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范待制书(节选)》文言文阅读理解
上范待制书(节选)
李觏
觏,建昌南城人也,生二十有九年矣。龆龀喜事,进士自业。摘花蕊,写云烟,为世俗辞语,颇甚可取。愚不惟道之隆替,时之向背,游心于圣人之蕴志,将以吾君,吾民。视阙政如己之疾,视恶吏如己之仇,恨无斗水以洗濯瑕秽。然而命薄计拙,动成颠仆。乡书之不录,况爵命乎?孤贫无依,载其空文走南北。楫焉而川泽竭,蹄焉而道路穷。尝游京邑,凡时之所谓文宗儒师者,多请谒焉。但伏执事之名,时最久矣。谋之于儒林,则又谓执事表知乐之士,有自褐衣而得召者。如觏等辈,庶可依归。不幸未及弛担而执事以言左迁。时异事变,卒无所遇。彷徨而归,又黜乡举。身病矣,力穷矣,仰喜朝车,留兹土,故不远五百里,犯风雨寒苦,来拜于庑下。
古之君子居易以俟命,不患人不己知。今觏也,踽踽而来,若行贾之为者,其故何哉?伏念家世贫乏,幼孤无兄弟,老母年近六十,饥焉而无田,寒焉而无桑,每朝夕近侧,见发斑体
臞而食淡衣粗。乌鸟之情,痛劈骨髓。王城百舍,天门九关,铢铜不畜,何路自达?遐方小郡,知己断绝。身无油脂,日干腊。往时多事,勤苦成疾。今兹忧愁,益复发作。长恐医饵不继,忽沉沟壑。内孤慈母,上负明时;所怀不伸,抱恨泉壤。以此计校,不宜默默。是以来也。
伏惟执事以文学名家,以公忠许国。封书言事及于母子夫妇间无所隐讳庭辩宰相而辞不可屈此其心将大有为者也不日祗奉明诏,归于帝右,持衡制事,当不因循。然则仕籍未甚清,俗化未甚修,赋役未甚等,兵守未甚完。异方之法乱中国,夷狄之君抗天子。长驱大割,用工非一。肘腋咨议,岂宜少人?渐收之,自今日。觏虽不才,以备一人之数,顾不可乎?
(选自《四库全书·盱江集》)
【注】①范待制:指范仲淹,时任天章阁待制。待制,为侍从顾问之职。②李觏(1009—1059):字泰伯,人称盱江先生,北宋著名学者。③大割:指古时杀割牲以祭祀。
1.对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只有一处错误的选项是(     
A.①游心于圣人之蕴志 于是,就   ②列坐其旁边   ③形影相 安慰
B.①留兹土 恰好          ②而刘夙疾病 缠绕   奉圣朝 及、至
C.①日干腊 接近,趋近   ②吾妻归宁   出嫁的女子回娘家省亲   万物之得时 羡慕
D.①自今日 为什么不   乘化以归尽 依靠,依赖   ③生生所,未见其术 积蓄,财物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用法和意义完全不同的一组是(     
A.①进士自业                         ②今钟磬置水中
B.①不患人不己知                  ②不知老将至
C.①见发斑体臞而食淡衣粗     ②儿之成,可待乎!
D.①渐收之                            中国古代文学常识②遂鸡豚
3.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封书言事及于母子夫妇间/无所隐/讳庭辩宰相而辞不可屈/此其心将大有为者也
B.封书言事/及于母子夫妇间无所隐/讳庭辩宰相而辞不可屈此/其心将大有为者也
C.封书言事/及于母子夫妇间无所隐讳/庭辩宰相而辞不可屈/此其心将大有为者也
D.封书言事及于母子夫妇间/无所隐讳/庭辩宰相而辞不可屈此/其心将大有为者也
4.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龆龀,指儿童乳齿脱落、换新齿的年纪,代指童年,如“龆龀励志,白首不衰”。
B.尧、羲,是指唐尧和伏羲,均为上古明君,尧乃五帝之一,伏羲为三皇之一。
C.乌鸟之情,原指乌鸦哺育尚不能飞的幼鸟,后以此比喻长辈抚养后辈的辛苦。
D.伏惟,俯伏思量,旧时下对上有所陈述时的表敬之辞,多用于奏章、书信。
5.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李觏奋发向学,崇尚圣贤,但乡举不中,仕途受挫,于是他到京师游历,以求门路。
B.李觏知道范仲淹荐贤不拘身份,但未及拜谒,范却遭贬谪,此次求仕之路无果而终。
C.李觏茕茕孑立,贫弱交加,为求生路,他只能屈尊易志,以求“五斗米”维持生活。
D.李觏敬佩范仲淹的报国忠心和坦荡胸怀,相信他要做一番大事业,愿为其担事分忧。
6.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视恶吏如己之仇,恨无斗水以洗濯瑕秽。
(2)内孤慈母,上负明时;所怀不伸,抱恨泉壤。
7.范仲淹后多次向朝廷举荐李觏,这篇“求荐信”打动范仲淹的原因是什么?请简要概括。
参考答案
1.A
2.D
3.C
4.C
5.C
6.(1)看待凶暴奸佞的官吏如同自己的仇敌,遗憾的是自己没有些许清水来洗涤杂质污秽(或:遗憾的是自己没有些许机会来匡正时弊)。
(2)在家里使慈母孤单一人生活,对上辜负清明的时代:自己的抱负得不到施展,在黄泉之下也心怀遗憾(或:怀着遗憾死去)。
7.①李觏不仅有远大而坚定的志向,而且才华出众。②李觏孝心可嘉,令人感动。③李觏前来拜谒的态度真诚恳切。④李觏有毛遂自荐的勇气和自信。
【解析】
1.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实词的理解能力。
A.辄游心于圣人之蕴志:总是倾心于圣人的志向。“辄”翻译为“每每,总是”。
B.全部正确。
C.全部正确
D.聊乘化以归尽:姑且顺随自然的变化,度到生命的尽头。“聊”翻译为“姑且”。生生所资:维持生活所需的一切 。“资”翻译为“凭借”。
故选A。
2.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虚词用法和意义的理解能力。
A.以进士自业:把考中进士作为自己的事业。今以钟磬置水中:如果把钟磬放在水中。以,均为介词,翻译为“把”。
B.不患人之不己知:不担心别人不了解自己。不知老之将至:竟然不知道衰老将要到来。之,均位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不翻译。
C.则见发斑体臞而食淡衣粗:就看见她头发斑白、身体瘦弱却只能吃着清淡的饮食,穿着粗布衣服。儿之成,则可待乎:这孩子取得成就,就可以等待了。则均为副词,翻译为“就”。
D.渐而收之:渐渐地聚集人才。而,连词,表修饰。遂而鸡豚:喂养好你们的鸡和猪。而,通“尔”,你们的。
故选D。
3.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
句意:上书进谏,对于母子夫妻之间的事也没有什么隐瞒忌讳;在朝廷上与宰相辩论而言辞不能屈服,这说明您的志向是要做一番大事。
“隐讳”是一个词,意思是“有所忌讳隐瞒不说”,不应断开,排除AB;“此……也”是固定句式,判断句,中间不应断开,排除D。
故选C。
4.本题考查学生对古代文学常识的识记能力。
C.“乌鸟之情,原指乌鸦哺育尚不能飞的幼鸟,后以此比喻长辈抚养后辈的辛苦”错误。“乌鸟私情”指“乌鸦反哺其母,比喻孝亲之人、之情”。
故选C。
5.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分析能力。
C.“……他只能屈尊易志,以求‘五斗米’维持生活”错误。由文章第一段“龆龀喜事,以进士自业”“游心于圣人之蕴志,将以尧吾君,羲吾民。视阙政如己之疾,视恶吏如己之仇……乡书之不录,况爵命乎”可知,他一直以来都渴望能够在仕途上有一番成就,并非“屈尊易志”。
故选C。
6.本题考查学生翻译文言文的能力。
(1)恨,遗憾;以,目的连词,来;瑕秽,杂质污秽。
(2)孤,使动用法,使……孤独;上,名词作状语,对上;所怀,自己的抱负;恨,遗憾。
7.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分析和概括能力。
①由文章第一段“摘花蕊,写云烟,为世俗辞语,颇甚可取。愚不惟道之隆替,时之向背,辄游心于圣人之蕴志,将以尧吾君,羲吾民”可知,其有文采,有远大志向,之后虽然仕途坎坷,但是他的志向未改;最后一段“然则仕籍未甚清,俗化未甚修,赋役未甚等,兵守未甚完。
异方之法乱中国,夷狄之君抗天子”是他对现实政治的分析,可见他认识清晰,有政治才华。
②由第二段“老母年近六十,饥焉而无田,寒焉而无桑,每朝夕进侧,则见发斑体臞而食淡衣粗。乌鸟之情,痛劈骨髓”可见其孝心,令人动容。
③李觏知道范仲淹被贬,但“身病矣,力穷矣,仰喜朝车,适留兹土,故不远五百里,犯风雨寒苦,来拜于庑下”,可见其真诚。
④“肘腋咨议,岂宜少人?渐而收之,盍自今日。觏虽不才,以备一人之数,顾不可乎?”李觏大胆提出求荐的想法,能看出他有毛遂自荐的自信、勇气。
参考译文:
李觏我是建昌南城人,已经二十九岁了。孩童时就喜欢做事,把考中进士作为自己的事业。无论是诗词歌赋,还是世俗文章,都很有可取之处。我不思考世道的盛衰,时代的拥护和反对,总是倾心于圣人的志向,将要凭借它来像尧、羲一样教化我们的百姓。看待政治弊病如同自己的疾病,看待凶暴奸佞的官吏如同自己的仇敌,遗憾的是自己没有些许清水来洗涤杂质污秽。然而命运不好,不善谋算,动辄令自己遭遇挫折一蹶不振。连乡中长老推举贤能尚
且不能名列其中,更何况是封爵受职呢?我孤独贫苦,无依无靠,载着自己的文章在大江南北游走。想要乘船破浪而川泽枯竭,想要奋蹄扬鞭而道路已尽。我曾经到京师游历,凡是当时人们所说的文宗儒师,大多都请求拜谒了。只有您的名声,时间持续最久。在儒者中间商议,则又说您乐于了解士人,也有从平民身份而得到召见的。像我这样的人,或许可以归附于您。不幸的是没有等到我前来投靠而您已经因为言论而被贬谪。时代变化,世事变迁,最终没有遇到赏识我的人。我彷徨着回去,又在乡举中受挫(没能考中)。身体已病,力气已尽,仰慕喜爱朝廷,刚好您留在那片土地上,所以不以五百里路为远,冒着凄寒苦楚的风雨,前来您的房门下拜谒。
古代君子态度平易来等待自己的命运,不担心别人不理解自己。而今天我,却孤独无依地前来,就好像商人所做的事一样,这是为什么呢?只是想到自己家世代贫穷困乏,自幼孤独而无兄弟,母亲已年近六十,挨饿而没有田地耕种获得粮食,寒冷却没有桑蚕吐丝织成衣服,每次早晚在侧服侍,就看见她头发斑白、身体瘦弱却只能吃着清淡的饮食,穿着粗布衣服。乌鸟孝顺之情,使我痛彻骨髓。王城方圆百舍,天门九重关卡,一分钱的积蓄也没有,有什么路可以使自己通达呢?身处远方小郡县,知己都断绝音讯。身上没有脂膏,一天天向一具干瘪的肉体靠近。从前事情太多,辛勤劳苦成疾。如今这些忧愁,更加反复发作。经常害怕
医药饵食不能持续,忽然丧生。在家里使慈母孤单一人生活,对上辜负清明的时代:自己的抱负得不到施展,在黄泉之下也心怀遗憾。因为这些计较,不应再默默承受,所以我来到您的这里求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