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流动人口子女教育问题
城市里的流动人口越来越多,他们的子女入学难成为当前教育面临的一个无法回避的问题。如果这些孩子的义务教育不能保证,他们将成为新文盲,将造成新的社会问题。
根据第五次人口普查的结果,现在全国流动人口每年大概有1.2亿多人,在这些流动人口大军的背后,有400多万流动的学龄儿童。流动人口子女的教育问题变成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得到了政府的重视。1998年原国家教委和公安部下发了《流动儿童少年就学暂行办法》,提出流入地教育行政部门应具体承担流出地儿童少年接受义务教育的管理职责。但由于我国义务教育实行地方负责、分级管理,义务教育的人头经费按户籍划拔,这些外来工所在的城市财政体制在义务教育支出中并没有包含外来务工者子女的教育经费,所以这些流动学龄儿童就学仍然面临很大的困难。
孩子教育问题目前,外来流动人口子女就学的方式大致有三类:在正常缴纳借读费或助费后进入市属公立学校;进入收费较贵的政府批准的私立学校;在非法的打工子弟学校就读。由于进城务工者身处低收入阶层,公立学校交费门槛高,靠借助当地原有教育资解决于女入学问题基本上是不现实的。在外来流动儿童小学阶段90%的入学率中,实际上大部分是由打工子弟学校提供的。
目前,在北京市办理了暂住证的流动人口有200多万,在北京工作生活的人,每4个人中就有一个是外地户口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规定,凡年满6周岁的适龄少年儿童都必须入学接受义务教育。在北京,处于这个年龄段的流动人口子女已将近20万人。
外来人口子女的教育问题得到了媒体的关注,不少记者深入到北京地区外来人口聚居地,反映民工子弟学校普遍存在着办学条件简陋、师资水平参差不齐、学校管理不善以及安全卫生隐患严重等问题,甚至很多这样的学校未通过当地教育行政部门的审批,没有工商、税务登记,没有教师任职资格审核。不少专家学者也纷纷指出读问题的严重性和迫切性,并提出政策建议。北京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基础教育研究所副所长赵学勤说;解决流动人口子女的教育问题,应该以进入
公立中小学为主。另外,要采取多种入学形式。绝大部分学生希望到公立学校学习。公立学校的门槛之所以还没降下来,我觉得,除了财力不足外,还有个认识上的原因。早就提出,我们宁可牺牲一些经济发展的速度,也要在教育上增加投入。但现在各级政府对教育重要性的认识还是有偏差的。这就使得在教育上的投入打了一些折扣。实际上,我们将来在这方面可能要付出非常大的代价。
这一问题得到了北京市政府的高度重视,并被列入政府议程。2016年4月3日,北京市人民政府办公厅正式转发了北京市教委《关于对流动人口中适龄儿童少年实施义务教育的暂行办法》,为解决流动人口子女入学提供了政策依据。从2016年9月1日起,北京市符合有关借读条件的流动儿童少年,在得到有关部
门开具的在京借读批准书后,可到暂住地附近学校入学。从新学期开始,将降低借读费用的标准,从原来小学一学期借读费500元降到200元,从原来初中一学期借读费1000元降到500元。
但由于经济上的原因,很多流动学龄儿童不能进入正规学校读书。这一问题并没有彻底解决。
案例思考题
1、结合本案例,简释社会存在着众多的问题,哪些问题才是公共问题?
2、通过本案例,说明社会存在的公共问题如何被认定为公共政策问题?或简要说明公共政策的政策议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