
某种“如真似幻的梦境”。或通过对“森林绅士”的描写让人联想到某个历史时期绅士们的
生活状态,或通过对大自然云霓的描写让人联想到现实中的时代“云霓”,或通过对埃菲尔
铁塔的描写让人体会到作者对生活的感悟和思考,亦虚亦实,如真如幻,创造了令人回味无穷的艺术境界。
1.理清文本哪些是“实”,哪些是“虚”,进而理解作者处理“虚”与“实”的艺术技巧。这是本单元的赏析重点。
2.体会隐藏在“言内意”背后、里面的“言外意”。作者对森林豪猪、自然云霓、巴黎铁塔的描写,根本目的是让人们体会“象外之意”“韵外之旨”。
3.理解标题的重要性,以及作者确定标题的艺术和方法,把握标题和内容之间的关系。
4.领略文本在安排结构方面所表现出的起伏变化和承接过渡的艺术技巧。
森林中的绅士
◎国学诵读
《论语》选读之论道德修养篇(二)
子曰:“巧言乱德,小不忍则乱大谋。”
子曰:“德之不修,学之不讲①,闻义不能徙②,不善不能改,是吾忧也。”
子曰:“已矣乎!吾未见能见其过而内自讼③者也。”
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④也。”
【注】 ①讲:讲究,探讨。②徙:迁徙,指改变原来的错误做法。③讼:自责。④省:反省。
【解读】 孔子倡导多种道德修养方法,其中之一就是自我反省,全面审视自己,深刻检查自己。人非圣贤,孰能无过?有过错,首先要“内自讼”,承认责任在自己而不在他人,仔细出犯错的根源,认真加以改正。此外还有一个“内自省”。孔子认为,“内自省”要有参照系,贤人是榜样的参照系,对照贤人,要思考怎样跟贤人看齐,达到贤人的水平和境界;不贤的人也是一面镜子,对照不贤的人,要深刻检查自己是否也有他们的缺点、毛病和错误,有则改之,无则加勉。
◎语林撷英
一、名篇名句
1.那就是白杨树,西北极普通的一种树,然而实在是不平凡的一种树!
那是力争上游的一种树,笔直的干,笔直的枝。它的干通常是丈把高,像加过人工似的,一丈以内,绝无旁枝。它所有的丫枝一律向上,而且紧紧靠拢,也像加过人工似的,成为一束,绝不旁逸斜出。它的宽大的叶子也是片片向上,几乎没有斜生的,更不用说倒垂了;它的皮光滑而有银的晕圈,微微泛出淡青。这是虽在北方风雪的压迫下却保持着倔强挺立的一种树。哪怕只有碗那样粗细,它却努力向上发展,高到丈许,两丈,参天耸立,不折不挠,对抗着西北风。
这就是白杨树,西北极普通的一种树,然而决不是平凡的树!
(茅盾《白杨礼赞》)
2.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
(欧阳修《伶官传序》)
二、隽言妙语
现代诗歌赏析“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我们可以理解为“生于不满足,死于满足现状”,也可以理解为“常怀忧患意识,在竞争中才有生存之道;安于现状,或看不到、或不去看潜在的危机,不测的危险或许会上门来”。唐太宗告诫太子,“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生于忧患”并非让人“杞人忧天”。时时刻刻小心有石头砸到自己头上,那么离抑郁症不远了。当你温饱的时候,要想着荒年窘境;当你得意的时候,要小心摔跟头的尴尬场面。这就够了。古话说,“旱则资舟,水则资车”,经营上要有备无患,那么人生道路上也应做到有备无患。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一、读对字音
1.单音字
摹仿(mó)(fǎng) 钦佩(qīn) 踱步(duó)
瞌睡(kē)
惘然(wǎng) 摇曳(yè)
2.多音字调门儿(diào)挨打(ái)调
调整(tiáo)挨挨门挨户(āi)二、写对字形 {不胜méi (枚)举
méi (玫)瑰){q ū(躯)体q ū(驱)赶)
{cuì(脆)弱wéi(桅)杆){jiǎn(检)查
jiǎn(捡)拾
)
{zī(姿)势zì(恣)肆){cì(刺)毛
荆jí(棘))
三、用对词语
1.暴露 揭露
暴露:(使隐蔽的东西)公开;显现。其对象可以是别人,也可以是自己。
揭露:使被掩盖的事物显露出来。其对象只能是别人。
2.以致 以至
以致:连接分句,用在后一分句开头,表示由于上述原因而造成的结果(多指不好的或说话人不希望的结果)。
以至:连接分句,用在后一分句开头,表示上述情况所产生的结果,可以是好的,也可以是坏的;表示在时间、数量、程度、范围上的延伸。
3.知难而退 急流勇退
知难而退:强调遇到困难就后退。
急流勇退:旧时比喻仕途顺利的时候毅然退出官场,现也比喻在复杂的斗争中及早抽身。
4.无所用心 无所事事
无所用心:指不动脑子,对什么事情都不关心。
无所事事:指闲着什么事也不干。
5.青出于蓝 后来居上
青出于蓝:比喻学生胜过老师,后人胜过前人。
后来居上:不限于指人,可以泛指一切后起的超过先前的(现象和事物)。
四、积累成语
1.若有所失:感觉好像丢掉了什么,形容心情怅惘。
2.得天独厚:独具特殊优越的条件,也指所处的环境特别好。
3.无病呻吟:比喻没有值得忧虑的事情却长吁短叹,也比喻文艺作品缺乏真情实感,
矫揉造作。
◎作者卡片
姓 名茅 盾
生卒年
1896-1981字号称谓
原名沈德鸿,字雁冰籍 贯浙江桐乡
相关资料
1913年,茅盾考入北京大学预科第一类。预科毕业后,入商务印书馆
编译所工作。
1927年9月,于上海以茅盾为笔名发表小说《幻灭》。
1930年4月,回上海。不久加入中国左翼作家联盟。
1931年,开始创作《子夜》。
1932年7月,发表《林家铺子》。11月,发表《春蚕》
。
1940年,陆续完成优秀散文《风景谈》
《白杨礼赞》的创作。1958年1月,开始创作《夜读偶记》。3月,《茅盾文集》第一卷由人
民文学出版社出版。
1961年,《茅盾文集》十卷出齐。
1981年3月27日,逝于北京◎背景呈现
这篇文章写于20世纪40年代,这时正值抵抗日本帝国主义侵略之际。国民党在正面战场抗战不力,节节败退,一度撤退到大西南,消极等待国际支援。在这个大的时代背景下,作者把当时的国民政府比作“豪猪”,写下了这篇文章,意在提醒艰苦年代的民众,不要像豪猪那样生活,否则中华民族有灭亡的危险。
◎知识链接
茅盾文学奖
茅盾文学奖是著名作家茅盾先生将自己的25万元稿费捐献出来设立的,在中国文坛的影响较大。茅盾文学奖由中国作家协会主办,根据茅盾先生生前遗愿于1981年设立,当时决定由巴金担任评委会主任。此
奖项的设立旨在推出和褒奖长篇小说作家和作品。当时规定每三年评选一次,参与首评而未获奖的作品,在下一届以至将来历届评选中仍有机会获奖。首届评选在1982年确定,评选范围限于1977年至1981年的长篇小说。
1.结构图示
2.作者称豪猪是“森林中的绅士”,那么豪猪的“绅士风度”体现在什么地方呢?
分 类具体特点
形态上①矮胖胖的,面孔方正而持重行动上
②老是踱着方步,不慌不忙
待人接物
③保持距离,有分寸日常生活
④活动范围小,潇洒悠闲,逍遥自得,无所用心遇敌反应
⑤守势防御,全身而退,镇静娱乐方式⑥无病呻吟
结合文章第二~六段,思考豪猪的“得天独厚”体现在什么地方。
[点拨]
1.结合第七~十一段,说说“得天独厚”的“绅士”豪猪为什么面临“绝种之忧”。角 度
内 容原 因肚皮底下没刺毛,这是不设防地带
生理尤其脆弱者,是豪猪的鼻子
自身弱点催生其灭亡自觉已无危险,便又安安逸逸躺在那里啃起
嫩枝来
生活方式优游自在,却也常常要无病呻吟懒散而悠闲的生活方式使其面临着灭亡
2.文章实写森林豪猪,虚写社会人生,“实”是如何向“虚”转化和升华的呢?
[点拨] (1)描写豪猪多用语义相近的词语,如不慌不忙、潇洒悠闲、逍遥自得、无所用心、优游自在、安安逸逸,从而突出了豪猪懒散而悠闲的生活方式。
(2)使用暗示性很强的语句(如“可是我因此更觉得豪猪的‘生活方式’叫人看了寒心”)启发读者联想。读者只要联系前文就可知作者认为豪猪懒散而悠闲的生活方式导致了绝种。
(3)运用拟人的手法,生动传神地刻画了豪猪的外在特点,突出了其“绅士风度”,使“实”显得非常充盈;引导读者自然联想到现实生活中形形“绅士们”的典型特征,暗示了这些绅士的生活方式正是作者所担忧的、所要否定的,从而突显了文章的主题。
这样,作者就由写豪猪(实)转化和升华为表达对社会人生的思考(虚):过度的懒散悠闲最终必将导致种族灭绝的悲惨结局,借此提醒艰苦时代的人们不要像豪猪那样生活,否则也有绝种之忧。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