励志文章:家庭教育,才是孩子成长的起跑线
希望把孩子塑造成“天才”,不如稍微动动脑筋、花点心思,多从家庭中给予孩子支持和教养,教他们脚踏实地地成为一名合格的公民。分享一篇家庭教育文章,欢迎阅读。
01.
近日采访著名美术教育家郭绍纲先生,谈到孩子的教育,他说:“现在很多人说‘不要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我认为,起跑线不是在学校,也不是在补习班,而是在家庭。” 家庭教育才是孩子成长的起跑线——郭老的观点确可谓真知灼见啊!
现在有的家庭,从胎教开始就去参加各种辅导班。孩子出生后,忙不迭地去上早教班。幼儿园时期就要上提高班,以至于上小学后,很多学校都不讲一年级的课,因为学前班肯定都学过了,否则也通不过小学的入学考试。孩子一路小跑地被赶着往前走,特长班包罗万象,奥数都成了必修班。孩子们学识越来越多,越来越聪明,加上网络的普及,现在的孩子们比父母们知道得少不了多少,但是,人们发现,孩子们的发展有些不尽如人意,比如礼貌的欠缺、行为规范有待提高、对理想的追求不足,甚至孩子的自杀现象都有所增加。
究其原因,根源恰恰是家庭教育被忽视了。
家庭教育文章02.
从前,人们生活都慢,家庭经济不宽裕,社会上也不流行辅导班,一家几个孩子,放学回家写作业、看电视、和邻居的小孩玩,晚上家长喊回来吃饭。生活简单,家长们有时间教育自己的孩子。遇到孩子不懂事了、没写作业、学校表现不好等等,家长少则一顿骂、甚至动手打。如今,打骂教育不提倡了,可家长的管理职责不能放松。
现在的家长应酬多,孩子学习负担重,每天能带着孩子上各种课外班就算尽责了。有的家长回家晚,孩子睡觉了家长都不一定回得来;第二天孩子一早起床上学,家长可能还没起来呢。即使能回来陪孩子的,也是陪着写作业,很少有时间和孩子交流,更舍不得时间和精力管教。现代生活节奏快、家长忙于工作对孩子的管教不严,是家教缺失的一个重要原因。
另一个重要原因是家长溺爱孩子、忽视了行为规则的重要性。过去的孩子被管得死,很多言行细节都逃不出家长的火眼金睛,比如坐着不能晃悠腿、餐桌上不能挑三拣四、连左手拿筷子都不行,后来随着人们“自由意识”的增强,认为很多事情没有必要管得那么死,孩子要自
由发展,加上独生子备受宠爱,于是从一个极端到了另一个极端,小霸王们折腾得都要造反了,家长们还能爱意满满地看着行为粗鲁的孩子,认为活泼好动、可爱至极。对于孩子的缺点和不足,有些家长认为是天性使然,不用去管,或者认为树大自直,不舍得去管。结果呢,本来应该是常态的事情,变成了特殊现象——如今有规矩、有礼貌的孩子成了异类。其实,成年人都应该有体会,在社会上生活、工作,怎么能没有规矩呢?而一些行为方面的规矩如果不从小养成,长大了再学就困难了。不舍得管孩子的家长一定要知道,你现在不管孩子,将来会有人替你收拾他!这绝不是威胁恐吓,须知,人以分,一个不懂规矩的人长大了结交的也多是同类。一不懂规则的人在一起,能有什么好事呢?
家长不管孩子的第三个主要原因是家长的惰性大、依赖性强。有的家长把孩子送去学校了,就想要靠老师管。管得深了,家长不愿意。管得浅了,又嫌老师不管。过去对老师非常尊重,现在某些人认为和学校是买卖的生意关系——我付费了,你就有责任照顾好孩子——稍有疏忽,责骂投诉就来了(老师和医生一样,已经成了高危职业)。还有的假期送孩子去成长夏令营,让辅导员管。送到读经班,借助《三字经》等古代顺口溜“陶冶情操”。对于喜欢玩电玩、网瘾大的孩子,甚至送去集中营,希望依赖强制、武力措施逼迫孩子改正。诚然,学校、夏令营、读经班、集中营等等,有责任管教孩子,退一步说,对于未成年人的成长指导,
全社会都有责任。但家长不能完全依赖他人。作为最了解孩子的家长,如果都认为管不了或者不想管,那和孩子只是萍水相逢的其他人怎么可能管得更好?如果一对一或者二对一管理孩子的家长都认为无能为力,那么一对多的其他人怎么能管得更细致?
有的'家长不想管孩子,是怕把孩子管老实了、将来受欺负。这也确实是个问题。社会在变化,已经不是过去的农耕时期,人口流动大、观念意识翻天覆地,有些过去认为大逆不道的已经变成了天经地义。应该从哪些方面入手去管、管到什么程度是需要家长思考的。
03.
简而化之,在孩子的行为举止方面,应该遵从的最基本的规则是“不打扰别人”。家长应该明白、并让孩子懂得,任何人言谈举止的自由都是有度的,不是无限制的。当我们享受自由时,应该不打扰其他人。比如公共场合不大声说话、不打闹,嘈杂、粗鲁的动作会妨碍他人。在需要排队的地方要守规矩排队,插队是侵占认真排队的人的时间。不乱丢垃圾,乱丢垃圾破坏环境,大家都是受害者。宴会上吃饭,无论多好吃的菜,大家轮流夹菜,都夹一筷子,谁也别多吃多占。和同学、亲人相处,自己的东西保管好,不是自己的不要去惦记,明确人和人之间的界限,不是“我想”就能得到的,世界不是任何人的。带出去作客,要提醒孩
子注意客人和主人的差别,主人应该尽量是让客人感到宾至如归,但客人不能主动就不把自己当外人,要记住客随主便。诸如这些如此基本的常识,是一定要教会孩子的。
孩子成长中,最重要的是让他们养成自己的事情自己办的习惯。只有如此,他们才能有自我负责的观念和意识,才能真正对自己的发展“上心”。不过想要达到这点,家长们首先要放手,不要每天逼着孩子多穿一件、多吃一口,避免“有一种冷叫我妈觉得我冷”的发生。北美的孩子从上小学开始,就要自己负责穿衣服事项。每天早晨起床,自己衣服,决定穿什么。父母会建议孩子穿多或穿少,但很少动手帮忙,更不会强制要求。吃饭更是如此,不会出现追堵喂饭的事情。一个孩子如果连吃穿这样基本的生活能力和自理性,或者自由有没有,还能有什么其他大发展?从生活自理开始,孩子要对自己的书包、物品、时间、金钱都逐渐学会管理,父母尽量少插手。管得越多,孩子越废物。而父母更不能不按理出牌,比如没收孩子的压岁钱、对孩子的奖惩措施朝令夕改、或者让孩子花钱无节制,这些都会抹杀孩子内心的规则意识,不利于他们养成对自己真正负责的态度。父母干涉太多,会让孩子不敢对自己负责。一个从小到大没对自己负责过的孩子,不可能在18岁成人时瞬间具备责任心。这也是巨婴流行的一个原因。
04.
有些父母认为,放手让孩子成长便是一切听孩子的,这是一种放任自流,也是不可取的。如果未成年人什么都明白、能做正确的决定,那就不需要成年人的监护作用了。成年人对未成年人的放手是在一定限度和范围内的,而且是逐渐放开,切不可大撒把。作为家长,要尽量站得高、看得远,对孩子处于引导的地位,而非迁就、迎合。为了跟上日新月异的社会新发展、新观念,家长需要不断地学习,以开放的心态面对变化,以身作则地实行“活到老学到老”。
倘若家长放弃了希望、不肯进步,怎么能指望孩子积极向上呢?无论家长是何种学历,无论家庭是贫穷还是富有,在孩子心中,父母都是灯塔。灯塔如果一直明亮,给孩子指引美好,鼓励孩子追求真善美,赋予孩子拼搏的正能量,孩子的成长会轻松、健康。求人不如求己。与其带着孩子在各种补习班间奔波、希望把孩子塑造成“天才”,不如稍微动动脑筋、花点心思,多从家庭中给予孩子支持和教养,教他们脚踏实地地成为一名合格的公民。知识培养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人”的教习。会“做人”是人生的根基,坚实的根基上才能建高楼。如郭绍纲先生所说,家庭教育是孩子们的起跑线。从这个层面说,真的是不要也不能让孩子们输在起跑线上。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