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维《田园乐·其六》诗讲析
王维《田园乐·其六》诗讲析
《田园乐·其六》,这诗表现了作者退居辋川之后与大自然相亲相近的无穷乐趣,同时也集中体现出作者山水田园诗歌创作的艺术化境。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王维《田园乐·其六》诗讲析,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王维】 (701-761),字摩诘,祖籍山西祁县,唐代著名山水田园诗人。精通佛学,受禅宗影响很大。诗书画都很有名,非常多才多艺,音乐也很精通。王维在诗歌上的成就,无论边塞、山水诗、律诗还是绝句等都有流传人口的佳篇。他的诗句被苏轼称为“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他描写自然,名山大川的壮丽宏伟,或边疆关塞的壮阔荒寒,小桥流水的恬静,都能准确、精炼地塑造出完美无比的鲜活形象,着墨无多,意境高远,诗情与画意浑然融合。唐代“山水田园诗派”中成就最高、影响最大的是王维和孟浩然,称为“王孟”。
王维的《田园乐·其六》诗,上次好像已涉及过,现在再巩固一下。
王维曾经在陕西的渭南蓝田辋川,就是在今天蓝田县内,买了一块别墅地(别墅也叫别业,有的又称为行窝),这成了他晚年退隐生活的重要场所之一,他很多的诗作都创作于其间。王维的诗歌里有很多悠闲的成分,有很多禅意,所以我们在领略诗歌的美的时候,也别忘了要品味一下诗歌的背后所体现出的这样一种宁静的、闲适的情趣。
桃红复含宿雨,柳绿更带朝烟。花落家童未扫,莺啼山客犹眠。
“桃红复含宿雨”,红,动词,桃花变得更红艳了;复,是还、又的意思;复含宿雨,还含纳着昨晚所下的雨水,开放的桃花上还含有水珠。反过来说,从花上所含的水珠,也应该知道,昨夜这里下了一场雨。这雨下得好啊,春天,最稀罕的就是雨水了,“春雨贵如油”啊。所以这春天让大地焦渴的时候,而正好下了雨,可谓万物“得时”,其天顺人意的如愿与满足感就暗暗地显现了出来。虽然昨天晚雨下的情形诗人没有写,但是从“桃红”“桃含宿雨”可以想象得出。
王维的山水田园诗
这首诗像一幅画,一开头就将一个特写镜头展现在读者目前。还有,“柳绿更带朝烟”也是。
诗人捕捉到眼前所能看到的情景,除桃花更红艳外,还有柳树也变得更葱绿了,可能昨天柳枝开始抽芽还是鹅黄,一转眼,它现在就变绿了。“柳绿”与“桃红”一样,都给人耳目一新、令人称奇的感觉。这是前一个晚上因为下了一场不大不小的春雨所致啊。变化就是这么奇特,而欣喜总是这么及时。
再看“柳绿更带朝烟”,因为昨晚下了雨,所以空气里还弥漫着一层水雾气,又因为在山里,多的是雾霭,这水雾就显得更浓厚了,就在远处,还能看到水汽沿着山坡升腾而起。可能有时还有一阵风什么的,于是风过处,烟霭有层次地飘动着。这就是所谓“朝烟”。当然,你说是“炊烟”,可能还是不确,因为谁会那么一早就起来弄炊做饭呢?要知道,甚至连家童们都还没起来,或起来都还没有动静呢。不过,有人可能并不认同以上看法。在他看来,这“朝烟”有如宋人宋祁《木兰花》词“绿杨烟外晓寒轻”中的“绿杨烟”,是指绿杨枝叶纷披,连缀成片,笼聚着雾气如淡烟,远看如绿烟氤氲。如果联系本诗首句,则这第三层解释似更为贴切。
我们看,柳树获得了雨水,也变得更加地滋润,所以长势旺盛,用了“绿”字来体现,直观,显眼。有桃红,有柳绿,颜既鲜艳又养眼。而且,因了雨水,桃花更含着娇羞的情态,更
楚楚动人;而柳树,也因了这春雨,可能也因为山里地理环境,而变得丰姿绰约,氤氲缥缈了。——在这里,花柳的美丽,都因为雨水的辅衬,正是有了雨水这一个介质,由它催生出了如此迷人的景象。可以说“宿雨”二字,正是诗歌解读的一个特别需要关注的点。有了帮衬、有了烘托,也有了或明或暗、或浓或淡、或远或近的景致,因而在这一层上,诗歌取得了绘画的效果。当然,诗要成画,画要入诗,还要着意于主客体的视界的相融,也就是情与意,象与心,要在最富饱蕴的那一个点上、那一刹那上相遇。诗人将时间浓缩为一瞬,而画家将空间变化里的那一瞬的时段进行定格,诗和画各让一步,各获得了突破,于是才有了这多情含羞而蒙胧的“桃柳春晨图”。
在这样一幅桃柳春晨图里,诗人只是印象主义地展示了一两件风物,其余的都没有说,像花香,柳枝,莺燕,晨曦啊等等诉诸我们听觉,触觉,味觉,还有示现的很多内容,都隐括而去,这些读者都可充分调动想象力去想象的。你说春深似海,或者柳暗花明,都无妨。我们看,蓝图已描绘,你根据你的体验,就可以尽情地展开了。这就是好诗的妙处。当然,千万要注意的是,莫忘记了这取景背后的那个作诗作画的人。当然,你就不妨就是那个角了。
我们再看,“花落家童未扫”,花落,什么花落?承接前面,应当是桃花落了一地。“花落”自然又是另一个景致,它并非动态性,而是静态,是偶尔能看到的而平时不会注意却一直在发生的微妙的自然现象,当然也是间隔一定的时间再起身一看就感到惊骇的已然存在的美妙的物象。我们看,有些花瓣落了下来,满地都是落英,可谓缤纷绚烂,画面着实很美。而且,假如眼前是一片桃林,花海应该还很壮观,那么地上就是一片桃红的海洋了。而三百多年前,大诗人陶渊明所描绘的情形,“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桃花源记》),想必还有印象吧?对于落花,两年前三月的一个见花的境遇,对我,也是非常奇特:
看到了花,纯白的,大朵大朵地开在树上。/我呆呆地看了半时,没有挪动一下。/而我的脚下,已经积了厚厚的一层瓣儿。/她们飘落于何时,我并不知道。/我的周围都是白,很纯净的白,并带着淡淡的清香。/我知道,我是享受着一种清福了。/然而我忽而颇感踌躇了,随后轻轻地走开。/我无意中闯入了一个世界,显得非常鲁莽。
再回来看王维的诗。“家童未扫”,为什么?作为童仆,本来是要早起进行清扫的,但是这里不比山下,而且主人似乎也不计较,估计小童们都贪睡,这雨后的山里的春光,空气更清新,也更潮润,负离子多,含氧量大,睡觉迟起,正是山里生活里必不可少的一顿享用呢。何况“
莺啼山客犹眠”,不打扰就好。当然,贪睡的小童是有的,但贪睡对于他们来说可能没有充足的理由。所谓“家童未扫”,在我看来,这家童应该是一个不俗的孩子。我们想像诗人的身后一定站着一个同样早起的家童。他耳濡目染,也有很高的鉴赏力,他现在也是一个爱花人,他知道眼前那一片纯美的世界,最好先欣赏一番,错过了太过可惜,而动扫帚清扫掉却是严重的糟蹋。所以主人站在那里未动,他也未曾挪身。这时候,他们主仆都沉浸在大自然为他们铺就的一层绝艳的绯红之中。他也觉得,现在任何举动,都是鲁莽的,不近人情的,和残忍的。“不闯入那个世界”,是他也是他的主人的明智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