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外描写儿童诗句
  课外描写儿童的诗句(一)
  1、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杨万里《宿新市徐公店》
  2、儿童也爱晴明好,纸剪风鸢各一。——明·朱茂曙《秦淮河春游即事》
  3、古巷少人行,新月弯弯瘦,藤萝满墙头,儿童摘扁豆。——佚名
  4、结伴儿童裤褶红,手提线索骂天公。人人夸你春来早,欠我风筝五丈风。——清·孔尚任《放风筝》
  5、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清·袁枚《所见》
  6、蓬头稚子学垂纶,侧坐莓苔草映身。路人借问遥招手,怕得鱼惊不应人。——唐·胡令能《小儿垂钓》
  7、骑牛远远过前村,吹笛风斜隔陇闻。多少长安名利客,机关用尽不如君。——宋·黄庭坚《牧童》
  8、秋来皎洁白须光,试脱朝簪学酒狂。一曲酣歌还自乐,儿孙嬉笑挽衣裳。——唐·权德舆《览镜见白发数茎光鲜特异》
  10、谁人得似牧童心,牛上横眠秋听深。时复往来吹一曲,何愁南北不知音!——唐·卢肇《牧童》
  11、松阴一架半弓苔,偶欲看书又懒开。戏掬清泉洒蕉叶,儿童误认雨声来。——宋·杨万里《闲居初夏午睡起二绝句》其一
  12、午后顺着小河走,河水清清,在我脚下流。水中石头大如斗,石边鱼儿轻轻游。小小牧童竟怕羞,赤身蹲在,田边和地头。口中唤着大花狗,手里牵着老黄牛。——《牧牛图》
  15、朝牧牛,牧牛下江曲。夜牧牛,牧牛度村谷。荷蓑出林春雨细,芦管卧吹莎草绿。乱插蓬蒿箭满腰,不怕猛虎欺黄犊。——唐·李涉《牧童词》
  课外描写儿童的诗句(二)
  1.最喜小儿亡赖,溪头卧剥莲蓬。 —— 辛弃疾《清平乐·村居》
描写儿童的诗句有哪些
  2.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 —— 高鼎《村居》
  3.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 —— 辛弃疾《清平乐·村居》
  4.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 —— 杨万里《宿新市徐公店》
  5.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 —— 范成大《夏日田园杂兴·其七》
  6.蓬头稚子学垂纶,侧坐莓苔草映身。 —— 胡令能《小儿垂钓》
  7.路人借问遥招手,怕得鱼惊不应人。 —— 胡令能《小儿垂钓》
  8.一叶渔船两小童,收篙停棹坐船中。 —— 杨万里《舟过安仁》
  9.归来饱饭黄昏后,不脱蓑衣卧月明。 —— 吕岩《牧童 》
  10.牧童归去横牛背,短笛无腔信口吹。 —— 雷震《村晚》
  12.昔别君未婚,儿女忽成行。 —— 杜甫《赠卫八处士》
  13.重重叠叠上瑶台,几度呼童扫不开。 —— 苏轼《花影》
  14.昵昵儿女语,恩怨相尔汝。 —— 韩愈《听颖师弹琴》
  15.袨服华妆着处逢,六街灯火闹儿童。 —— 元好问《京都元夕》
  16.兵戈既未息,儿童尽东征。 —— 杜甫《羌村三首·其三》
  17.儿童强不睡,相守夜欢哗。 —— 苏轼《守岁》
  19.东家头白双女儿,为解挑纹嫁不得。 —— 元稹《织妇词》
  20.小童疑是有村客,急向柴门去却关。 —— 崔道融《溪居即事》
  21.稚子金盆脱晓冰,彩丝穿取当银铮。 —— 杨万里《稚子弄冰》
  23.骑牛远远过前村,短笛横吹隔陇闻。 —— 黄庭坚《牧童诗》
  24.疏是枝条艳是花,春妆儿女竞奢华。 —— 曹雪芹《咏红梅花得“花”字》
  25.堂前扑枣任西邻,无食无儿一妇人。 —— 杜甫《又呈吴郎》
  26.牛羊自归村巷,童稚不识衣冠。 —— 王维《田园乐七首·其四》
  27.童子柳阴眠正着,一牛吃过柳阴西。 —— 杨万里《桑茶坑道中》
  28.怡然敬父执,问我来何方?问答未及已,驱儿罗酒浆。 —— 杜甫《赠卫八处士》
  30.家童鼻息已雷鸣。 —— 苏轼《临江仙·夜饮东坡醒复醉》
  31.野老念牧童,倚杖候荆扉。 —— 王维《渭川田家》
  32.云物不殊乡国异,教儿且覆掌中杯。 —— 杜甫《小至》
  33.龙头舴艋吴儿竞。 —— 张先《木兰花·乙卯吴兴寒食》
  34.弄儿床前戏,看妇机中织。 —— 鲍照《拟行路难·其六》
  35.隔堤吹叶应同伴,还鼓长鞭三四声。 —— 李涉《牧童词》
  36.见面怜清瘦,呼儿问苦辛。 —— 蒋士铨《岁暮到家》
  37.小儿呼叫走长街,云有痴呆召人买。 —— 范成大《卖痴呆词》
  38.呼童烹鸡酌白酒,儿女嬉笑牵人衣。 —— 李白《南陵别儿童入京》
  39.桑野就耕父,荷锄随牧童。 —— 孟浩然《田家元日》
  40.去日儿童皆长大,昔年亲友半凋零。 —— 窦叔向《夏夜宿表兄话旧》
  41.识字粗堪供赋役,不须辛苦慕公卿。 —— 陆游《观村童戏溪上》
  42.好去不须频下泪,老僧相伴有烟霞。 —— 金地藏《送童子下山》
  43.厚禄故人书断绝,恒饥稚子凄凉。 —— 杜甫《狂夫》
  44.爱向竹栏骑竹马,懒于金地聚金沙。 —— 金地藏《送童子下山》
  45.小男供饵妇搓丝,溢榼香醪倒接罹。 —— 李郢《南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