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迅端午节读书笔记
端午节是一个古老的传统节日,人们用吃粽子的方式来纪念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端午节又称端阳节,是我国传统节日之一。端午节时,有赛龙舟等活动。随着时代的发展和进步,人们又赋予了一些新的内容。鲁迅先生的《呐喊》一文中就曾有过记载:“端午节不像元旦节那样是为了纪念烈士或某个不重要的人物。相反,端午节是一个文化的节日”。我觉得我们现在之所以如此重视端午节,正是因为我们缺少了一种文化意识:这应该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而不是外国的传统节日!
1.鲁迅《端午节》
这篇文章主要讲述了中国古代人民对纪念爱国诗人屈原的一些看法。屈原是我国伟大的爱国诗人,为国家献身真理。屈原死后,楚国百姓哀痛异常。在五月初五这天,许多人家用菖蒲、艾叶插在门上。后来人们就把菖蒲、艾叶丢进水里。于是人们就划着船去将屈原的尸体打捞出来,然后用草绳将他缚在船舷上,后来就演变成了现在端午节赛龙舟。后来因为屈原投江时间在五月初五,所以每年五月初五这一天老百姓都会提着篮子到江边去把粽子丢进水里去吃。这种习俗一直流传至今。
2.《端阳,一种可以驱蚊的东西》
我觉得端午节是一个很特别的传统节日,不仅有吃粽子、赛龙舟等活动,还保留着许多古代留下的文化习俗。端午节是以“赛龙舟”为中心而发展起来的。“赛龙舟”活动通常由一支船手带领一队人在水中游来游去,最后看谁的队伍最长、划得最快、谁的龙舟装束最漂亮。在比赛前一般都会举行一些比赛项目。这一天,每家每户都要包粽子以示庆祝,以示对端午节的纪念。端午吃粽子不仅味道好,而且还很有意义!我觉得这样有意义的节日要传承下去!
3.《纪念屈原。
—记事》(文后)。“五月五日,正为端阳节,士大夫都在这一天举行祭奠屈原仪式。一种称为‘竞渡’的风俗也就流行起来了。还有一种风俗也很盛行——吃粽子。粽子有很多种,我最喜欢吃的是煮好之后装在竹筒里的枣子粽子。香甜软糯,别有风味。”于是就有了“五黄”之说。我小时候,也吃过黄米、黄鱼,可是长大后却觉得很少有黄米那样甜的了!还有就是今天要给大家说的粽叶“箬叶”是什么材料做下来的吗?其实并不是用箬叶做,而是用糯米做的,上面雕刻着许多小动物以及小鸟来为他祈福。
4.《端午,一种以精神寄托感情的东西】
当你看见这篇文章时,你一定会被文中写到的:粽子,作为中国人过节最多的食品之一,它象征着中国人对生命最深切的爱与渴望。所以,它应该成为中国人的精神寄托。在传统节日中,粽子代表着幸福和健康的象征。所以它是传统文化的象征,它对中华民族有重要影响。这篇文章在叙述端午节时,我觉得很有味道,端午节本是一个十分具有中国特的节日是端午节本身就包含着中华民族文化象征中的一部分。然而中国传统文化也有着许多与其他传统节日不一样的地方:例如在饮食方面,在风俗习惯方面、在民族精神方面、在精神上等等存在着不一样的地方,但是中华民族文化的精髓都是一个共同之处那就是中华民族有着勤劳、勇敢、智慧而又坚强不畏艰难与挫折的民族精神。
5.《借酒浇愁在古柏下》
作者以诗的形式,写下了一首长诗,其中用了很长的篇幅,用了很多次的描写这首诗,并且还为这首诗专门写了诗跋一篇,来记录这首诗。长诗中有几句,是借酒浇愁。作者在开篇便写道:“这一个新天地来前,我很怕看见我有多愁重啊。酒的滋味,总是让我想起了自己……我还记得,从前和许广平的两首诗:‘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那时却是想哭也哭不出来了;如今呢?自己似乎也老了几岁……”一首
端午节文章诗从两个侧面给人们写了自己孤独无助却又无可奈何的心情:我没有任何本领可以依靠;我既没有一颗爱国心和一颗为祖国抛头颅洒热血;我又没有任何能力去拯救他人。而《古屈原赋》“独怆然而涕下”更是给世人留下了深深的感慨呀!在中国人民心目中,端午节总是一个非常神圣、神秘、令人向往与怀念的节日。端午这种习俗和传说,我们不仅要去了解它,更重要的是要去了解它背后丰富的文化内涵及其中所蕴含着民族精神。
6.《对中国传统节日的失望》
我很佩服鲁迅先生,他一直关注着中国传统节日,也非常了解中国人的一颗爱祖国、爱民族的心。鲁迅先生就是在这样一个复杂的背景下创作了这篇文章。他在文章中说,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很多地方都有自己的节日。在中国历史上出现过许多这样那样的节日,其中又以端午节最为繁盛。这就使我们不得不对中国的传统文化产生一些怀疑。鲁迅先生曾在文章中说过:我们中国人有几千年的文化传统;但是我们中国人没有很好地传承下来!因此对中国的传统节日我们也应该更多地关注,而不是仅仅局限于一些外国人喜欢吃什么。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