屈原列传原文及翻译 一句对一句
原文:屈原者,名平,楚之同姓也。为楚怀王左徒。
译文:屈原,名字叫平,是楚王的同姓。做楚怀王的左徒。
原文:博闻强志,明于治乱,娴于辞令。
译文:(他)知识广博,记忆力很强,明了国家治乱的道理,擅长外交辞令。
原文:入则与王图议国事,以出号令;出则接遇宾客,应对诸侯。王甚任之。
译文:对内,同楚王谋划商讨国家大事,颁发号令;对外,接待宾客,应酬答对各国诸侯。楚王很信任他。
原文:上官大夫与之同列,争宠而心害其能。
译文:上官大夫和他职位相等,想争得楚王对他的宠爱,便心里嫉妒屈原的贤能。
原文:怀王使屈原造为宪令,屈平属草稿未定,上官大夫见而欲夺之,屈平不与。
译文:楚怀王派屈原制定国家的法令,屈原编写的草稿尚未定稿,上官大夫看见了,就想硬要走草稿,屈原不给。
原文:因谗之曰:“王使屈平为令,众莫不知。
译文:上官大夫就谗毁他说:“君王让屈原制定法令,大家没人不知道的。
原文:每一令出,平伐其功,曰:以为”非我莫能为”也。”王怒而疏屈平。
译文:每出一道法令,屈原就炫耀自己的功劳,说:”除了我,没有人能制定法令了”。”楚王听了很生气,因而疏远了屈原。
原文:屈平疾王听之不聪也,谗谄之蔽明也,邪曲之害公也,方正之不容也,故忧愁幽思而作《离骚》。
译文:屈原痛心楚怀王听信谗言,不能分辨是非,谄媚国君的人遮蔽了楚怀王的明见,邪恶的小人危害公正无私的人,端方正直的人不被昏君谗臣所容,所以忧愁深思,就创作了《离骚》。
原文:“离骚”者,犹离忧也。夫天者,人之始也;父母者,人之本也。
译文:“离骚”,就是遭遇忧愁的意思。上天,是人的原始;父母,是人的根本。
原文:人穷则反本,故劳苦倦极,未尝不呼天也;疾痛惨怛,未尝不呼父母也。
译文:人处境困难时,总是要追念上天和父母(希望给以援助),所以劳累疲倦时,没有不呼叫上天的;病痛和内心悲伤时,没有不呼叫父母的。
原文:屈平正道直行,竭忠尽智,以事其君,谗人间之,可谓穷矣。信而见疑,忠而被谤,能无怨乎?
译文:屈原正大光明行为正直,竭尽忠心用尽智慧来侍奉他的国君,却被小人离间,可以说处境很困难。诚信而被怀疑,尽忠却被诽谤,能没有怨愤吗?
原文:屈平之作《离骚》,盖自怨生也。上称帝喾,下道齐桓,中述汤、武,以刺世事。
译文:屈原作《离骚》,是从怨愤引起的。(他)远古提到帝喾,近古提到齐桓公,中古提道商汤、周武王,利用古代帝王这些事用来讽刺当世社会。
原文:明道德之广崇,治乱之条贯,靡不毕见。其文约,其辞微,其志洁,其行廉。
译文:阐明道德的广大崇高,治乱的条理,没有不全表现出来的。他的文章简约,语言含蓄,他的志趣高洁,行为正直。
原文:其称文小而其指极大,举类迩而见义远。
译文:就其文字来看,不过是寻常事情,但是它的旨趣是极大的,列举的虽是肯前事物,但是表达意思很深远。
原文:其志洁,故其称物芳;其行廉,故死而不容。
离骚屈原原文译文:他的志趣高洁,所以作品中多用美人芳草作比喻;他的行为正直,所以至死不容于世。
原文:自疏濯淖污泥之中,蝉蜕于浊秽,以浮游尘埃之外,不获世之滋垢,皭然泥而不滓者也。推此志也,虽与日月争光可也。
译文:他自动地远离污泥浊水,象蝉脱壳那样摆脱污秽环境,以便超脱世俗之外,不沾染尘
世的污垢,出于污泥而不染,依旧保持高洁的品德,推究这种志行,即使同日月争光都可以。
原文:屈平既绌,其后秦欲伐齐,齐与楚从亲。
译文:屈原已(被)免官,这以后秦国想进攻齐国,齐国与楚国联合抗秦。
原文:惠王患之,乃令张仪佯去秦,厚币委质事楚,曰:“秦甚憎齐,齐与楚从亲,楚诚能绝齐,秦愿献商于之地六百里。”
译文:秦惠王以为这是忧患,便派张仪假装离开秦国,拿着丰厚的礼物送给楚国作为信物,表示愿意侍奉楚王,说:“秦国很憎恨齐国,齐国却同楚国联合,如果楚国真能同齐国断绝外交关系,秦国愿意献上商于一带六百里地方。”
原文:楚怀王贪而信张仪,遂绝齐,使使如秦受地。张仪诈之曰:“仪与王约六里,不闻六百里。”楚使怒去,归告怀王。
译文:楚怀王贪得土地就相信了张仪,于是同齐国绝齐,派使者到秦国,接受秦国所允许割
让的土地。张仪欺骗楚国使者说:“我同楚王约定是六里的地方,没听说给六百里。”楚国的使者生气地离开,回来报告给楚怀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