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远执著的美丽
曲志红
主旨:文章以“执著的美丽”为线索,展现袁隆平从孩提时代立下美丽誓言到古稀之年放飞美丽梦想的人生历程,生动地表现了他的高尚人格和执著追求、坚忍不拔、百折不挠、淡泊名利、无私奉献的精神。(体裁:通讯)
1、 联系上下文,说说第三段中“双眼灼灼,福采焕发”的表达作用?
答:这两词语是对袁隆平的神态描写,表现了他儿时对农艺的向往,突出了农艺的美丽、理想的美丽,及执著的精神。
2、 用文章中的语句来说出袁隆平的梦想。
答:他的理想是“让所有人不再挨饿”以及“解决21世纪谁来养活中国的问题”。
3、 袁隆平的“美丽”源自于哪三个方面?
(1) 源自对儿时梦想的执著追求
(2) 对艰难困苦的执著坚忍
(3) 对于事业成就的执著攀登
4、 这个“世界性的难题”指的是杂交水稻
5、 如何理解题目中的“美丽”?
答:“美丽”《现代汉语》解释:使人看了发生好感的,好看。本文“美丽”一词有新意:第1段:精干、充沛、睿智、幽默“四个关键词,让我们了解了“美丽”的丰富内涵。本文“美丽”还指袁隆平的精神:执著追求、百折不挠、坚忍不拔、淡泊名利、无私奉献、造福人类的崇高精神。
6、 “我这个人有点‘痴’,认准的路一定要走到底。”中的“路”指的是什么?此句中的“痴”的含义?
答: “路”指的是学农,让所有人不再挨饿。这句朴素的言语体现了袁隆平执著、坚持不懈的精神。
“痴”在文中的含义是:袁隆平认准自己的目标,不因为困难而退缩,表现了他执著、坚持不懈与
坚忍不拔的精神。
7、 美丽的梦想10段写“现实中农村的落后、贫脊和疮痍”与袁隆平梦的“美丽”是否矛盾?为什么?
答:不矛盾。理想与现实,美丽与贫脊,造成强烈的冲突,形成鲜明的对比,更加突出袁隆平的一种精神:“绝没有让他就此退缩”“认准的路一定要走到底”,表现他的坚定与执著。
8、 “用了整整两年时间,顶着烈日差不多踏遍了当地所有的稻田,前前后后共检查了14000个稻穗。”此句的表达效果?
答:因为“整整两年”说明袁隆平夫妇为了获得一株天然雄性不育株花费的时间和精力之多;“差不多”准确写出他到过的稻田之多,但不是全部。“14000个”则用具体的数据体现了他们对科研的热爱及付出的巨大艰辛,“两年”配合表现了他们忘我执著的精神。
9、 作者插叙袁隆平6岁郊游的经历,有什么作用?
答:这段插叙,描述了袁隆平童年时的美丽梦想,表明这是他一生的愿望,表现了袁隆平对理想的执著、 懈的追求。
10、 文章以“  美丽   ”为线索,为我们展现了袁隆平的人生历程,从孩提时代立下美丽的誓言到古稀之年放飞美丽的梦想,表现了他 高尚的人格和执著追求、坚韧不拔、百折不挠、淡泊名利、无私奉献。 
11、 文章前3段说“美丽”与袁隆平无缘,而全文却表现他的“美丽”,这是为什么?
答:文中说袁隆平心目中的“美丽”,源自他选择学农之路见到的美丽景象。文章着重表现袁隆平在追寻“美丽”过程中显示的性格美、心灵美,尤其是他在科研路上坚持不懈,永远执著的“美丽”。而文章前3段完全是为了反衬下文的内在“美丽”;这样的开头,欲扬先抑,具有独特的美。
12、 “依然风尘仆仆地骑着摩托车去试验田……依然追赶着阳光从北到南察看育种基地……无时不惦记着他的试验”。这里的“无时、依然”等词语有什么作用?
答:此句是写袁隆平已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功以后还坚持科学研究。这里的“无时、依然”等词
语,形象传神地表现了袁隆平执著的研究精神,作为人民科学家他早已把自己的身心交给了那片田地,每时每刻惦记着事业,淡泊名利、执著追求、奋半终生、始终不渝。
13、 “美丽”一词之所以与袁隆平联系在一起,作者认为其一是因为袁隆平的梦境是美丽的,你还知道有什么其他原因?
答:精神(意志)的美丽——坚持不懈
志向的美丽——让所有人不挨饿(造福人类)
14、 纵观袁隆平的一生,他是如何“永远”执著的?(用简洁的语言,说说文中哪些具体的事例表现了袁隆平的“永远执著”?)
答:童年时代学农的梦想成了他一生的事业和追求;在面对落后、贫瘠和疮痍的时候,将“所有人不再挨饿”作为自己的终身追求;在杂交水稻研究遭遇挫折时,百折不挠决不放弃;在功成名就之后依然驱赶着自己不断前行把杂交水稻推向世界,造福全人类。
15、儿时的梦想与古稀之年的理想有何区别?
答:儿时的梦想是长大后要学农,因为园艺场的五彩缤纷激起了袁隆平追求美的志向、憧憬;而古稀之年的美是要创造更多的美造福祖国,造福全人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