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病句分类解析
定义:病句通常指那些表达有毛病的句子。
原则:修改病句要遵循“尊重原意,能改不删,能添不去”的原则。
病句中常见类型分类解析及修改指导:
1.用词不当。
例:中华龙鸟化石的发明是解决鸟类起源问题的新曙光。
练习:⑴莱特兄弟发现了飞机,实现了人类飞上天空的梦想。(改法:将“发现”改为“发明”)
⑵科学家根据观察到的现象,思索事物发展的规律。(改法:将“思索”改为“探索”)
⑶我们怀着兴致勃勃的心情来到了山脚下。(改法:将“兴致勃勃”改为“激动”或“兴奋”)
⑷杨靖宇轻视地看着得意洋洋的日本军官。(改法:将“轻视”改为“轻蔑”)
⑸大家的眼睛都集中在了舞台上。(改法:将“眼睛”改为“目光”。)
⑹红军长征时期的生活非常艰巨。(改法:把“艰巨”改为“艰苦”。)
⑺农民们在山坡上种了许多欣欣向荣的树木。(分析:“欣欣向荣”用得不当,改为“郁郁葱葱”。)
2.句子的前后数量不匹配。
例:“龙门石窟”是我国的四大石窟。
分析:本句话中“龙门石窟”是一个,而后面是四个,前后不匹配。应改为“四大石窟之一”。
练习:⑴《水浒传》是我国的四大名著。(改法:在“名著”后加“之一”)
⑵洞庭湖、潘阳湖是我国的五大淡水湖。(改法:在“淡水湖”后加“当中的两个”)
⑶成功举办过奥运会的国家是我国。(改法:整句改为:我国是成功举办过奥运会的国家之一。)
⑷太阳系的八大行星是地球。(改法:整句改为:地球是太阳系的八大行星之一。)
小学生学习报3.语序颠倒、不合逻辑或违背常理。
例1:小明改正并认识了自己的错误。
分析:本句话中“改正并认识”属于次序颠倒,应改为“认识并改正”。
例2:居里夫人这个名字对于我们是不陌生的。
分析:本句属语序颠倒,应将“居里夫人这个名字”与“我们”换位,变成:我们对于居里夫人这个名字是不陌生的。
练习:⑴气象员记录并观察了今天的天气情况。(改法:把“记录并观察”改为“观察并记录”)
⑵这次大会通过并审议了温总理的《政府工作报告》。(改法:把“通过并审议”改为“审议并通过”)
⑶大家通过领会,深入学习了上级精神。(改法:整句改为:大家通过学习,深入领会了上级精神。)
⑷用心思索,谨慎作答和认真审题是取得好成绩的关键。(改法:整句改为:认真审题,用心思索和谨慎作答是取得好成绩的关键。)
⑸数学对小明最感兴趣。(改法:把“数学”与“小明”位置互换。)
4.词语搭配不当。
分析:“提高了知识”属于词语搭配不当,应改为“增长了知识”,也可以改为“提高了认识”。
例2:多读课外书,可以有效地增长知识和写作水平。
分析:本句的问题出在“增长知识和写作水平”,这是典型的“一配二”错误,因为“知识”可以“增长”,“写作水平”却不能用“增长”而只能用“提高”。所以,应改为“增长知识和提高写作水平”。
练习:⑴通过应用先进的农业科学技术,香蕉的产量和质量都得到了提高。(改法:后半句改为:香蕉的产量增加、质量提高。)
⑵同学们用敬仰的目光注视并倾听着航天英雄的报告。(分析:错在用“注视”一词“一配二”。改法:整句改为:同学们用敬仰的目光注视着航天英雄,倾听着他的报告。)
⑶这个月,我校开展了“创建高效课堂”的高潮。(分析:“开展高潮”是错误的词语搭配, “开展活动”,“掀起高潮”,才是正确的词语搭配,所以,本题有两种改法:其一:将原句中的“高潮”改为“活动”;其二:将原句中的“开展”改为“掀起”。)
⑷妈妈工作勤劳,受到了大家的一致好评。(分析:问题出在“工作勤劳”,正确的说法应是“工作勤奋”,所以属词语搭配不当。不过,看作第一类的“用词不当”也行。改法:把“勤劳”改为“勤奋”。)
⑸雷锋同志一直坚持艰苦朴素的好作风。(分析:“作风”用“保持”更好,本句属轻微的搭配不当。改法:把“坚持”改为“保持”。)
⑹通过一个月的野营训练,我的好习惯和生存技能得到了提高。(分析:错在用“习惯”“生
存技能”和“提高”一词“二配一”。改法:下半句改为:我的好习惯得到了培养,生存技能得到了提高。)
⑺昨天,我在家写了一篇作文和一幅图画。(这个,改法还用我说吗?)
5.意思重复。
例:研讨会上,我首先第一个发言。
分析:“首先”与“第一个”存在意思上的重复,须删除其中一个,删哪个都行。
练习:⑴我们怀着兴奋的心情兴高采烈地来到了海边。(改法:“怀着兴奋的心情”与“兴高采烈”任意删掉一处。)
⑵这次春游,我们班的同学差不多大部分都参加了。(改法:“差不多”与“大部分” 任意删掉一处。)
⑶我们即将就要小学毕业了,心里既高兴又怅惘。(改法:“即将”与“就要” 任意删掉一处。)
⑷他一直始终坚持清早起来跑步。(改法:“一直”与“始终” 任意删掉一处。)
⑸我家新房的房间非常宽敞得很。(改法:两种:1.删掉“非常”;2.删掉“得很”。)
⑹妈妈助人为乐的行为受到了大家众口一词的一致称赞。(改法:删掉“众口一词”。)
6.句子成分残缺不全。
例1:参加了消防演练,提高了应对突发火灾的能力。
分析:谁参加了演练,没有说清楚,按句子成分分析,属缺少“主语”。修改的要点是加上“主语”,可在原句前加上“我校同学”。
但需要注意的是,句子中通常有一种“无主句”,似乎没有主语,实际上要么是不需要,要么是主语暗隐在句中,小学生知识有限,难以分辨,但这类句子并不是病句,当然也无需修改。这类句子从内容来看多是禅述某种道理的,很多名言警句、格言、谚语或标语口号属于这种情况,切记不能把它当病句。下面举一些这样的句子:
1:开展体育运动,增强人民体质。 2: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3:心急吃不得热豆腐。
4:只有努力学习才能取得好成绩。 (以上这些句子都不需要加上具体的“谁”。)
例2:我班同学争先恐后地“献爱心”活动。
分析:按句子成分分析,本句属缺少“谓语”,须在“争先恐后地”后加上“参加”,才能使句子成分齐全,句意通顺。
例3:同学们兴致勃勃地参加了。
分析:同学们参加了“什么”,没有说清楚,按句子成分分析,属缺少“宾语”。修改的要点是加上“宾语”,可在“参加了”后添上“演讲比赛”或“春游”,只要是符合文意的活动都可以。
练习:⑴没有吃完饭,就匆匆忙忙地赶往学校。(改法:在原句前加上“人物”,如“小明”、“李红”、“我”,“大家”等均可。)
⑵小明积极地演讲比赛。(改法:在“积极地”后加上“参加”。)
⑶奶奶无微不至地照顾。(改法:在“照顾”后加上人物,如“我”、“小明”等。)
⑷我们从小要讲卫生的好习惯。(改法:“讲卫生”前加上“养成”。)
⑸校园里到处洋溢着欢乐。(改法:在“欢乐”后加上“的气氛”。)
⑹经过这次活动,使我受到了深刻的教育。(改法:两种,1.删掉“经过”二字;2.删掉“使”字。)
7.指代不明。
例:小明和小刚一起去买文具,他的钱不够,他就借了十块钱给他。
分析:本句中的“他”到底是谁,读者感到一头雾水。应交代清楚,如:小明的钱不够,小刚就借了十块钱给他。
练习:小刚和小明不知为何事起了争执,他首先打了他一拳。(改法:下半句改为:小明首先打了小刚一拳。)
8.自相矛盾。
例1:他把两件新旧毛衣都捐给了灾区。
分析:到底是两件新毛衣还是两件旧毛衣,其实本意应是一新一旧,但说法不妥当。应改为:他把一新一旧两件毛衣都捐给了灾区。
例2:这个村的村民基本上全部参加了新农保。
分析:“基本上”与“全部”有矛盾,不能并存,只能按实际情况保留一个,若实情是百分之百,则用“全部”,若实情是绝大多数,则用“基本上”。作为试卷上的修改病句题,学生当然并不知道实际的具体情况,所以只要任意删掉一处就行。
例3:好的心态是考场上能否正常发挥水平的保证。
分析:本句中“能否”一词多余且造成语意的矛盾。改法:删掉“能否”。
练习:⑴参加比赛的同学差不多全部到了。(改法:整句改为:参加比赛的同学到的差不多了。)(或只删掉“差不多”,其他部分不变。)
⑵今天的天气特别晴朗,万里无云,只有西边的天空还飘着一些白云。(改法:将“万里无云”改为“天空中云彩很少”,其他不变。)
⑶今夜明月当空,繁星点点。(分析:这个不合自然规律,“月朗星稀”嘛。改法:“繁星点点”改为“只有几个星星还在天边闪烁”。)
⑷是否有坚强的毅力是事业成功的关键。(分析:本句中“是否有”三个字多余且造成语意的矛盾。改法:删掉“是否有”三字。)
⑸六月里,春风拂面吹过。(分析:六月里,还“春风”,真是脑瓜进水了,一点季节概念都没有。改法:把“春风”改为“风儿”。)
9.关联词语使用不当。
例:鲁迅先生如果爱惜自己的时间,就从来不浪费别人的时间。
分析:根据语意,这里应是递进关系,关联词语该用“不但……而且……”,改法:把“如果”换成“不但”,“就”换成“而且”。
特别提示:修改这类病句必须先依据语意确定前后句之间的关系,如:假设、因果、条件、递进等,然后更换关联词语,有的句子还要作相应的调整,不是换光一下关联词那么简单。如下面练习中的⑵小题,不能把“就”字换为“但是”就万事大吉,因为这时句子仍不通顺。
练习:⑴妈妈不但帮助了村里的孤寡老人,而且受到了广大村民的好评。(改法:把“不但”改为“因为”,“而且”改为“所以”。)
⑵小明只要取得了好成绩,他从来就不骄傲。(改法:整句改为:小明虽然取得了好成绩,但是他从来不会骄傲。)
⑶下学期你因为努力学习,所以取得了很大进步。(分析:若是“上学期”,本句表述还算通顺,不算病句;但“下学期”的话,还没到来,所以这里只能是假设关系或条件关系,关联词语用“如果……就……”或者“只要……就……”,整句改为:下学期你如果(或只要)努力学习,就能取得很大进步。)
⑷小明成绩优异,因而他学习努力(改法:将“因而”改为“因为”。)
⑸因为学会了,所以应该在实践中加以应用。(改法:“因为”改为“既然”,“所以”改为“就”。)(若用“如果……就……”则不太好。)
10.错误使用多重否定句。
例:这么多精彩的画卷,无不使人不感到赞叹。
分析:“无”字是一层否定,还有两个“不”字,成了三重否定,比双重否定句多了一重否定,应删掉“感”字前的“不”字。
特别提示:1.汉语中表示否定意思的除了“不”字外,还有“否”、“无”、“非”、“并非”、“勿”等词,要留心它们在双重否定句中的使用,以免造成“三重否定”而导致病句。 2.有些句子本应是否定句,并不需要“双重否定”,这时用了反而不对。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