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一年级语文《端午粽》教案
小学一年级语文《端午粽》教案篇三
  教学目标:
  1、多种形式巩固生字和词语,会写“真、节”2个生字。
  2、通过图文结合,联系生活实际,了解“箬竹叶,糯米,掀开,剥开,裹着”等词语的意思;积累“青青的箬竹叶,自白的糯米、红红的枣,又黏又甜、美滋滋”等词语。
  3、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学习读好长句子;通过想象画面、体会心情朗读好课文。
  4。能用自己的话说一说粽子的样子、味道等,初步了解端午节包粽子、吃粽子的习俗、来历。
  三、教学重难点:
  重点:
  1、会写“真、节”2个生字。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读好长句子。能用自己的话说一说粽子的样子、味道等。
  难点:
  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学习读好长句子。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用中国传统节日导入新课。
  农历八月十五、正月十五、腊月初八、五月初五分别是什么节?有什么习俗?
  板书课题:《端午粽》
  【设计意图:通过这个活动拓展孩子的知识面,让孩子对我国的传统节日进一步的了解。】
  二、复习字词。
  1、复习词语。
  孩子们你们坐得直,听得认真,我可喜欢你们了,那让我们一起玩个“赛龙舟”的游戏
  出示词语:中间分给带回知道纪念据说端午节
  粽子
  2、句子中复习字词。
  端午节我们总会吃粽子,粽子里面有糯米、红豆、红枣,还有大肉,据说吃粽子是为了纪念屈原
  3、欣赏赛龙舟图片,感受端午节热闹的场面。
  【设计意图:创设“赛龙舟”的游戏,将静态的生字动态化,把字融入词中、句子中再现,且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用游戏的方式复习生字,为课堂营造了一种和谐、宽松、愉快的气氛,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营造师生平等对话的氛围。】
  二、学习第二自然段。
  1、出示粽子图片。
  你看到了什么?并说一说。(粽子、糯米、红枣)
  2、文中是如何描写粽子的?让我们赶快读读课文的第二段,在第二段中一吧。
  多种形式读文。
端午节的粽子
  (1)全班齐读,要求读准字音,不能添字少字。
  (2)师范读,学生评价。
  (3)学生齐读正音。
  3、请在文中把描写颜的意思用横线画出来,你能照样子再说一些这样的词语吗?
  (白白的、红红的、青青的、绿绿的、黄黄的、黑黑的)
  4、看到有青青的、白白的、红红的这些颜,你猜一下这个粽子味道怎么样?(好吃、香、想吃)心情如何?那请你带着这种心情,读一读这一句话。
  5、外婆包的粽子味道到底怎么样呢?让我们赶紧去看看吧!
  (1)生读课文,学生评价。
  (2)师范读课文。学生做动作,说一说你仿佛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
  6、请你说一说又什么又什么的词语。
  【设计意图: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实际生活出发,让孩子感受独处也是一种快乐】。
  三、学习第三自然段
  外婆包了哪些花样的粽子?你喜欢吃哪种味道?吃了粽子心情如何?
  用“美滋滋”说一句话,体会美滋滋地意思。
  外婆把粽子让我们带回家分给邻居吃。你觉得外婆是怎样的一个人?
  【设计意图:减少无效的讲解,增加有效阅读,使学生在大量的阅读实践中培养语感。】
  五、学习第四小节。
  读第四自然段,从中你知道了什么?
  你知道屈原是什么人?人们为什么要纪念他?
  屈原是中国古代伟大的爱国诗人。他积极主张楚国联合齐国抗击秦国,他的意见没有被采纳,反而被罢了官发配到边远的地方。楚国快要灭亡时,农历5月5日这天,屈原投汨罗江*。屈原投江后,楚国人民为了不让江里的鱼虾鳖蟹吃屈原的尸体,就往江里投食物。年复一年,人们为了纪念屈原,每逢端午节那天便用竹叶把糯米饭包起来,做成菱角形的尖角粽子,划着龙船到汨罗江,投到江里祭祀屈原,这就是端午节吃粽子划龙船的来历。
  六、书写汉字“真、节”
  1、观察这几个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2、注意这两个字的笔画顺序。
  3、教师范写,学生书空。
  4、学生在书中描红,然后写一写。
  5、展示书写,讲评。
  【设计意图:认识汉字书写的规律与变化。感受汉字的结构美。】
  七、作业:
  1、推荐阅读课外书《一朵花的童话》中《婆婆路》的片段。
  2、给家人讲一讲关于端午节或粽子的故事。
  【设计意图:本单元围绕“家人”的题材展开描述,推荐阅读《婆婆路》让孩子再次感受家人在一起的快乐,也可以激发学生的读书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