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探究适合自闭症患儿的“半私密空间”形态,将患儿引出完全“封闭”的私密环境。通过整理相关文献后,研究自闭症患儿的功能缺陷,结合格式塔心理学理论得出与其对应的空间环境需求,对国外实体儿童中心案例萨乌娜拉赫蒂幼儿园的“半私密空间”进行分析,归纳出三种不同形式的“半私密空间”形态,并逐一分析。研究表明,适用于自闭症患儿的半私密空间包括:阴角空间、影空间、母子空间,并提出“半私密空间”的营造建议,从而促进自闭症患儿康复干预目的。
关键词:自闭症谱系儿童  空间形态  半私密空间  格式塔心理学  空间干预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0069(2023)05-0136-04
Abstract:To explore the form of “Semi-private space ”suitable for autistic children ,and lead them out of the completely “Closed ”private environment. Method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autistic children ,such as abnormal behavior and interest ,were studied ,and the corresponding spatial environment requirement was obtained according to the Gestalt psychology theory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Semi-private space ”of Saouna Lahti kindergarten ,sums up three different forms of “Semi-private space ”,and analyzes them one by one. The research shows that the semi-private space suitable for autistic children. Shade Space ,shadow space ,mother and child space ,and puts forward the suggestion of “Semi-private space ”,so as to promote the aim of rehabilitation intervention for autistic children.
Keywords:
Children on the autism spectrum Spatial form Semi-private space Gestalt psychology Space intervention
安徽大学  谢  亮  傅宇挺  孙  超  郭延龙
萨乌娜拉赫蒂幼儿园 ——自闭症儿童半私密空间形态探究A STUDY ON SEMI-PRIVATE SPACE FORM OF CHILDREN WITH AUTISM IN SAOUNA LAHTI KINDERGARTEN
引言
由堪纳( Kanner)在1943 年发现并命名的自闭症(autism,亦称孤独症),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国际疾病和相关健康问题统计分类第10版》以及美国精神医学协会的《精神异常诊断和统计手册第4版修订版》(DSM-IV一TR,APA,2000)认定为一种特殊类型的广泛性发展障碍( pervasive developmental disorder ,PDD)。目前比较一致的看法认为,3岁前即有所表现的社交能力和语言沟通能力缺陷,以及重复性的刻板行
为,是自闭症儿童的定义性特征[1]
。目前我国国内0-14岁患儿已超过200万。每年以10%-14%增率不断增加。就目前康复中心的空间环境情况而言,对患儿进行干预的场所多为相对独立封闭的室内空间,这使得患儿过度依赖私密空间而
导致干预效果不佳。关注自闭症儿童的成长康复环境,提升其康复空间设计水平,是国内公益服务设计的重要构成。一、自闭症谱系儿童的功能缺陷特征及需求
自闭症儿童的临床表现主要包括:语言表达障碍、认知理解缺陷,以及刻板问题行为,关于自闭症的病因,现在医学上还无法给出确切的解释,但通过几十年的研究,研究者普遍认为自闭症的病因与儿童的中枢神经、神经传输、遗传基因等存在一定的关联性,目前针对自闭症儿童的功能缺陷可概括为心理缺陷、神经生物缺陷、生态缺陷[2]。  1.心理缺陷,信息接收的路径主要是由心理至大脑,使大脑产生意念
与欲望,从而做出行为反馈,而自闭症儿童却无法立即做出反应。
2.神经生物缺陷,信息接收路径为从大脑传输到心理,正常儿童可以通过大脑对环境信息进行接收,并获得对应的心理感受,但由于自闭症儿童由于大脑结构受损,导致他们在接收传输信息时较正常儿童更加迟钝,甚至出现偏差。
3.生态缺陷,是从知觉生态的角度看自闭症儿童的发生与发展,强调人们在接受环境知觉产生的刺激后到行为的发生与发展的,这是一个闭环过程,而自闭症在接受到知觉刺激后无法对该信息进行正常的筛选处理,从而产生刻板问题行为。
街道的美学
以上三种观点都表明了自闭症儿童在接受外界传递的信息时,无法正常完成对信息的筛选和处理,从而导致语言与行为的单一刻板性,从而抑制了自闭症儿童的康复与发展,也说明了环境对于自闭症儿童成长的重要性。在处理针对自闭症儿童的公共空间设计时,应当关注“信息源”的处理即环境空间的处理,同时也需要满足以下需求:
1.环境稳定,患儿在社交场境中缺乏合适的社会技能,一旦进入嘈杂多变的社交环境或是遇到失败、尴尬的情绪时,更容易引起患儿的情绪波动,因此患儿需要一个舒适、安静的情感空间,当患儿在室外空间活动受到负面影响时同样能够获得“庇护”,从而解决患儿在团体活动中引起的不适。
2.视线聚焦,视觉对于环境信息的接收是最敏感的,从康复角度而言,自闭症儿童不仅需要室内的活动环境,同样也需要室外的公共自然环境。但室外环境中的部分因素变化不定,患儿往往会对这些不确定变化的因素有所排斥,这主要由于自闭症患儿视线敏感问题所引发的。因此需要对自闭症儿童形成环境空间的视线聚焦干预,有利于患儿在公共空间中的活动行为。
3.满足喜好,自闭症儿童伴有刻板行为等症状,自闭症患儿往往对形状固定,有明确边界的空间形状具有一定好感,其外患儿对于空间中的彩、形状都具有不同程度的特殊喜好。
综上所述,自闭症谱系儿童对于环境的舒适度及私密度有一定要求,不能以普通儿童的生活空间设计方式设计空间。在对自闭症儿童空间干预设计的过程中不应“粗暴”地将室内外空间直接分离,应针对自闭
症儿童的心理及生理需求进行空间干预。二、格式塔心理学
(一)格式塔心理学理论
格式塔心理学也称为“环形心理学”,“格式塔”一词包含两种含义:一是指形状或形式,即物体的性质;二是指一个具体的实物和其所具有一种特殊形状或形式的特征,格式塔原则即是格式塔心理学在图形视觉方面所延展、表现出来的视觉原则与规律[3]。主要含义就是任何一种图形都应该尽可能的简单、清晰易于感知(如图1)。例如,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的知觉习惯都是由整体认知向局部认知转变。基于认知惯性,我们对先看到的是两个三角叠加的形状,然后再会注意到这个整体的图案是由圆、角、线以及黑与白颜元素构成。无论背景怎么切换,我们看到的图案以及图案构成的元素是没有改变的。
(二)空间干预适用性
格式塔心理学主要强调两方面:一是人们对环境的感知是整体性的,第二个方面是指表达的形式要能易读易于理解。故而,在针对自闭症
谱系儿童的空间设计时,一方面应从整体的角度、全局的观念出发,局部
空间的性能由整体的建筑空间性质所决定的,使部分空间融合于整体空间,营造稳定感;另一方面应该从空间具体的结构和形态出发,使空间具
有易读性和可识别性[4]
。自闭症儿童大多数的时间会以独处为主,从患儿心理需求的角度分析,当他们产生压力、尴尬、焦虑时,情感慰藉可以通过对空间的归属需求来实现。他们往往会待在自我感知熟悉、安全、稳定的“安全区”中,不论是在室内还是室外,此类空间都能够给与患儿需要的感。因此设计具备易读性和整体性的空间形态对自闭症谱系儿童的生活环境具有积极的干预作用。三、“半私密空间”形态分析
空间象征了一切拓宽或除掉现存限制并开发更多可能性的东西,因而私密空间是相对固定概念,这种固定性是封闭的、压抑的、受监禁的。虽然私密空间能够给与患儿的活动环境,但这固定的空间环境同样不利于自闭症患儿的干预。因此探寻将自闭症儿童的活动空间扩展到私密空间之外的方法尤为重要。
空间形式以开放程度判定可以划分为私密空间、半私密空间、开放
空间。其中,私密型空间多为围合而成的封闭空间[5]
,这类空间能够将人的视线放低,模糊及遮蔽外界事物,多以室内环境为主;开放型空间多为无遮挡空间,与外部环境共存,多处于室外公共环境之中;半私密型空间则是介于两者之间,该空间的定义也相对模糊,同时也是一种具有创造性的空间类型,可运用于室内及室外环境。荷兰的萨乌娜拉赫蒂幼儿园具有多处符合格式塔原则的半私密空间的营造设计,对自闭症儿童的空间干预设计有着诸多启示。
(一)阴角空间1.空间特征“阴角”空间可以理解为以升为例系指其内侧凹进去的空间(《街道的美学》芦原义信),多为建筑墙体、隔断转折或内凹所产生的空间,具有明确、清晰的界限,因此其更满足格式塔原则。荷兰的萨乌娜拉赫蒂幼儿园,不论是室内隔断、建筑外墙、花园围墙,都存在着丰富的阴角空间(如图2)。这些建筑与隔断的转折,一方面形成了错落多变的空间形态,另一方面也在不经意间形成了多样的阴角空间。阴角空间相比与阳角空间更具围合感,向心力,萨乌娜拉赫蒂幼儿园的阴角空间主要分布在室外的公共活动区域,室外的阴角空间能够为自闭症患儿提供休憩,聚集活动的空间场所。在建筑设计中,满足格式塔原则的“阴角空间”可以理解为“积极空间”,可使人有更多驻足停留的地方,提升整个场地的活力。
2.空间干预分析(1)视线聚焦,阴角空间的基本属性同时包括空间转换与视觉聚焦[6]。目光接触行为
异常是自闭症儿童社交障碍中最重要的障碍之一。萨乌娜拉赫蒂幼儿园将自闭症儿童引入阴角空间当中,能够起到视线聚焦的空间干预目的,这是通过格式塔心理学的法测所得出的结论,如梅茨格在《视觉法则》中所述,当认识形时有所谓“包围法测”或“内侧法测”,(如图3)即:由轮廓线包围或包含于内侧,那么作为图形来说就更容易看到。萨乌娜拉赫蒂幼儿园建筑的体态转折所产生的阴角空间形成
了一个个角度各异的三角空间,自闭症儿童对于这种边界清晰的空间具
有好感。幼儿园的室外活动空间边界是围合的,建筑围墙所形成的阴角空间围合了整个室外活动区域(如图4),形成了室外空间的完形闭合,空间具备半私密性,这使得自闭症患儿在室外活动时能产生清晰边界的心理庇护,与此同时,阴角空间所形成的转角法线能够起到成角透视的视觉引导作用更易于患儿视觉聚焦的干预。
(2)空间引导,虽然“阴角空间”作为格式塔型空间因其完形性,容易被自闭症患儿认知、接受,但是也因其“对称”“均衡”“重复”等
特征[7]
进而对自闭症患儿的寻路会造成一定干扰。萨乌娜拉赫蒂幼儿园通过建筑本体的角度弯折,以及围墙的正负形设计,区分了阴角空间的形状大小内角角度,并且在各个阴角节点设计了导视标识,在打破整体
完形空间秩序的同时,形成“合而不闭”的室外空间边界,使得自闭症患儿能够相对自由地活动而不会迷失方向。因此,在户外活动空间的设计中可积极借用建筑所产生的阴角空间为自闭症患儿创造针对性的“半私密”空间。
(二)影空间1.空间特征
考鲁门德说过,“设计光就是设计阴影,没有阴影的空间是不存在的”[8]
。影子是光在物理现象下产生的投影,会让人产生某种刺激神经的条件反射,从而在脑海里形成视觉表象转译。在这里,“影”空间主要指自然物及人为构筑物遮挡而形成的开放性阴影空间,影是一种平面的呈像,在二维的界面上只能形成二维的影(如图5),影的存在
图1 格式塔知觉测试图(图片来自互联网)图3 阴角空间完形示意(作者自绘)
图2 萨乌娜拉赫蒂幼儿园建筑外景(取自《幼儿园建筑》)
图4 萨乌娜拉赫蒂幼儿园角空间分布(作者自绘)
图8 影空间辐射图(作者自绘)
图5 二维界面(作者自绘) 图6 三维界面(作者自绘)图7 萨乌娜拉赫蒂幼儿园(取自《幼儿园建筑》)
需要截取其界面,而界面间的交错、转折、排列使得影随着界面的变
化,在不同的空间结构上获得不同的空间位置和方向(如图6),从而具有了空间的概念。
2.空间干预分析
“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是否满足自身需要而产生的态度体验”[9]
,在光影并存的环境中浅的光影能够使人的内心情感产生温暖、安全、舒适的心理效应。自闭症谱系儿童的视觉敏锐性存在问题,比如对环境的改变很敏感,长期处于室内环境的患儿,一旦将其带入室外环境中去,受到自然光线不稳定变化的影响,会增加患儿的视觉敏感度,使其病情反复甚至加重。而影空间的设立,能够解决患儿在室外活动时受到外界刺激干扰而无处“庇护”的问题。
(1)视线遮蔽,萨乌娜拉赫蒂幼儿园将影空间广泛地应用于室外活动空间当中(如图7),多以开放式遮阳棚的构筑形式出现,这些影空间的特性在于遮蔽,遮蔽物除了能够遮风挡雨外,阴影也构成了视线
遮蔽使空间内的人视线降低,从而给与患儿一定的安全私密感,当太阳照射强度较大时,阴影所产生的清晰的多维形状边界也同样符合格式塔心理学的原则,能够给予自闭症患儿提供一定的感。萨乌娜拉赫蒂幼儿园构筑的顶棚有明显角度朝向(统一向主体建筑倾斜),这也是设计者在设计过程中,刻意将阴影朝内场发展,从而引导患儿的活动路径,增加安全性。
(2)功能联动,萨乌娜拉赫蒂幼儿园将活动区的影空间均匀分布在内场,目的在于保证一定辐射范围内的开敞空间能有多处为自闭症儿童“庇护”的半私密空间(如图8),这些构筑物与建筑及围墙所形成的阴角空间产生联系,使得在这一空间范围内,自闭症患儿能够在室外空间无拘束地活动玩耍,自闭症儿童的行为特征表现在长期处于消极、封闭的状态,通过将患儿引入光影并存的空间,通过自然光的照射,可有效改
善自我封闭状态[10]
影空间的形式是多样的,户外的树下空间、廊亭、雨棚等,只要能够起到遮蔽日光的作用,都可以形成影空间,但对于自闭症儿童户外空间的设计应当更具针对性,尽可能形成影空间的组团效应,避免自闭症谱系儿童在室外活动当中所产生的消极反馈而无处庇护,从而达到空间干预的康复效果。
(三)母子空间1.空间特征
母子空间可以理解为是空间中的空间,是对空间的二次限定,是在原空间(母空间)中用实体性的、或象征性的手法再次限定出的小空间
(子空间)[11]
,两者之间可以产生视觉及空间上的连续性。母子空间大多会设置在室内公共空间当中。虽然室内空间能够屏蔽一定的室外环境干扰,但室内公共空间同样会因为人流对患儿产生一定的影响,从而限制
自闭症患儿的自由活动[12]
。上文所提及的角空间以及影空间,虽然也能够在室内空间当中适用,但由于室内空间的面积以及灯光全局照明的限制,这两种形式在室内空间的运用中会有一定的局限性。而母子空间可以灵活的解决这一问题。母子空间能够高效地将室内外中利用率不高的“消极空间”转换为“积极空间”,对面积的要求也是灵活多变的,在设置子空间的过程中,无形中也增加了具有遮蔽性的空间界面,为患儿起
到了视线遮蔽的作用,创造出了具有私密感的活动空间。
2.空间干预分析
自闭症患儿与其他健康儿童一样,都有自发的游戏行为,具有自主性、不确定性和探索性的特征,当在
简单的六维空间当中,出现这种激发患儿好奇的空间界面,并被患儿接收到空间信息,诱发患儿参与游戏的
可能性会更大[13]
。这种母空间下的子空间通过趣味的构造设计,为自闭症患儿创造了在室内公共空间中,休闲娱乐的可能性。
(1)满足喜好,萨乌娜拉赫蒂幼儿园在较为开敞的公共空间当中也设计了可供患儿停留、休憩、娱乐的子空间。虽然室内空间的空间界面较为清晰,但室内的走廊空间较大(如图9),这样的长走廊同样会给症状较重的患儿产生不感。但设计者通过局部引入半开放式的子空间(如图10)以连续性的排列,为自闭症患儿提供休憩游戏空间,从布局形制上打破长走廊的单一属性,并且选取自闭症患儿喜好的冷调搭配圆角处理的造型空间。自闭症谱系儿童往往对形状固定,位置固定的空间具有好感,萨乌娜拉赫蒂幼儿园在这些子空间中摆放了多组固定圆形家具且做了软包界面处理,在保证患儿不易磕碰的同时也提升了空间形制的稳定性,增加患儿的信任度。在子空间的灯光设计中也大胆采用了大面积灯膜的照明方式,用于模拟天光,为自闭症患儿创造了积极的“半私密空间”。
(2)激发游戏行为,在自闭症患儿的室内公共活动区中,除了像萨乌娜拉赫蒂幼儿园在母空间基础上增加子空间的处理方式,母子空间也可以通过加减法的手法进行设计,比如,当目标空间充分时,可以
独立设置多个活动装置(如图11),通过竖向及横向界面的增加,例如,在增加攀爬设施,或提供可绘画的界面,给患儿提供多种游戏可能性。当目标空间不足时,可以通过墙面减法进行设计。在墙面上进行挖孔、开洞、开窗等,激发患儿游戏探索行为。患儿会随着墙面界面的变化做出相应的游戏动作(如图12),这种开空洞的子空间处理方式,与另一侧的空间相连,给与
参考文献
[1]尤娜,杨广学.自闭症诊断与干预研究综述[J].中国特殊育,2006(07):26-31.[2]徐景俊.特殊儿童康复概论[M].天津:天津教育出版社,2007.11.[3]鲁道夫·考夫卡著.李维译.格式塔心理学原理[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6.[4]唐梵婷. 基于环境心理学的自闭症儿童康复机构空间设计研究[D].广东工业
大学,2018.[5]刘浩,汤朝晖.用心了解你的世界——自闭症谱系儿童“半私密”空间形态研究[J].华中建筑,2018,36(05):64-67.[6]芦原义信著.尹培桐译.街道的美学[M].天津:百花文艺出版社,2006.[7]牛力,徐磊青,汤众.格式塔原则对寻路设计的作用及寻路步骤分析[J].建筑学报,2007(05):89-91.[8]阿恩海姆著,滕守尧,朱疆源译.艺术与视知觉[M].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998.03.01[9]林崇德,杨治良,黄希庭.心理学大辞典上.[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3.12.01.[10]陈李斌,郭晶,徐钊.自闭症儿童住宅室内空间的光环境需求分析[J].家具与室内装饰,2019(09):96-97.[11]邵力民.空间·形态·现代建筑设计[J].中外建筑,2001(01):13-15.[12]Ghazali Roslinda ,Md Sakip Siti Rasidah ,Samsuddin Ismail. Creating Positive Environment for Autism Using Sensory Design[J]. Environment-Behaviour Proceedings Journal ,2019,4(10):19-26.[13]刘嘉怡,朱向红.环境空间界面对儿童游戏行为的影响[J].中国建筑装饰装修,2020(10):116-117.[14]陈李斌,郭晶.自闭症儿童康复空间设计研究[J].家具与室内装饰,2018(08):92-93.[15]王丹,李莉*,高宇童.感知体验在自闭症儿童环境设计中的应用[J].设计,2022,35(5):155-157.[16]李妍,杨子倩.基于智能交互的干预自闭症儿童家具研究[J].设计,2022,35(6):104-107.[17]王媚雪,范俊桦.自闭症儿童认知产品设计研究[J].设计,2022,35(20):138-141.
图9 萨乌娜拉赫蒂幼儿园二层平面图(《取自幼儿园建筑》)图11 母子空间加法案例(取自《文化在线》)
图10 萨乌娜拉赫蒂幼儿园走廊空间实景图
(取自《幼儿园建筑》)
图12 垂直界面儿童游戏动作(作者自绘)
患儿“窥伺”游戏行为的可能性。母子空间在满足自闭症患儿行为心理安
全需求的同时,也为患儿提供了室内公共空间中的“私人天地”。四、半私密空间的营造建议
(一)具备“庇护性”
自闭症谱系儿童长期性不安情绪会使他们形成心理上的恐惧感,导致他们对身边稳定的人或事物产生依赖,他们相比较正常儿童对于空间环境的归属感的需求更强烈。自闭症患儿不论处于何种环境当中,都需要为其提供一定的庇护,而庇护的方式可以是多样的,需要针对自闭症患儿自身存在的能力缺陷而设计。上文中所提到萨乌娜拉赫蒂幼儿园的三种半私密空间形态就是满足了自闭症患儿对于安全感的需求,其中最主要的是能够使患儿产生视线遮挡与聚焦,使所处空间具备清晰形状边界,让他们能够在室外活动的同时产生感,归属感,这也是私密空间的特性之一。然而这里所提到的庇护不等同于束缚,当空间具备一定的“庇护性”时。就应当引入开放空间的开放特性,从而有利于自闭症患儿的康复干预。
(二)满足“舒适性”
舒适性是设计自闭症患儿空间的基本要求,需要同时满足患儿的心理及生理需求。其中自闭症患儿的心理需求较为特殊,也是设计时需要着重注意的环节,就比如自闭症患儿在彩上的偏爱顺序为:绿、蓝、
红、紫、橙、黄,自闭症儿童最喜好的彩为冷系[14]
,在空间彩的设计中应当多采用冷系装饰,比如萨乌娜拉赫蒂幼儿园,在室内空间界面的设计上以绿系为主,搭配暖系灯光,保证自闭症患儿彩喜好的同时,提升空间的氛围感与舒适度。在患儿长期活动的区域,他们对于稳定不变的物品具有好感,因此在空间设计时,应选用固定家具或固定构筑物等方式进行装饰设计。当患儿情绪激动时,容易产生危险行为,因此,空间界面应进行软包或圆角处理。当设计师在针对自闭症患儿空间的舒适度设计时,应该做到空间组织形式的有序化,尺度的适宜化,功能划分的合理化,以满足患儿主体为目标的设计理念,才能营造出具备舒适性的空间环境。
(三)体现“引导性”
自闭症患儿对于所处环境属性的改变,往往会产生一定的抗拒。因此半私密空间的设计应该注重整体连续性,以萨乌娜拉赫蒂幼儿园为例,其以教学建筑为主体,室外活动空间为客体,通过半私密空间的合
理规划,呈现出由主体向客体扩散,又由客体向主体汇聚的整体活动路径引导,这些半私密空间“装置”的分布也应满足相互之间的并集辐射,形成由室内向室外过渡,这也是给于患儿一个自我接受的过程。在保证患儿“舒适性”“庇护性”的前提下,引导患儿走出私密空间,使患儿活动的半私密空间由内向外发展,充分调动空间设计的引导作用。
总结
针对自闭症儿童的特殊性,应该进行相应的针对性设计。使空间具
备庇护性、满足舒适性、体现引导性,营造属于自闭症儿童的“半私密空间”,目的在于将患儿从完全私密的环境中释放出来。使自闭症患儿能够与外界事物接触、交流,促进其康复目的。目前我国自闭症儿童康复中心正处于初期兴建阶段,各方面都还不够成熟,笔者通过国外实例作为研究支撑,归纳出了三种不同类型的半私密空间,通过结合特殊儿童的生理及心理需求,分析这三种空间对于自闭症儿童的适用性,并提出这三种空间的使用意见,希望能够为相关研究者们提供参考。
基金项目:安徽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乡村振兴战略视角下皖中圩堡聚落的再生发展研究,项目号:AHSKY2018D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