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界/ EDUCATION CIRCLE
2020年第52期(总第424期)
课例点评
【摘要】想象是人脑对记忆中的表象进行改造并创造新形象的过程。想象是创造性思维的重要特征,是一个人创造力的源泉。人类因为有了想象与创造性思维,才能不断地进步与发展。想象习作是语文学习中非常重要的内容,部编版教材中共有12篇想象习作,这是顺应儿童爱幻想天性的体现,也是对儿童自然本性的一种呵护。本文以部编版五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的习作“神奇的探险之旅”为例展开分析,探讨想象习作的教学策略。
【关键词】想象;想象习作;部编版教材
想象习作的“放飞”与“落地”
——部编版五年级下册第六单元习作“神奇的探险之旅”的教学思考
南京市东山小学 李 洁
想象分为两类,一类是科学的、实用的想象,另一类是文学的、审美的想象。想象作文运用的想象,主要是文学的、审美的想象,表现的是内心世界的“真”。想象作文并非绞尽脑汁想别人想不到的事情,而是通过想象展示作者的内心世界。文学想象的目的,绝不是为了在“外部世界”猎奇,而是为了到“内心世界”探胜。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关于五六年级想象类习作的要求是:“能写简单的纪实作文和想象作文,内容具体,感情真实。能根据内容表达的需要,分段表述。”本文以部编版五年级下册第六单元习作“神奇的探险之旅”为例展开分析。该习作要求学生借助提示,按事情发展的顺序写一个探险故事,要求学生展开丰富的想象,把遇到的困境、求生的方法写具体,尝试把自己在探险过程中的心情变化写出来。
这不同于低中年级的童话故事想象,自然而然赋予事物人的思想和情感,高年级的探险故事想象具有理性思辨的含量,故事背后往往要表达对现实生活的感受、思考与想象。也就是说,这样的想象习作要基于一定的现实合理性,展开丰富的想象,无论想象多么天马行空,表现的依然是学生内心的真实情感。
特级教师吴勇认为,想象类习作应能够支撑起学生丰富想象的言语框架、结构、范式等,这才是习作教学的应有之义,也是核心素养背景下部编版教材的想象类习作教学应着力探索的关键区域。因此,高年级想象类习作既要敢于将学生的想象放飞,又要拉住那根“想象”的线,让想象习作“落地”。
一直以来,很多想象作文的课堂都是热闹有趣的,这得益于学生天马行空的想象,但很多学生的想象是放任自流的,甚至是胡编乱造的,用这种方式来展示学生的想象力,只是“表现”而非“学习”。学生的表现应是在其既有的想象力基础上获得发展。教师应如何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并提升他们的想象
力呢?笔者以部编版语文教材五年级下册第六单元习作“神奇的探险之旅”为例,进行了关于高年级想象类习作的反思。
一、头脑风暴,激发想象的热情
对于五年级的学生来说,“探险”是他们非常向往的。虽然学生实际的探险经验几乎为零,但他们接触了许多相关的影视作品和书籍,如《海底两万里》《汤姆·索亚历险记》,还有大热的影视作品《地心探险》《荒野求生》等,他们对这种惊险与刺激的冒险有着无尽的想象。
在这样的学情基础上,教师可以组织一次“头脑风暴”,让学生交流关于探险的影视作品和书籍,尽可能快速带动全体学生收集关于探险的知识,激发学生想象自己亲历探险的情形,以启发学生对本次习作的思路。
1.拓宽本次探险的目的与场景
教师可以为学生创设探险的情境,如寻失落的宝藏、拯救濒危的生命、保护日益恶劣的环境、探究生
命或科学的奥秘等。与此同时,相应的探险场景也呼之欲出,可以是深山、沙漠、南极冰川、热带雨林、神秘荒岛、远古洞穴等。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设备出示相应的图片,激发学生对探险题材的兴趣,调动他们在书中或影视作品中构建的已有探险知识与经验,促使学生打开想象的“大门”,倾泻所有关于探险想象的热情。
2.组建探险团队
教材提供了两类人物,一类是有一定知识背景的专业人士,如探险爱好者、生物学家、向导;另一类是学生的同龄人,如表哥、同学等。他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性格特点或特长,充分构建人物特点及特长直接关系着探险故事的发展,这是高年级学生想象作文对能力要求的提升,也是对学生想象能力与逻辑思维的整合。
3.准备探险装备
教师可以指导学生思考需要准备哪些探险装备,如指南
教育界/ EDUCATION CIRCLE
2020年第52期(总第424期)课例点评
针、地图、饮用水、瑞士军刀、医药箱等,这暗示学生在想象中要善于做更深远的打算和更周全的考虑,因为他们会面临各种各样的突发情况。
关于险情的描述与应对是本次想象作文的重点,教师也要关注到习作中的关键词“神奇”,也就是说,这次探险经历应处处显露出神奇,很多情节应是读者意料之外的。通过头脑风暴,学生想象到的危险可能有遭遇猛兽袭击、遇到自然灾害、丢失重要工具、与同伴失联,等等,而这些情况都要扣住一个“险”字去做文章,将当时的危险描绘得淋漓尽致。学生可以在脑海中想象出这些危险的可怕之处,但难以将想象的画面流畅地表达出来。教师应该为学生提供相应的语言支架,如借鉴经典著作中的相关片段,也可以播放一些相关的影视片段,让学生感受身陷险境的状况及自己的心理状态。当然,教材重在引导学生根据实际情况思考解决问题的办法,并由此构建合理的情节,这样教师可以导入人物的行为和专业知识,让学生关于“遇险”与“脱险”的想象更加合理。
二、绘制导图,厘清想象的路径
头脑风暴后,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共同组成一支“探险小队”。在交流中,学生不仅要发表自己的想法,还要注意倾听同学的思路,互相补充和启发。比如,学生可以想象选定一个地方去探险,讨论探险目的、装备,遇到了哪些神奇的发现,遭遇哪些危险,如何脱险,团队中不同人物的性格特点及特长,在探险旅途中他们各自做了什么,发挥了什么作用,等等。学生可以以这些讨论内容为依据,绘制一份探险导图(见图1)。这样可以帮助学生将复杂多变的想象落实到笔尖,让他们的思路更加清晰。
表哥:胆大,鲁莽
同学:胆小,细心……
探险目的
热带雨林
拯救濒危物质
指南针、地图、饮用水、医药箱、睡
袋……
探险装备
组建团队
险情三:……
险情一:鳄鱼袭击
险情二:表哥失败神秘人解救
巧用逃生技巧
……
遇到险情惊险逃生
神秘人揭秘
拯救濒危物种感受神奇
图1
思维导图可以帮助学生梳理自己丰富的想象,并随着情节的推动进行更精彩生动的设计。在小组讨论中,学生可以及时在思维导图中补充自己想象到的各种状况。思维导图的形式不拘泥于一种,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绘制,也可以在重要情节的部分借助思维导图。
想象可以大胆,但要有一定的合理之处,比如探险的想象是基于现实生活的经验和知识储备之上的,不论探险故事的缘由,还是探险装备的准备,都应源于合理的生活背景。另外,故事的发展虽然是学生想象的,但需要构建合理的情节。比如,去不同的场景探险,准备的探险工具和团队构成可能会不同;
遇到不同的险境,可能会用上不同的装备和探险经验;不同的人物面对同一种突发情况可能会有不同的反应,这是基于人物特点的合理想象。
教师可以让学生紧扣“险”与“奇”,设计奇幻冒险的情节。如何凸显这两点,正是“遇险”与“逃生”想象的重点。在绘制导图前,教师可以为学生提供一些探险奇遇的情节支架,如“故事滑板”等,让学生在支架上拓展自己的想象。
三、佳作展评,延伸想象的空间
学生完成想象习作后,教材中还提供了拓展性活动,即续编探险故事,让学有余力或兴趣浓厚的学生进一步探索相关题材,以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写作能力。
课后,教师可以在班级内展示优秀的学生习作,举办一次“探险故事会”。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在聆听同学创编的神奇探险之旅的同时,关注本次习作中优秀的故事情节、丰富大胆的想象、细腻生动的描写、专业知识的解读、人物形象的塑造、内心世界的刻画、探险意义的探寻,等等。通过这一活动,学生能够明白,一篇优秀的想象习作能紧紧抓住读者的眼球,深深吸引读者继续阅读,同时能通过言语表达的技巧让探险的过程更加丰富、真实,让读者身临其境。
教师可以在班级中评选出“小小探险王”“最佳探险之旅”等称号,激发学生创编类似想象类作文的兴趣。当
然,作品点评的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发现作品中一些不合理或需改进的地方,让学生之间展开分享与交流,从而使学生的想象更加丰富。
想象作文教学,不应以想象力的培养为唯一目标,还要兼顾培养学生想象的语言表达能力。这种想象的语言表达能力追求想象、情感和语言表达的统一,即通过得体的语言形式表达
想象,以有效地表现作者内心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
想象并非越奇特越好。教师不能仅满足于学生想象的大胆、奇特、丰富,而要更多地看到想象与情感之间的关系,正如放风筝,风筝放得再高,手中的那根线仍旧牵引着风筝,沿着这根线,我们便能寻到想象背后的“心”。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地心探险[2] 叶黎明.写作教学内容新论[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12.
[3] 吴勇.让学生在习作中富有“创造感”:想象类习作教学探究[J].小学语文教学,2020(05):45.
[4] 叶黎明.想象类习作指导的目标、取向与策略[J].小学语文教与学,2019(12):4-9.
[5] 赵飞君.统编教材中想象习作的生发点与着力点[J].小学语文教与学,2019(11):66-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