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在江苏一篇高考满分作文的边上
作文辅导
0316 08:31
::
写在江苏一篇高考满分作文的边上
2015届高考模拟的高考已经过去,但对高考佳作进行揣摩研读,可以有效提高同学们应试写作的能力与水平。本文试撷取江苏卷满分作文中的一篇,全面分析,以此来指导同学们的记叙文写作。
2015届高考模拟江苏高考作文题是“忧与爱”,下面先请看一篇满分记叙文。
忧与爱
江苏一考生
你明儿个就回城里了?哦,你过来,做爹的有几句话要跟你说。
记住以后回来,见了乡里乡亲的都打个招呼,记不得叫啥没关系,人家都记着你哪!
前儿个你二爷给你递烟,你说说,你不抽就算了,干啥非抽你自己的?就你的烟好?你让他老人家脸往哪搁!
回来那天,邻居二婶问你啥时候回来的,你说“今天早上”,说“今儿个”不就行了?撇啥腔?这才出去几天,舌头就不会打弯儿了?以后说话,先想想村里人咋说!
你舅那天陪你喝酒,你咋不干?谁不知道喝了难受?你没看你舅那天那个高兴劲儿?啥?酒不好?地瓜干酒,你在城里都买不到!
昨儿个你跟你妈去南坡锄草,你锄倒了多少稻子?你看你妈多疼,你还嘻嘻哈哈不当回事儿?
锄完草回来,吃完饭你就往那儿一坐,你不能帮你妈洗洗碗?你看你妈一天哪儿闲过一会儿?你小时候勤快劲儿哪去了?回城里你也这样?
你那西服,到家里就脱了吧!不穿西服就没人知道你是城里人,没人知道你是干部了?穿大裤衩子有啥丢人的,你小时候不还光屁股满村跑了吗?自己得劲儿不就行了?
昨儿个那包点心,你啥给扔了?啥?过期了?庄稼人有啥过期不过期的?那点心是前庄你表给你妈捎的。她日子过得多紧巴你不知道?这么扔了你心里能得劲儿?
那小兔崽子挑食你也不管管?肥肉不吃,青菜不吃,整天吃那个方便面,那玩意儿能比吃个馒头营养?当你媳妇面我不好说,你这是疼孩子?
下次别再偷着给你妈塞钱,我估摸着你媳妇也不知道。咱俩口子身子也还硬朗,吃喝不愁。你俩要为这事儿再闹起来,让咱俩咋活!
回去以后多打电话,让孙子和你妈多讲两句。别用手机打,那玩意儿贵。记住了!
叹啥气?爹跟你讲这话是为你好。爹这是怕你好话听多了,做人浮,忘了根!换了别人,没人跟你讲这话。真有这么说你的,也都是担心你心浮起来,将来会栽!你也该好好听听这些人的话,跟着人家好好干,因为他们才是真正担心你、爱你的人。那些整天说好话的,没安什么好心!
又叹啥气?把烟掐了!
这篇满分作文写得新奇。艺高胆大,简直可以说,颠覆了很多人对记叙文的认识。
早些年,提到记叙文的要素,一般都说“六要素”,即时间、地点、人物、起因、经过、结果。老师教学生写记叙文,也往往要求六要素俱全。事实证明,这是不可取的,“六要素”俱全的文章,很多是流水账式的,看了让人提不起兴趣。“六要素”的说法,既是对“要素”的误解,也是对记叙文本质的误解。读完上面这篇满分记叙文,我们不知道事情发生的具体时间、地点,人物是明确的,可事情的起因没有明确交
代,事情的经过一点也不连贯,它不是一件事的完整叙述,而是几件事的片段叙述。我们只知道是一位农村老汉在“训斥”自己的在城里当了干部的儿子,提到的几件事“散”在文中,事情的结果也不得而知。可这篇记叙文,没有人读了不叫好的。
有老师撰文指出,记叙文的本质特点是故事性。于是,他将“记叙文的主题点、矛盾冲突点、情节线”作为记叙文的“三要素”。可是,以这样的标准衡量上面的满分作文,我们可以到“主题点”,那就是一位农民老大爷对他儿子的“忧与爱”,可以到“冲突点”,那就是文中儿子的这次回老家时的一些言行引发了老大爷的不满,但“情节线”就难说了。文章没有完整的故事情节,有的只是生活的片段,平实的细节,而且全文都是老汉的数落,不是在有条理地叙述。
将“记叙文的主题点、矛盾冲突点、情节线”作为记叙文的“三要素”,也存在不足。理由很简单,那就是它不能涵盖所有的记叙文。说记叙文本质特征是故事性,是不够准确全面的,明显夸大了记叙文的“事”,将记叙文与小小说混同了。至于由此形成的“三要素”也就只能用于故事性很强的记叙文中,有很多优秀的记叙文并没有“矛盾冲突点”或“情节线”,足以反证这种“三要素”的缺陷。
笔者觉得优秀记叙文的要素应该是“事”与“情”。记叙文是写人记事的,有事就肯定有人,写人就必定叙事。事可大可小,不一定有完整的情节,不一定有激烈的矛盾冲突,但必须为写人服务,必须表达的情感态度。上面这篇《忧与爱》,不是所谓的“六要素”的简单堆砌,而是巧于写“事”,絮絮的家常,将“在
城里当了干部的儿子”回老家发生的几件小事写得生动,有吸引力。全文不见“忧”与“爱”二字,或嗔,或怨,或指责,或提醒,字里行间却深切地透出一位慈父对孩子的“忧”与“爱”,浓浓的真情,让人动容。
纵观近些年高考高分、满分记叙文,不难发现,它们可能不具备传统的“六要素”,也可能不具备“三要素”,但在“事”与“情”这两大要素上一定做得很好。如湖南省高考作文《早》、江苏省高考作文《好奇心》、广东省高考作文《与你为邻》等,其中一些优秀的记叙文,没有具体的时间,事情没有起因与结局,过程也没有“情节线”,但事情小中见大,能在“尺水”中“兴波”,能用鲜活的细节描写展示澎湃的内心波澜,感情很真很美,读来意味无穷。从这些记叙文的拔尖之作,我们进一步确信,优秀记叙文的要素是“事”“情”二字。
上面这篇满分作文在点题上也是很特别的,文章没有直接点出“忧与爱”,只是在“爹”的话语中处处渗透出来。这样写很多老师与学生都是忌讳的,因为大家都担心,不用自己的议论、抒情的句子点题,阅卷老师会不会读不出来,会不会判定文章跑题。
江苏高考满分多少这确实是比较重要的问题。应对考场作文,几乎没有老师不强调要有点题意识的,记叙文也不例外。也就是,作文题目是什么,文章就必须用语句点明,甚至要多次点出。对这个问题,我觉得要分开来看。我们知道,一篇文章审题是否正确,符不符合题意,关键不在于文中是否有点题的语句。不要低估阅卷者的能力,阅卷者读完你的文章,一定能读出你表达的意思,读出主题,只要你表达的很到位。相反,
如果你的叙述、描写偏离了作文题意,那么即使你用再多的议论、抒情点题,那也无济于事,阅卷者也不可能因为你多次点题而抬高你的分数。
再说,就记叙文而言,江苏阅卷作文组领导何永康教授前不久在《扬子晚报》上发文,语重心长的告诉考生:写记叙文不要动不动就发表议论,生怕人家看不懂。好的记人叙事的文章,均凭形象和情趣来打动读者,特别强调巧妙的生活“切入点”,特别强调“一以当十”的、生气灌注的“细节”描写……请今后的考生注意:你一旦选定记叙文,就下功夫去描写,去记叙,千万不要动辄站出来发表自己的高见。何教授的话是很中肯的。记叙文的特质就是这样的,应该以“故事”本身说话,应该多在叙事、描写上下功夫,而不是有不少议论、抒情。有的考生,在开头结尾用议论、抒情点题,但中间叙事却与题意相去甚远,有的考生事先准备好了“故事”,或借用他人已发表的作品宿构一番,不去认真考虑是否切合作文题目,只在开头结尾点一下题目,这都是穿靴戴帽之作,恰恰是考场记叙文的大忌。
上面的这篇《忧与爱》真是妙绝。我说“艺高胆大”,就是指他相信阅卷者的眼光。所谓“胆大”,就是他不走一般人常走的路子(叙述一个完整的故事,开头、中间、结尾点题等),所谓“艺高”,就是他十分明确记叙文的特质,运用自己独特的构思,选取独特的角度行文。文章通篇就是一个庄稼老汉在跟儿子说话,通篇没有点明“忧与爱”,却是一篇人见人爱的佳作。
还有一点也值得说一说,那就是这篇《忧与爱》中的生活气息很浓,值得喜欢写记叙文的考生好好借鉴。
文中提及的打招呼、抽烟、喝酒、锄草、穿衣、扔点心等,无一处不是生活场景的真实再现,在写老汉批评、数落儿子的同时,一位中国老一辈农民的形象也就呼之欲出了,就像在我们身边。特别是写“不要给你妈塞钱”这一片段,担心“你俩要为这事儿再闹起来”,完全是中国式的农村家庭生活的写照。
上文所写,算是写在一篇高考满分作文的边上,以期在读高中,特别是高三的学子得到启发与收益。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