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04 地质地貌
(2022·安徽合肥·一模)研究地层是人类了解地质历史的主要途径。下图示意某地区的地质剖面。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下列四个岩层中相对较老的岩层为(     )
A.①    B.②    C.③    D.④
2.据图可知该地遭受明显侵的次数为(     )
A.1    B.2    C.3    D.4
3.图示地质剖而没有记录的地质作用为(     )
A.火山喷发    B.岩浆侵入    C.断裂下降    D.流水侵蚀
【答案】1.D    2.C    3.C
【解析】1.根据沉积岩形成的先后顺序,老岩层在下,新岩层在上,可以判断图中岩层形成的先后顺序为④—③—②—①,最老的岩层是位于最下面的④岩层。故D④选项正确,ABC选项错误。所以选D。
2.根据图中岩层接触面状态可以判断,图中地下岩层有两处不整合面,说明该区域以前岩层有两升降运动,再加上地表,该区域遭受明显侵蚀的次数是3次。故C选项正确,ABD选项错误。所以选C。
3.由图可知,图中有一处岩浆侵入形成的岩浆岩,有火山灰,可能有过火山喷发活动,故A选项错误;根据以上分析可知,图中有一处岩浆侵入形成的岩浆岩,故B选项错误;图中没有断层结构,说明该区域岩层没有发生过断裂下降或上升运动,故C选项正确;图中地表有溪流,一定存在流水侵蚀作用,故D选项错误。所以选C。
(2022·福建龙岩·一模)尾闾河道是河流水沙入海的最后通道。自然状态下,黄河尾闾河道(利津以下105KM)频繁摆动、出汊、改道。2002年开始小浪底水库实施调水调沙,显著影响黄河下游及尾闾河道的水沙通量和地貌演变。下左图示意黄河尾闾河道及观测断面,下右图示意黄河尾闾河道不同河段冲淤积强度变化(正值代表淤积,负值代表冲刷)。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4.2002年后黄河尾闾河道从上游到下游冲淤的空间分布特点是(     )
A.冲刷、淤积均增强    B.冲刷、淤积均减弱
C.冲刷增强,淤积减弱    D.冲刷减弱,淤积增强
5.自然状态下黄河尾闾河道频繁摆动、出汊、改道的原因是(     )
①九曲回肠,水流不畅②河道宽浅,过水能力强
③地势低平,泥沙易淤积④水位季节变化大,汛期时河水易泛滥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6.针对目前黄河尾闾河道状况应采取的最合理措施是(     )
A.开挖新河,增加入海通道    B.沿河植树,减少河流含沙量
C.水沙调节,减少泥沙淤积    D.节约用水,提高水资源利用率
【答案】4.D备战高考    5.D    6.C
【解析】4.“正值代表淤积,负值代表冲刷”,结合右图可知,2002-2017年,冲刷强度均为负值,但是从上游至下游,数值越来越接近0,表明冲刷强度减弱,淤积强度增强,D正确,ABC错误;故选D。
5.九曲回肠,水流不畅出现在长江中游河段,①错误;由于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导致黄河含沙量大,到了入海口地区,由于地势低平,水流速度缓慢,河流携带的泥沙容易在河口地区发生淤积,③正确;由于泥沙淤积多,因此河道宽而浅,河道的过水能力低,②错误;黄河下游位于季风气候,降水集中在夏季,因此黄河下游的水位季节变化大,汛期时河流水量增大,水位升高,河水上涨冲破堤坝,出现洪水泛滥现象,从而导致黄河尾闾河道频繁摆动、出汊、改道,④正确;故选D。
6.结合上题分析,黄河尾闾河道频繁摆动、出汊、改道主要是因为泥沙淤积,形成地上河,汛期时河水易泛滥,因此针对目前黄河尾闾河道状况应采取的最合理措施是水沙调节,减少泥沙淤积,C正确;开挖新河,增加入海通道不能改变黄河尾闾河道频繁摆动、改道状况,A错误;泥沙主要来自中游河段,应在中游植树种草,B错误;节约用水,提高水资源利用率对黄河尾闾河道状况影响不大,D错误;故选C。
(2022·湖南邵阳·一模)某河流为黄河一级支流的上游,该地雨季较短,冬春季节风力尤大,受风力和降水的交替影响,河漫滩上的沙丘链宽窄、高低呈季芇性变化。图甲示意该河流上游河段。图乙示意该河段某年L日和M日的沙丘链横剖面。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7.推测L日和M日分别是(     )
A.5月中旬、9月中旬    B.5月中旬、11月中旬C.6月中旬、9月中旬    D.6月中旬、11月中旬
8.图示沙丘链体积近年逐年增长,原因是该区域(     )A.河流含沙量逐年增加    B.畜牧业导致沙地更疏松
C.植被覆盖率逐年下降    D.降水年际变化大且趋少
【答案】7.C    8.D
【解析】7.读图可知,L日以风力堆积为主,M日以流水搬运为主。风力越大,越有利于堆积体形成,沙丘链体积增大;水流量越大,搬运作用越显著,沙丘链体积减小。图中信息显示该地沙地广布,结合“某河流为黄河一级支流的上游,该地雨季较短,冬春季节风力尤大”可判断,该区域应位于鄂尔多斯高原附近,3、4、5月为春季,7、8月份为雨季。图中信息显示,L日沙丘链体积达到该年度最大,应在春季结束,雨季来临之前的6月中旬;夏季降水多,流水侵蚀作用强,经过长时间侵蚀搬运,风积物厚度减少,因此M日沙丘链体积接近该年度最小,应在雨季刚刚结束后的9月中旬。故选C。
8.图中信息显示该地沙地广布,结合“某河流为黄河一级支流的上游,该地雨季较短,冬春季节风力尤大”可判断,该区域应位于鄂尔多斯高原附近。则该地区为季风气候区向非季风气候区过渡的地区,降水季节变化和年际变化大。降水少,雨季流水搬运的沙丘沙少,则沙丘链体积逐年增长,D正确。河流含沙量、植被覆盖率受季节变化、人类活动等多个因素影响,不一定逐年变化,AC错误;该地区沙地广布,生态脆弱,随着我国治沙工作的稳步开展以及当地居民环保意识的增强,植被应得到一定程度的恢复,水土流失也会相应减弱。沙地是否疏松是由沙土本身的性质决定的,与畜牧业关系不大,B错误。故选D。
(2022·广东广州·一模)下图示意昆仑山北坡克里雅河上游海拔2750米处沉积剖面位置和土壤平均粒径。该剖面的黄土是北侧沙漠的同源异相沉积物,风力强弱影响沙漠进退和沉积物粒径大小,剖面所在地干湿状况与沙漠南缘几乎相反。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9.克里雅河上游海拔2750米处沉积的黄土主要来源于(     )
A.塔里木盆地    B.青藏高原
C.准噶尔盆地    D.黄土高原
10.根据沉积物粒径大小,可推测剖面所在地距今3050~2600年间(     )
A.降水偏少    B.夏季风偏强
C.风力偏弱    D.地形雨偏多
11.从沉积剖面64㎝深处至剖面顶部,沉积物有机质含量始终稳定在平均值以上,主要是因为(     )
A.农业活动    B.聚落分布
C.河流沉积    D.寒冻风化
【答案】9.A    10.D    11.A
【解析】9.从材料中我们可以看到克里雅河上游海拔2750米处沉积的黄土与北侧沙漠是同源异相沉积物,故与北侧沙漠有共同源头,皆为风力搬运沉积的产物。克里雅河位于昆仑山北部,其北部的沙漠为塔克拉玛干沙漠,故其黄土的来源应来自此地的塔里木盆地,A正确。青藏高原位于昆仑山南部,准噶尔盆地位于天山北部,黄土高原位于此地更远的东部,与这三地关联不大,BCD错误。故选A。10.从该地黄土与北侧沙漠是同源异相沉积物来看,皆为风力搬运沉积的产物。从剖面所在地距今3050~2600年间来看,其平均粒径较大,风力的强弱影响着沉积物粒径的大小,沉积物粒径大,说明此时风力的搬运更强,风力更大,粒径的来源是来自于北部沙漠,故其风向为由北向南吹动,受昆仑山地形阻挡的影响,北部风在此处易形成地形雨,D选项正确,A、C选项错误。此地位于昆仑山北麓,受夏季风即东南季风的影响相对较弱,B选项错误。故选D。
11.从地表到64厘米深处沉积物有机质含量始终稳定在平均值以上,这说明此处受某种稳定因素影响而出现的变化,农业活动受人类干预的影响,其地表及地下土壤有机质含量始终保持较为稳定,A选项正确。此地仍位于山地地区,该地区的聚落主要分布在出山口的绿洲地区,与此地位置不符,排除B选项。河流沉积受径流量季节变化的影响,其沉积颗粒的大小粒径以及有机质的含量变化较大,并不能始终稳定, C选项错误。从图中可以看到该地位于
寒冻风化山地与干燥剥蚀山地之间,受寒冻风化的影响较小,排除D选项。故选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