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题临安邸创新教案(精选3篇)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题临安邸创新教案第【1】篇〗
《题临安邸》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会认会写“邸、熏、杭、汴”四个生字。指导朗读、背诵全诗并能默写,理解诗句意思。
关于西湖的古诗
2、过程与方法:在听和读中去体会感悟,在合作交流中探究。在读、唱、舞中巩固加深等。
3、情感与价值:启发理解诗句意思,体会诗歌的思想情感。
教学重点:会背写全诗,并理解诗歌意思。
教学难点:体会诗歌的思想情感。
教学准备:准备好录音、提前预习诗词。
教学安排:一课时。
课前组织:齐唱《中华民谣》
一、 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一曲《中华民谣》,感叹的是“青山依旧,人却已去”,唱尽了“时光匆匆,岁月流连”,作词者引用了一首古诗中的的原句?那是——山外
青山楼外楼(学生答)。
二、新课学习:
(一)作家简介:
师:对,这是哪首诗里面的呢?——《题临安邸》(教师随着学生的回答出示课题)并继续发问,那是谁写的啊?——(林升)板书。
师:谁来说说林升是个什么样的人?
(据学生回答,教师板书:林升:字梦屏,南宋士人,擅长诗文。)
(二)生字指导:
师:看来同学们都做好了预习工作。同学们能写吗?
生:“能”
师:“我也相信大家能,其实不妨告诉大家一个秘密——我也能。我已经提前写好了这首诗,现在我请一位同学来帮我评改一下”
请一位学生指出教师的错字。教师引导其实这几个字就是我们今天这首诗要掌握的生字。请拿出课堂笔记本,跟我一起来写下。边拼边写。之后请学生说一说查资料的情况。组上词语。拿出声音男女交换拼读。
邸、 熏、 杭、 汴
( 时间估计:5分钟设计目的:主要是解决生字问题)
(三)疑难攻关:(写作背景、全诗译文、中心思想、关键解析)
师:下面请同学们听一段关于此诗的语音介绍。之后结合你的对本诗的预习,来说一说你对本诗中心思想的理解和不解之处。(另听到诗人朗读诗的时候,请同学们不妨小声跟读一下)
(时间:5分钟)
1、中心思想分析:
学生甲:通过预习以及刚才的语音介绍,我明白了——全诗的中心思想:
——全诗写了西湖美景及权贵丑态,来表达了诗人对当时权贵们的无比愤怒和对国家无穷忧虑。
学生乙:……
师:我们暂且不说对与否,要理解这首诗,自然得先译好这首诗,再结合历史背景才能做到。我们先请一位同学来说一说,你对这首诗的翻译。
教师明确:译文:重重叠叠的青山,重重叠叠的高楼,西湖的歌舞何时才能停止?暖洋洋的春
风把权贵们吹得醉醺醺的,竟把杭州当成故都汴州。
师:译得不错。这首诗的语言比较直白。但不结合历史背景来理解,是不能够知道作者所要表达的情感的。在语音介绍里面就对历史背景作了表述。那刚才的同学所说的中心思想,你们同意吗?
写了西湖美景,美在青山外有青山,美在高楼林立,美在歌舞,美在暖风。一切美得让人沉醉。美得让人回到了北宋的故都。
写了权贵丑态,丑在他们忘记了国愁家恨,连皇帝都忘记了自己的父亲,自己的兄长还被俘在金国,只知道享乐,不顾国之发展,不顾民之安危。
美与丑形成了鲜明的对比。突出了表过了诗人无比的愤怒——西湖歌舞几时休?和无穷的忧虑——直把杭州当汴州。怒在这些权贵们不顾国顾民,只顾自己,忧在国之安危,民之安危。
(时间:5分钟)
2、重点疑难问题集锦:(那同学们的问题呢?教师对学生提出问题作出圈画,没提出来的由教师提出来让学生帮解)
(1)、诗题的意思是什么?:写在临安旅店墙壁上的诗
(2)、 “几时休”意思是在问谁?——责问统治者:骄奢淫逸的生活何时才能停止?言外之意是:抗金复国的事业几时能着手?又何时能开始?
(3)、“暖风”指什么? —— 一语双关,既指自然界的春风,又指社会上淫靡之风。正是这股“暖风”把人们的头脑吹得如醉如迷,像喝醉了酒似的。
(4)、这里的“醉“和“喝醉酒”的“醉”是不是一样
不一样。“喝醉酒”是醉了还会醒过来,只是偶尔的,而这里的“醉”却是天天如此,永远也醒不过来的。)
(5)、为何用“熏”不用“吹”:因为这风里夹杂的是浓浓的统治者,权贵们的苟且偷安,纵情声,淫靡之味。让清醒的人们及老百姓们受不了。用吹,则没有这种感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