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家庭教育的10个错误育⼉观念
过去的认识⾥,家庭教育通常认为是在家庭⽣活中,由家长(其中⾸先是⽗母)对其⼦⼥实施的教育。即家长有意识地通过⾃⼰的⾔传⾝教和家庭⽣活实践,对⼦⼥施以⼀定教育影响的社会活动。下⾯和⼩编⼀起来看中国家庭教育的10个错误育⼉观念,希望有所帮助!
⼀、有条件的爱
我们⼈来到这个世界,除了吃饭睡觉外,就是传宗接代。⼈们乐此不疲的做着这件事,全当这是⼈⽣的⼤事来做,也当这是⼈⽣的乐事来做,殊不知这是⼀代⼀代的传递着苦难。我们抚养⾃⼰的下⼀代,也给他们制造压⼒,让他们去承受我们⾃⼰承受过的⼀切,为的是他们将来能有幸福的⽣活。好像他们不承受这些我们给他们制造的压⼒和痛苦,就⽆法得到幸福。为什么要先苦后甜?谁说没有苦就没有甜?那反过来讲⼜该怎么解释呢?既然没有苦就没有甜,那没有甜也就没有苦了。这样看来要想不吃苦也是很容易的事情了,就不要想吃甜的就好了。
我们⼈类为了⾃⼰的幸福就制造了⽆数的痛苦和灾难。我们为了爱⾃⼰的孩⼦给孩⼦很多的压⼒来承受。我们很少问⾃⼰的孩⼦快乐吗,孩⼦们现在所做的⼀切都是给⽗母做的,因为⽗母爱他们,他们就必须这样做。等他们长⼤了,⼜同样的⽤⾃⼰痛恨过的⽅式来对待⾃⼰的孩⼦。
⽗母们什么时候能改变⼀下爱孩⼦的⽅式。
爱孩⼦不要有条件,不要因为想让孩⼦成为律师、医⽣、教授⽽给他们压⼒。想成为什么是孩⼦⾃⼰的事情。给孩⼦⾃由和空间,就是对他们最好的爱。有条件的爱的后果是直接导致孩⼦不会感恩,学不会⾃律,⽆法确⽴⾃⼰的价值,以后⾃⼰的每个⾏为都要有所交换才去实施。
⼆、让孩⼦天然⽣长
⼏⼗年前,著名⽂学家冰⼼先⽣针对我国当时教育中的弊端曾指出:“让孩⼦像野花⼀样⾃然⽣长,要尊重⼉童的天性和选择……”显然,她的意思并⾮是否定成⼈对⼉童的教育,⽽是强调教育者必须尊重⼉童的天性和选择。但有些家长则不是如此理解,认为不去管孩⼦,让他⾃⼰去成长,那只能叫天然⽣长,⼀旦有朝⼀⽇⾯临三考,这类家长的⼿段段往往更残忍。
早在20世纪之初,意⼤利教育家蒙台梭利也有过类似的阐述。她认为,⼉童本来就具备⾃我发展的潜能,⾃⾝存在着构成未来个性的发展计划,成⼈的⼯作就是要“援助幼⼩⼼灵的发育”,⽽不能⽤成⼈的思想和标准去要求⼉童。她将⼉童⽐喻为具有⾃我⽣长⼒的植物,认为教育者应保证每个⼉童的⽣命都能够得到开花的“⾃由”。然⼉,上述重要的⼉童观,教育观⾄今还未能被所有教育者(特别是⼉童的⽗母)认识。我们还需要为此呐喊,因为它关系到今⽇⼉童的幸福和健康成长,关系到国家,民族和⼈类的未来。必须尊重⼉童的天性“爱游戏”是⼉童最主要的天性。
三、认为打孩⼦是为孩⼦好
⽗母都很爱⾃⼰的孩⼦,可是他们关⼼孩⼦的⾐⾷冷暖,远远超过关⼼孩⼦的⼼灵。他们弄不清孩⼦在什么时候需要爱,什么时候需要关怀。当孩⼦犯有错误或考试不好时,他们常常把对孩⼦的爱转化成对孩⼦的恨,这时候,孩⼦得到的往往是斥责或打骂。他们认为打孩⼦⾜为了孩⼦好,是对孩⼦的爱。殊不知,这种恨铁不成钢的爱深深地伤害了⾃⼰的孩⼦。
当孩⼦出现问题时,斥责和打骂是⽆益的,因为它把孩⼦推向了你的对⽴⾯,往往使孩⼦为了证明⾃⼰是对的⽽想⽅设法借⼝,甚⾄奋起反抗,从⽽把认识错误,改正错误丢到了⼀边,结果是与家长的愿望背道⽽驰的;斥责和打骂也是很危险的,因为它伤害了孩⼦的⼼灵,打击了孩⼦可贵的⾃尊⼼,也很容易摧毁孩⼦脆弱的⾃信⼼,让孩⼦感觉到⾃⼰是个⽆能的⼈,甚⾄破罐⼦破摔,⼀蹶不振。
教育孩⼦,家长要克服斥责和打骂的倾向。孩⼦出现问题时,不要⼀味地抱怨孩⼦。教育的真谛在于将孩⼦不适当的⾏为,以适当的⼼情,适当的⽅式,传达给孩⼦,让他不⾄于再犯就可以了。⼈都是⾃我塑造的',要想改变孩⼦,惟⼀的⽅法就是让他⾃⼰改变⾃⼰。你希望孩⼦具有什么样的优
点,就需要怎样去欣赏他、引导他和赞美他。以⿎励代替批评,以引导代替训导,以赞美来启迪孩⼦的⼼灵,调动起他的内动⼒,让他⾃觉⾃愿地去克服不⾜,改正错误,这⽐你去斥责、埋怨甚⾄打骂有效得多。
四、认为表扬会让孩⼦变得骄傲
这是中国⼈的⼀个传统误区,任何⼀个精神的⼈都需要供氧者,作为孩⼦,他们需要的是⽗母的陪伴、认可、表扬和⿎励,⼀旦缺乏这些,孩⼦的⾃我价值就难以建⽴。
孩⼦的天性是要讨⽗母喜欢,对于孩⼦的真实⾏为⽗母正⾯的确认,⿎励和表扬,是帮助孩⼦建⽴⾃信、⾃尊的关键。
只有在孩⼦根本没有达到相应的程度,⽽⽗母却⾃以为是的夸⼤其词,让孩⼦对⾃⼰的真实程不了解,认为⾃⼰只有三分的成就有⼗成那么⼤,进⽽出⾯的骄傲⾃满的情绪,⽽时间长了,他对⽗母根本不信任了。
表扬和⿎励对孩⼦的成长⾮常重要,关键是怎么表扬,⽤什么⽅式和⽅法去表扬。
五、认为满⾜了孩⼦的物质要求,孩⼦就该好好学习了
现在很多的家庭条件都好了起来,于是那么爱孩⼦的爱长就⼀味的给孩⼦物质的满⾜,并且认为满⾜了孩⼦的物质要求,孩⼦吃的好,穿的好,就肯定会好好学习了。
其实物质条件与孩⼦的好好学习没有因果关系的,因为孩⼦的的理性还不发达,完全是凭潜意识做事,他们做事是的根本原因就是追求快乐,逃避痛苦,如果他认为学习的痛苦的,是不快乐的,那么再好的物质条件也不能促使孩⼦好好学习,所以⽗母更应该从培养孩⼦的学习兴趣着⼿。
六、认为成绩是评判好与坏的标准
现在,家长普遍认为“成绩⾄上”,对孩⼦其他⽅⾯却关注不⾜。上海市⼭西中学代表黄⽔才进⾏的调查显⽰,65%的家长最关⼼学习成绩,其次才是“思想品德”,占37%,⽽对学⽣⾏为习惯、个性特长、⼼理素质、交往能⼒等关注少之⼜少。83%的家长认为“好孩⼦”的⾸选标准是“学习好”。⽽家长出于望⼦成龙的⼼理,把孩⼦往⼀个⼜⼀个的兴趣班⾥塞,也并⾮正确的教育⽅法。
教育专家指出,家长们把孩⼦送进各种各样的“兴趣班”,实际上是对素质教育的背离。家长拔苗助长的教育⽅式,并不能如家长所愿让孩⼦更快成才。
七、教育是学校的事
现在的孩⼦问题越来越多,于是家长便把孩⼦的种种问题的根源追溯到学校,认为是学校没有管好,认为是⽼师没有教好。不可否认的说,我们现在的教育体制是存在着许多问题,但如果⼀个孩⼦发⽣了问题,百分之分是家庭发⽣了问题。
有的家长可能不认同,我们可以打个⽐⽅,如果孩⼦是⼀棵树,那么树冠则是孩⼦的智能系统,是所有有形能⼒的集结,如数学、语⽂、历史、电脑知识等等,这⼀部分毫⽆疑问是学校负责教给学⽣的;⽽树⼲则是上帝给他的,只要你按⼈的规律给他吃东西,他就是⽣长;树根则是他的⽣命之本,是他的
素质系统,包括⾃信、⾃尊、进取、好习惯等等,⽽这⼀切99%是需要⽗母给的,他需要⽗母给予⾜够的爱、信任、⿎励、表扬、平等才能成长的。
试想,如果⼀棵树发⽣了问题,是他的树冠、树⼲还是树根发⽣了问题呢?如果⼀个充满⾃信,有着坚定意志、极强的进取⼼和⾃尊⼼、良好的学习习惯的孩⼦会学习不好,会不听话吗?
⼋、⽤别⼈的成绩同⾃⼰的孩⼦⽐
很多家长都有类似的⾏为,希望⽤左邻右舍或亲朋好友的孩⼦取得的好成绩与⾃⼰的孩⼦进⾏⽐较,进⽽激励孩⼦,让孩⼦赶快超过这些对象。其实,这种做法是⾮常错误的。
我曾在朋友家见他的六岁的⼩孩⼦总是没精打彩的,我问他怎么了,他说他不是他爸爸的⼉⼦,我说谁说的,他说我⾃⼰想的,爸爸天天拿对⾯的哥哥同我⽐,说哥哥⽐我听话,考试每次都前三名,每次都是三好⽣,好容易有⼀次考试他考了第⼋名,我回来告诉爸爸,爸爸⼜拿楼下的⼩玲同我
⽐,说⼩玲⽐我听话,⽐我懂事,还会谈钢琴。我现在都懒得理他,我想,等我长⼤了去我的亲爸爸。
孩子教育问题 亲爱的家长,你在⼀次⼀次的⽐较中,⼀次⼜⼀次的挫伤孩⼦的⾃尊⼼、⾃信⼼、进取精神,让孩⼦永远感觉技不如⼈,他们没有了⾃我价值,这在⼀个孩⼦的成长过程中是多么的可怕呀。
九、认为孩⼦的天职就是学习,其它等长⼤了就会
现在很多的家长的普遍做法是只要孩⼦学习,其它的事别管,等他长⼤了⾃然就会了,其实,这是对孩⼦教育极不负责任的,如果孩⼦从⼩不被引导去理解别⼈,关爱别⼈,长⼤后会成为⽣活的旁者,我⾏我素,极易与周边⼈⽆法和谐相处,或与社会⽆法和谐。
所以家长要从⼩培养孩⼦良好的道德品质,社会责任感,否则孩⼦的结果⼤部分是知识没学会,⼈也没做好,成为家长永远的⼼痛。
⼗、认为什么事孩⼦⼀次就应该学会
持这种观点的家长,⼤部分是⾼级⽩领或职来经理⼈,他们的⼯作中成⼈教育让他们觉得错只能犯⼀次,进⽽⽤这样的⼼态去要求孩⼦,孩⼦是没有发育成熟的个体,如果认为说⼀次孩⼦就应该记住,这是可能性是没有的,孩⼦们需要通过反复的⾏为才能把⽣活技能记住。如果孩⼦因为太弱⼩⽆法反抗就会记在⼼⾥,如果你伤害了他的⾃尊⼼,他就会产⽣逆返⼼理。
我们常常看到⼀个母亲教⼀个孩⼦算数,教了三遍孩⼦还是算错的时候,母亲便⼤吼“你怎么这么笨,都教你⼏遍了,不知道你长得什么脑袋。”试想这时孩⼦的⼼理是怎么想的,他会想“我笨,我笨”最后你教他⼗遍也教不会了。
所以我们的家长教育孩⼦时要有耐⼼,千万不能伤害孩⼦的⾃尊⼼,因为你培养的是⼀个⼈。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