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提要】边城是沈从文的代表作,在这篇幅小说中作者通个凄美的爱情故事,从自然美、人情美、人性美和民风美等几个方面描绘了一个人人追求的理想的人生形式。
【关键词】理想人生形式自然美人情美人性美民风美《边城》是沈从文最负盛名的代表作,是沈从文创作的一首美好的抒情诗,一幅秀丽的风景画,也是支撑他所构筑的湘西清静世界的坚实柱石。
关于这篇小说的创作动机,沈从文说得很明白:“我要表现的本是一种‘人生形式’,一种‘优美、健康、自不过又不悖于人性的人生形式’。①这种理想的人生形式在《边城》这篇小说里是从这几个方面来表现的:
一、清新明丽的自然环境。
首先,小说开头三章集中笔力描绘了湘西山水图画和风俗习惯。幽静的远山、清澈的溪水、溪边的白塔、翠绿的竹篁等山水风景与端午节赛龙舟、捉鸭子比赛及男女唱山歌等民俗事象相互交融,表现出未受现代文明浸透的边城整体生活风貌,既为故事的发展、人物的刻画作了铺垫,又使边城茶峒拥有了自己独特的文化品格。
二、古朴淳厚的民族风情。
《边城》在整整三章中,用万字篇幅介绍了湘西风情,而没有进入情节叙事,使我们充分感受到了边城的安静平和、淳朴浑厚的文化气氛。在作了充分的表态描绘之后,才在整体和谐的文化气氛中较为集中的描写了一个美丽得令人忧愁的爱情故事。这个局部是沈从文所追求的理想的人生形式中最靓丽的一局部。因为人是要生活在一定的自然环境中的,自然环境的好坏在一定水准上影响着人的灵魂、意志和思想。而边城古拙自然的未经人为雕饰的自然环境和民族风情正是和谐环境的写照。
三、和善宽容的个性品质。
正是因为这样,地处川黔湘三省交界处的边城茶峒青山绿水美不胜收,秀丽的自然风光教化着茶峒白塔下两个相依为命的摆渡人。外公年逾古稀却精神矍铄,翠翠情窦初开,善良清纯。他们依着绿水,伴着黄狗,守着渡船向过往的船客展示着边城乡民的古道热肠。小说古朴而又绚丽的风俗画卷中铺衍了一个美丽而又凄凉的爱情故事。小说所欲表现的却又是一种理想、一种健全的人生形式。作者无意开掘这个爱情故事的悲剧内涵,刻画悲剧性格,而是意在创造出一支理想化的田园牧歌。所以作者以诗情洋溢的语言和灵气飘逸的画面勾画出这个新奇独特的边城,是一个极度净化的理想化的世界。
在边城明净的底中,作者把自我饱满的情绪投注到边城子民身上,重点描绘了乡村世界中的人性美和人情美,塑造了作为爱与美化身的翠翠形象。翠翠在茶峒的青山绿水中长大,大自然既赋予她清明如水晶的眸子,也养育了她清澈纯净的性格。她天真善良,温柔纯净,在端午节的赛龙舟盛会上,她与外公
走散,幸得夺魁少年,当地团总的小儿子、被人誉为岳云的美少年傩送相助,顺利地返回渡口,从此他平添了一件不能明言、也无法明言的心事。而傩送的哥哥天保也爱上了翠翠而虔诚地派人说媒。此时傩送也被王团总看上,他情愿以碾坊作为陪嫁而与团总结为亲家。
在这样的情况下,傩送不要碾坊要渡船,与哥哥天保相约唱歌让翠翠选择,天保自知唱歌不是弟弟的对手,也为了成全弟弟外出闭滩,不幸遇难。傩送因哥哥的死悲痛不已,他无心留恋儿女情,也驾船外出,疼爱着翠翠的外公终于经不住打击,在一个暴风雨之夜溘自然长逝,留下了孤独的翠翠,翠翠情窦初开之后,便矢志不移,执着地追求爱情,痴情地等待情人,她守着渡船等待那个用歌声把她的灵魂载浮起来的年轻人,“这个年轻人也许永远不回来了,也许明天回来!”。②不管他能不能回来,也不管他何时回来。
翠翠人性的光华在对爱情理想的探寻中显得格外娇艳灿烂。结尾处所状白塔下绿水旁翠翠伫立远望的身影是有着熠熠动人的人格力量的。
作品中其它人物如老船工的古朴厚道,小说是这样描写的:“渡头为公家所有,故过渡人不必出钱,有人心中不安了把钱掷到船板上时,管渡船的必为一一拾起,依然塞到那个人的手心里去,俨然吵嘴时的认真神气:“我有口粮,三斗米,七百钱,够了,谁要这个!”
老船工善良、宽厚、朴素、美好的人性让我们在反思自我中油不过生敬意。试想时代发展到了今天,老
船工这种美好的人性早已渐行渐远,既使有这样的人存有,也会因为社会价植标准的不同而可能使他们把老船工的这种美好人性视为“老实或傻”,鲁迅曾说过:“老实是无用的代名”,我不太理解这位文学大师当时说这句话的真正涵意是什么,但通过这句话在日日常生活中的使用频率来看,人们通常是否认老实人的。但我认为鲁迅笔下的老实人是指不能明是非有小私心的缺乏正义感的没有大志向的人。鲁迅对这种人是哀其不幸怒其不争的。这种人和老船工有着本质的区别。而沈从文笔下的老船工就是古老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代言人、继承者和号召者。
我们这些生活在物欲横流,金钱至上的社会的一代人能通过读《边城》而从老船工的身上汲取营养并通过他的言行来映射我们有阴影的心灵。
老船工的形象不止表现在“他把钱一一塞到给钱人的手心里”。③这说明不是老船工不爱钱,仅仅他认为这些钱不是他应该得的,他认为不是他应该得的钱他一个子儿也不能要。这和我们现实生活中出现的一些贪污腐败现象形成了明的对照。沈从文对人物动作的细致刻画可谓独具匠心,当“但不成,凡是求个
心安理得,出力气不受酬谁好意思,不管如何还是有把钱的。管船的人却情不过,也为了心安起见,便把这些钱托人到茶峒去买茶叶和草烟,将茶峒出产的上等草烟,一扎一扎挂在自己腰上,过渡的谁需要这东西必慷慨奉赠。有时从神气上估计那远路人对于身边的草烟引起了相当的注意时,便把一小束草烟,扎到那人包袱上去,一面说:‘不吸这个吗,这好的,这妙的,味道蛮好,送人也适宜!’茶叶则在六
月里放进大缸里去,用开水泡好,给过路人解渴。”④这个老船工活了七十年,从十二岁时起便守在小溪边,没有受过什么教育,也不知道人活着的最高追求是什么,但是他的言行、思想所折射出的人性美足以使现代社会某些唯利是图的人汗颜。这些美好的人性是从沈从文细腻的人物刻画中表达的。当有渡客下狠心把钱扔下时,他就想着把这些钱反施惠于渡客,不是敷衍,而是诚心诚意的,因为买的烟是“上等”的草烟。这就使人联想到,现在的假冒伪劣和千方百计地克扣工人工资的事。
总之,古朴厚道的老船工是沈从文笔下的重要人物,也是他重点刻画的核心人物,他能使读者一开始就被温暖和宽厚所包围。另外,小说中的其它人物如天保的豁达大度,傩送的笃情专情,顺顺的豪爽慷慨,杨马兵的热情质朴,作为人性美与人情美的象征,都从某一方面表达了理想的人生形式的内涵。四、平等和谐的社会风尚。
作为这些人物活动的社会背景,作者还浓墨重彩的渲染了茶峒民性的淳厚:这里的人们无不重义轻利、守信自约;酒家屠户,来往渡客,均有君子之风;既便是娼妓,也常常较之讲道德知羞耻的城市中绅士还更可信任。
总之,这里的“一切莫不极有秩序;人民也莫不安分乐生”,俨然是一派桃园仙境。
沈从文之所以对边城人性美和人情美作理想化的表现,其意就在于从道德视角出发,为湘西民族和整个中华民族的文化精神注入美德和新的活力,并观照民族品德重造的未来走向,他期待着将这种理想化的
生命形式“保留些本质在年轻人的血里或梦里”,去重造我们民族的品德。
《边城》是一颗晶莹圆润的艺术之珠,其自然美、风情美、人性美和社会环境美珠玉生辉,达到高度一致。这几局部结合起来就组成了《边城》中所蕴含的理想人生形式。沈从文 边城
这种理想的人生形式是作者以及任何一个有感情,有理智的人共同追求的人生形式。只有我们每个人都如《边城》中的人们那样去做了,这种理想的和谐的社会才能实现!
参考资料:
①《中国现代文学史》1917—1997  上册/朱栋霖等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 1999年版。
②《中国现代文学史》1917—1997  上册/朱栋霖等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 1999年版。
③《中国现代文学史》1917—1997  上册/朱栋霖等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 1999年版。
④《中国现代文学史》1917—1997  上册/朱栋霖等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 1999年版。
《边城》的理想人生形式
胡秀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