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讲唐诗的流变
唐诗的流变是指唐诗的发展趋向与演变状况。有唐三百年间,诗歌发的展大体可划为四个阶段,即初、盛、中、晚四期。本讲即是对这四个阶段的演变过程做一大致的梳理。
一、初唐革新--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自高祖武德元年(618年)至睿宗先天元年(712年),是沿袭和初变期。其特点可概括为:齐梁沿袭,革新渐响。大致体现在三个方面:
1.诗体新变
2.内容新变
3.审美新变
1.诗体新变
(一)初唐宫廷诗人:
…贞观、永徽之时,虞、魏诸公,稍离旧习。‟ →
上官仪和上官体。其诗¡°以绮错婉媚为本¡±(《旧唐书¡¤上官仪》),讲究形式和技巧,追求辞藻华美,对仗工整,音韵和谐。但内容和题材都比较狭窄。他的诗歌被人们争相仿效,称为¡°上官体¡±。他提出的¡°六对¡±¡°八对¡±之说将六朝以来的对仗加以程式化,对律诗格律的完善有重要要的贡献,在律诗的发展中有承前启后的作用。《入朝洛堤步》:脉脉广川流,驱马历长洲。鹊飞山月曙,蝉噪野风秋。代表作,被誉为¡°音韵清亮¡±,¡°望之犹神仙焉¡±。文章四友--李峤、苏味道、崔融、杜审言
重在律诗的形式探索上。胡应麟《诗薮》
说初唐无七言诗律,五言亦未超然。二体之妙,杜审言实为首倡。¡±是唐代¡°近体诗¡±的奠基人之一。《和晋陵陆丞早春游望》:
独有宦游人,偏惊物候新。云霞出海曙,梅柳渡江春。淑气催黄鸟,晴光转绿蘋,忽闻歌古调,归思欲沾巾。
沈佺期和宋之问。其主要成就是使律诗进一步定型规范化,沈以七律擅长,宋以五律著称,并称沈宋,对律诗的成熟与定型作出了重要贡献,并得到一致公认,如李商隐《漫成》云:¡°沈宋裁辞矜变律¡±。
《新唐书•宋之问传》:及之问、佺期,又加靡丽,回忌声病,约句准篇,如锦绣成文。学者宗之,号为沈宋。《独不见》(古意呈补阙乔如之):
卢家少妇郁金堂,海燕双栖玳帽梁。九月寒砧催木叶,十年征戍忆辽阳。白狼河北音书断,丹凤城南秋夜长。
谁谓含愁独不见,更教明月照流黄。是唐代七律的奠基之作,在同类题材中被诗评家誉为¡°体格丰神,良称独步¡±(胡应麟《诗薮¡¤内编》)。宋之问《度大庾岭》:度岭方辞国,停轺一望家。魂随南翥鸟,泪尽北枝花。山雨初含露,江方欲变霞。但令归有日,不敢恨长沙。
2.内容新变:
(二)“初唐四杰” (自觉倡导之功)和其它诗人
王绩:盛唐山水田园诗派的先驱。其代表作《野望》已具唐诗格调,被后世公认为是五言律诗的奠基人,其山水田园诗在初唐诗坛上有开先声之功。《野望》: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树树皆秋,山山唯落晖。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
“初唐四杰”:(济世、立功、激愤)
后人所谓声律风骨兼备的唐诗,从他们才开始定型。他们对唐诗演变和发展的主要贡献:
(1)突破了宫廷诗风,开辟了唐诗创作的新局面,创造了新气象。
(2)突破了宫廷诗歌狭窄的内容题材,由宫廷到市井,由京都至边塞,走向了更广阔的社会人生天地,显示出开阔的视野和宏阔的气象。
(3)为五言律诗和七言歌行体的发展作出了有益的探索和贡献。
杜甫评价:“王杨卢骆当时体‟,不废江河万古流”。
代表作品:《送杜少府之任蜀川》、
《从军行》、《长安古意》、《帝京篇》
旗手陈子昂:横制颓波,天下翕然质文一变
独举复古大旗,提倡汉魏风骨,振衰起敝,端正诗歌发展的方向,为唐诗的发展和繁荣打好了基础,开拓了道路。其《感遇》38首风格朴质而明朗,格调苍凉激越,标志着初唐诗风的转变。上承阮籍《咏怀》,下启李白《古风》,韩愈所称¡®国朝盛文章,子昂始高蹈¡¯。
宋刘克庄《后村诗话》:¡°唐初王、杨、沈、宋擅名,然不脱齐梁之体,独陈拾遗首倡高雅冲淡之音。
一扫六代之纤弱,趋於黄初、建安矣。
金元好问《论诗绝句》:
°沈宋横驰翰墨场,风流初不废齐梁。
论功若准平吴例,合著黄金铸子昂。3.审美新变:(诗情、画意、哲思=意境)
张若虚和刘希夷:“和另一个顶峰陈子昂分工合作,清除了盛唐的路” 。张的《春江花月夜》,将诗情和哲理自然地融合起来,成为…孤篇横绝‟(王闿运语)的宫体极致,“诗中的诗,顶峰上的顶峰。” ,奠定了在唐代诗歌史上
的大家地位。刘希夷《代悲白头翁》辞意柔婉华丽,且多感伤情调,亦为千古传送之名作。二人最大贡献是在诗歌意境上的进展:将真切的生命体验融入美的意象;诗情和画意相结合;创造出浓烈的情思氛围和空明纯净的诗境。为唐诗创作作了艺术上的准备。
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
二、盛唐气象—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一)盛唐气象:盛唐指自唐玄宗开元元年(713年)起至代宗永泰二年(公元766年)。盛唐气象是宋元后文学批评的一个专门术语,指盛唐诗歌雄壮浑厚的总体风貌特征,体现着盛唐的时代精神和时代风格。
其内涵是博大、雄浑、深远、超逸;充沛的活力、创造的愉悦、崭新的体验;以及通过意象运用、意境呈现,性情和声结合而形成的新的美感¡ª构造了盛唐诗歌最炫目的亮,开辟了一个气象恢宏的诗歌黄金时代。
(二)盛唐诗歌的新趋势
1.就反映时代风貌而言,盛唐气象主要表现为:前期,投身社会和参预政治的热情,高度的自信和自尊。气
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登高壮观天地间,大江茫茫去不还。
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揽明月。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
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后期,敏锐的洞察力,暴露社会矛盾的勇气,对国家的责任感,及对社会危机的忧患意识。
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落日心犹壮,秋风病欲苏。
再光中兴业,一洗苍生忧。
安得壮士挽天河,净洗甲兵长不用。
三川北虏乱如麻,四海南奔似永嘉。
但用东山谢安石,为君谈笑静胡沙。
2.就创作倾向而言,盛唐气象体现为:
首先是直面外部世界。其普遍性的主题就是社会政治主题;其次山水田园、边塞大漠
其次是表现新的体验。盛唐诗人的贡献并不在开拓了新题材,而在于他们就原有的题材写出了新的体验。例如:“战士军前半死生,美人帐下犹歌舞。”高适以政治家的眼光议论边防之得失,“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轮台九月风夜吼,一川碎石大如斗,随风满地石乱走。”王维和岑参以诗人之敏感描绘边塞奇异的风光;“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更吹羌笛关山月,无那金闺万里愁。”王昌龄以战士的口吻诉说内心复杂的心曲。
第三是大眼光、大格局。初唐以精细为美,盛唐以阔大为美。
李白“黄河落天走东海,万里写入胸怀间”(《赠裴十四》)
张九龄“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望月怀远》)
王维“江流天地外,山有无中”(《汉江临眺》)
王之涣“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凉州词》)
杜甫“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望岳》)
这些盛唐佳句都出现了眼光格局之阔大,气魄之雄伟。
3.就诗人和作品而言:星灿烂,佳作如林。
二张(张说与张九龄):
张说“《邺都引》慷慨悲壮,开盛唐七古
的先河,与初唐诗风迥异。”张诗重在讴
歌功业抱负。
张九龄《感遇》十二首,重在表现穷达
进退中保持高洁操守的人格理想—
“草木有本心,何求美人折”。“张子寿首创清澹之派。盛唐继起,孟浩然、王维、储光羲、常建、韦应物、本曲江之清澹,而益以风神也。”
王孟—山水田园诗派
孟浩然诗以清旷冲淡为基调,开盛唐山水田园诗风气之先。《夜归鹿门歌》:
鹿门月照开烟树,忽到庞公栖隐处。
岩扉松径长寂寞,惟有幽人自来去。
王维(诗佛)山水田园诗标志这一题材所能达到的最高境界。鲜明特点是“诗中有画”如《鸟鸣涧》、《辛夷
坞》二诗,“读之身世两忘,万念皆寂”。空明境界和宁静之美是王维山水田园诗艺术的结晶。
木末芙蓉花,山中发红萼。
涧户寂无人,纷纷开且落。
高岑和边塞诗派—崇高美,盛唐风骨的显现
高适诗“多胸臆语,兼有气骨” ,“雄浑悲壮”是其边塞诗的突出特点。《燕歌行》成为唐代边塞诗的压卷之作。岑参诗“语奇体峻,意亦造奇”,重在异域风光,代表作有《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走马川行》、《轮台歌》,“雄奇瑰丽”是其突出特点。极大地开拓了边塞诗的创作题材和艺术境界,亦是对唐诗领域的极大开拓。王昌龄:有“七绝圣手”、“诗家天子王江宁”之称,世称王龙标。《出塞》被誉为唐人七绝的压卷之作。沈德潜《唐诗别裁》说:“龙标绝句,深情幽怨,意旨微茫,令人测之无端,玩之无尽。” 另有名作《芙蓉楼送辛渐》《闺怨》。(清刚之美、思致深刻、讲究作法)
李颀《古从军行》;王之涣《凉州词》(黄河远上);崔颢《黄鹤楼》“古今七律第一”
盛唐边塞诗人成就高低不同,数量多寡有别,但他们在艺术上基本都在努力创造阳刚、劲健、慷慨、奇伟之美,使边塞诗歌成为盛唐气象的一个有机组成。
李杜双峰并峙
一、李白-盛唐气象杰出的浪漫主义代表
1.本身代表性-----“三个非凡” :
天才:“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 ,斗酒诗百篇。
个性:狂放--谪仙、诗仙、酒仙;平交王侯。苏轼说他
“戏万乘若僚友,视俦列如草芥”。
经历:富有传奇彩--隐逸、漫游、入仕、求仙、任侠。
2.诗歌的代表性---内容艺术:
内容—“三个歌吟者”:
理想主义:“济苍生”、“安黎元”“寰区大定,海县清一”
英雄意象---姜太公、鲁仲连、郦食其、张良、韩信、谢安
浪漫精神:蔑视权贵、否定功名、不屈己、
不干人平交王侯¡±。
黄金白璧买歌笑,一醉累月轻王侯。
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
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明山秀水:山水诗大略有两大类型:
一类是在气势磅礴的高山大川的壮美意境中抒发豪情壮志,另一类则着意追求光明澄澈之美,在秀丽的意境中表现天真的情怀。
代表作有《蜀道难》、《望天门山》、《望庐山瀑布》、《山中问答》(问余何事栖碧山,笑而不答心自闲。桃花流水杳然去,别有天地非人间。)
艺术四体现:
强烈的主观彩:主体豪迈气概和激昂情怀的凸显,客观物象和具体事件的弱化我
豪放飘逸的风格:惊人的想象、大胆的夸张与喷发式感情表达方式相结合。---兴酣落笔摇五岳,诗成笑傲凌沧州。
清新俊逸的语言: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
多种体裁的运用:成就最高、最有代表性的是七言歌行、七绝。
李阳冰《草堂集序》:
“陈拾遗横制颓波,天下质文翕然一变。至今朝诗体,尚有梁、陈宫掖之风,至公大变,扫地并尽。
杜甫--盛唐气象伟大的现实主义代表
1.本身代表性-----¡°三个完美¡±:
天才:杜甫天才颇绝伦、¡°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别裁伪体亲风雅,转益多师是汝师¡
即事名篇,无复依傍¡±、
杜诗贯穿古今,尽工尽善,殆过于李。¡±
人格:儒冠风范、济世情怀、民族脊梁
经历:坎坷---读书、求仕、困守、离乱、陷贼、
漂泊、客死
2.诗歌的代表性---内容艺术:
内容—“一线三面”:
忧国忧民;现实、民生、政治
“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穷年忧黎元,叹息肠内热”
“上忧九庙焚,下悯万民疮”
“谁能叩君门,下令减征赋?”
“济时敢爱死,寂寞壮心惊!”
“安得务农息战斗,普天无吏横索钱!”
“安得广厦万千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边庭流血成海水,武皇开边意未已”
“野旷天清无战声,四万义军同日死”
名篇:《三吏》、《三别》、《兵车行》、《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丽人行》、《春望》等
艺术四体现:
沉郁顿挫的总体风貌,千汇万状的多样风格。
大气磅礴的艺术概括,细致入微的写实本领。
兴象浑融的诗歌意境,议论风生的感慨胸臆。
严谨整栗的诗律之美,曲折拗救的兀傲之气。
杜诗的意义:
传承了《风》的现实主义精神,并开拓了新境界
推动了诗歌格律化的进程,并对多种诗体进行了创新
展现了诗歌的艺术性;就综合造诣来说,达到了¡°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境界;
表现出了古代知识分子¡°忠君¡±、¡°忧民¡±的情操,展示了传统的儒者风范。
三、中唐之音―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中唐是自代宗大历元年(766)至文宗大和九年(835年)。诗歌的发展趋向多元化。安史之乱虽定,但疮痍满目,宪宗元和时期国家实力有所增强,平定了两个藩镇,这就是史家所谓的¡®中兴¡¯,对中唐文学的繁荣有很大的刺激作用。此期诗歌的派别最多,可分前后两期:
(一)大历衰变期(766--790)
(二)元和中兴期(791--835)
(一)大历的衰飒和感伤
实中趋俗---现实传承:前期有元结、顾况等揭发社会矛盾、同情人民疾苦的诗歌,成为杜甫的同调,也是新乐府运动的先驱。《贫妇词》:谁知苦贫夫,家有愁怨妻。请君听其词,能不为酸凄。
冷寞独吟---大历诗风:
韦应物:“丈夫当为国,破敌如摧山。何必事州府,坐使鬓毛斑。”→“今来萧瑟万井空,唯见苍山起烟雾。可怜蹭蹬失风波,仰天大叫无奈何”→“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
其山水田园诗气貌高古,清雅闲淡,自成一家之体。
刘长卿:¡°十年多难与君同,几处移家逐转蓬。白首相逢征战后,青春已过乱离中。¡±→¡°日暮苍山远,天寒白屋贫。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
茫然失落、莫明惆怅→冷漠寂寥、衰飒索寞
大历十才子¡±:¡°十才子¡±之名,最初见于中唐诗人姚合编的《极玄集》,即大历初年李端、卢纶、吉中孚、韩翃、钱起、司空曙、苗发、崔峒、耿湋、夏侯审。因其创作倾向和诗风相近,且在长安参加唱和故齐名。
其诗主要写日常细事、自然风物和羁旅愁思,抒发寂寞清冷的孤独情怀,表现超然世外的隐逸风调。诗僧皎然《诗式》提及道:¡°大历中词人,窃占青山、白云、春风、芳草等为己有¡±。
“官小志已足,时清免负薪。卑栖且得地,荣耀不关身。
自爱赏心处,丛篁流水滨。”
壮中见悲---边塞回响:
李益边塞诗独树一帜,其七绝音节神韵,可追王昌龄、李白。《夜上受降城闻笛》:“回乐峰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
不破楼兰终不还(慷慨)→一夜征人尽望乡(悲凉)
(二)元和中兴--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诗歌出现第二次高潮,突破了大历诗风,出现了多种流派和多种风格。就其趋向而言:
韩孟怪奇一派
元白通俗一派
自树一帜的刘、柳
1.韩孟诗派是中唐时期以标新立异著称的一大诗派。其代表人物是韩愈、孟郊,另有贾岛、卢仝、马异、
刘叉等人。创作特点是通过抒写个人的不幸遭遇来揭示社会的弊病,主张¡°不平则鸣¡±,苦吟以抒愤,并互相切磋酬唱。诗风尚奇求险,以震荡光怪为美,以瘁索枯槁为美,以五彩斑斓为美。艺术上避熟就生,标新立异,注重苦吟和锤炼。开创了奇险生新的风格,积极推动了盛唐以后诗歌艺术境界的开拓。
韩愈¡ª最具独特风格的诗人:
其诗驱驾气势,崭绝崛强,万怪恍惚,以文为诗,铺张扬厉,议论纵横,形成了¡°奇崛险怪¡±的诗风。
司空图:¡°韩吏部歌诗数百首,其驱驾气势,若掀雷挟电,撑抉于天地之间,物状奇怪,不得不鼓舞而徇其呼吸也¡±。刘熙载¡°昌黎诗往往以丑为美。¡
韩愈“险语破鬼胆,高词嫓皇坟”:
赤龙拔须血淋漓¡±《赤藤杖歌》
如以膏濯衣,每渍垢逾染¡±《喜侯喜至赠张籍张彻》友情比衣上污垢
求食欧泄间,不知臭秽非¡±《谴疟鬼》直写呕吐浊臭。
“是时新晴天井溢,谁把长剑倚太行。冲风吹破落天外,飞雨白日洒洛阳。”写瀑布
孟郊---“诗囚” “空螯” :
思苦奇涩、硬语盘空,¡°夜学晓不休,苦吟鬼神愁¡±。以僻字险韵与生冷意象入诗;来表现心理的压抑、不平,使语言表现多带有冷涩、荒寞、枯槁的彩和意味,从而把内心的愁哀刻划得入骨三分和惊耸魂魄:冷露滴梦破,峭风梳骨寒。席上印病文,肠中转愁盘
李贺---“诗鬼”,灵心善感的天才诗人(锦囊妙句)
是中唐到晚唐诗风转变期的一个代表者,其诗中充满青春乐趣的五彩缤纷的世界,以及人生寥落的悲哀,与过早到来的迟暮之感交织在一起。想像怪奇而丰富,意象彩斑斓,而且组合密集。彩浓丽、想像出人意表,警迈奇诡。
老兔寒蟾泣天,云楼半开壁斜白。玉轮轧露湿团光,鸾佩相逢桂香陌。黄尘清水三山下,更变千年如走马。遥望齐州九点烟,一泓海水杯中泻。《梦天》
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角声满天秋里,塞上燕脂凝夜紫。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雁门太守行》
另《致酒行》《李凭箜篌引》《金铜仙人辞汉歌并序》
2、元白诗派:
元白诗派是指韩孟诗派同时稍后中唐以元稹、白居易为代表的诗歌流派,该派重写实,尚通俗,并发起新乐府运动,强调诗歌的惩恶扬善、补察时政的功能,语言则力求通俗易解。
白居易提出“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有新乐府《秦中吟》和《新乐府》50篇,在艺术上,主张通俗易懂,趣味与韩、孟诗派正好相反。
元稹的《连昌宫词》是其力作,他的《遣悲怀》抒情真挚,脍炙人口。
李绅则是标榜并创作新题乐府的第一人。
与白同派的作家有元稹、张籍、王建、李绅等人,皆以新乐府著名。
3、自树一帜的刘禹锡和柳宗元
--- “诗豪”:刘禹锡及其诗风颇具独特性。他性格刚毅,饶有豪猛之气,在忧患相仍的谪居年月里,确实感到了沉重的心理苦闷,吟出了一曲曲孤臣的哀唱。但他始终不曾绝望,始终跳动着一颗斗士的灵魂。其诗简洁明快,风情俊爽,有一种哲人的睿智和诗人的挚情渗透其中,极富艺术张力和雄直气势。
“紫陌红尘拂面来,无人不道看花回。玄都观里桃千树,尽是刘郎去后栽。”“百亩庭中半是苔,桃花净尽菜花开。种桃道士归何处? 前度刘郎今又来。”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秋词》
刘之咏史诗历为人称道:这些诗以简洁的文字、精选的意象,表现他阅尽沧桑变化之后的沉思,感慨深蕴涵,名篇如《西塞山怀古》、《乌衣巷》、《石头城》、《蜀先主庙》等。
王濬楼船下益州,金陵王气黯然收。千寻铁锁沉江底,一片降幡出石头。人世几回伤往事,山形依旧枕寒流。今逢四海为家日,故垒萧萧芦荻秋。《西塞山怀古》
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乌衣巷》
王维的山水田园诗刘之山水诗,一改大历、贞元诗人襟幅狭小、气象萧瑟之风格,而以一种超出空间实距、半虚半实的开阔景象称胜。
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望洞庭》
民歌体:如《竹枝词》、《杨柳枝词》、《堤上行》、《蹋歌词》等,都很朴素自然、清新可爱,散发着民歌那样浓郁的生活气息,以下两首尤为传神:
江南江北望烟波,入夜行人相应歌。桃叶传情竹枝怨,水流无限月明多。《堤上行》三首之二
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岸上唱歌声。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还有晴。《竹枝词》二首之一
:以五古山水诗为最,他处连蹇困厄之境,发清夷澹泊之音,而嵯峨萧瑟之感自蕴其中。苏轼评云: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