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弟子规》作为一本儒家启蒙教育读本,通过规范学生日常生活中的言行来塑造一个人良好的品格。《弟子规》通过对学生对待父母长辈、兄弟妹行为规范、日常生活接人待物行为举止、诚信仁爱的人格品质、学习环境与态度予以诠释,对当代学生教育也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关键词:弟子规 当代教育 启示
《弟子规》是我国古代私塾教育中蒙学教材,现代教育与私塾教育有很大的不同,社会背景变化,受教育者也完全不同,但是《弟子规》中阐释的道理却成为当代教育所迫切需要。
(一)《弟子规》对家庭教育的启示
《弟子规》第二部分是“人则孝”,明确提出孝顺父母的四个基本要求和日常生活中子女应该做到的八件事。“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父母教,需敬听;父母责,需顺承”,解释为现代语言就是父母叫你时,要赶紧应答;父母有事情要你去做,你就马上去做,不要拖沓;父母教育你时,你要耐心恭敬得聆听;父母责备甚至打骂你时,要顺从的接受。当然,在现代社会中,提倡父母教育方式要民主,尊重孩子的人格尊严,《弟子规》作为我国古代私塾教育中蒙学教材,不可避免的带有父母专制的彩,需要有选择得剔除掉其不合理的成分。如父母以“爱”的名义打骂宣泄自己的不良情绪,孩子还要逆来顺受,也有悖于教育精神,是不可取的。《弟子规》中看似简单的要求,当今的学生甚至成人是否能长期持久地做到也是一个疑问。
曾经有一段时期,中小学倡导“感恩教育”,注重学生从日常生活做起,将爱父母落实在实践中:为父母倒水、父母过生日写祝福卡、帮父母做家务。细微之处见精神,体现出《弟子规》中“孝”的精神。与儒家传统倡导的“孝道”相比较,《弟子规》更贴近日常生活,提出的是对学生孝敬父母的基本要求,是我们身体力行。可以达到的。
(二)《弟子规》对学校教育的启示
“朝起早,夜眠迟;老易至,惜此时”;古人讲究合理的作息习惯,珍惜时间,现代中小学也制定作息制度,防止学生过度疲劳;“晨必盥,兼漱口;便溺回,辄净手”;《弟子规》要求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爱护自己的身体;“冠必正,钮必结;袜与履,俱紧切;衣贵洁,不贵华”,这是对着装的细节予以规定,还提出着装的原则,服饰不在于华贵,在于整洁大方,这也是我国中小学行为规范所要求的着装朴素大方。研究表明,儿童从出生至6岁是行为习惯养成的关键时期『2l,并对个人毕生产生深远的影响。我国古代的蒙学,就非常重视儿童的早期教育。读多教育者认为,教育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儿童心理发展也是一个遵循特定规律发展的过程,教育要遵循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美国教育心理学家皮亚杰认为道德发展是一个从他律到自律的过程。科尔伯格对个人道德认知发展过程进行分析研究,提出道德发展理论,他认为不论个体的社会文化背景如何,其道德发展依序经历ABC三个水平六个不同的阶段。水平A,前习俗阶段,分为惩罚一服从倾向和操作一关系倾向两个时期;
钱文忠解读弟子规水平B,习俗阶段,分为人际关系一认同倾向和权威一社会权利控制倾向两个时期研究证明,大多数儿童道德认知发展依序经历以上阶段及时期。《弟子规》强调道德教育从规范学生言行做起,与上述皮亚杰道德认知发展相符合合,符合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年纪小的儿童对自我的行为道德对误并没有明确的判断标准,这个时期就要成年长者予以教导,使学生形成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随着儿童身心发展,逐渐从依靠他人监督到自我监督过程的过渡。这些阶段特点都要求家庭、学校、社会对学生的行为习惯有正确的导向,有明确的要求和标准,习惯一旦养成,便成为一种动力定型,“习惯成自然”,“三岁看到老”等古代谚语也是有力的佐证。
(三)《弟子规》对社会教育的启示
《弟子规》泛爱众一篇内容:“凡是人,皆需爱:天同覆,地同载”,这是一种博爱,怀有一颗仁爱感念之心,不仅对自己的亲友,把这种爱泛化感念祖国之恩,要报效祖国;感念
自然之恩,要学会和大自然生灵和谐相处;感念社会之恩,要学会和不同性格、不同阶层、不同文化背景的人相处,这是一种更加丰满的教育,这样的教育才是全面和谐的。我国传统文化中,爱是下倾的,爱子女多于爱父母;教育学生有博爱之心,让学生受到宽容博大胸襟精神的熏陶。对天地万物都有仁爱之心,这才是真正的仁者。
现实生活中,学生之间存在激烈的竞争,有些学生不能正确处理竞争与合作的关系,产生心理冲突,《弟子规》劝诫:“行高者,命自高;人所重,非貌长;才大者,望自大,人所服,非言大;”,只要品德高尚,自然会受到别人的尊敬,即使有才华,也不能狂妄自大,轻视他人的才华和能力,也就是要求孩子要谦虚;“己有能,勿自私;人所能,勿轻訾”,自己有才华,要敢于自我表现,张扬个性;对于别人的才能,也不要随意贬低和诋毁,这是一种兼容并包、开放的健康心态,“一枝独秀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在独生子女越来越普遍社会中,缺乏与兄弟妹对比的环境,如果不加以引导,容易产生唯我独尊、自高自大的情绪,不能合理接受别人的成功,气量狭小,在学习生活中不习惯与人合作,团队意识缺乏,最终不利于学生人格的健全发展。
参考文献
[1]清-李毓秀,弟子规[M],北京:中华书局,2005:21,
[2]创设乡村幼稚园宣言书,胸行知全集(第1卷),618,
[3]李小融,教育心理学新编[M],四川教育出版社,2008:112,
[4]钱文忠,钱文忠解读《弟子规》[M],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2010:145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