猜押练一致胜高考必须掌握的12个必考点练
考点三:明朝及清朝前期(1840年前)
A.自然经济开始解体 B.抑商观念发生改变
A.是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的结果
B.为该地区工商业市镇的发展提供了推动力
C.加速了江南自然经济的解体
D.促使白银逐渐成为该地区普遍流通的货币
3.有学者指出,明清时期农具较少改进,有所创新的多是适应个体农户小规模经营的细小农具,元代王祯《农书》早有记载的一些大型高效农具十分罕见,失去两汉或唐宋那种新器迭出的蓬勃发展气象。造成上述现象的原因,主要是( )
A.工商业发展的冲击 B.精耕细作不被重视
C.自耕农经济占主导 D.劳动力的密集投入
4.下图为反映明代太湖地区农业生产著作《便民图纂》的插图,插图中竹枝词为:“男子园中去采桑,只因女子喂蚕忙,蚕要喂时桑要采,事须分管两相当。”此图可用来说明当时 ( )
A.资本主义萌芽已经产生 B.农业经济结构得到改变
C.重农抑商政策严格实行 D.家庭经济模式仍未打破
5.清代,南方各地佃农对地主土地拥有永佃权,即佃户对土地具有长期佃作的权利,甚至部分佃户可以转让其永佃权。永佃权 ( )
A.强化农民的人身依附关系 理想人生B.损害了地主所有权的利益
C.增强了佃农经济的独立性 D.促进了资本主义萌芽产生
6.明清之际原为稻米之乡松江嘉定一带棉织业发展迅速,导致该地区“县不产米,仰食四方。夏麦方熟,秋禾既登,商人载米而来者,舳舻相衔也”。材料表明该地区 ( )
A.水陆交通十分发达 B.经济结构有所变动
C.自然经济局部解体 D.长途贸易开始兴起
7.据徐光启《农政全书》记载,明代中后期,松江地区一年上交政府的赋税总额比南宋时期增加10多倍。这一现象的出现主要在于明代松江地区 ( )
A.农业发展迅速 B.非农产业发展较为迅猛
C.对外贸易兴盛 D.民众的赋税率大为增加
8.明清时期,江南市镇繁荣。南翔镇是著名棉布贸易中心,“地不产米,仰食外郡”。盛泽镇“四乡农民,重织轻耕”,盛泽丝绸畅销海内外。这些现象表明该地区 ( )
A.小农经济开始解体 B.出现早期工业化特点
C.资本主义萌芽产生 D.农民已率先成为市民
9.明清之际,江南地区出现了“士商相混”的现象,正所谓“天下之士多出于商”,“豪杰有智略之人”也多致力于经商,“绅商”“儒商”频见于当时的历史文献。仅商人捐监一项,嘉庆二十一年(1816)至道光十年(1830)就出现了二十余万。上述材料可用于论证 ( )
A.嘉道时期的学术转向
B.经济实力决定政治地位和社会地位
C.商品经济发展冲击君主专制
D.明清时期社会转向的内部动力
10.明初,苏州府的吴江县盛泽镇有“千百家”,到了乾隆年间“居民且三千家”“栋宇鳞次,百货俱集,以贸易为事者,往来无虚日”。由此可见 ( )
A.经济重心开始南移 B.农村集镇发展迅速
C.农耕文明渐趋衰落 D.城市功能不断完善
11.下图为明代苏杭地区居民身份结构示意图,该图反映了 ( )
A.工场手工业占重要地位 B.租佃关系开始确立
C.商人体社会地位较低 D.自然经济逐渐解体
12.明初规定:庶人男女衣服,不得僭用金绣、纻丝、绫罗,商贩、仆役、倡优不许服用貂裘;到嘉靖朝时,有些地方的居民奢靡过甚,每宴会,皆以服饰相高,商人也可凭借手中的财富“乘坚策肥,衣文绣绮縠”。这一变化反映了 ( )
A.皇权衰落使民众生活改变 B.经济发展冲击了等级秩序
C.炫富成为民间的普遍现象 D.政府放弃了重农抑商政策
13.下表是明清时期耕地和人口变化的数据。清前期人口比明初增加的政府因素是 ( )
耕地面积 | 人口 | |
明初 | 11亿亩 | 6 600余万 |
清前期 | 12亿亩 | 4.1亿 |
A.大量耕地开垦可以养活更多的人
B.摊丁入亩政策使百姓不再隐瞒人口
C.一条鞭法减轻了农民的赋税负担
D.重农抑商政策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14.明初工匠单立为匠户,世代不得脱籍;明朝中叶工匠可以纳银代役。清朝完全废除匠籍,官营手工业劳动者皆出自官府雇募。这一变化过程的影响是 ( )
A.官营手工业的发展走向市场化 B.直接导致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
C.手工业生产格局出现重大变化 D.手工业专业化生产水平提高
15.乾隆二十年(1755年),一些原在广州贸易的英国商船来浙江宁波贸易,乾隆批示“浙民习俗易嚣,洋商错处,必致滋事”“今番舶既已来浙,自不必强回棹。惟多增税额,将来定海一关,即照粤关之便”。材料表明 ( )
A.清初注意防范中外交往
B.中外贸易冲击着原有的管理体制
C.清初为了增收实行开放
D.清朝时期闭关锁国政策已被打破
16.18世纪中叶,西欧的英国、中国的长江三角洲都出现了经济的繁荣发展并体现出某些相似特征。下列属于这种相似特征的是 ( )
A.生产的商品化和专业化程度较髙
B.近代工业对经济产生了推动作用
C.充分利用对外贸易发展本国经济
D.政策调整使新经济因素发展较快
17.明清时期的一位学者分析说:“必有兄老先营货殖于前,子弟方得专事读书进取,以致身通显。是故古者四民(士农工商)分,后世四民不分。古者士之子恒为士,后世商之子方能为士。天下之士多出于商。”根据这则材料,可以判断明清时期 ( )
A.商品经济发展,资本主义萌芽出现
B.商人地位提高,“士首商末”的观念已经被打破
C.商人入仕,开始掌握政权,利于商品经济的发展
D.商人经商动机与西方不同,不利于商业资本的积累
18.明代晚期,南京的士大夫仅是所戴头巾,就有汉巾、晋巾、唐巾、不唐不晋巾、诸葛巾、东坡巾、阳明巾、九华巾、逍遥巾等多种,可谓殊形诡制,日新月异。这表明当时南京 ( )
A.经济发展冲击社会生活 B.成为全国商业中心
C.传统道德观念已经沦丧 D.文化复古之风流行
19.下表是某学者对明朝通俗小说所反映的社会生活“变异”研究的部分成果。其内容表现了明朝社会生活的“变异”主要是受到 ( )
社会价值观 | “重利趋商”成为社会潮流,将商人视为“智杰”“豪杰” |
生活消 费方式 | 衣食住行等方面发生剧烈变化,呈现“奢华”“逾制”的特点 |
伦理道德观 | 对金钱、物欲的强烈追求,使传统道德观念受到冲击 |
A.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 B.近代西方文化的影响
C.新引进农作物的影响 D.商品经济发展的影响
20.明代嘉靖、万历之际,大批读书人弃儒就贾,进入商业领域。但早年的教育使其思想和行为方式都深受儒学的影响,这就使其理所当然地成为“儒贾”或“儒商”。由此可知 ( )
A.重商已成为明清时期的社会共识
B.经济发展推动社会结构发生变化
C.儒家思想在当时失去其正统地位
D.明清时期商人的地位远高于儒士
21.晚明时期,一批颇具影响力的民间社团在江南地区竞相兴起,成为反映当时社会变迁的重要因素。由表中信息可见当时 ( )
晚明时期会社简表
名称 | 地点 | 描述 |
匡社 | 衡州 | 王夫之与友人立志匡时救世 |
复社 | 吴江 | 黄宗羲等人訾毁时政,裁量公卿 |
岭南会馆 | 苏州 | 广州商人联乡谊,保商务,谋公益 |
讲学会 | 无锡 | 东椿书院组织学者面向大众,讲求实学 |
A.文化政策开明,社会舆论较为自由
B.中小市镇大量兴起,出现反传统舆论
C.传统四民结构松动,社会分化加快
D.商品经济发展,经世致用思潮兴起
22.明清时期,思想家们对“存理灭欲”进行了深刻反思。其中,王夫之提出“理寓欲中”,认为天理和人欲是密不可分的,倡导“欲中求理”和“遂民之欢”。这反映出当时 ( )
A.理学统治地位的丧失
B.社会民众对个体价值的追求
C.儒学宗教化的完成
D.官方哲学受到新思想的冲击
23.隆庆三年(1569年),大学士高拱上疏反映商人的愁苦和商业的窘困,并奏请皇帝革除宿弊。
之后张居正提出农商荣枯相因,进一步肯定商业的作用。明代中后期,部分士大夫认为经商有成,在价值上也等同于读书有得。这些史实折射出 ( )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