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描写诚信重诺常用诗词佳句汇总
1. 言必信,行必果。
出处:春秋战国·孔子弟子及再传弟子《论语·子路》。原文:“(子贡)曰:‘敢问其次。’(孔子)曰:‘言必信,行必果,硁硁然小人哉!抑亦可以为次矣’。”
释义:说出的话一定要足以信任,行动了就一定要有结果。现在一般都将其作为衡量君子的标准之一。
用法提示:我们知道,《论语》一书是由后人编纂而成的,所以有些句子很有争议。比如“言必信,行必果”,本来是很好的一件事情,结果孔子却说“硁硁然小人哉”,这就很让人费解了。所以就有很多人认为,“小人”一句可能是编者编错了。不管怎么样,在公文写作中,这句话用在修身方面是绝对没有问题的,作为一种常人难以企及的事情,越是达不到的目标就越要有“希望”与“要求”。比如,“言必信,行必果。”像这样的思想和理念,无论过去还是现在,都具有永不褪的时代价值。
2. 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
出处:春秋战国·孔子弟子及再传弟子《论语·为政》。原文:“子曰:‘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大车无輗,小车无軏,其何以行之哉?’”
释义:一个人如果不讲信用,真不知道他是否可以做成事。意即人不讲信用是不行的,人必须要守信。
用法提示:“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当然是不可了。孔子说话一向都是这么委婉含蓄,很少声俱厉,但这并不妨碍他表达自己的态度。所谓“仁义礼智信”,信,作为“五常”之一,是当代社会被强调较多的一个。在公文写作中,如果单纯地讲“信”,“大车无輗,小车无軏”一句也可以加上,或者直接翻译过来:信对于人来说,就像是輗对于大车、軏对于小车那么重要。
3. 言不信者行不果。
出处:战国·墨子及其弟子、再传弟子《墨子·修身》。原文:“志不强者智不达,言不信者行不果。据财不能以分人者,不足与友。”
释义:说话不诚实的人,做事也不会有成果。从反面论证了言与行之间的关系。
用法提示:墨子的这句话可以说是对孔子“言必信,行必果”的补充说明、反面论证、重点强调。在公文写作中,“言必信,行必果”和“言不信者行不果”一正一反,就看作者想从哪个角度进行强调了。比如,“言不信者行不果”,行不果则事不成,这是古代先贤的一个共识。所以要想解决合作中的问题,必须要讲一个“信”字。
4. 诚者,天之道也;思诚者,人之道也。
出处:战国·孟子及其弟子、再传弟子《孟子·离娄上》。原文:“诚者,天之道也;思诚者,人之道也。至诚而不动者,未之有也;不诚,未有能动者也。”
释义:诚实是天地之大道,天地之根本规律;追求诚信,则是做人的根本原则。言外之意是,做人就应该讲求诚信。
用法提示:孟子是“性善论”的提出者和坚持者,所以他的很多观点,尤其是伦理方面的观点,几乎都和“性善”有关,这句也不例外。在公文写作中,由这句话我们自然而然地就能得出一个结论,即人应该讲求诚信。比如,“诚者,天之道也;思诚者,人之道也。”各类企业都要把守法诚信作为安身立命之本,依法经营、依法治企、依法维权。
关于诚信的文章
5. 内不欺己,外不欺人,上不欺天。
出处:清·金缨辑录《格言联璧·持躬》。原文:“内不欺己,外不欺人,上不欺天,君子所以慎独。不愧父母,不愧兄弟,不愧妻子,君子所以宜家。”
释义:对内不欺骗自己,对外不欺骗别人,对上不欺骗上天。形容有道德的人时刻注意光明正大。
用法提示:“内不欺己,外不欺人,上不欺天,君子所以慎独”一句来源于《礼记·中庸》中的“故君子慎其独也”,说明不仅要对自己诚实,还要对人、对天诚实,能做到这些,差不多就是一个君子了。在公文写作中,这句话的侧重点在于诚信应该做到哪几个方面,用的时候需要注意了。比如,古时君子“内不欺己,外不欺人,上不欺天”,对领导干部来说,就是要自觉做到诚信、襟怀坦白、言行一致,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不越界、不越轨、不越底线。
6. 唯天下至诚为能化。
出处:西汉·戴圣《礼记·中庸》。原文:“其次致曲。曲能有诚,诚则形,形则著,著则明,
明则动,动则变,变则化。唯天下至诚为能化。”
释义:只有天下最真诚的心才能感化万物。形容诚信的伟大力量。
用法提示:至诚是儒家的最高思想境界,所谓“至诚无息”“至诚无妄”。在公文写作中,这句话最好用在交友、合作以及国际关系方面。“能化”,则是以诚信为前提的,只有双方坚持诚信的原则,才能够友谊长存、能够合作愉快、能够和平共处。比如,“唯天下至诚为能化。”人与人的交往在于言而有信,国与国的相处也要以诚信为本,真诚相待,友好相处,不断巩固政治和战略互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