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时跟踪检测(六)预言窗你的名字神女峰
一、诗歌阅读鉴赏
(一)课内阅读
阅读《神女峰》一诗,完成1~3题。
1.如何理解“美丽的梦留下美丽的忧伤”?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这个“美丽的梦”就是指传说中的神女忠贞不贰,宁愿化作石头也要忠于爱情。这是陈腐的封建道德、男权社会打造出一些典型的女性偶像,以此作为妇道妇德的标准,使女性千百年受着这些典范的约束与桎梏。
2.怎样理解诗中神女的意象?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神女获得的赞美与称颂,其实是长期封建意识在她身上的禁锢。神女被当作异乎寻常的坚贞的化身来瞻仰,她生存的意义在于“眺望远天的杳鹤”,失去了自己独立的人格,失去了作为一个真实的人、普通的人的生活权利,即“错过无数次春江月明”。
3.诗中对“江涛”“衣裙”的描写有何作用?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从侧面刻画出主人公心潮起伏、激情澎湃。
(二)拓展阅读
阅读下面这首现代诗,完成4~7题。
我为少男少女们歌唱
何其芳
我为少男少女们歌唱。
我歌唱早晨,
我歌唱希望,
我歌唱那些属于未来的事物,
我歌唱正在生长的力量。
我的歌啊,
你飞吧,
飞到年轻人的心中
去你停留的地方。
所有使我像草一样颤抖过的
快乐或者好的思想,
都变成声音飞到四方八面去吧
不管它像一阵微风
或者一片阳光。
轻轻地从我琴弦上
现代诗歌赏析失掉了成年的忧伤,
我重新变得年轻了,
我的血流得很快,
对于生活我又充满了梦想,充满了渴望。
[注] 1938年,诗人和好友卞之琳等一道怀着对光明的渴望,奔赴革命圣地延安。在延安,作者目睹了根据地人民火热的革命生活,那种快乐、充实、民主的全新生活,使从黑暗的国统区来的诗人,感到中国的希望。诗人投入到火热的革命生活中,并受到了的亲切接见。1942年,诗人满怀激情地写下了这首诗。
4.第一节诗连用五个“歌唱”,为什么这样写?这样表达对抒发感情有什么好处?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诗人来到延安,新的生活令他激动不已,因此连用五个“歌唱”来表达自己对新生活的热情赞颂。这样内容集中,语势强烈,节奏鲜明。
5.第二节诗中,“我的歌啊”,诗人这里所要唱的是什么歌?诗人为什么希望它飞到年轻人的心中?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诗人要唱的是对新生活的热情赞颂。为了使“少男少女们”得到鼓舞。
6.第三节诗中的“微风”和“阳光”代表着什么?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快乐”或者“好的思想”。
7.诗歌的主题是什么?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该诗通过对少男少女们的热情歌唱,勉励广大的青少年们积极投身到火热的生活中去,为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奋发向上,永葆青春活力。
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8~9题。
蝶恋花
[清]纳兰性德
尽日惊风吹木叶,极目嵯峨,一丈天山雪。去去丁零①愁不绝,那堪客里还伤别。
若道客愁容易辍,除是朱颜,不共春销歇。一纸乡书和泪折,红闺此夜团月②。
[注] ①丁零:古代民族名。汉时游牧于我国北部和西北部。②团(luán)月:圆月。
8.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
A.上阕前三句描写边塞之景,这里整日狂风呼啸,木叶尽脱,极目望去,天山山势高峻,积雪盈丈,一片皑皑白。
B.“去去”两句讲作者一步一步地远行,越走越远,都过了远在极边之地的丁零部落,离愁渐远渐浓。
C.下阕前三句讲客愁若能停止,那除非是红润的容貌常在,不像春花一样地凋谢。现在朱颜憔悴,春华“销歇”,说明羁旅之愁无法消除。
D.词的最后两句意思是写好书信,含着眼泪折起,寄给此时正孤独地对着明月,怀念着“我”的闺中人。
E.这首词描绘了深秋远寒,荒烟落照的凄凉之景,而景中又无处不含悠悠苍凉的今昔之感,可谓景情交融,抒发了词人奉使出塞的喜悦之情。
解析:选DE D项中“寄给……闺中人”有误,最后一句是设想闺中人写信寄给“我”这远在天山的人。E项,“喜悦之情”错误,应为“凄惘之情”。
9.词的下阕是如何抒情的?请简要赏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这首词的下阕作者借容颜易老来抒发自己的羁旅乡愁,很明显这是间接抒情。还可以从另外的角度来分析这首词的表现手法。
参考答案:①间接抒情(或借想象情景抒情):运用假设情景类比(或比较、对比、叙议抒情等),行人的客愁若能停止,那除非是红润的容貌常在,不像春花一样地凋萎。借用朱颜无法常在,来表达自己的羁旅愁苦无法消除之意。②反客为主(或主客移位、运用想象、移情于彼等手法)设想闺中人望月思念自己,表达自己对闺中人的思念之情。
二、语言文字应用
10.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双桅船》的作者是著名的“朦胧派”诗人舒婷写的。
B.“五四”时期,泰戈尔的诗一传入中国,就拨动了一批正在寻精神和感情家园的作家的心坎。
C.欧盟委员会一名发言人28日表示,欧盟尚未计划因为墨西哥发现猪流感疫情而对其实施贸易限制。
D.情感体验和理解认识的深浅,可以提高我们对文学作品的审美能力,增强对艺术的感受力。
解析:选C A项,结构杂糅,应改为“作者是……舒婷”或“《双桅船》是著名的‘朦胧派’诗人舒婷写的”;B项,搭配不当,“拨动”与“心坎”不搭配,可把“心坎”改为“心弦”;D项,搭配不当,“浅”不可以提高审美能力,增强对艺术的感受力,“深浅”应为“深刻”。
11.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回答问题。
在我看来,一位诗人要成为大诗人,下列五个条件综合考量,必须具备三个半左右才行:
①他必须多产
②在诗体的技巧上,他必须是一个行家
③他在题材和处理手法上,必须范围广阔
④他在洞察和提炼风格上,必须显示独一无二的创造性
⑤就大诗人而言,成熟的过程一直持续到老死,所以读者面对大诗人的两首诗,价值虽然相等,写作时序却不同,应能立刻指出哪一首写作年代较早。相反地,换了次要诗人,尽管两首诗都很优异,读者却无法从诗的本身判别他们年代的先后。
(奥登《〈十九世纪英国次要诗人选集〉序》)
按照逻辑顺序,说得简洁些,这三个半条件就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多产(2)广度(3)深度
(4)蜕变
12.下面是《秋叶》的诗句:
纷飞的秋叶/悠悠地落在地上/它静静地躺在树脚下/化作了春泥/无怨无悔地等待/充满希望的春天
(1)诗要讲究形象,开头两句诗只是一般的陈述。为了描绘出秋叶的艺术形象,作了如下修改,你认为最合适的是哪一项?并说明理由。
A.纷飞的秋叶/像累了的蝴蝶/趴在地上喘息着
B.纷飞的秋叶/好像蝴蝶/滑入大地的怀抱
C.悠悠的蝴蝶/轻轻地起舞/依偎在树的身旁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最适合的是B。A项,描绘的形象缺乏一种积极精神;C项,未点明落叶,让人误解以为就是蝴蝶。
(2)诗歌的第三、四句,虽用了一个“躺”字,但仍缺乏生命力,无法表达作者对奉献精神的赞美之情。请运用拟人的手法加以修改。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改成:它睡着了/甜甜的梦里/它化作春泥/托起一丛金的小花。(其他改得形象生动,意蕴好且运用了拟人手法的均可)
(3)最后两句诗改成“把热情和希望/交给又一个新的春天”,与原诗句相比,是好是差?说明理由。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好,改后的诗句更能突出落叶的奉献精神,抒发作者的赞美之情;原诗句只强调了“等待春天”的心意。
13.下面是某校的平面示意图,请你向准备来校的新学生做一个简要介绍。要求:内容完整,表述准确,语言连贯,不超过8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