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课⽂端午的鸭蛋段落划分和段意
  《端午的鸭蛋》是由汪曾祺所写的散⽂,这也是⾼中语⽂课本中重要的课⽂,我们⼀定要了解其段落的划分及段意。下⾯是店铺给⼤家整理的端午的鸭蛋段落划分,供⼤家阅读!
  端午的鸭蛋段落划分
  ⽂章叙述了作者家乡端午节的⼀些风俗,着重介绍了家乡的⾼邮鸭蛋的特⾊,流露出对⼉时⽣活的怀念,对故乡的热爱。全⽂可分为三部分:  第⼀部分(第1段):对家乡端午节风俗的描写,⼗分富有地⽅特⾊,同时表现了作者对家乡的怀念。
  第⼆部分(第2-3段):描述家乡最有名的是咸鸭蛋,尤其是双黄鸭蛋。
  第三部分(第4-6段):写孩⼦们如何吃和玩端午的鸭蛋。
  端午的鸭蛋整体感知
  全⽂隐隐贯穿下⾯这样⼀条思路。
  第1段,说“端午”,介绍端午的种种风俗。
  作者在⽂中⼤谈家乡端午的种种风俗,这正是他闲适⾃由的⾏⽂风格的体现。作者⾏⽂如同随意聊天,于⾃然⽽然中写出⾃⼰独特的感受和⽣活的妙处,如风⾏⽔上,⾃然成⽂,不做刻意的雕凿加⼯,也不刻意追求结构的严谨。但在随意之中也体现了整体上的严谨与和谐。
  从⽂章思路来看,谈“端午风俗”也属必要。⽂题为“端午的鸭蛋”,因此,⾸先必须先写端午风俗,从各地均有的风俗写到家乡独特的风俗,再写到“⼗⼆红”,写到“咸鸭蛋”,于是⽔到渠成地转写“端午的鸭蛋”。
  从写作⼿法上,先浓墨重彩地描绘出“端午”的⽓氛,就为⽂章主体“鸭蛋”预设了⼀个合理的背景。为下⽂的“鸭蛋”的出现做了铺垫。使⽂章语⾔显得过渡⾃然。
  第2、3段,说鸭蛋在家乡的知名度以及鸭蛋的特别。
端午节文章  这段⽂字轻松幽默,流露出对家乡由衷的热爱与⾃豪。
  第4段正式涉及正题──“端午的鸭蛋”,着重写了“鸭蛋络⼦”。三个层次,缓缓展开,环环相扣,⼀丝不乱。
  这是⽂章的主体内容,写得趣味盎然,充满⽣活情趣。但也许有读者还会存有⼀丝疑惑:⽂章如此津津乐道谈论“咸鸭蛋”有意义吗?
  这就涉及到⽂章主旨⽅⾯了。
  其实,⽇常⽣活富含⽣活情趣、⼈⽣意味。⽣活中并不总是惊涛骇浪,也未必处处正襟危坐。只有充分感受⽣活中的种种快乐、悲苦、平淡以及诗意,我们才算真实地体验到⽣活的滋味。所以,在平淡的⽣活中发现情趣,发现诗意,在⼩⼩咸鸭蛋⾥尝出⽣活的滋味,这是汪曾祺散⽂的魅⼒所在。⽂章读来从容散淡,⼤有⽉下听长者谈古论今之感,平淡⽽有味,悠然恬然之间,流露出的是对⼉时⽣活以及童真童趣的怀想,对故乡的热爱和⾃豪,也是对故乡⾼邮的鸭蛋赞美。
  端午的鸭蛋原⽂
  家乡的端午,很多风俗和外地⼀样。系百索⼦。五⾊的丝线拧成⼩绳,系在⼿腕上。丝线是掉⾊的,洗脸时沾了⽔,⼿腕上就印得红⼀道绿⼀道的。做⾹⾓⼦。丝丝缠成⼩粽⼦,⾥头装了⾹⾯,⼀个⼀个串起来,挂在帐钩上。贴五毒。红纸剪成五毒,贴在门槛上。贴符。这符是城隍庙送来的。城隍庙的⽼道⼠还是我的寄名⼲爹,他每年端午节前就派⼩道⼠送符来,还有两把⼩纸扇。符送来了,就贴在堂屋的门楣上。⼀尺来长的黄⾊、蓝⾊的纸条,上⾯⽤朱笔画些莫名其妙的道道,这就能辟邪么?喝雄黄酒。⽤酒和的雄黄在孩⼦的额头上画⼀个王字,这是很多地⽅都有的。有⼀个风俗不知别处有不:放黄烟⼦。黄烟⼦是⼤⼩如北⽅的⿇雷⼦的炮仗,只是⾥⾯灌的不是硝药,⽽是雄黄。点着后不响,只是冒出⼀股黄烟,能冒好⼀会。把点着的黄烟⼦丢在橱柜下⾯,说是可以熏五毒。⼩孩⼦点了黄烟⼦,常把
它的⼀头抵在板壁上写虎字。写黄烟虎字笔画不能断,所以我们那⾥的孩⼦都会写草书的“⼀笔虎”。还有⼀个风俗,是端午节的午饭要吃“⼗⼆红”,就是⼗⼆道红颜⾊的菜。⼗⼆红⾥我只记得有炒红苋菜、油爆虾、咸鸭蛋,其余的都记不清,数不出了。也许⼗⼆红只是⼀个名⽬,不⼀定真凑⾜⼗⼆样。不过午饭的菜都是红的,这⼀点是我没有记错的,⽽且,苋菜、虾、鸭蛋,⼀定是有的。这三样,在我的家乡,都不贵,多数⼈家是吃得起的。
  我的家乡是⽔乡。出鸭。⾼邮⼤⿇鸭是著名的鸭种。鸭多,鸭蛋也多。⾼邮⼈也善于腌鸭蛋。⾼邮咸鸭蛋于是出了名。我在苏南、浙江,每逢有⼈问起我的籍贯,回答之后,对⽅就会肃然起敬:“哦!你们那⾥出咸鸭蛋!”上海的卖腌腊的店铺⾥也卖咸鸭蛋,必⽤纸条特别标明:“⾼邮咸蛋”。⾼邮还出双黄鸭蛋。别处鸭蛋也偶有双黄的,但不如⾼邮的多,可以成批输出。双黄鸭蛋味道其实⽆特别处。还不就是个鸭蛋!只是切开之后,⾥⾯圆圆的两个黄,使⼈惊奇不已。我对异乡⼈称道⾼邮鸭蛋,是不⼤⾼兴的,好像我们那穷地⽅就出鸭蛋似的!不过⾼邮的咸鸭蛋,确实是好,我⾛的地⽅不少,所⾷鸭蛋多矣,但和我家乡的完全不能相⽐!曾经沧海难为⽔,他乡咸鸭蛋,我实在瞧不上。袁枚的《随园⾷单·⼩菜单》有“腌蛋”⼀条。袁⼦才这个⼈我不喜欢,他的《⾷单》好些菜的做法是听来的,他⾃⼰并不会做菜。但是《腌蛋》这⼀条我看后却觉得很亲切,⽽且“与有荣焉”。⽂不长,录如下:
  腌蛋以⾼邮为佳,颜⾊细⽽油多,⾼⽂端公最喜⾷之。席间,先夹取以敬客,放盘中。总宜切开带壳,黄⽩兼⽤;不可存黄去⽩,使味不全,油亦⾛散。
  ⾼邮咸蛋的特点是质细⽽油多。蛋⽩柔嫩,不似别处的发⼲、发粉,⼊⼝如嚼⽯灰。
  油多尤为别处所不及。鸭蛋的吃法,如袁⼦才所说,带壳切开,是⼀种,那是席间待客的办法。平常⾷⽤,⼀般都是敲破“空头”⽤筷⼦挖着吃。
筷⼦头⼀扎下去,吱——红油就冒出来了。⾼邮咸蛋的黄是通红的。苏北有⼀道名菜,叫做“朱砂⾖腐”,就是⽤⾼邮鸭蛋黄炒的⾖腐。我在北京吃的咸鸭蛋,蛋黄是浅黄⾊的,这叫什么咸鸭蛋呢!
  端午节,我们那⾥的孩⼦兴挂“鸭蛋络⼦”。头⼀天,就由姑姑或⽤彩⾊丝线打好了络⼦。端午⼀早,鸭蛋煮熟了,由孩⼦⾃⼰去挑⼀个,鸭蛋有什么可挑的呢?有!⼀要挑淡青壳的。鸭蛋壳有⽩的和淡青的两种。⼆要挑形状好看的。别说鸭蛋都是⼀样的,细看却不同。有的样⼦蠢,有的秀⽓。挑好了,装在络⼦⾥,挂在⼤襟的纽扣上。这有什么好看呢?然⽽它是孩⼦⼼爱的饰物。鸭蛋络⼦挂了多半天,什么时候孩⼦⼀⾼兴,就把络⼦⾥的鸭蛋掏出来,吃了。端午的鸭蛋,新腌不久,只有⼀点淡淡的咸味,⽩嘴吃也可以。
  孩⼦吃鸭蛋是很⼩⼼的。除了敲去空头,不把蛋壳碰破。蛋黄蛋⽩吃光了,⽤清⽔把鸭蛋壳⾥⾯洗净,晚上捉了萤⽕⾍来,装在蛋壳⾥,空头的地⽅糊⼀层薄罗。萤⽕⾍在鸭蛋壳⾥⼀闪⼀闪地亮,好看极了!
  ⼩时读囊萤映雪故事,觉得东晋的车胤⽤练囊盛了⼏⼗只萤⽕⾍,照了读书,还不如⽤鸭蛋壳来装萤⽕⾍。不过⽤萤⽕⾍照亮来读书,⽽且⼀夜读到天亮,这能⾏么?车胤读的是⼿写的卷⼦,字⼤,若是读现在的新五号字,⼤概是不⾏的。
  选⾃⼋下语⽂书第四单元⼗七课(⼈民教育出版社,⼈教版)。选⾃《汪曾祺全集》第4卷(北京师范⼤学出版社1998年版)。⼋上语⽂书第⼀单元第⼆课(鲁教版,⼭东教育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