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段子是个技术活,幽默感也可以后天培养,只要坚持科学的方法和训练。
一个段子由两个元素构成:结构+梗
1.1.谐音误解
谐音误解,顾名思义,就是你说了一句话我听错了或听漏了,然后引出一连串误解。这是最初段的段子写作手法,上手简单,学习门槛低。缺点是存在语言隔离,在不同语言间的传播效果很差。比如在中国南北曲艺界,谐音误解是极极常见的表现手法,也正是因为过多倚重方言出效果,才导致南北笑星到彼此的地盘上水土不服。
代表人物:赵本山。
举例:1.典型的就是司马缸砸光咯2.赵本山卖拐以后近十年的小品作品里,抛去模仿残疾人的戏码,谐音误解的创作方法比比皆是,特别是最近几年,喜剧形式太单一。由此我一度认定本山大叔的喜剧道路走到了头儿,没啥新意,隐退也好……3.—我最近在读莎士比亚的书。—啥比亚?—的才呀!(自己编的,撞梗勿怪)
1.2.预期违背
预期违背是较谐音误解高阶的创作手法,讲者先为听者设定一个情景,让听者想当然地代入自己的惯性思考,结果讲者最后抖出包袱,让听者有种被戏耍的体验,乐趣由此而来。用这个方法讲笑话最有成就感,能给讲者带来极大的智力优越感。
听者的内心OS是这样的:这种情景下发生这样的事儿,太不科学了!而讲者的内心
OS一定是:呵呵,我哪能让你们猜到结尾呢。
这种表现方法在戏剧和脱口秀中经常见到。具有跨地域跨语言的优势,美国电影行销全世界,一个重要的原因他们很少在全球发行的电影里植入谐音笑话,而是用普世的预期违背+同文异读,讲全世界都能听得懂的笑话。
代表人物:黄西、陈佩斯等
举例:1.美国的离婚率竟然有50%!这太令人不安了!(顿)有50%的婚姻竟然走到了尽头!2.(原来演得好好的突然跳戏)我就以为我这模样的能投降,你朱时茂浓眉大眼的也叛变革命啦!3.我们学校男女比很畸形我们班50个人有48个女生,然后,那两个男生还在一起了。
1.3.同文异读
最后是同文异读。就是用逻辑、语调、故事背景、知识背景、多义词甚至同音字造歧义,让听者有别有洞天的体验。梗埋得较深,讲者风险大,需要听者同观者有相同的知识背景或生活体验包袱才能抖得响。但一旦抖响,听者讲者都能得到绝赞的智力优越体验。
也是编段子的高阶手法,在戏剧和脱口秀中常见。尤其适合在喜剧电影和话剧里呈现,从结构上保证作品的喜剧成,不然剧本就很容易沦为脱口秀式的耍贫嘴和段子集锦。
代表人物:陈佩斯、unjash等
推荐大家看下陈佩斯的小品《警察与小偷》,整个故事围绕一个小偷冒充警察于真的警察相遇展开,有了这样的故事背景做铺垫,陈佩斯和朱时茂的每一句对话都是绝
佳的同文异读典范。日本搞笑组合unjash也是出名的以此种结构独步日本喜剧界,每部小品都很经典。
举例:1.小布什最喜欢的电影是《kill bill》(kill bill既是昆汀的电影作品,kill bill又可理解为干掉比尔克林顿,小布什的前任。如果观者对昆汀的电影不了解,包袱就可能抖不响)2.Stay foolish,stay hungry.——金二胖(题主体会一下)
2.梗
所谓梗就是你要表现的主题,黑的对象,也就是包袱、笑料等。手法是固定的,梗可以常换常新。把梗用手法包装出来,就是做梗了。
总结下微博比较流行的梗(流行的梗通常也是老掉牙的梗),如:搞基梗、地域梗、韩寒郭四同人梗、云迪力宏虐恋梗、正腾雨神梗、郭四身高梗、杨幂脚臭梗、梗、种族歧视梗、霸王龙小短手梗、韩国整容梗、毕老师山形健傻傻分不清楚梗、金刚不坏诺基亚梗……
写段子时,先想好你要做的梗是什么,想好用谐音还是歧义还是预期背叛将这个梗丢出来,最后就是组织语言的功夫了。所有的时事都可能拿来做梗,也经常见到有人发明了一个新梗,然后段子手一拥而上把这个梗玩坏的情况,可见写段子真的只是个技术活儿,跟天分无关。你要做的只是了解这些方法,然后多给别人讲笑话锻炼语感和喜剧的嗅觉,坚持“think different”,就够了。
最后,预祝题主的人生变成一个成功的笑话。
2013-06-09 34 条评论感谢分享收藏更多
赞同反对,不会显示你的姓名
东东,文字/创意工作者。
436 票,来自楚歌、刘能、活在当下更多
自从马伯庸老师说出了“三种典型的段子范式:谐音误解、预期违背和同文异读”这句话,我已在无数个场合见到各种不同的人来套用这个理论。
我个人认为马伯庸老师的这个总结是不够严谨的。我记得有一次跟他一块儿乘飞机,跟他聊起过这事儿。
在我看来,谐音误解、同音异读都是构建包袱儿的方法,预期违背则是这两种方法(以及很多其他方法)的本质归纳。这三个词,并非同一种层级,不该并列在一起。谐音误解、同音异读之类,更应该跟其他各种"叙述性诡计"并列才更科学点。
而谐音误解、同音异读也只是无数构建“预期违背”的方法之一。这样的方法还有很多。我们现在在网上常见的段子是出自这几个手法,并不代表写段子(尤其是如题目问的“写一个好段子”)时,该以此为创作guideline。
恰恰相反,我觉得现如今,谐音、异读类的包袱儿已经过度泛滥。你们去微博上看看。不烦么?不腻么?好片段
写段子需要灵感,也需要方法。二者有其一,就不难写出一些有效果的段子来了。但要写出大量的“好段子”来,二者都是不可少的。
其实我在知乎回答的第一个问题就是“如何创作/编撰一个笑话?”是2011年。
当时我的答案是:
1. 先从多阅读别人的笑话与幽默作品开始。
2. 时刻观察身边与自己内心的荒谬。尤其是那些“不体面的真实“。
3. 学会适当地打破禁忌、打破规则。
4. 学会如何顺畅生动地表达。
现在我的观点仍然是这样。
如果稍加解说的话:
第一条,多阅读,是接受熏陶,熟悉各种笑话的样式和套路,以后灵感是会从那些套路中冒出来的。这比记住几个生硬的名词和规则有用得多。
第二条,“好段子”不是被发明的,而是被发现的。浑然天成的段子才配叫做好段子,扭捏做作的都是下品。我不得不再提“情理之中”这四个字。“意料之外”足以形成一个段子,“情理之中”才是鉴别段子与好段
子的标准。那些生拉硬拽的谐音、异读,令人生厌。
第三条,打破禁忌、打破规则是要跳出常态思维——跳出正常的思路,才有“预期违背”。
第四条,是技术上的精进——发现了一个好的“预期违背”,但却被节奏混乱的表述拖了后腿,是不应该的。
2013-07-01 14 条评论赞同反对,不会显示你的姓名
康清荃,道士,导演,相声
16 票,来自蒋建春、王木夕、lynn 更多
相声门里一般不叫写段子,叫“攒”,就是大家一起唠,集体创作是提升包袱厚度和笑点的最好手段,在这个过程中去创做。一般过去老先生(如侯宝林)自己一个人关着门写段子,多是对传统相声的改编翻新。真正的架构,翻包袱的技巧,是不变的。所以再牛的人,也要攒,梁左也要和王朔唠,后来不唠了,自己写,《闲人马大》根本比不上集体创作的《我爱我家》。所以相声演员的日常功课就是平时要互相挤兑,这样才出包袱。所以我常说,相声演员必须要是小心眼,必须要心里坏,鸡贼,才能创作出好段子,好包袱,才能成为好的相声演员。
2013-06-09 添加评论赞同反对,不会显示你的姓名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