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是一年清明时随笔作文
  清明节融汇自然节气与人文风俗为一体,是天时地利人和的合一、充分体现了中华民族先祖们追求“天、地、人”的和谐合一、讲究顺应天时地宜、遵循自然规律的思想,下面是本店铺为大家整理的又是一年清明时随笔作文,如果大家喜欢可以分享给身边的朋友。
    又是一年清明时随笔作文篇1
  中国传统的清明节大约始于周代,已有两千五百年的历史。它在古代不如前一日的寒食节重节,因为清明及寒食节的日期接近,民间渐渐将两者的习俗融合,到了隋唐年间(581—907年)踏青扫墓成为中华民族一种固定的风俗。
  清明节又称扫坟节、鬼节、冥节,与七月十五中元节及十月初一寒衣节合称三冥节,都与祭祀鬼神有关。清明节,又叫踏青节,按阳历来说,它是在每年的4月4日至4月6日之间,正是春光明媚草木吐绿的时节,也正是人们春游(古代踏青)的好时候,所以古人有清明踏青,并开展一系列体育活动的习俗。清明节古时也叫三月节,已经有20__多年历史。
  清明节是我国传统节日,也是最重要的祭祀节日,是祭祖和扫墓的日子。扫墓俗称上坟,
祭祀死者的一种活动。汉族和一些少数民族大多都是在清明节扫墓。按照旧的习俗,扫墓的时候,人们是要携带酒食果品、纸钱等物品到墓地,将食物借祭在亲人墓前,再将纸钱焚化,为坟墓培上新土,折几枝嫩绿的新枝插在坟上,然后叩头行礼祭拜,最后吃掉酒食回家。唐代诗人杜牧的诗【清明】曰:“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写出了清明时节的特殊气氛。清明节还有许多失传风俗,如古代长期流传的戴柳、射柳、打秋千等,据载,辽代风俗最重视清明节,上至朝廷下至庶民百姓都已打秋千为乐,仕女云集,踏青之风也极盛。
  即使到了现在,清明节祭祀祖先,悼念已逝的亲人的习俗仍很盛行。清明节的习惯是非常丰富有趣的,出了讲究禁火、扫墓,还有踏青、荡秋千、蹴鞠、打马球一系列风俗体育活动。相传是因为清明节要寒食禁火,为了防止寒食冷餐伤身,所以大家来参加一些体育活动,以锻炼身体。因此,这个节日中既有祭扫新坟生别死离的悲酸泪,又有踏青游玩的欢乐,是一个富有特的节日。
  清明节到了,我们全家人在一起,去祭祀祖先,祭祀爷爷奶奶,姥姥姥爷,我们还买了一些祭祀祖先要用的东西,比如:纸钱、香、水果、酒。我们从竹篮里拿出祭品,把纸钱烧了,
用火点燃香,把准备好的酒与水果放在旁边,然后放声说:“爷爷,奶奶,拿钱来吧!”一定保佑我们家和万事兴。烧了的纸钱像蝴蝶那样飞起来。临走时,我们在坟顶上培上几锹土,在坟旁边栽上一棵树,带着轻松和慰藉离开了祖先的墓地。
  现在,每逢清明节的时候,我们这里的老百姓依然保持着这里的民风民俗,扫墓,踏青,荡秋千这些活动还在继续。清明节是个独具特的节日。它讲永远流传于世。
又是一年清明时作文  又是一年清明时随笔作文篇2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一到清明节,我就会想到唐代诗人杜牧这首诗。以前年纪小,老年人不主张小孩去上坟祭扫。今年,清明我有幸与父亲去公墓祭奠太爷、太奶,寄上一份晚辈深深缅怀。
  清明节早上,我便与父亲早早地起来,驱车来到爷爷家接爷爷奶奶。从楼上取出准备好供品、鲜花、纸元宝与冥币。于是,我们四个人便启程去北镇廖屯公墓。
  早晨,晴朗天气,虽没有诗中描写纷纷细雨,但有凉凉春风吹拂。我平时也没有起床这么早,穿比较单薄,不时地打一个寒颤,我好久没出远门了,一路上我没一丝困意。奶奶又对
我与父亲讲述了已故太爷太奶音容笑貌,陈年往事。我听得特起劲。过去事有些是三四十年前了,其中生活艰辛,对于生于九零后我可能没能全部理解,但通过奶奶将近一小时讲述,我脑海里浮现了许多情景,使我就、觉得,太爷、太奶依旧活在我们身边。我暗想,太爷、太奶,您们在天堂那边还好吗?
  一路上,父亲将车开得平稳,也许是心情沉重原因吧。一个小时,我们来到了公墓山脚下空地中停满了大小车,行人手持鲜花,络绎不绝。远远地就闻到烧冥币味道。偶尔,惊闻刺耳爆竹,嫩绿小草从土里像卫士一样肃穆地站在那里。有些公墓上已摆好鲜花与供品。人们忙着祭祀先人,各个表情凝重,有些人眼圈红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