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中国传统教育的弊端
1、上课的时候老师可以随便说话;学生却要举手申请发言权限才能够对老师进行提问和回答
2、作业是负担;教师无法令学生爱上学习;却只能让学生对学习产生厌烦
3、限制学生的种种自由;甚至出现在校必须购买校服等种种封建现象..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蓬勃发展的今天;以从前的经济观念要求学生;本身就是违背国家政策;违背社会发展规律的一种愚蠢的行为..
4、学生压力过大;学生真正毕业到社会上所需要的;并不是一纸文凭和儒雅的学生作风;老老实实做人的人;在客观事实上;是混不开的;即便是他有再高的学历和知识;面对社会的惊涛骇浪;也只会以一个学生的思考和解决问题的方式来处理问题;让学生在以后的社会生活中处于劣势..
5、学校不以学生的利益为第一利益;常以自己的利益为第一利益;学生必须服从学校;这违背的;是服务第一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宗旨;昨天是 3·15消费者权益保护日;在学生和学校之间;学生本身应属于消费者;而学校作为服务方;必须以学生的利益为第一位;而客观实际上;有多少学校;真的做到让学生满意呢
6、教育过于死板;通过一味添压式的传统学习方法;令广大学子苦不勘言;学习;已经不再是满足学生求知欲的一个合理的途径;而是令学生感到压力重重的一个包袱;试问各个学校;和各个教育主管部门;还有各位家长;如果让你们背着巨大的包袱去工作去发展;去赚钱;你们会开心吗 你们会工作好;会发展好;会赚钱好吗 所以如果不给学生减轻压力;就不要妄想学生学习好了
7、遵守纪律的问题;纪律是维系一个社会环境稳定和井井有条的一个规范和规章制度;是要符合大多数人的利益而定的;并不是某某个学校领导或者教师;为了一己之快漠视学生感受而定的学生在走廊里不许说话;在课堂上保持肃静;这样死气沉沉的环境;学生还能够算得上是祖国的花朵吗 凋谢了吧…………
8、乱收费问题;这个问题是最敏感也是广大学生和家长最关心的问题;有些学校;用分数来为自己提高档次;用分数线来向学生压榨钱
财;这本身就是一种不道德的敛财方式;合理的收费我们并不反对;但是动辄几千几万的所谓“借读费”这能算是合理吗 学校需要建设;那是学校自己的发展;试问学校的建设壮大又为我们的学生带来了什么 学生真的因为学校的扩建;学校的拼命敛财而获得成绩和知识的提高了吗
9、补习班的问题;补习班的存在令广大家长头痛不已;某些教师为了在工资之外赚些外块;甚至上课的时候不把知识全部讲完;待到补习班再一一点明知识要点;这样的教师还怎么样为人师表;怎么样教好学生;学校要提高升学率;有这样的教师存在;请问;又有多少学生可以顺利地通过中高考试 考进自己满意的学校呢 知识是学校提供的;却被教师倒卖升值;叫学生们怎么相信他们的老师是“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的老师呢
10、早恋、性教育的问题;这是目前最敏感的话题;但是越是敏感;大家就越不敢提出;因为我们的学生在青春期的年龄;都是在读书;所以校内的性问题;成为了学校教育的重大责任;有些学生直到结婚都不清楚男女之事到底是怎么回事;有些人因为接触了不正确的性教育走上歧途;这有哪项不是学校的责任 一味的隐瞒压制;就能让学生们明白真理吗 所谓“师者;传道受业解惑也”;在花季的学生最困惑的时候;他们的老师他们的学校能够给他们的;并不是“受业解惑”而是一味的隐瞒压制;甚至蔽斥;这样的教育;怎么能让这些尚且懵懂的学生走上正途;成为一个由生理到心理完全健康向上的人呢
11、叫家长;学生一旦犯了什么事情;就要叫家长;把责任一把推到家长这里;老师啊老师;家长让学生上学;是把自己的孩子;自己的血肉交给你们教育;你们没有能力把他们教育好;却把责任
推回给家长;的确;在教育上;家长的确要比老师方便很多;但是;处在叛逆年龄的这些懵懂的学生;需要的并不是管教;他们需要的是引导和合理的教育;并不是一味的训斥;和推来推去;学校把责任推给家长;那么还要学校干什么 学生还上学干什么 还要你们这些老师干什么
12、教学生做人;还是教学生做贼 学生有哪个不欺骗自己的父母;不欺骗他们的老师 往往学生幼稚的被揭穿的时候;学校也好;家长也好;都会大动肝火;你们怎么不仔细想想 学生为什么要骗你们;“人之初;性本善”;谁是生来就会骗人的;这责任到底在谁 没有良好的沟通;学生得不到良好的引导;本来就幼稚无知的年龄;面对学校和家庭的种种压力;他们唯一的办法就是隐瞒;让隐瞒把一切平息;没有了诚信的为人;在社会上怎么混啊这责任到底在谁 到底在谁
                    二、多视角看传统文化教育的德育价值和体现礼仪的功能
  传统文化教育的德育价值;众说纷纭;许多专家和学者从不同的角度对此各抒己见..有些学者们论证了儒学教育思想的现实意义..认为儒学对构建和谐社会的目标、思想政治课程改革、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等具有极为有益的作用..还认为新儒学伦理道德思想有助于建立中国特社会主义道德教育;对当代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也有启示..改革开放以来和加入WTO以后;中国的人文精神及传统文化思想受到挑战..对学生进行儒学教育;坚定信仰教育有利重建
精神家园;凸显人文精神;要求我们加强儒学伦理教育;倡导道德体验教育..
  〔1〕有学者从美育及传统美德的角度看其德育的促进作用..也认为当代德育的社会文化环境受以现代传媒为特征的大众文化影响;人的审美受到侵蚀、精神世界也被无情的挤压着..青少年的奋斗精神、进取精神、创造精神受到巨大影响;自我意识强全局意识差、竞争意识强合作意识差、好胜心强抗挫折能力差等不健全人格结构..而美育与德育的终极价值取向是一致的;都是为了人的全面发展和最终实现人的自由;审美教育与价值观的培养及形成有密切的关系;这也是我国把美育作为学校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的原因;当前可以通过艺术教育、经典导读、看经典戏剧电影、文学导读、注重课程教材改革、重视校园文化建设等措施来实施美育..
  〔2〕对于美德作为知识可教性;有学者论证了其可教的限度和方式..苏格拉底说:“美德即知识”..但美德作为知识被教师有限度的..原因是它主要通过理性去获得、美德本身的内涵在当代社会中的失落、合格的美德教育教师的失落..所以传授也有其特殊的方式;需要在实践中不断摸索..
  〔3〕香港中文大学刘国强教授阐述了中华美德教育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指出儒家伦理教
育之特点;尤其分析了仁的不同层面的含义和与诸德的关系;认为它们都是相互关联和融通的一个体系..他的关于中华美德的当代意义提醒了我们不要一味的追求现代的、西方的、流行的价值观;而忽略中华传统美德所蕴涵的价值..
  〔4〕 至于道德榜样、榜样教育问题;部分学者论述了榜样的道德价值;道德榜样的类型、可能和功能..一般的榜样并不特指道德榜样;它们是一般与个别的关系..只有具有正面价值的榜样都有道德的崇高性或崇高的道德价值..从道德主体的角度看;可分为个体道德榜样与体道德榜样:从社会生活的实际来看;不可能人人都成为道德榜样;主要是:掌握和控制社会道德资源者、对社会负有重大责任和具有重要影响者以及成年人..道德榜样有几种产生的可能;即先验论、发现论、需要论、实践论..不管怎样;道德榜样产生的条件至少应该是理性主义和普遍主义的诉求..道德榜样的功能如下:传统优秀道德的典型承载者;现实主导价值的积极弘扬者;未来理想道德的开拓创新者..这三种内在功能决定了道德榜样具有示范和激励的外在功能..
  〔5〕现实教育中要积极发挥道德榜样的外在功能;使其转化为内在功能;以不断扩大的道德榜样的力量和影响力..但如何处理好榜样教育与偶像崇拜呢 有学者指出要合理运用它们之间的耦合;来建设新时期的文化和进行学校道德..需正确认识偶像崇拜语境下的榜样教育..随着现
代传媒技术的发展和现代传播媒介产品的普及;新的文化形态和现象的出现冲击并改变着传统的文化模式和文化观念..时下榜样曲高和寡;偶像却层出不穷..这就要求出新时代文化背景下榜样与偶像的差异与共生;建构它们间的耦合机制..需要我们贯通理性思维与情感体验;协调价值目标与现实生活..
  〔6〕民族精神有其深刻的历史渊源和重要价值;当前有学者对学校如何进行民族精神教育作了研究和思考..指出民族精神教育应具有生活性、综合性、发展性;体现民族性和全球性的统一;且要设置专门的民族精神教育课程..拟定民族精神教育目标;不同的学习阶段;目标层层深入..至于其教育方法;不能脱离学生实际;而要从学生生活出发;尊重学生的主体性;在活动中开展教育;这样民族精神才可能真正被内化..
  〔7〕在崇尚个人自由的现代社会里和以消费者需求为导向的教育市场化改革的影响下;当代学校民族精神教育面临着危机和价值困境;即如何处理好国家认同和个人自由的关系..学者认为;当代学校民族精神教育本身而言;强调个人自由与国家认同各有优缺点;因为他们反映人的精神需求中既渴求自由又希望有所归依的二重性;因此有学者要建立一种必要与可能的民族精神教育价值取向:基于个人自由的国家认同..根据哈贝马斯的商谈伦理学;通过达致共识的对
话教学来实施民族精神教育;用讨论、辩论、说服教育的教学方法;使学生主动获得些道德规范和自己的价值观..
  〔8〕有学者指出负面道德经验也有其德育价值;负面道德经验是指在道德生活世界中表现出来的具有假、恶、丑性质的道德事件或行为..但它在学校教育中却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有人认为负面道德经验会对学生的道德成长产生消极的影响;因而在实践中采取回避或拒斥的态度..他们认为负面道德经验一旦被课程化;就会对学生的道德成长具有积极的影响;有利于发展学生处理负面道德经验的意识和能力;适应真实的道德生活世界;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道德自主力、更好的理解正面道德经验和进行道德反省..我们知道任何事物都有其两面性;是矛盾的统一体;道德经验也不例外;学生不应该只知其一面;而不知另一面..那么负面道德经验在当前德育中缺位的原因是什么呢 根本原因在于人们认识上的偏差..有些人认为呈现负面道德经验与学校教育的性质不相符合;有些人认为学生的德性很大程度上是环境熏陶的结果;因而在学校教育中呈现负面的道德经验不利于学生的德性成长;有些人认为由于学生的身心发展还不成熟、缺乏道德免疫力;因而不宜向学生传递负面的道德经验..但它们不应成为学校摈弃负面道德经验的理由..学校德育不只是教师和学生过道德生活的地方;更是学生学习如何在社会上过道德生活的地方..社会上永远存在着真、善、美与假、恶、丑..学生不可能完全封闭在学校内;
他们无时无刻不在与社会打交道..既然和社会交往;学生就不可避免的遇到负面道德经验..如果学校不让学生掌握面对负面道德经验的智慧;那么他们在遇到负面道德经验时就会茫然不知所措..所以学校应该将负面道德经验课程化以促进学生的道德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