朦胧诗派-70年代末80年代初出现的诗派,其代表人物有北岛、舒婷、顾城、江河、杨炼等。在诗歌创作中,借鉴了西方现代主义诗歌的表现手法,他们的诗歌表现出与传统新诗截然不同的风格,在诗坛乃至整个文学界产生了巨大影响这些后来被称为朦胧诗
第三代诗人(新生代诗人):
新生代诗人,也叫第三代诗人;新生代诗也叫后新诗潮。1986年,《诗歌报》和《深圳青年报》的“现代主义诗歌大展”标志着新生代诗人的集体亮相。他们企图反叛和超越朦胧诗,重建一种诗歌精神,这种精神建立在普通人平淡无奇的日常生活和世俗人生的感性体验上。
新生代诗人代表:韩东、于坚、杨黎、李亚伟等。
改革文学:出现于70 年代末,并于80年代前半期达到高潮的,一股反映改革开放以及由此引发的一系列社会生活,思想观念,文化心理的变革与冲突的文学创作潮流。代表作蒋子龙《乔厂长上任记》路遥《人生》高晓声《陈奂生系列》“三崛起”划时代的壮举,第一次一个人的声音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情感,表达对社会、历史的独特思考,不再是时代精神的传声筒,不再是政治服务的工具。
寻根文学--上世纪80年代中期,中国文坛上兴起的文化寻根的热潮,作家们开始致力于对传统文化、民族文化心理的挖掘,他们的创作被称为寻根文学。
丙崽—韩少功《爸爸爸》中的主人公,国民身上一直斩不断的国民劣根性,用现代意识去透视传统文化的暗区,以此体现并挖掘民族文化心理深层结构。地域文化的奇异,神秘彩—反抗中原文化的大一统,从传统文化中寻现代文化动乱的根源。
王一生—阿城《棋王》中时代主人公,活着只有两个目的吃和棋。简单宁静而平凡的生活态度,诚实地生活,重视生命价值。传统文化在现代人身上的体现,对当代人生的积极意义。
现代派小说—80年代中期兴起的一场受西方现代派影响,以抒写现实真感体验内容的潮流。
先锋小说-移植而来的文学“移植文学”,关注小说的形式和技巧,以叙事为主。最大特点:移植文学,完全以西方文学为蓝本,疏远中国读者的阅读习惯。
先锋派-80年代后期出现的文学形式方面大胆创新的文学体。先锋作家们在题材范围,小说主题还是在形式技巧,创作理念上,都集中地借鉴和模仿了西方现代主义的思想和艺术技巧,体现出了浓烈的创新和新的挑战意味,正因为这一特点,作家们就借法国先锋派小说之名为其命名。
新写实小说-产生于80 年代中后期,关注芸芸众生的现实人生,最早由江苏《钟山》杂志提出,1989.3 “新写实小说联展”提出并主动倡导新写实小说。“创作方法仍一写实为主要特征,注重现实生活原形态的还原,真诚直面人生。
理论立足点1写实主义与写实主义保持了密切的血缘联系。2对传统的现实主义做了某种补充和修正。3A一宏大叙述为基础,作家必须源于生活,高于生活,批判的立场。B善于吸收,借鉴西方现代主义文学的各种长处,具有开放性,包容性,同情作家笔下的人物,反崇高,理想,经典,深度。小人物的生活。池莉《烦恼的人生》方方《风景》贾平凹散文精选
女性文学—不仅强调作家的性别因素,而且强调作品的题材、内容、主题必须是女性的。即女性作家描写女性生活的作品,女作家必须有一种女性意识来对女性的历史状况,现实处境和生活经验进行探究和描写,即要显示出与男性作家不同的观点态度和语言表达方式,又要表现出女性的独立的主体意识。
《随想录》的意义
1、突出地表现了作家具有震撼力的批判与自我批判精神。是“一代作家留给后人的遗嘱”,重现了“启蒙”倾向。
2、最撼人心魄的,是作者严于责己、解剖自我的强烈的自审意识和自省精神。被称为“说真话”的大书。是一代知识分子的心灵史。
3、独特的话语方式——“艺术的最高境界是真实,是自然,是无技巧。”
《随想录》的文体价值
1、引领散文创作由虚空伪饰走向求真务实。
2、题材广泛,将个人生活、人间真情、凡人俗事都引入了散文。
3、在语言上不是当作“诗”写,而是以文字的本来反映生活的本质,是真实自然的心声流露。摆脱了影响深远的“杨朔模式”。《随想录》探讨的知识分子精神缺陷:1奴隶意识,五个人价值,用别人的思想和意识思考判断,完全成为封建统治的。2觉新性格,受思潮的影响,但又未完全认同。清醒的知道自己的命运,但总祈祷晚一点来临。在专制主义下为保全自己一次次的退让。
《干校六记》杨绛—置身于事态之外的平静审视态度,温婉含蓄之中暗含着讽刺,平实地记录中知识分子的生活现状和精神面貌(日常生活体验的记录)。新生代诗歌代表
(1)非非主义(四川)《非非宣言》:非非乃前文化思维之对象,反文化倾向明显。如周伦佑《自由方块》,杨黎《对话》,蓝、《化石》等。
(2)莽汉主义(四川)莽汉主义与非非主义一样,彻底地反文化;并常常在诗歌中反抒情及充满破坏欲的黑幽默风格,及其粗鲁地嘲弄一切。如李亚伟《我是中国》、《中文系》;万夏《豆子》等。
(3)他们文学社(南京)他们文学社是一个没有宣言的松散的联盟。他们没有外露的造反野心,而更多一份平民智者的机智和幽默,“像市民一样生活,像上帝一样思考”。如于坚《作品55号》、《尚义街
六号》,韩东《有关大雁塔》,丁当《背时的爱情》等。
新生代诗有何特征。第一,反英雄、平民化的人生体验;第二,反崇高的冷抒情;第三,反文化、反意象、反修辞的现代口语和语感
路遥《人生》小说创作特主人公高加林,人生的奋斗模式是否符合历史潮流,是否能成为历史的代言人。(1)选材与主题上,“改革开放”的社会思潮对“城乡交叉带”农民传统道德、人生观念的冲击,表现“传统”和“现代”价值观的断裂所引起的痛苦与冲突。(2)艺术描写和追求上,力图实现朴实与宏大相结合的叙事效果。
陈奂生形象分析。--高晓声
结合作品,简析路遥小说创作特。
(1)选材与主题上,“改革开放”的社会思潮对“城乡交叉带”农民传统道德、人生观念的冲击,表现“传统”和“现代”价值观的断裂所引起的痛苦与冲突。(2)艺术描写和追求上,力图实现朴实与宏大相结合的叙事效果。
陈奂生形象
(1)陈奂生——带着因袭重负走向新生活的小生产者1具有勤劳、善良、憨实、厚道、质朴等的美好品格。2他的身上还残存着极“左”路线的长期统治造成的奴性、愚昧,自卑自贱,小生产者的自私狭隘、目光短浅和阿Q式的自我欺骗,自我安慰等弱点。
(2)付5元房钱前后的心理变化:1付钱之前,自卑、纯朴、充满感激之情、受宠若惊。2付钱后,破坏欲、糟蹋东西以泄愤的心理支配了他;
(3)自我安慰:5元白花了,何妨再买个帽子。“精神胜利法”:转念想,吴书记送去花5元住一晚是一个不可多得的荣耀,于是“仅仅用五元钱就买到了精神上的满足”。
陈奂生形象的意义
陈奂生性格,典型地表现了中国广大的农民阶层身上存在的复杂的精神现象。他的形象是一幅处于软弱地位没有自主权的同时物质精神又发生了一定变化的农民的画像,是历史传统和现实变革相交融的社会现象的文学典型。具体而言,包括两点:
第一,反映了新时期农民在物质生活和精神追求的巨大变化。第二,表现了封建意识、极左路线危害的严重性和改造国民的艰巨性。
《陈奂生上城》艺术特简析。
(1)寓庄于谐,富有幽默感;(2)语言平易,风格淳朴;(3)成功的白描和细节描写。
小说的行文好像不动声而情深意浓,描绘似乎不甚经意而美丑自现。藏庄严于诙谐之内,寓绚丽于朴素之中。
简述《乔厂长上任记》的成就何在?
《乔厂长上任记》(1979)——开启改革文学的先声之作1揭示旧的经济体制、极左政治路线影响与改革事业的矛盾冲突,预言一个“只要改革,生产就能搞上去”神话。2直面现实矛盾,展现了现实生活的巨大变革和转机。3作者在肯定改革成绩的同时也揭露了来自各方面的对改革的干扰,尤其是来自干部队伍的重重阻力,揭示了改革的复杂性和艰巨性。
“三崛起”—1、1980.4南宁全国诗歌评论会:谢冕《在新的崛起面前》自由,多元并立,朦胧诗伯乐。2、1980.8,《诗刊》章明《令人气闷的朦胧》(1)意识流手法艰难晦涩读者接受阅读的角度。(2)电影蒙太奇的手法。(3)语言的陌生化。北岛。3、80年代中后期的文学,汪曾祺。
朦胧诗的审美特征简析。
第一,构思上,强调内在世界,凸现人的主题。
第二,表现手法上,追求意象化,大胆借鉴西方现代派的手法,借以表现诗人的内心世界。
第三,审美风格上,追求朦胧美:诗意含蓄,朦胧,意味深长。
你是如何理解朦胧诗的?举出你最喜欢的诗人的作品并分析。
结合具体作品分析舒婷诗歌的创作特。
《致橡树》我如果爱你——/ 像攀援的凌霄花,/借你的高枝炫耀自己;/我如果爱你——/绝不学痴情的鸟儿/为绿阴重复
单调的歌曲;/也不止像泉源/常年送来清凉的慰藉;也不止像险峰/增加你的高度,衬托你的威仪。/甚至日光。/甚至春雨。
首先,《致橡树》的思想内涵:鲜明的女性意识、崇高的人格精神和对爱情的热烈呼唤。
其次,艺术特:A、诗歌采用了内心独白的抒情方式,便于坦诚、开朗地直抒诗人的心界。
B、以整体象征的手法构造意象,使得哲理性很强的思想、意念得以在亲切可感的形象中生发、诗化。
双桅船
雾打湿了我的双翼/ 可风却不容我再迟疑/ 岸啊,心爱的岸/昨天刚刚和你告别/ 今天你又在这里/明天我们
将在/ 另一个纬度相遇
第一,对人的自我价值与尊严的肯定确认,对人格独立和人生理想的追求张扬,构成了舒婷全部诗歌的核心思想。第二,以“自我”为核心构建了一个全新的抒情形象。表现出一种甜密的忧郁,一种感伤的希望,传达忧伤而美丽的诗情。
第三,具有着明显的现代主义特点。舒婷的诗采用了隐喻、意象、暗示、象征、通感以及打破时空等等现代主义的表现方式。第四,具有浓郁的浪漫主义彩。舒婷的诗充满了温情与包容,形成一种深情柔和的诗风。
结合具体作品,分析北岛的诗歌特。
《一切》一切都是命运一切都是烟云一切都是没有结局的开始一切都是稍纵即逝的追寻
一切欢乐都没有微笑一切苦难都没有泪痕。。。。
首先,以理性和人性为准绳。反思历史和现实,重新确定人的价值,恢复人的本性。
其次,清醒的思辨与直觉思维产生的隐喻、象征意象相结合,是北岛诗显著的艺术特征。
再次,简洁、犀利而又带晦涩的语言,具有高度概括力的悖论式警句,造成了北岛诗独有的振聋发聩的艺术力量。简言之,北岛的诗歌反映了从迷惘到觉醒的一代青年的心声。十年动乱的荒诞现实,造成了诗人独特的冷抒情方式——出奇的冷静和深刻的思辨性。北岛表现出沉思者的姿态,诗风凝重奇峭,眼光犀利。
《回答》北岛写于1973年最早发表于今天》后面被《诗刊》转载,--卑鄙是卑鄙着的通行证,高尚是高尚着的墓志铭。--怀疑、否定、坚持、不妥协的意志,宣言式的判断句、对抗者的态度,决裂的信心,否定虚无,指向希望。一昂扬的格调抒写了一个大写的‘人’字,自我意识的觉醒和重视。试比较北岛与舒婷的创作特点。
①舒婷是情感型的,主要致力挖掘自己(女性)的心灵;而北岛是思辨型的,主要致力于探讨人类的精神。②舒婷是一个感情至上主义者,重视自己的直觉和感悟,总是相信世界是美好的;而北岛是一个彻底的悲观主义者,自觉地把个人和民族的苦难作为一个双重的精神十字架背在自己身上。③舒婷的诗表现出现代主义的特点,但所表现出更加内向的趋势,更加关注生命本体的意义;而北岛是当代诗歌现代主义的先锋,他的作品富有哲理的思想深度和充满艺术魅力的人格力量。
顾城诗歌的创作特--作品:《一代人》
黑暗的巨大和人性(善)的顽强在对比中得到了彰显。
1反思与寻觅。寻觅是他诗歌的最终目的。他善于敏感地把握细小的感觉,从个人感觉中表达对于内在生命的体验。(2)意象新奇,注重艺术上的创新。他采用的意象常常不是人们习以为常的那些意象,而是与他的生命感受相呼应的新奇意象,能够表达新鲜的感觉和体验。总之,顾城的诗句跳跃,彩迷离,常给人一种浓重的悲凉和凄楚,孤独和寂寞。《一代人》诗歌形象地展示了人类追求光明的本性是多么顽强,即使是在最黑暗的环境中,即使被最恶毒地摧残,人类追求光明的本性也不会磨灭。
汪曾祺小说有什么特点?
汪曾祺以其“文化小说”著称,风格清新隽永,生趣盎然,象一幅幅风俗画。 1题材-凡事小事,以表现家乡风物人情、习俗民风,富于地方特。2结构—苦心经营的随便,以散文笔调写小说,不重在结构故事。在疏放中透出凝重,于平淡中显现奇崛,情韵灵动淡远3语言—线的艺术,留白的艺术,白描的手法,简洁而富有蕴味,是一种“诗化的小说语言”。最后,清逸秀异,淡泊高雅的风格。4人物—气氛既人物,淡化情节和人物性格,浓郁气氛中的性格和心理。
简析《受戒》艺术特。
1、童年回忆,以儿童视角的写法,纯真宁静。(2)情节淡化,不讲究故事性和情节的完整性。小说以洒脱自然的笔调对纯朴的民间日常生活、民情风俗进行诗意化描写。(散文化)(3)不注重典型性格的塑造,以写意的笔法凸显温馨的人情与和谐而宁静的人生。(4)清新淡雅、朴实自然、含蓄的抒情
风格。以纯朴淡雅的语言、自然灵动的笔调,充满感情地叙写了原始浑朴南方水乡的自然风光和人情美。
简述寻根小说的基本形态及代表作家。
1文化批判型:以贾平凹、郑义、张炜、王安忆、韩少功等为代表,坚持文化启蒙,批判国民性的寻根意义。
2文化认同型:以李杭育、张承志、阿城等为代表对待传统对待传统文化的态度,是认同多于审视,他们往往致力于发掘传统文化的“优根性”加以表现和放大。
3原始生命型:以郑万隆、乌尔热图、冯苓植、扎西达娃等为代表,他们有着自觉的寻根意识和原始文化意识。
简析残雪《山上的小屋》创作特。1、变形、荒诞世界的建构。(1)《山上的小屋》虚构了一个梦魇般的世界。在这个世界里,人是孤独的、痛苦的,人与人之间互相戒备、仇视。(2)小说中的“我”,几乎耸立着每一根毫毛,警觉地感受着外部世界,处处充满了疑惧:家人们总想窥视“我”的隐私(抽屉);母亲“恶狠狠地盯着我的后脑勺”;父亲使“我”“感到那是一只熟悉的狼眼”;妹妹的眼睛“变成了绿”;乃至窗子也“被人用手指捅出数不清的洞眼”。家人之间没有亲情和爱情,只有猜疑与嫉恨。(3)
物象的变形——山上的小屋,就是一个幻觉世界。2、现代主义哲学——存在主义思想的象征性表达。(1)“抽屉永生永世也清理不好”,象征着人生的杂乱无章和难以把握;(2)父亲每夜在井中打捞又打捞不着什么,象征着人劳碌无为而又不得不为;(3)满屋乱飞的天牛,象征着人生的困扰而又难以驱赶……小说表现的人在痛苦中挣扎而又无法摆脱痛苦的人生体验;(4以一种丑恶意象的堆积凸现外在世界对人的压迫,以及人自身的丑陋与无望,把一种个人化的感觉上升到对人的生存状态的寓言的层次。
简述先锋小说的创作特点.(1)在文化上,表现为对意识形态的回避,反叛与消融。放弃了对生活的象征、转喻以及本质的抽象和形而上的把握。(2)在文学观念上,对传统真实观念的颠覆。放弃了对历史真实和历史本质的追寻。(3)在文本特征上,体现为叙述游戏,结构散乱破碎,人物趋向符号化,性格缺乏深度,使读者对叙述过程进行关注。(4)在创作姿态上,追求自娱写作,追求“语词的快乐”,存在“文本自恋“倾向,具有反主流、反启蒙倾向。
马原的“叙述圈套”:《拉萨河女神》-第一部《冈底斯的诱惑》1叙述者公开露面的,叙述者在小说中公开露面,随时提醒读者,小说并非现实一种而是作家的虚构。2正在叙述,叙述者不仅点明故事是我在讲而且是正在讲,转移读者的注意力,转而关注其叙述行为本身,而非故事本身。3故事情节的不完整,故事没有连续性,太多假设及停顿。
格非的“叙述空缺”(迷舟式叙述方式)真亦假,1小说富有张力-微观上而言细腻细部体验深刻。整体上
来说,扑朔迷离,逼真效果在读说过程中渐失2关键部分留出空白,3后一个故事对前一个故事的否认,不停的循环的否认。
余华小说有哪些创作特? 1、余华迷恋于对暴力、苦难、阴谋、恐惧,尤其是死亡的叙述,并且以一种冷漠的态度来叙述。展示了极端化的生存景象,揭示人性中的残暴与冷酷,呈现历史与文明中的血腥本性。2、叙述上的冷漠与简略。叙述态度冷漠,不动声;叙述语言简略。余华声称自己追求的是真实,但是这种真实并不是被日常生活围困的经验,而是一种作家眼中的真实。寻的是无我的叙述方式。在暴力和混乱面前,文明只是一个口号,秩序成了装饰。1980年代中、后期的创作及特点:冷酷与残忍的叙述风格,即偏嗜暴力与死亡的主题和零度情感的流畅的叙述风格。1990年代的创作及特点:1,情感上,悲悯与温情代替了冷酷、暴力、死亡。2,人物塑造上,人物从梦境回到现实中来。3叙述风格上,重返民间与传统,又开始象惯常一样讲故事安排情节。4语言朴素、简约,呈现日常话、口语化。一、苦难中人性的光辉,人所必须面对的生活环境。暴力《现实一种》、苦难《许三观记》祖传的经验《活着》默默地,无边无际的忍耐,暗淡的伤害、恐惧《在细雨中呼喊》孙光林置身于成人的压迫和伤害中,“回忆”往日的温情对抗现实的残忍。二、简单与重复(简单与朴素的回归)用单纯的写法写出最丰富的内容,事件的不断重复,情节和叙术语言的重复。
从《妻妾成》看苏童小说的创作特。1题选材上,苏童以死亡、暴力和性来表现神秘和虚无,但其中不无流露出淡淡的忧伤。2叙述艺术上,他也采用了令人眼花缭乱的叙述技巧和语言技法,但却不排
斥传统的叙事模式和审美意境,有时还刻意追求一种古典韵致。
简析“我爷爷”、“我奶奶”的形象。1“我爷爷”余占鳌—土匪头子与抗日英雄。粗野、狂暴而有原始正义感和生命激情,兼有草莽特点和英雄气概。2“我奶奶”戴凤莲——野性的充满生命意识的民间女性。她温热、丰腴、泼辣、果断、反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