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慎独之思
作者:蒋仁忠 伍艺凭
来源:《教书育人·校长参考》2020年第06期
        [摘 要] 慎独是一种道德修养方法,也是一种自律道德修养状态。教师道德作为一种职业素养,其优劣决定着教育的成败。外部的规训对其形成与发展的作用是非常有限的,运用慎独审视待生之道、待生之行和待生之心是促进其健康发展的有效办法。
        [关键词] 慎独;教师;道德修养
        教师道德是影响学生发展的重要力量,其优劣是教育成败的关键。提高教师职业道德水平的方法很多,慎独作为一种内省的道德修养方法,对教师道德素养的提升有着十分积极的意义。那么,什么是慎独呢?所谓的“慎”就是小心谨慎,“独”就是独处,独自行事。也就是说,一个人在独处时,也能严格约束自己,做到表里如一。
        从根本上讲,“慎独”是一种方法。它强调在“隐”和“微”两点上下功夫,从而实现道德水平的提升。然而,它又强调在无人监督的情况下,从内心动机到外在行为都要谨慎不苟,达到主动
自觉、自然而然的善,也有人说,“慎独”是一种道德境界。说慎独是方法也好、境界也罢。其旨归还是实现德性的提升。那么,我们如何运用这种方法进行修炼呢?
        一、教师慎独之魂:待生之心
        教师要拷问自己的内心世界,是否“凭良心”“问心无愧”。这就是一种职业境界,标志着教师要由他律走向自律。教师慎于待生之心,就是要把守责之心、守职之觉、合作之心铭记在心,并不断叩问。
        慎于守职之心。也就是要恪尽职守,守护工作职责和纪律,按社会要求和教育事业对教师的要求尽职尽责,认真备课、上课、批改作业,做好各项管理与教育工作。慎于守责之心还在于不误人子弟,要尽全力取得最佳的教育效果,做不到这两点的教师从某种意义上讲就是玩忽职守,就要受到良心的谴责。
        慎于守职之觉。教师的教学行为具有个体和自由的特性。慎于守职之觉,这是因为教师多数情况下都是无人监督的,教师怎样工作,工作做得怎样,完全取决于教师职业的责任心和觉悟。再就是,教师的工作在一定意义上是没有边界和限度的。教师不仅要完成校内工作,
还应与家长社区建立联系,需要教师投入大量的精力与时间,教无止境。除了基本工作外,怎样才算完成了教师任务?这也完全由教师主观决定。教师能否自觉要求自己是工作成败或效能高低的决定因素。
        慎于合作之心。教师的劳动从其活动过程来看具有明显的个体性。但教育效果的取得却是集體性的。学生的人格成长、学生的知识及心智水平的提高都是教师体合力劳动的产物。所以教师的同侪关系不仅是一般的同事关系,而且是一种职业道德的本质要求。教师同事关系方面的良心不是一般人际关系方面的良心,而是职业良心的直接构成部分。因此,慎于合作之心就是要看教师是否认同了集体愿景、愿意分享自己成功的经验、能否从集体获取生命的动力。
        二、教师慎独之本:待生之道
        “待生之道”,也就是教师以何种态度、方式对待学生。这种待生之道集中体现了教师的职业追求、职业态度、职业情怀。教师待生之道主要表现为待生之情、待生之愿和待生之则。
        待生之情,就是教师心底爱。教师待生之道,首先要慎于爱。爱是师德的核心,没有爱就没有教育,但有爱不见得就是好的教育。教师的爱,应是深远的爱,是理性和纯洁、与功利无关的爱。说它是理性的爱,这是因为必须讲究爱的原则、方法,不能是溺爱。一位退休老教师说他过去带班,每天领学生晨跑,经常带学生去游泳,人人都能跑几千米;他说他当班主任很“凶”,但他带的班不会跑死人,没有人溺水,“很凶”难道就不是爱吗?那种以独生子女、生命关怀为借口的溺爱,导致未成年人的道德堕落,一跑就倒,一落水就死,难道不是“溺杀”?说它纯洁是为因为教师的爱不计回报,是一种不计得失的爱。说它是深远的爱,就是从学生未来,从发展的生命视角给学生以理性的爱。
        待生之愿。也就是把学生培养成什么人。这是教育的目标所在,也是教师的初心,它植根于教师的教育信仰,是教师教育行为的出发点和归宿。然而,很多教师把将“学生培养成优秀的考生”当作唯一值得追求的目标。“做人上人、不做平常人,只想一举成名天下知,不想我知天下”成为学生的信条。教师慎独应该不断反问:我们的教育究竟是要培养考生,还是培养国民?我们是培养人上人,还是把做人、做平常人,做负责的国民放在教育首位呢?
        待生之则。也就怎样对待每个学生。它是教师对待学生的行为准则,受制于教师职业道
德规范,折射着教师内心的价值取向。现代教育中,每个学生是同样权利的主体,教师公平、公正地对待每个学生是教师应有的待生之则。然而,在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建立教育公平、均衡发展教育体制的今天,教师应从心底审视所思、所盼和所为。我们对待学生是否做到了一视同仁,正视学生差异?是否能够宽容每位学生?每个学生的潜力是否得到了同等的关注,为他们提供多样的发展机会?shendu
        三、教师慎独之为:待生之行
        教师的存在就是教育,而且比任何言说的教育都更有影响力。正如古代教育家孔子所说“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不能正其身,如正人何?”所谓的教师慎独之为就是要时刻审视自己是否为人之表率,能否做到行行一致、言行一致。
        待生之行就是指教师要按职业要求,以身作则,以身立教。教师以身作则不只是一则师德规范,要求教师必须恪守和践行。它是教师特有的教育性存在,是教育特有的规律。教师行行一致主要做到:一是表里一致。也就是说教师要保持在学生面前、在课堂上与不在学生面前、不在课堂上一致。如果当面以师德来限制个人行为,忽视了不在课堂、不在学生面前的行为,这种行行不一就是双重人格、两面人格,会给予学生不言之教。二是大小一致。常
言道,“勿以小善而不为,勿小恶而为之”。教师要以身作则,引导学生从小事做起。三是事事一致。教师处理每件事都要讲究原则,以同一尺度,同一标准处理,不得厚此薄彼。
        古人云:“善为师者,既美其道,又慎其行。”教师“美其道,慎其行”,做到言行一致。教师要“耻其言而过其行”。对于教师而言,这是个具有深刻教育功能的问题。教师言过其行,就是教育学生言过其行,教师言过其行不知其羞耻,也就是教育学生言过其行不知羞耻。谨言慎行,对教师而言,既是做人之道德,也是职业之道德、行不言之教之道德。
        (责任编辑:朱福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