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生心理发展的规律和特点
   
初中生正处在青春发育的初期,随着生理的发育,心理也开始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总的来说,他们在半成熟与半幼稚.独立性与依赖性,自觉性与冲动性等错综复杂,矛盾交织,内心激烈震荡中寻求着心理的平衡和健康发展。家长和老师应当按照他们心理发展的规律和特点,有的放矢地进行心理教育和心理辅导,使他们顺利地度过青春期心理的过渡期,成长为具有良好心理素质和健全品格的一代新人。
    在这个由幼稚的儿童向成熟的社会人的转化过程中,他们的心理过程将发生一系列的变化,既有充溢着丰富内涵的规律性的共同点,也有颇多的力具鲜明个性化彩的独特点。以下,我们就分别从初中生心理发展的一般规律和初中各年级学生主要的心理特点作一些分析,供家长们学习参考。
    首先,我们来探讨初中生心理发展的一般规律:
    1.顺序性:少年期的心理如同他们的身体一样是按照一定规律有顺序地发展变化的这是一
个由低级向高级、从量变到质变的连续不断的发展过程,是一个无法改变或停滞的自然发展过程。例如,他们的思维活动列从儿童期以形象思维为主而逐渐转向青少年期的以抽象思维为主;他们的记忆力也从以前主要靠机械记忆而发展到意义记忆。在这个时期,孩子们的注意、感觉、知觉、记忆、想象、思维、情绪、意志、性格、能力等都在循序渐进,适时地给他们提供丰富而生动的学习和活动,将极大地有利于他们心理的成熟与发展。
    2.稳定性:就是心理的发展具有一定的规律性和系统性,在任何情况下,都不可能越过这个阶段或者任意改变其发展顺序。这种稳定性还表现为,无论在什么时代、什么地区、什么社会形态以及什么民族中,青少年的心理特征都具有一定的普遍性和共同性。可以这样讲,全世界的初中生在求知欲、好奇心、成人感以及对两性问题所产生的朦胧和疑惑感等方面有着许多相似之处,尽管在涉及的深度、范围上存在一定差异。熟悉和了解初中生心理发展所具有的这种稳定性,对家长有效实施家庭教育会产生很大的帮助。
    3.可变性:是指在某种环境和条件的影响与支配下,初中生的心理过程的发展程度和速度会发生某些变化,从而使他们的个性心理特征和个性倾向性发生较大的变化,形成个体心理素质上的差异。这种可变性,主要是受社会、家庭和学校教育条件的变化,受学生本人生
理发育和主观能动性等因素而造成的。主要特征在程度上表现得或比较鲜明,或比较模糊;在速度上可能快些,或者慢些;在出现的时间上有的早些,有的则晚些,有的经历时间较长,有的则较短。家长们可以清楚地看到,今天的中学生和50年代的中学生在心理和生理各方面都有了较大的变化。   
    4.差异性:主要是指同龄学生中,个体心理素质的差别。这种差别的存在是客观的,也是必然的。首先,每个学生的主客观条件不同,他们生长于不同的家庭,有着不同的父母和亲朋好友,他们的居住环境也不同,许多年的幼儿园与小学生活已给他们一种特定的角影响,还有遗传基因上的差别,个人努力程度的不同等等。这些众多的主客观因素必然导致他们心理发展的不平衡、不协调,造成心理过程的不一致。但是,从社会学的角度去考察,正由于人的个体差异的存在,才使社会发展更加协调。
    接着,我们再根据初中各年级学生的特点,来比较详细地分析一下他们主要的心理特征:
初中生学习计划    1.初一学生的主要心理特征
    初一学生随着生理发育的到来,心理也开始进入较快的发展期,他们开始感到自己有一种“成人感”,但还具有一定的幼稚心态,可塑性极大。他们所表现出的主要心理特征是:
    ①上进性强,可塑性大
    初一学生刚刚离开小学的校门,面对中学校园新的环境、新的老师、新的课本、新的同学,他们心中充满着全新的感觉。他们看到自己长大了,成了中学生;他们接触到了许多小学时从未接触过的新鲜事;他们开始有了许多美好的愿望,原来优秀的学生希望自己在中学里能够保持荣誉,原来后进的学生希望在新的环境里迎头赶上成为好学生。这个时期,他们的上进性和可塑性都很大,是教育的“黄金时机”。家长要抓住孩子的这个“黄金时机”,不失时机地帮助孩子确立目标,制订计划,提出明确要求,矫正不良习惯,塑造一个新的形象。
    ②精神压力小,剩余精力多
    现在初一的孩子,生活上没有任何的负担和压力,学习上初一课程也不是十分的紧张,刚经过小学毕业班的紧张考试.头脑里确实有一种轻松一番的感觉。因为,考高中还有三年呢!真是“少年不知愁滋味”。所以,这个时期的孩子,精神压力很小,剩余的时间和精力却较多。据了解多数初一孩子,他们课余或节假日的时间大多是用来玩乐,有些初一的男孩子还整天喜欢吵吵闹闹、蹦蹦跳跳。他们对珍惜时间的概念还不很强烈。由于没有什么心理负担,许多宝贵的时间也就在无影无形之中自自流失了。家长应当注意引导孩子把宝贵的时间
用好,让他们多读一些优秀的课外读物,参加一些有益的科技、文体、写作等兴趣活动和公益劳动,积极进行一些体育锻炼等,指导他们增强体质、拓展知识面、掌握一些必要的劳动和制作技能,为他们今后的健康发展打好基础。决不要放任自流,课余时间随便他们到社会上去玩耍、交友,一旦交上坏伙伴,上当受骗做了坏事,会遗恨终身的。
    ③好奇性强,求知欲旺
    初一学生面对中学里的一切都感到新鲜、有趣、好奇,高大的教学楼、标准的操场、宽敞的教室、现代化的实验室、丰富的藏书和闪光的校徽,一切都在激发起他们的好奇心与求知欲。这时的孩子几乎什么都想问问,什么都想试试,什么都想知道,其热情、其劲头、其需求几乎形成一个高峰期。家长要充分利用孩子的这种热情,因势利导,加强教育。家长可以经常带孩子去图书馆看看书,参观参观博物馆、艺术馆,让他们参加一些有益的社会活动,给他们多买些优秀书籍,或者教他们做些航模、船模等,还可以鼓励孩子自学一些学校没有开设的课程,或者学习书法、绘画、摄影等。切莫只顾自己上班和娱乐,或者于脆下了班就搓麻将、跳舞、喝酒,把孩子扔在一边不管。要知道,一旦坐失良机,等孩子学坏了再管就后悔莫及了。
    2.初二学生的主要心理特征
    初二是一个重要的转型期,孩子们在这个时期开始有比较明显的分化与突变。有些学生,由于家长和老师全面关心,成长较快,进步显著,变得非常懂事;有的学生,则缺少家长和老师的关心,自己又不知如何对付面临的各种矛盾和问题,结果在不知不觉中逐渐退步,以至掉队,个别人甚至误入歧途。因此,这个时期家长要特别重视孩子的思想和心理变化,及时而耐心地进行心理指导,帮助孩子渡过这个心理的转型期。
    ①心理转型,思维成熟
    初二学生的生理发育逐步成熟,心理也进入了突变阶段。初一时的大多数孩子都好胜争强,乐于表现自己,例如,上课为了争个发言的机会,会把手举得老高老高,嘴里还会情不自禁地喊着“我来,我来”,而初二学生这种现象就明显减退了。他们开始含蓄起来,思想也逐渐成熟,心中想的话也不愿意随便告诉别人。还如,初一学生在情感的表达上基本是喜怒哀乐常形于,情感的文饰甚至伪装几乎是不可能的,而初二学生则开始有较丰富的心理活动,情感的表达也不再那么直接了。更重要的变化,是他们的思维方式和智力活动有较大发展。初二学生经过一年的由小学生活到中学生活的转变,学科内容更加丰富、深奥,数学以
大量的平面几何证明题为标志,并新增了物理学科,他们的抽象逻辑思维经多年积累已出现质的飞跃,并开始从经验型的抽象逻辑思维转向理论型的抽象逻辑思维。随着思维方式的转型与完善,他们对问题的思考已有了一定的深度和广度,对身边的事物有了自己的见解,对老师和家长的迷信和盲从明显减少,思维的批评性、独创性得到较大发展。这种心理的转型和思维的成熟,不仅对他们继续学习更系统、更深奥的文化课程提供了一定的智力基础,也为他们观察社会,认识生活,理解人生提供了条件。
    ②情感发展,交友旺盛
    心理学家们认为,人的一生在情感方面发生剧烈变化的是在少年期,特别是少年期的后期,即初二、初三时期。从生理上讲,脑下垂体释放的一种激素既能促使人体的生长发育,又易于引起人的高度兴奋。所以,这个阶段的孩子最不容易控制自己的感情。从心理上讲,这个时期的孩子各种各样的需要日益增长,但由于他们涉世不深,思想水平较低,认识上必然具有某种程度的片面性和局限性,因而有些需要常常是不合情理的。社会和家庭也不可能满足他们的全部需要。这样,他们经常处于内心矛盾的冲突之中,当自己的某种需要得到满足,或得到成功时,他们就异常高兴。反之,就陷入悲观苦恼的状态中。这就是初中生情感
表露呈两极性,即一会儿冷,一会儿热,一会儿强烈,一会儿平静的生理和心理根源。初二学生尤其表现得明显。另外,初二的孩子最容易交朋友、结团伙,这时是交友的旺季。分析其原因:一是这个年龄的孩子已开始摆脱父母的监督和管束,他们的活动圈子大了,并且已具备一定的活动和社交能力。二是他们不再事事迷信和依赖家长,许多知心话不愿向父母直说,更愿意给同龄伙伴倾诉。三是学校生活比较单调,总缺少表现自己个性、特长的机会,希望在同伴中露一手。四是初二学生升学问题还不十分紧迫,压力也不是很大,他们还可尽情地玩乐一番。五是由于老师、家长对他们缺乏理解,使他们更希望在同龄朋友中寻知己。可是,他们在交友中往往重义气、讲私情,用钱上互相请客,错误上互相包庇,朋友吃了亏往往是不分青红皂白就拔刀相助。这样很容易犯错误,甚至会违法犯罪。家长如果不加强教育,马虎大意的话,后果将不可设想。   
    ③成人感和独立意识增强   
    初二学生对中学已很熟悉,对小学已经疏远。他们觉得自己已经长大成人了,强烈的成人感和独立意识成为他们重要的心理倾向。他们希望做成人做的事,极力表现出成人的作风和气魄;希望别人把自己当作成人看待,渴望得到别人的信任和尊重;愿意承担艰苦的任务等
等,这就是成人感的出现。同时,他们逐渐清楚地认识到自己已经长大,以及作为独立“自我”的存在与作用,他们开始将部分注意力转向内心世界,青春期特有的闭锁心理也在这个时期明显地出现了。主要表现是,自己的事情不愿意让别人知道,有话不愿意对父母和老师讲,出现孤独感,寡言,给自己的抽屉上锁,写日记,寻自己的知心朋友;渴望独立,对问题有自己的看法,遇事自作主张,不希望成年人干涉;喜欢独出心裁,发表自己的见解;喜欢争论,甚至有时会固执己见。家长面对孩子长大成人,不要有任何的失落感,应该积极和孩子沟通,在增进理解中实施有效的家庭教育。   
    3.初三学生的主要心理特征   
    初三学生的生理发展已基本接近成人水平,特别是性器官和性功能都已趋向成熟,许多孩子已具有正常的月经和遗精,对两性问题的了解也逐渐清晰。另一方面,他们又面临紧张的升学竞争,理想、前途问题也日益摆到了他们的面前。这个时期学生的心理发展又出现新的变化,而且把握也更有难度。正像电视连续剧《十六岁的花季》中唱的那样:“十六岁的秘密装满沉沉的书包,十六岁的日历写满长长的思考,十六岁的眼睛飘出绿的旋律,十六岁的心灵透出梦幻和烦恼。”其实,这歌声正唱出了初三学生的心声。
    ①编织理想,注重形象
    孩子们在初一、初二时也有自己的理想,也会对未来生活有憧憬,不过,那大多是些具体形象,心中把某个科学家、英雄人物作为自己追求的目标。这是低层次上的理想,且富有浪漫的彩。初三孩子,他们面临着日益迫近的升学或就业问题,心中开始脚踏实地地为自己编织起理想的蓝图。他们会在班里暗暗给自己排队,估量自己能考什么样的学校还是直接就业;他们会打听各种有关的信息,分析和比较各类学校的特点和对自己今后发展的意义等,以便作出恰当的选择;他们还会在文化学习方面作一次拼搏,因为他们已懂得分数对他们前途所具有的作用。当然,这并不是我们党和国家所倡导的青少年应该树立的远大理想的全部内容,而仅仅是职业理想。但是,这种理想的编织意味着他们心理的成熟。同时,这些学生已注重起自己的声誉和形象,极力关注自己在别人心目中的地位。外界对他们有什么反应,有什么评价,他们都特别敏感。家长应当很好地利用孩子这个阶段的心理特征,一方面积极引导孩子确立正确的理想、前途,指导他们树立起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另一方面,要加强对他们人生修养方面的教育,让他们懂得人在社会交往中的基本准则和礼貌礼节等,帮助他们塑造完美的人格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