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ww.ks5u
把栏杆拍遍 父亲 女歌手
从前,有两个饥饿的人得到了一位长者的恩赐:一根鱼竿和一篓鲜活硕大的鱼。其中,一个人要了一篓鱼,另一个人要了一根鱼竿,于是他们分道扬镳了。得到鱼的人原地就用干柴搭起篝火煮起了鱼,他狼吞虎咽,还没有品出鲜鱼的肉香,转瞬间,连鱼带汤就被他吃了个精光,不久,他便饿死在空空的鱼篓旁。另一个人则提着鱼竿继续忍饥挨饿,一步步艰难地向海边走去,可当他已经看到不远处那片蔚蓝的海洋时,他浑身的最后一点力气也使完了,他也只能眼巴巴地望着大海,带着无尽的遗憾撒手人间。
又有两个饥饿的人,他们同样得到了长者恩赐的一根鱼竿和一篓鱼。只是他们并没有各奔东西,而是商定共同去寻大海。不管多么饥饿,他俩每次只煮一条鱼,经过遥远的跋涉,终于来到了海边,从此,两人开始了捕鱼为生的日子。几年后,他们盖起了房子,有了各自的家庭、子女,有了自己建造的渔船,过上了幸福安康的生活。
一个人只顾眼前的利益,得到的终将是短暂的欢愉;一个人目标高远,但也要兼顾现实的生活。只有把理想和现实有机地结合起来,才有可能成为一个成功之人。有时候,一个简单的道理就足以给人意味深长的生命启示。
一、字音识记
行伍(hánɡ) 蹂躏(lìn) 纸笺(jiān)
麾下(huī) 整饬(chì) 翠奁(lián)
金瓯(ōu) 的卢(dì) 遒劲(qiú)(jìnɡ)
媲美(pì) 淬火(cuì) 佝偻(lóu)
青篙(ɡāo) 老趼(jiǎn) 肘腋(zhǒu)(yè)
荷薪(hè) 气咻咻(xiū) 窣窣声(sū)
舀水(yǎo) 乜视(miē) 耷拉(dā)
擤掉(xǐnɡ) 鹬(yù) 肩胛骨(jiǎ)
潮黏黏(nián) 冗长(rǒnɡ)
二、字形辨认
三、词语辨析
1.辛酸·心酸
辛酸:比喻痛苦、悲伤。并列结构。
心酸:指心里悲痛。主谓结构。
例句:①辛以此典相比,一片忠心、痴情和着那许多辛酸、辛苦、辛辣,真是打翻了五味坛子。
②5月20日,腾讯网上登出了一组图片,图片名为“河南乡村代课教师抱着学生午睡”,大部分网友看后感觉很心酸。
2.煎熬·难熬
煎熬:动词,比喻折磨。
难熬:形容词,难以忍受(疼痛或艰苦的生活等)。
例句:①他由武而文,又由文而政,始终在出世与入世间矛盾,在被用或被弃中受煎熬。
②职场中“月光”一族的职员们经常戏谑道:“每月下半月的日子很难熬。”
3.夸耀·炫耀
夸耀:向人显示(自己有本领、有功劳、有地位势力等)。主要是通过语言进行。
炫耀:夸耀。可以是通过语言,也可以通过奢华、贵重的东西进行。还可以表示照耀的意思,如灯光炫耀。
例句:①父亲常常在喝醉了酒的时候,喜欢拿了我的文章夸耀于那些乡邻朋友。
②美军三艘最大型核动力攻击潜艇分别出现在亚太地区三个港口,有分析人士表示这是冷战
结束以来美太平洋舰队少有的一次炫耀武力的行动。
4.演绎·演义
演绎:一种推理方法,由一般原理推出关于特殊情况下的结论;铺陈,发挥;展现,表现。
演义:敷陈义理而加以引申;以一定的历史事迹为背景,以史书及传说的材料为基础,增添一些细节,用章回体写成的小说,如《三国演义》、《隋唐演义》等。
例句:①父亲一生中许多的片断和故事,总是那样苦涩而温馨地演绎在我的心灵深处,让我独自一遍遍地体验人生的凝重。
②此剧是取书中若干章节加以编排贯串,演义而成。
5.熟悉·熟习
二者都有对事物很了解,不陌生之意,但侧重点不同。
熟悉:知道得很清楚。
熟习:(对某种技术或学问)学习得很熟练或了解得很深刻。
例句:①盖尔卡不熟悉任何儿歌,全靠从大人那儿学来的东西来度日子,歌手文章所以她的歌曲全是忧伤的、冗长的,并且大多是关于爱情的。
②炎炎夏日,无论是否熟习水性,人们都愿意投入到这一片亮丽大海的怀抱,好让它把自己渺小的身躯彻底地包容。
6.闪烁·闪耀
二者都是动词,都可用于形容有光亮的事物。
闪烁:光亮动摇不定,忽明忽暗;(说话)稍微露出一点想法,但不肯说明确,吞吞吐吐。
闪耀:闪烁;光彩耀眼。
例句:①她的小脑袋疲惫地耷拉在胸口上,像一点小光斑在黑洞洞的小船中间、在黑不溜秋的棉背心里闪烁着光芒。
②每一次繁星在我的头上闪耀时,我都可以在不同的地方着它们。
四、词语释义
1.笔走龙蛇:形容书法生动而有气势。
2.马革裹尸:用马皮把尸体包裹起来,指军人战死于沙场。
3.气宇轩昂:形容精神饱满,气度不凡。
4.乜视:眼睛略眯而斜着看。
5.司空见惯:看惯了就不觉得奇怪。指某事常见,不足为奇。
1.走近作者
(1)
梁衡,1946年出生,山西霍县人。中国现代作家。1968年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现任《人民日报》副总编、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博士生导师、中国作协全委会委员、中国记协常务理事、人教版中小学教材总顾问。主要从事散文创作、散文理论研究。作品曾获青年文学奖、赵树理文学奖、全国优秀科普作品奖;1996年在《佛山文艺》发表的散文《忽又重听“走西口”》获《美文》、《文学自由谈》、《佛山文艺》三家联合举办的“心系中华”散文征文优秀奖。主要著作有《新闻三部曲》(3卷)、《数理化通俗演义》(2卷)、散文集《名山大川》、《人杰鬼雄》等。
(2)
刘鸿伏,1953年生,湖南安化县人。中国现代作家。1983年毕业于华中师大中文系,从事过共青团的工作、新闻工作。1980年开始学习写作,1981年同期在《长江文艺》及《飞天》发表诗歌处女作。二十余年来,在国内及海外各种报刊杂志发表诗、散文、随笔、文化
专论、报告文学及各种体裁之作品若干。其中,创作前期主要以诗歌写作为主,九十年代开始以散文随笔为主,近年则以古代文化、文物研究写作为主,兼及长篇小说及散文写作。
他的《遥远的绝响》(32万字)为海内第一本以优美随笔文体写作的古代文化专著,因“创造了文博图书写作的崭新文本”而入选国家二十世纪“百年文博图书精华”。
(3)维·彼·阿斯塔菲耶夫,1924年生,俄罗斯(前苏联)小说家、散文家。生于西伯利亚克拉斯诺雅尔斯克州奥夫相卡村一个农民家庭。母亲早逝。先由祖母抚养,后来进了孤儿院。参加过卫国战争。1951年开始发表作品,名作品有《鱼王》《悲伤的侦探》。此外著有《士兵和母亲》《老马》《枞树枝》《一片落叶》等短篇。他善于描写日常生活(从原始森林直至战争前沿),善于描写自然,并以自己的想象赋予它灵性,但他的着眼点始终是人的心灵。从这个意义上说,他实在是一位人性的诗人。
2.资料链接
(1)辛弃疾一生极富传奇彩,他出生于金人统治下的山东历城。南渡前他是叱咤沙场的英雄,南渡后屡遭排挤,他报国无门,改而作词,终成名垂千古的一代词宗。辛词现存六百多
首(据元大德年间刊印的《稼轩长短句》统计),数量很多,影响极为深远。梁衡并不是古典文学史学者,亦非治诗词美学的专家,却能围绕辛弃疾其人其词写出如此大气磅礴之作,实在难得。
(2)优美的笔调、率真的性情、悲天悯人的情怀,是刘鸿伏散文的主要元素。他用细腻冷艳的笔触描画日月山川,但决不是风花雪月地泼洒文字。他把爱憎忧思以及对理想的寄托和表达,都天衣无缝地镶嵌在与自然的对话中。这篇文章把对父亲的满腔敬爱之意融入哀怨凝重的叙述之中,让读者在读这篇散文的同时不仅读出了秀雅的意境,也读出了作者的种种心情。
(3)阿斯塔菲耶夫的散文内容丰富,瑰丽多姿。无论是宁静清新的田园情趣,还是泥泞坎坷的人生之旅,在他那充满爱心的笔下往往都具有一种牧歌般的情调和韵律,令人陶醉,耐人咀嚼。“女歌手”的题目很有深度,文中主人公不是专业的歌手,她唱歌是表达内心情感的一种手段,她唱的歌似乎与她的年龄、心境不相称,正是这独特的“这一个”,给我们展示了主人公丰富的内心世界。
1.《把栏杆拍遍》出自辛弃疾词《水龙吟》(楚天千里清秋),它传神地表现了词人登高远眺时的动作与心情,结合全文分析,为什么作者说“为辛弃疾造像,最贴切的题目就是‘把栏杆拍遍’”?
【点拨】 在词人把栏杆拍遍的振聋发聩的声响中,我们读出了辛弃疾真实的复杂的心情:不满、愤懑、焦虑、懊恼、无耐、等待、企盼……使用“把栏杆拍遍”为标题,传神地描述了词人扶栏远眺、望眼欲穿的英雄形象,并传达了他被迫脱离政治,只许旁观,不得插手,更不得插嘴,空有一身力,空有一腔志,空有一颗爱国心,而无处可使的悲愤之心。
2.在散文创作中,梁衡提倡“写大事、大情、大理”。大事多指关乎国计民生的社会性事物;大情一般指忧国忧民的情感;大理则多与民族气节、伦理道德等相关。本文正是实践这一精神的代表作。结合课文,谈谈本文所表现的“大事、大情、大理”是什么?
【点拨】 在文中,“大事”指光复南宋故土的伟业;“大情”则指词人的忧国忧民之情;“大理”则指词人一腔爱国正气和不屈不挠为民请命的精神。
结合全文,我们可以发现作者在叙述辛弃疾如何浴血沙场、为国战斗的字里行间表现出他所说的“大事”。而对辛弃疾被朝廷废弃不用、一腔忧愤在身的描写,可谓淋漓尽致地展现了词人的“大情”和“大理”。
3.在《父亲》这篇文章中,作者笔下的父亲有哪些性格特点?
【点拨】 父亲没有多少文化,但他崇拜文化;在他身上汇集着中国农民的宽厚、淳朴、勤劳、善良的品格,他疼爱儿子,对儿子寄予厚望;他严厉,倔强,他是千千万万任劳任怨而又自强不息的农民父亲的代表。
4.在《父亲》一文中,作者是如何塑造父亲这一形象的?
【点拨】 (1)长于抒情的排比。作者在“一双赤脚在山地的大雪里跋涉,那是父亲……一盏红薯酒就可以解脱一切愁苦,那是父亲”一段话中,运用了排比的修辞方法,将父亲勤劳、俭朴、易满足的淳朴形象勾勒了出来。
(2)精到的细节描写。在“我”送父亲回家一节中,作者用“反反复复地叮嘱”、“抚了抚我的头”、“解开外衣纽扣”、“撕开密密缝住的小口袋”、“抽出三十元”、“低了头,慢慢转过身”等一
系列动作,将一个关爱年幼儿子的贪困农民父亲的形象淋漓尽致地表现了出来。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