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话,不等于会说话(精辟)
    人人都有一张嘴,只要不是聋哑人,都能说话。但是能说话,不等于会说话。因为,说话是有艺术的。同样的意思,以不同的话说出来,反响绝然不同。 虽说“忠言逆耳利于行”,但是也应当知道“恶语冷于戟,善言暖于帛”的道理。 阿拉伯有个民间传说,形象生动地反映了“会说话”的重大意义。国王苏丹梦见自己所有的牙齿都掉了。醒来后,他来一位智者为他解梦。智者说:“陛下,您很不幸,您每掉一颗牙齿,就意味着您将失去一位亲人”。苏丹听后感到很生气,就把这位智者赶了出去,并让人打了他100大板。 随后,苏丹又让人来另一位智者,让他也来解析自己同样的梦。这位智者说:“高贵的陛下,您真幸福,这是个吉祥的梦,意味着您比您的亲人会长寿。”苏丹听后大喜,让人赏了这位智者100金币。 别人问第二位智者,您对梦的解析与第一位智者是一样的,为什么他得到的是惩罚,而您得到的却是奖赏呢?这位智者说,道理很简单,这都是由表达方式决定的。 还有这样一个故事:新中国成立之初,华东一所军校开课,邀请陈毅参加开学典礼并讲话。陈毅问,新学员有什么问题?校领导说,大家热情很高,但却无知。例如一大半不按规定剃光头,还提出要改校规。陈老总听了,无言颔首,当晚就剃了头。典礼时,陈毅衣冠严整地说:小同志们,你们今天当兵,就是决心参加革命,而为人民服务是终身的,可不是一时一事的:今天想起就革命一下,哪件事愿意就服务一
次。我是老革命了,仍在时时事事提醒自己。小战友们,我们在这件事情上一样,既然下了决心,终身不渝,那就要从头开始!——这时陈老总一下子把帽子摘下来,指着自己的头大声复述:“从头开始!”全场由静默转为惊愕,顿时爆发出热烈掌声……第二天,满校园的官兵,全都剃成光头。陈老总言传身教,没有一句批评的话,却远胜于严令。 在很多时候,幸福与不幸福,成功与失败,往往都系于一句话。我们强调在任何时候都要讲真话,但是说出真相也要注意方式。有时,表达方式不对,也会引起严重的问题。真理就像一块宝石,如果拿起来扔到别人脸上,就会造成伤害。但是如果加上精美的包装,诚心诚意地送给别人,别人会欣然接受。 无论在工作还是在生活中中,我们都应研究和讲究说话艺术。与人讲话,要放慢语速,一句一句表达,让对方听清你的意思;同样的话语,要加些修饰,让人听着顺耳。如:“是我拉他来的”,就不如说“是我请他来的”;“这是我管的”,就不如说“这是我负责的”;“听我的”就不如说“我们来沟通一下”;“你可别后悔”就不如说“你不再考虑考虑吗?”“你要小心”就不如说“你还是谨慎点为好”;类似这样讲话,不仅听起来舒服,也防止引起不必要的误会。
会说话的学问还有很多,需要我们在实践中慢慢总结。
>讲话的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