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府生活实录》 金寄水
漫聊代序
北京人管“闲谈”叫“聊天儿”。漫聊者,乃随便聊天儿之谓也。这话谁都懂得,但不解释一番,也能遭非议,可见余悸之深也。
              凤城西北有高楼,
              薄醉凭阑易感秋。
              毕竟晚晴无限好,
              闲云虽懒不知愁。
这首七绝,是公元考试简短鼓励语八个字1985年移居西郊紫竹院西南那座高楼之后,凭阑闲眺,信口云云的。谓之“口占”亦可。诗虽不佳,倒是真情实语。诗写性情,说真话就好。就在“毕竟晚晴无限好”的心情支配下,与周沙尘兄相互合作,以煮茗聊天儿的方式,编写了这本小书——《王府生活实录》。
前几年,曾有不少出版界的朋友,提出以我个人身世经历和当时的社会为背景,着重描绘为人鲜知的王府生活。不妨虚拟人物故事,写一部长篇章回小说,很可能成为畅销书。此意甚佳,热忱可感。盖小说一道,成书易,垂世难,过来人视为畏途。况当垂暮之年,学荒才退,力不从心,弄得不好,倒好象有意去争“香稻啄余鹦鹉粒”似的,那又何苦呢?故改弦易辙,编写此书。朋友们,知我谅我,当不我责也。
因见近年来,社会上出现了不少以清朝(特别是晚清)宫廷、贵族为题材的小说和其他文艺作品,其中固然不乏佳作,但无庸讳言,有的或多或少掺进了一些水份,尤其是对王公贵族们的一些日常生活、习俗、称谓、服饰、器皿等方面描叙,则往往出自“想当然”,故有时似是而非,有时格格不入,既无据,也失真,为识者所笑,以致造成以讹传讹。为了尽可能地反映这部分人的当时习尚,把这类人家的生活礼俗实况扼要予以介绍,作为民俗史料的一个侧面,供社会读者和有关同志研究参考之用。基于此点,我们才着手工作的。
编写这本东西,还有一个目的,即近年来出版或发表的有关著述中,举凡涉及到清朝贵族生活习俗者,率多描绘清王朝被推翻之前的故事,而记述辛亥革命以后,迄至“小朝廷”结束,即公元1911—1924年间的实况者绝少。其实,对当时的贵族们来讲,这十几年是个特
殊阶段,鼎已革,而“小朝廷”犹在,诸王府亦未完全解体,一切力图率由旧章,实属史无前例。由于清王朝已丧失了对我国的统治权,事实上已不可能再同往昔一样,无非苟延残喘而已。但对当事者来说,却毫无“舆图换稿”之感,依旧昏昏然地醉生梦死,踵事增华。本书重点记述的就是这一阶段,特别是公元1919—1924年间的王府生活,余生也晚,只能如此。此区区之劳,也可算是对这一期间的有关资料添了一点砖瓦。
本书既名《实录》,其内容非正纪实,且应作笔者身历目睹的第一手材料。至于有的掌故虽属事实,但由于笔者未曾亲见,则宁付阙如,未敢妄叙,如“王府跳神”。又,笔者囿于生活环境,只能对睿亲王府一邸之事记述较详;在编写过程中,由周沙尘兄援据有关王府的资料,作了些相应的穿插和补充,甚为得当。
编写本书的意图已如上所述,但由于我们识见不多,瑕疵难免,统希专家和读者指正。
                                                      金寄水
            冬天吃什么水果好                            公元19875月于北京野石斋
         
且说北京王府
衣食住行是人们生活中缺一不可的,但住在社会生活中则是千差万别的。以过去的北京而言,住所一般都是由一个或若干个四合院(或三合院)组成的。庭院是四合院布局的中心,不但是来往、采光、通风的枢纽,而且也常是休息和家务的场地。一般“小康之家”都住这种建筑比较简单朴素的四合院。
比较大型或中型的住所,它的形式是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单体四合院组成的复合体,沿着一条轴线排列起来,形成一连串的几进院落,有的又在两侧伸出跨院。这种“高级住宅”的建筑规模大,质量也更加考究一些,而且往往还带有花园。高级多院型建筑现存的有几十处私家宅园和几十处王府。
“我们现在把住所都统称为住宅,可是在帝制时代对住所的称呼是不能随便乱叫的。《大清会典·工部》记载:‘凡亲王、郡王、世子、贝勒、贝子、镇国公、辅国公的住所,均称为府。’其中‘亲王、郡王称王府。’王府不仅品级高,而且建筑规模大,王府中的正房称为殿,殿顶覆盖绿琉璃瓦,殿中设有屏风和宝座,外表看上去很象一个缩小的宫廷。‘府’比起王府来规模就小多了,府不仅不能用琉璃瓦覆盖屋顶,而且正房也不能称殿,当然屏风和
宝座就更不能设置了。除此之外,在房屋间数、油饰彩画、台基高低、门钉多少,王府和府也都有规定,不能逾制。至于那些不是凤子龙孙的达官显贵,尽管有封爵或有尚书、大学士、军机大臣的头衔,他们的住所也不能称‘府’,只能称‘宅’,称‘第’。清代有些权贵的宅第虽不能称‘府’,但其规模并不亚于‘府’。如:乾隆时的权臣和珅的私宅就是后来恭亲王府的前身。
“在产权上,‘府’和‘王府’都是皇产,统归内务府管理,一旦撤掉了爵位,就要相应地撤府,产权收归内务府,以备将来再分他人。‘宅第’一般都是私产,由住房人建造或购置。”(引自孙广安文)
北京城里的王府从明永乐十九年(1421)拓城开始,一共修造了多少王府宅第(包括公、侯、伯、子、男和亲王、郡王、贝勒、贝子、国公),实在难以考其确数。王府井在明代就建有王府。永乐年间,东安门东南就建造了十座王邸,共八千多间房子,都已经不好寻了。个别的王府旧址,扩建成了清代王府。清季遗存的王府,则尚有数十座之多,这里只是略作记述。先从至今未全毁的清末所谓八大家“铁帽子”王府及后来封赐修造的四大家王府谈起,其中着重介绍保存较好的醇亲王府和恭亲王府,并略及其他满、蒙王府。
上述十二家王府建置都是按照一定的形制规划修造的,只有肃、庆两府并非王府形制。这种建筑多采用“大式”做法,应用高质量的建筑材料和雕砖、雕木、彩画、刻石等精细工程。可以说,在北京的古建筑物中,除了宫殿、坛庙、园囿外,就要数王府了。
王府的建造形制,中路一律相同,东西两路没有一定之规,可以自由配置,这里将中路形制记述如下:
亲王府门五间,郡王府门三间,又称宫门(均系坐北朝南),前有门罩(即上有起脊屋顶而下无门窗者曰“罩”),过道高出地面。府门东西各有角门一间,均叫阿司门,供人们出入。府门外有石狮、灯柱、拴马桩和车亥禾木(古人称行马)等设施。与府门相对的为影壁,如果两座阿司门是东西相对,而又让人通行的,其中必有一四方大院,因北面府门前有石狮一对,故又称此为“狮子院”。凡此格局者,其府门对面则非影壁,而是一排平房,旧为兵丁所住,也有回事处等,设置于此。
进府门,东西两厢各有楼房三间,再往里就是大殿,俗称银安殿(台基高1我心中的桃花源5米),也是亲王五间,郡王三间,亲王大殿和府门均用绿琉璃筒子瓦,郡王则用筒子瓦。大殿只有在举行大庆典礼才开放,平时都是锁着的。人们出入均须绕东西甬道而行。由甬道进去的一高三毕业留言
幢建筑为二府门,又称小殿(三间)。二府门东西各有房子三间,为首领太监及使唤太监住处。二府门院内的东面竖着一根“祖宗杆子”,上有容器,每逢祭祀,放着猪内脏等食品在内。二府门正北就是神殿,均系五间,两旁也有东西配殿。它的西边那间有一铺炕,是用“几”形砖砌的,但名为■字炕。西墙挂着多种乐器,是供萨满太太跳神时吹拉的。西墙北墙都设有神柜。神殿的东间是亲王、郡王及其袭爵者合婚的处所。结婚后须要在此住一个月,始迁至跨院(住房、书房等皆在跨院)。神殿北而通称后楼,这里有“遗念殿”等建筑。遗念殿是专门供奉先帝先后生前穿戴之衣帽等物品的。清代向例,帝与后崩逝后,由继位的皇帝将先帝先后生前穿戴的遗物,颁赐给各王公大臣,美其名曰“遗念”。也有的将遗念设置于小殿,故又称小殿为遗念殿,而将后楼变为库房之用。各王府对规制内的殿堂,除神殿和银安殿外,其所用不同。绝非“一刀裁”。  在中路的东北角,建有家庙一幢(又称影堂)。王府西边不远,有一处吉祥所。府里的服务人员,如妇差、使女、散差太监等,一到病危都送到吉祥所去,可在此养病,但不能办丧事。府中姬妾和未成丁的“小口”,多在吉祥所发丧。
清代的王府都是按上述形制建造的。清初,入关有功的八大家亲王都赐有大型府第。由于他们战功显赫,赐封以后,可以隔代不降爵,这叫“世袭罔替”。是故,后世以礼亲王为首
称为八大家铁帽子王。本文按今天的街道名称将一些主要的现存王府,略述如下,以供参考。
(一)我是在睿亲王府出生的,所以,先从我家叙实开始。我家的王府本是新旧两个。旧府所在地为“明南宫”,即是明代在南内所建的洪庆宫。清初著名诗人吴梅村有诗曰:“百僚车马会南城”,写的就是“南内”。是指明代皇城的南部而言,实即位于紫禁城以东。第一代和硕睿亲王多尔衮赐府就建在这里。当时,清世祖福临(顺治帝)年幼,由叔父多尔衮任摄政王,独揽军政大权,实际上此处是清朝入关后的“政治中心”。顺治七年十二月(1650初)多尔衮死于木兰围场。因为顺治帝对他素怀不满,在他死后不久就以谋逆罪被剥夺了爵位,睿亲王府旧府也就废了。到了康熙三十三年(1694)改建为吗哈噶喇庙,乾隆四十一年(1776)赐名普度寺。乾隆四十三年(1778)恢复了睿亲王的封爵,由多尔衮五世孙淳颖世袭封爵,因为睿亲王旧府已改佛寺,就把石大人胡同原来的饶余亲王府,改为睿亲王新府。新府即今天的东城区外交部街路北,前为大同中学,解放后,改为北京市二十四中学,由于教育事业的发展,现已分为两校:前为外交部街中学,后仍为二十四中。府中建筑物除将神殿改为礼堂,略似原物外,余皆面目全非。我的童年生活于此,直到1925年因我家用以抵债而出,这才干净彻底结束了腐朽的王府生活,而后渐渐走向自食其力之路。
但至今的王府生活仍历历在目,均分章予以纪实,供参考,供联想。
以下的各王府大略,只力求取材翔实而已。
(二)礼亲王府,第一代和硕礼亲王为清太祖第二子代善。至今,这座王府是清代王府保护较好的一处。王府占地百多亩,在西安门南边。最初东边挨着西皇城根,南到东斜街大酱房胡同,西临缸瓦市,北到板场胡同。1927年,由蔡元培任校长的华北大学曾租用礼亲王府做校舍,该校为私立学校,经费拮据,无力对原有建筑进行改建,故王府保护完好。在华北大学租用期间,末代礼亲王金睿铭,全家仅住王府的后半部。1943年日本人市谷留治郎介绍售与“满铁”,金睿铭全家才搬迁到了吴量大人胡同居住。没过几年就一贫如洗了。
礼亲王府有一个花园在海淀镇,后称“乐家花园”。当初花园分前园和后园。前园雕梁画栋,亭台楼阁无一缺余。后园以叠石假山,将各个景区分隔开来。后来王府日益衰败,以府内秘方卖给同仁堂药铺制药,借银度日,到民国前,所欠债银达数万两之多,后来不得不将花园抵债售予同仁堂。从此成了乐家的乡村别墅。现在这处花园仍保存较完整。
解放初期,中华人民共和国内务部曾在礼亲王府办公,现在是国家经济委员会的一处办公地点。
(三)豫亲王府,第一代和硕豫亲王名多铎(努尔哈赤第十五子)为多尔衮的弟弟。王府旧址在东单三条胡同,即现在的协和医院所在地。原王府建筑所存无几。鸡蛋肉饼汤的做法
(四)顺承郡王府,在西城白塔寺的南面的太平桥大街路西,现为中国人民政治协商委员会所在地。第一代多罗顺成郡王名勒克德浑。直奉军阀混战后,此府曾归张作霖所有。
(五)庄亲王府,第一代和硕庄亲王名舒尔哈齐。原府第在西四北平安里西太平仓,王府建筑均已拆除,现在有战友文工团住在原府的东北角。这座王府最初封号为承泽亲王,后因其子孙争立,惹怒了康熙帝,以他的第十六子允禄嗣袭其爵,始改为庄亲王。
(六)郑亲王府,在西单以北大木仓,解放前,是中国大学校址,现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所在地。第一代和硕郑亲王名济尔哈朗。1985年郑亲王府进行了全面修缮,10月竣工。现在尚未对外正式开放,但在王府中它算焕然一新了。
1992年属什么生肖(七)肃亲王府,在庚子(1900)八国联军入侵北京以前,在东交民巷(即后来的英国兵
营),《辛丑条约》签订后,东交民巷划为“使馆界”。肃亲王府迁至北新桥南船板胡同(今东四13条)街北,其规模非王府形制。
(八)克勤郡王府,在宣武门内新文化街,即今新文化街第二小学。府第虽不宽大,建筑却精致紧凑。有三进庭院,前、中院正房五间,后院七间,东西房也很整齐,也是保存得较好的一座王府。乾隆初年绘制的《京城全图》上就绘上了这座王府。
第一代多罗克勤郡王名岳托。他的重孙纳尔苏封平郡王,即是《红楼梦》作者曹雪芹的姑父。康熙指配曹寅的长女为纳尔苏的嫡福晋(正夫人)。后来,纳尔苏治罪削爵,其子福彭封平郡王,即曹雪芹的表兄,他们交往甚笃。无疑,曹雪芹在克勤郡王府的活动,红学家们似应予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