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全要素理念下的城市街道更新设计
——
—以上海市吴淞路为例
赵梓尧
(安徽省城建设计研究总院股份有限公司,安徽合肥230000)
摘要:街道作为城市重要的基础设施,在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的新格局下,需要为城市创造多元空间及复合功能。
在此背景之下,全国研究城市街道建设新模式的实践正积极探索与行动。本文结合当前街道更新建设现状,以全要素设计
为理念,选取上海市虹口区吴淞路街道为案例,从市政工程、景观绿化工程、建筑外立面及店招店牌工程几大方面对更新
改造的方法进行探索。方案中采用的设计思路及技术措施具有普遍性,意在为其它街道更新类项目提供一定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城市街道;全要素更新
中图分类号:TU98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7897(2021)24-0189-02
0引言
城市街道作为城市居民活动最密集的公共场所,是城市风貌主要的构成要素,也是向外界展示城市形象及品质的重要窗口。近年来,随着经济全球化及城市转型化发展,世界各大城市先后投入到街道规划设计的理论研究和实践中,中国的城市道路设计也从单一的通行功能向通行与品质提升并重转移。2018年,首届进口博览会在上海召开,作为向全球展现中国形象及品质的舞台,上海虹口区政府以全市杆线下地、多杆合一政策实施为契机,将北外滩街道更新列为保障进博会的重点工程,而吴淞路作为北外滩街道重要的城市主干道,承载着北外滩的门户形象,是本次工程的重中之重。
1全要素设计理念
本次吴淞路街道更新工程,设计团队首次应用当前新颖的街道更新理念—全要素设计理念。与过去的街道设计理念相比,有以下三点的转变:
(1)关注点转变:从单一的关注机动车通行转向关注市民日常文化活动需求,优先考虑公共交通,打造满足通行、休憩、交流等沿街活动的街道空间。
(2)边界转变:由道路红线范围转向街道全空间范围,从而实现道路空间、街道设施、建筑外立面与景观环境的整体塑造。
(3)内容转变:从道路工程设计转向街道全要素设计,重点突出街道的人文风貌及景观特,实现市政设施、景观绿化、建筑外立面及店招店牌等各要素的精细化设计,全力打造绿、共享、开放的品质街道。
2工程现状
本次吴淞路改造范围为四平路至北苏州路段,全长1261m。现状已有车行道大部分完好,但一些路段存在拥包隆起、裂缝病害;人行道铺装老旧破损,部分隆起情况较为严重,极大影响了正常通行功能;场地排水良好,坡度适宜,可以保持原有标高不变;绿化景观方面,原有行道树长势较好,部分枝丫下垂,影响通行,需修剪;部分种植池破损且其中绿化杂乱,需整体提升;城市家具部分老化,与城市街道形象格格不入;建筑方面,吴淞路两侧均有历史保护建筑、商业办公楼、现代居住小区等,建议保留原样,而老式民宅、临街店铺、老式办公楼、里弄特建筑等外观杂乱无章,里弄特模糊,外立面表皮脱落、开裂、渗水严重,应当进行统一整治提升。
3案例研究
结合吴淞路现状条件及街道特点,设计团队从市政工程、景观绿化工程、建筑外立面以及店招店牌等全要素方面入手展开设计,力求打造“建筑可阅读、街区可漫步、城市有温度”的街道面貌。
3.1市政工程
3.1.1车行道
原有道路线形、走向、横断面布置保持不变。拥包路面结构改造,考虑到造价及工期,保留原有桩基及承台,翻挖原路面后,新建连续配筋钢筋混凝土基层,并铺设2层沥青混凝土面层(4cm SMA-13+8cm AC-25C)。存在裂缝的路段,以铣刨加罩为主,局部重病害路段需基层翻挖补强。道路标识变线采用突起型热熔标线涂料,可以起到更好的警示及减速作用。
3.1.2人行道
吴淞路商办建筑较多,因此铺装设计采用沉稳大气的灰系花岗岩铺底,以深系花岗岩跳增加变化,侧平石也配合使用灰系花岗岩来营造大气谦和的吴淞路形象。沿线单位、小区人行出入口铺装样式与人行道保持统一,使用坡道消除高差,避免高低不平影响安全性。车行出入口采用沥青铺设,高差处理做法同人行出入口。各类管线井盖均采用隐形式,即顶面铺装材质与井盖所在位置的地面铺装一致,
解决铺装完整性和美观度问题。沿线盲道重新梳理,特别是在起点、终点、转弯处将其规范化。3.1.3排水工程
对路面现状雨水口逐一进行更换,并根据本次改造后的路面
进行修整,保证平箅式雨水口的箅面标高比周围路面标高低3~5cm ,立箅式雨水口进水处路面标高比周围路面标高低约5cm 。雨水连接管采用HDPE 双壁缠绕管,环刚度≥8kN/m 2,接口采用密封橡胶圈承插连接。
3.2景观绿化工程
3.2.1城市家具
城市家具是装置在城市街道公共空间中的设备或物件的统
称,是连接居民与街道之间的纽带。根据虹口区绿化市容局建
议,本次吴淞路中分带及路口护栏、树池篦子、废物箱选用全区统一样式;共享单车停车位采用地面喷绘,中间图案结合街头艺术二次设计;市政箱体采用彩绘的形式美化;中分带的配电房,运用金属格栅结合logo 标语进行遮挡,提升虹口区形象。3.2.2退缩空间
吴淞路海宁路公交站附近,现状拆违遗留的围墙和变电站立
面老旧,与吴淞路景观格格不入。根据最新的规划图纸,围墙将后退至建筑红线处,因此围墙与退让空间的处理是设计的重点。在现状调查后,围墙设计延续周围建筑风格,并从中提取元素,统一和完善街道界面。退让出的空间采用不锈钢种植池进行划分,不仅增加了节点绿量,而且划分出不同大小及形式的空间。除此之外,古朴的围墙与不锈钢材质相对比,迸发出全新的视觉感受(见图1)。
3.2.3绿化
道路绿化是整个街道景观的软基础,吴淞路绿化整体较好,
因此只需针对局部进行更新,改造从乔木和地被两方面为突破口进行。
乔木方面,除退缩空间新增乔木外,本次范围内所有现状乔
木的整改措施均为修剪梳理或拔除长势弱小的小乔木。对于落叶乔木,通过适当疏枝保持其原有树形,保证主侧枝分布均匀;对于常绿乔木,则对有病虫、枯死、生长衰弱以及过密的树枝予以剪除;而用于行道树的乔木,必须保证分枝点高于2.8m ,分枝
点以上枝条酌情疏剪或截短。
街道的美学
地被方面,中分带统一根据现状地被品种进行补种、重新换土或加密种植,增补的地被品种、高度、种植密度与现状保持一致,确保整体效果。人行道与建筑间的公共绿化区域下层地被较为杂乱、缺少养护管理,美观度不足,因此全部重新设计或替换部分观花灌木带。在品种上避免选择雀舌黄杨、金边黄杨等常规地被,主要以花叶杞柳、迷迭香、花叶玉簪、花叶络石等多年生宿根地被打造“绿化、彩化、美化”的景观效果。
3.3建筑外立面及店招店牌
建筑是城市街道变迁的见证者和诉说者,在对吴淞路沿线所
有建筑外立面进行梳理后,将本次改造分成保留原样以及立面更新两大类。保留原样类建筑由历史保护建筑、商业办公楼组成,这些建筑外观良好,幕墙形式新颖,建议保持原样。立面更新
类建筑多为老式民宅、多层住宅、里弄特建筑等,这些建筑整体外观杂乱无章,道路风貌较差。设计对具有里弄特点的建筑立面继续沿用里弄元素进行修缮,加强场景记忆点;对老式民宅、多层住宅拆除其违章搭建并修缮破损立面,阳台增加晾晒点和空调外机机壳,统一空调外机机位与门牌门号高度。
店招店牌改造方面,本次基本针对裙房/底商连续店面,因为此种类型量最大,对于街道两侧外立面影响最强。设计依据相关上位规划,在原建筑立面基础上额外突出底层店面,通过增加店面之间的立柱和店面上部的檐口将底商规整,此外,线脚装饰起到一定的美化作用。立柱沿用原建筑立面材质,檐口及柱基础使用灰真石漆,招牌背景箱体收于檐口内侧,内设卷帘门,下方增设雨棚为店面营造入口空间。
4结语
本文通过吴淞路街道更新这一实际案例,阐述了全要素设计
理念在城市街道更新改造的思路和过程,以期为同类项目提供参考与借鉴。街道全要素设计在实施中面临专业跨度大、涉及内容多、参建单位杂、影响因素多等复杂情况,只有总体设计、统一组织、有序安
排、分头实施、过程严控并及时纠偏方能形成高品质的城市街道形象。
参考文献
[1]上海市规划和国土资源管理局,上海市交通委员会,上海市城市规划
设计研究院.上海市街道设计导则[M].上海:同济大学出版社,2016.[2]芦原义信.街道的美学[M].尹培桐,译.天津:百花文艺出版社,2006.
[3]柳洋.苏州城区街道空间设计研究[D].北京:清华大学,2014.
[4]郭顺.国内外大都市建成区街道设计导则的比较研究[D].北京:北京
建筑大学,2018.
[5]王一,卢济威.城市更新与特活力区建构:以上海北外滩地区城市
设计研究为例[J].新建筑,2016(1):37-41.
收稿日期:2021-11-03作者简介:赵梓尧(1989—),男,汉族,安徽巢湖人,硕士研究生,工程师,主要从事风景园林与生态设计工作
图1退缩空间改造前后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