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的语言艺术
作者:吴海风
来源:《金田》2013年第04期
        作者简介:吴海风(1987—),女,江西九江人,赣南师范学院文学院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语文课程与教学论的研究;
        摘要:《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是恩格斯为马克思写的一篇悼词,同时也是一篇经典的演讲辞。除了在政治上的深远影响以外,在文学领域,也备受推崇。本文从选词造句艺术、修辞艺术两个方面探讨该演讲的语言艺术,揭示其成功魅力所在。
        关键词:《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 选词造句艺术 修辞艺术
        《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是人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必修2第四单元的一篇文章,该单元均为演讲辞。《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同时也是一篇悼词,是恩格斯为逝世的马克思墓所作。它之所以能成为一篇经典的演讲,关键在于它的语言艺术,不仅将复杂的情感融于形象化的语句之中,而且能唤起读者的共鸣,给人美感和享受。该演讲的语言艺术特点主要表现在如下几方面:
        一、 选词造句艺术
        演讲,是传播知识、发表见解的重要途径,是沟通心灵、争取同盟的有力桥梁。而好的演讲辞,选词造句的准确精炼精炼是其成功的基础和重要组成部分。选词造句具有艺术性,才能逼真地反映出现实面貌和思想实际,才能为听众所接受,达到宣传、教育、影响听众的目的。
        在《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中,开头一段写的是马克思逝世的情景。但是,恩格斯在这里没有用到一个“死”字,也没有用到与“死”相关的同义词,而是写到“当代最伟大的思想家停止思想了”“安静的睡着了”“永远的睡着了”,选用这些词语,不仅让听众得知马克思逝世的消息,也感受到恩格斯对马克思的深切掉念之情。还有第一段中“3月14日下午两点三刻”具体时间的描写和“还不到两分钟”的“还”表明了马克思的逝世是一个令人万分悲痛,永世不忘的时刻,同时流露出恩格斯在马克思临终时未能陪伴身边的无限惋惜和遗憾之情。“最伟大的思想家”的程度副词“最”也细腻的传达出马克思在当时的社会地位。紧接着演说展开对马克思的科学评价,两个“对于”突出马克思在无产阶级斗争和历史科学这两方面杰出的贡献;同时,也起到总领全文的作用。“不可估量”和“空白”强调了马克思逝世的损失之大,他的地位无人能取
代。这篇演说的后面几段描述了马克思一生的功绩,紧扣每一段的中心内容,创造性地选用了如“这位巨人”、 “协会的这位创始人”、“当代最遭嫉恨和最受诬蔑的人”等一系列“马克思”这一本身没有同义词的专有名词的同义词语,这些词语用词精准,不但贴切地表达了对马克思的无限敬仰之情,而且还使整篇演讲的语言显得错落有致、文采斐然而又韵味无穷。
        本篇演讲所处单元说明指出:“学习这个单元,要善于抓住文章的主旨,明确作者的主要观点,同时注意理清文章的结构……”而这篇悼词各部分之间、每层意思之间都充满内在联系,整个结构非常严谨。之所以读者能有这样的感触,关键在于恩格斯善于运用适当的结构手段——树立标志语句,如:
        第三段:马克思发现了……
        第四段:不仅如此。马克思还发现了……
        第五段:一生中能有这样两个发现,该是很够了……但是……
        第六段:他作文科学家就是这样。但是……
        第七段:因为马克思首先是一个革命家……
        第八段:正因为这样,所以马克思是……
        这些标志性的语句使得读者可以比较准确地划分文章的结构层次,从而把握作者的思路,理解课文的内容。同时我们从中也不难看出恩格斯在选词造句艺术上所下的功夫。也正因为如此,演讲更具美感。
        二、 修辞艺术
        演讲中,演讲者要把话说清楚、准确、流畅,还要说得鲜明、生动、有趣味,把抽象的理论具体化,把单调的概念形象化,让听众不感到枯燥乏味,留下深刻印象。要做到生动精美,多姿多彩,妙笔生花,就要适当的运用各种修辞手法。修辞艺术能大大增强演讲的效果。
        《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这篇只有一千二百六十个字的演说辞在修辞上具有不寻常的表现力。它运用多种修辞手段形象化地叙事说理,使语言表达既精确严密、凝练深刻,又形象生动、饱含深情。开篇第一段,恩格斯不愿直接说马克思的逝世,而是运用“讳饰”的修辞手法,回避“死”字,委婉含蓄地表达出作者不愿承认“马克思已死”这一残酷事实,也表达出马克
思虽死犹生,永远的活在人们的心中。“停止思想”“安静地睡着”“永远地睡着”,感情上的层层递进、加深,倾注了作者对马克思逝世的无限痛惜和深切的怀念之情。本段仅仅两句话却让读者为之动容,内心的情感迅速升腾。此时的文字已不是简单的传达信息的符号,而是表达情感的源泉。这不得不说是修辞艺术的魅力。紧接着,作者在演講中大量运用比喻、对比、排比、夸张、递进等修辞,如文章的第八自然段:
        正因为这样,所以马克思是当代最遭嫉恨和最受诬蔑的人。各国政府——无论专制或共和政府——都驱逐他;资产者——无论保守派或极端民主派——都竞相诽谤他,诅咒他。他对这一切毫不在意,把它们当作蛛丝一样轻轻抹去,只是在万分必要时才给予答复。现在他逝世了,在整个欧洲和美洲,从西伯利亚矿井到加利福尼亚,千百万革命战友无不对他表示尊敬、爱戴和悼念。而我敢大胆地说:他可能有过许多敌人,但未必有一个私敌。
讲话的艺术        作者通过对人物事迹的描述评价和对人物业绩的叙述评论,将多种修辞紧密结合,运用朴实的语言寓情于事,寓情于理,把马克思的那种无私无畏的斗争精神淋漓尽致地展现了出来,同时中肯含蓄地颂扬了马克思阶级立场的坚定和道德品质的崇高。
        总之,《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这篇演讲辞无论是在描述马克思的逝世,还是评价马克
思的功绩,或者论述马克思的品德,恩格斯都费尽心思、凝练精辟。选词造句的准确精炼、修辞手法的多样,使这篇演说词具有一种强大的力量,无形中进入读者的心灵深处,使读者感到无比的痛快淋漓。这就是语言艺术带给人的愉悦和享受。(作者单位:赣南师范学院文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