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3年高考作文折射时代变迁
第一阶段(1977年-1979年)以命题作文为主,政治彩浓厚
1977年高考题是各地自主命题,北京作文题是“我在这战斗的一年里”,天津作文题是“他像雷锋同志那样”,黑龙江作文题是“每当我唱起《东方红》”等。1978年起全国统一命题,作文题是缩写:速度问题是一个重要问题。1979年作文题是改写:陈依玲的故事。 这个时期的作文题目既有比较鲜明的政治彩,又有振兴中华的热切愿望。
第二阶段(1980年-1989年)以材料作文为主,向关注社会热点化
部分作文试题是:1980年是读后感“《画蛋》(达·芬奇的故事)”;1981年是读后感“毁树容
易种树难”;1982年“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1984年是根据一段报道写一篇“关于怎样写作文”的文章;1985年就环境污染问题写一封“致光明编辑部的信”;1986年根据一段报道写一篇题为“树木·森林·气候”的文章;1988年是命题作文“习惯”等。 这一阶段高考作文题逐渐摆脱了泛政治化的倾向,由关注政治热点向关注社会热点化。
第三阶段(1990年-1999年)材料作文为主,关注社会道德和修养品行
部分全国高考作文试题是:1990年:母亲带着两个女儿去玫瑰园,一个女儿告诉母亲,“这里不好,每朵花下都有刺”,另外一个女儿告诉母亲,“这里真好,每个刺上面都有花”。根据这一材料写一篇议论文;1991年:描写圆的想象物;1993年:就“帮人补课要不要收取报酬”写一篇广播稿;1994年:记叙文《尝试》;1995年:议论文《鸟的评说》;1997年:根据两则助人为乐的材料,自选角度写一篇议论文;1999年:“假如记忆可以移植”等等。 这一阶段我国处在深化改革的年代,高考作文命题由以关注社会热点为主向关注社会道德,关注修养品行,关注精神空间。
第四阶段(2000年-2009年)以话题作文为主,体现人文精神
部分全国高考作文试题是:2000年是以“答案是丰富多彩的”为话题写一篇文章;2001年是以“诚信”为话题写一篇文章;2002年是以“心灵的选择”为话题写一篇作文;2003年是就“感情亲疏和对事物的认知”话题写一篇文章。2004年为家庭教育的材料作文,2005年为跑的体验,2006年为“谈意气”,2007年为诗意的生活。2008年为根据“天街小雨润如酥,草遥看近却无”,写不少于800字的记叙文或议论文。2009年为请以“踮起脚尖”为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或记叙文。
这阶段反映社会在前进,人们的思想在更新;题目更贴近学生思想和生活,这也是社会人文关怀精神的体现。
第二篇:《【高考 作文】33年高考作文折射时代变迁》
【高考 作文】33年高考作文折射时代变迁 弹指一挥间,中国高考走过33个年头。长沙晚报高考专家服务团专家认为,30多年来,中国社会变化翻天覆地,而“岁岁年年各不同”的作文题目正如一面镜子,时代的变迁尽显其中。
第一阶段(1977年-1979年)以命题作文为主,政治彩浓厚
1977年高考题是各地自主命题,北京作文题是“我在这战斗的一年里”,天津作文题是“他像雷锋同志那样”,黑龙江作文题是“每当我唱起《东方红》”等。1978年起全国统一命题,作文题是缩写:速度问题是一个重要问题。1979年作文题是改写:陈依玲的故事。 这个时期的作文题目既有比较鲜明的政治彩,又有振兴中华的热切愿望。
第二阶段(1980年-1989年)以材料作文为主,向关注社会热点化
部分作文试题是:1980年是读后感“《画蛋》(达·芬奇的故事)”;1981年是读后感“毁树容易种树难”;1982年“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1984年是根据一段报道写一篇“关于怎样写作文”的文章;1985年就环境污染问题写一封“致光明日报编辑部的信”;1986年根据一段报道写一篇题为“树木·森林·气候”的文章;1988年是命题作文“习惯”等。
这一阶段高考作文题逐渐摆脱了泛政治化的倾向,由关注政治热点向关注社会热点化。
第三阶段(1990年-1999年)材料作文为主,关注社会道德和修养品行{时代的变迁高中作文}.
部分全国高考作文试题是:1990年:母亲带着两个女儿去玫瑰园,一个女儿告诉母亲,“这
里不好,每朵花下都有刺”,另外一个女儿告诉母亲,“这里真好,每个刺上面都有花”。根据这一材料写一篇议论文;1991年:描写圆的想象物;1993年:就“帮人补课要不要收取报酬”写一篇广播稿;1994年:记叙文《尝试》;1995年:议论文《鸟的评说》;1997年:根据两则助人为乐的材料,自选角度写一篇议论文;1999年:“假如记忆可以移植”等等。 这一阶段我国处在深化改革的年代,高考作文命题由以关注社会热点为主向关注社会道德,关注修养品行,关注精神空间。
第四阶段(2000年-2009年)以话题作文为主,体现人文精神
部分全国高考作文试题是:2000年是以“答案是丰富多彩的”为话题写一篇文章;2001年是以“诚信”为话题写一篇文章;2002年是以“心灵的选择”为话题写一篇作文;2003年是就“感情亲疏和对事物的认知”话题写一篇文章。2004年为家庭教育的材料作文,2005年为跑的体验,2006年为“谈意气”,2007年为诗意的生活。2008年为根据“天街小雨润如酥,草遥看近却无”,写不少于800字的记叙文或议论文。2009年为请以“踮起脚尖”为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或记叙文。
这阶段反映社会在前进,人们的思想在更新;题目更贴近学生思想和生活,这也是社会人
文关怀精神的体现。
(文章来源:星辰在线-长沙晚报)
第三篇:《33年高考作文折射时代变迁》
33年高考作文折射时代变迁
弹指一挥间,中国高考走过33个年头。长沙晚报高考专家服务团专家认为,30多年来,中国社会变化翻天覆地,而“岁岁年年各不同”的作文题目正如一面镜子,时代的变迁尽显其中。
第一阶段(1977年-1979年)以命题作文为主,政治彩浓厚
1977年高考题是各地自主命题,北京作文题是“我在这战斗的一年里”,天津作文题是“他像雷锋同志那样”,黑龙江作文题是“每当我唱起《东方红》”等。1978年起全国统一命题,作文题是缩写速度问题是一个重要问题。1979年作文题是改写陈依玲的故事。 这个时期的作文题目既有比较鲜明的政治彩,又有振兴中华的热切愿望。
第二阶段(1980年-1989年)以材料作文为主,向关注社会热点转化
部分作文试题是1980年是读后感“《画蛋》(达·芬奇的故事)”;1981年是读后感“毁树容易种树难”;1982年“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1984年是根据一段报道写一篇“关于怎样写作文”的文章;1985年就环境污染问题写一封“致光明日报编辑部的信”;1986年根据一段报道写一篇题为“树木·森林·气候”的文章;1988年是命题作文“习惯”等。
这一阶段高考作文题逐渐摆脱了泛政治化的倾向,由关注政治热点向关注社会热点转化。
第三阶段(1990年-1999年)材料作文为主,关注社会道德和修养品行
部分全国高考作文试题是1990年母亲带着两个女儿去玫瑰园,一个女儿告诉母亲,“这里不好,每朵花下都有刺”,另外一个女儿告诉母亲,“这里真好,每个刺上面都有花”。根据这一材料写一篇议论文;1991年描写圆的想象物;1993年就“帮人补课要不要收取报酬”写一篇广播稿;1994年记叙文《尝试》;1995年议论文《鸟的评说》;1997年根据两则助人为乐的材料,自选角度写一篇议论文;1999年“假如记忆可以移植”等等。
这一阶段我国处在深化改革的年代,高考作文命题由以关注社会热点为主转向关注社会道
德,关注修养品行,关注精神空间。
第四阶段(2000年-2009年)以话题作文为主,体现人文精神
部分全国高考作文试题是2000年是以“答案是丰富多彩的”为话题写一篇文章;2001年是以“诚信”为话题写一篇文章;2002年是以“心灵的选择”为话题写一篇作文;2003年是就“感情亲疏和对事物的认知”话题写一篇文章。2004年为家庭教育的材料作文,2005年为跑的体验,2006年为“谈意气”,2007年为诗意的生活。2008年为根据“天街小雨润如酥,草遥看近却无”,写不少于800字的记叙文或议论文。2009年为请以“踮起脚尖”为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或记叙文。
这阶段反映社会在前进,人们的思想在更新;题目更贴近学生思想和生活,这也是社会人文关怀精神的体现。
第四篇:《聚焦高考作文38年作文题见证时代变迁》
高考作文,一年一度高考的重头戏,也是最能引发全民参与的一道试题。回溯恢复高考38年来北京考生经历的作文试题变化,从最初的命题作文,到话题作文,再到材料作文;从单一
试题到二选一试题,高考作文一直紧跟时代不断发展,成为教育改革的风向标,记录下时代变化的脉搏。
家庭教育文章 恢复高考
命题铭记时代烙印
1977年冬天,中国关闭了11年的高考闸门终于再次开启,570万名考生涌向考场。这是共和国历史上唯一的一次冬季高考。与这场考试同样让人印象深刻的是当年的高考北京卷作文题—《我在这战斗的一年里》。
这道作文题的命题者是已故北师大中文系教授郭预衡。1977年,中央做出恢复高考的决定后,亟须出高考题和改卷的老师。教育部到当时在北师大当老 师的郭预衡教授,要求他放下手中所有的工作,来出高考题。当时,与郭预衡教授一起出题的还有北大、首师大的老师。教育部将他们“隔离”在一个宾馆里,直到 高考结束。作文题《我在这战斗的一年里》因带有鲜明的时代特点,方便考生展开写作,最终由郭预衡先生敲定成为当年的高考作文题。
当年很多的考生,一直对这个作文题目念念不忘。1977年北京高考状元、中青在线总经理
刘学红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曾表示,非常喜欢这样的开放式题目。她把自己在农村一年多的插队经历写进作文里,这篇作文还被刊登在了1978年2月的《人民日报》上。
恢复高考第一年,考生年龄跨度很大,高考作文更是形态各异、耐人寻味。曾参与1977年北京高考作文阅卷的首师大中文系教授赵丕杰回忆,当年作文考 得比较好的还是老三届的毕业生,但也不乏一些毕业一两年的年轻学生,出现了不少思想内容深刻的精品。参与阅卷的老师们有感于此,在改卷之余不约而同地将一 些优秀作文抄了下来,编了一本作文选评,并以当年的高考题命名为《我在这战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