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路遥《人生》中的爱情悲剧
摘要中篇小说《人生》是路遥的代表作之一。文章论述了路遥《人生》中男主角高加林形象,他代表我国改革开放初期新一代农村知识青年。女主角巧珍,是一个内心近乎完美的,感情单纯性格执著的女孩子。但是,高加林最终还是无情地离开巧珍,酿成了一场爱情悲剧。通过对《人生》的解读,进一步去探讨其爱情悲剧的根源。
关键词《人生》;高加林形象;刘巧珍形象;爱情悲剧
《人生》塑造了高加林、刘巧珍等很有光彩的农村青年形象,同时通过这些形象的生动描写,比较准确、深刻地反映了新时期农村生活的面貌。《人生》浓墨重笔写出了加林与巧珍的爱情悲剧,作者不是单纯地从爱情道德角度来评判这场悲剧,而是着眼于社会生活中更深层的矛盾冲突,展现了转折时期城乡交叉的社会矛盾,揭示了重叠复杂的人生纠葛,把新一代农村知识青年的思索、追求、理想、奋争以及他们“先天不足”的弱点和“后天失调”的缺陷一一揭露出来,显现了当代青年崎岖不平然而又充满生气的人生道路,引起了相当广泛的影响。
一、高加林和刘巧珍的爱情悲剧
1.高加林、刘巧珍悲剧
爱情的文章高加林是一个心高气傲的农村知识青年。他虽然是农民的儿子,从来没有鄙视过任何农民,但又从来没有当农民的精神准备。他渴望离开贫瘠落后的地方,到更广阔的天地去生活。他一心向往现代文明生活,民办教师这个职业对他来说还是充满希望的。几年后,通过考试他或许会转为正式的国家教师。在爱情与事业的天平上,高加林始终偏向于事业,所以一旦个人发展有了更好的可能性,他就会抛弃巧珍。从文章一开始,他俩的爱情注定是一场悲剧。
她毕竟是一个农村的文盲,只会讲母猪下崽,不会讲中东、石油能源问题,只会在物质上尽量满足加林需要,而不会在精神上理解加林,她对加林内心一无所知。这种文化程度悬殊的差异,是他们之间很难逾越的鸿沟。交流与共鸣的局限,以及思想认识的落差,最终宣告他们俩爱情故事的结束。
2.爱情悲剧的根源
在当时新旧交替的时代背景下,旧的生活方式已无力限制当代青年新的追求。而同时,追求新的生活前景也不能超越一定的社会历史条件。高加林他不愿当一辈子农民,他觉得到城市才是他施展才华、实现抱负的天地。在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这二者之间,他坚定的选择了前者。尽管我们并不苛求高加林全心全意地建设农村,但她内心深处对农民的社会地位的自卑感,是需要受到谴责的,这也流露出他尚未
摆脱世俗观念的束缚。
高加林接受巧珍的爱是在他最初的理想破灭之后,看起来,他俩恩爱有加,谁也离不开谁。事实上,高加林对待爱情的态度是相当严肃的,或者说他从来就没有很好地投入过。在高加林看来,刘立本之所以打巧珍,还放肆地训斥他父亲,实际上是眼里没他高加林。因此,他决定报复他。他在众目睽睽之下,带着巧珍逛县城,这对巧珍来说无疑是一个大胆的挑战。高加林是对他所憎恨的农村旧道德和庸俗舆论的挑战,也是对傲气十足的“二能人”的报复。他总是把爱情同自己理想事业联系起来,他刚被动接受巧珍的爱情,就暗暗责怪自己,认为这是堕落和消沉的表现。所以,在他离开农村后,他与巧珍爱情的结束也是必然的了。
文化水平的差异,导致精神追求的不一致,因而刘巧珍、高加林就没有共同语言,就没有真正爱情,这也是造成他们爱情悲剧一个重要原因。这种差异与进城与否无关。所以,他们两个人在这场爱情悲剧中都有责任,而不仅是高加林。高加林在爱情的选择上,最终转向有知识有眼光的黄亚萍,而抛弃集中国传统美德于一身的刘巧珍,并伴有一种如释重负之感。他追求的是精神上的共鸣与愉悦,追求的是内外相一的和谐之美。高加林、刘巧珍之间并不是真正的爱情,他们的分开是一种必然。即便是他们结了婚,恐怕也是不幸福的。这样看来,高加林的爱情观并不是像一些人所说的,
是带着浓郁的功利彩。
高加林和刘巧珍的爱情悲剧,包含着双向逆反悲剧内容。一方面是纯朴的人性,与道德规范严重的阻碍
现代人对进步与文明的追求;另一方面,在文明的进化中残酷的背弃依然具有一定社会价值的传统道德,这正是刘巧珍身上所具有的社会悲剧的丰富的内涵。高加林、刘巧珍的爱情悲剧,既是社会悲剧,也是性格悲剧。悲剧的主角是悲剧的牺牲者,也是悲剧的制造者,在他们的身上都有挣脱不掉的悲剧性格。高加林为了实现人生的欲望,不惜出卖良心,当他把刘巧珍推向悲剧深渊的同时,实际上也亲自启动了个人悲剧的序幕。刘巧珍作为当代农村女性,却缺乏应有的对自我价值的追寻,在对高加林的倾慕中,由于情感的过分倾斜,最终导致为主体意识的失落。高加林、刘巧珍的爱情悲剧,都含有一定的命运悲剧彩,主人公最终都没有逃脱悲剧的制裁。这些爱情悲剧真实地反映出历史前行的艰难与痛苦,表现出作家的清醒与冷静,以及在一声苍凉的感叹中主动承担人类苦难的悲壮情怀。
二、结语
《人生》中的人物形象,如高加林、刘巧珍都有很强的代表性,尤其是高加林形象,概括了极大的思想深度和丰富社会内容。人们在他那里看到现实中的重要矛盾,也看到自己的期望与渴求。年轻人对待爱情的方式,不仅是他们在
各自人生道路上踏出的第一步,而且很大程度上,再现了他们的思想风貌。
作为一个正直的年青人,我们应该正确对待理想和现实生活,在生活的岔道前不要张慌失措,甚至迷失方向,应该正视社会上存在的种种矛盾,让阳光照亮生活的每个角落。《人生》正是这样一部作品,它
凝聚着作者对人的社会价值和人生意义的深刻思考。通过对高加林、刘巧珍爱情悲剧根源的探究,将有助于我们正确看待他们在人生道路上追求的进步意义,以及他们在追求过程中所出现的某些道德失误,予以警示后人。
参考文献:
[1]雷达..路遥研究资料[M].山东:山东文艺出版社,2000(05).
[2]马一夫.路遥纪念集[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7(11).
[3]路遥著.人生[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6(1).
[4]刘玉霞.试论路遥小说世界的内在矛盾性[M].新疆:新疆大学出版社,200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