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代关于中秋节的名画欣赏,看看古人如何赏月
明 唐寅 《嫦娥执桂图》
中国历代关于中秋节的名画欣赏,看看古人如何赏月
整理编缉_《当代国画》
文章来源_网络
古人对于中秋的重视,仅次于春节,甚至在某种程度上更远胜过年。每逢中秋之夜,仰望天上的月亮,心中顿生无限遐想与相思之情。自古以来,人们将臆想中最美好的故事都给了月宫!嫦娥,吴刚,桂树、白兔,还有那只蟾蜍被文人墨客们作为永恒的主题,构成了他们笔下一首首婉约的诗词;一幅幅唯美的书画。早在唐朝,就已经有了月亮上银蟾玉兔的传说。白居易在《中秋月》一诗中说道:“照他几许人肠断,玉兔银蟾远不知。”宋代词人辛弃疾在《满江红·中秋》一诗中也说:“著意登楼瞻玉兔,何人张幕遮银阙?”唐代诗人皮日休在《天竺寺八月十五日夜桂子》中,就认为月亮上是有嫦娥居住的:“至今不会天中事,应是嫦娥掷
与人。” 高高在上的那轮明月被人们爱到极致并冠以诸多昵称与别名,“玉盘”、“银汉”、“冰轮'、“新月”、“冷月”、“皎月”、“皓月” ------,中秋之月百颂不衰,诗画绵延,丹桂流芳。在这花好月圆之夜上传几幅古现代名家名画与朋友们共赏。
五代人 浣月图
此画无作者款印,旧签题标为《五代人浣月图》。若由仕女身著半袖裙襦,及焚香侍女腰间系缚的长柄纨扇来判断,此幅原稿的时代,虽符合十世纪规制,但树石画法,笔致夸张,已呈显宋末元初特质,推测应出自南宋宫廷画师所摹。此幅画明月皎洁,高挂天际。庭院深处,高植著虬松、梧桐与芭蕉,枝叶苍郁欣茂,地面另有芙蓉、蜀葵、雏菊等花卉,竞吐芳香。奇石上盤踞的蟠螭,正低伏泻水,池中波纹荡漾。盛装妇人,手捧明珠,欠身欲取水涤珠。旁立侍女三人,或临案焚香,或捧奁,或荷琴,神情庄严静穆。女子对月祈福,自唐代以降,即已蔚为流行,此作或与古代的拜月风尚攸关。
宋 马远 《月下把杯图》
明 唐寅 《嫦娥执桂图》
中秋节翻译清 高其佩 《 嫦娥》
《浔江月夜》 清 钱杜
钱杜,字叔美,号松壶小隐,亦号松壶,亦称壶公,号居士,钱塘(今杭州)人。树弟,官主事。性闲旷洒脱拔俗,好游,足迹几遍天下。工诗宗岑、韦。善书、画,书摹褚、虞。山水以元人笔墨运宋人丘壑,幽秀细笔,尤得力于文征明。过于细弱,缺少魄力。花卉法恽寿平,人物、仁女靡不精雅。间为金碧山水尤妍雅绝俗。画梅师赵孟坚,幽冷疏散,可与金农、罗聘并驾。有皋亭送别图卷藏故宫博物院。着松壶画忆、画赘并诗存。卒年八十二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