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架式教学在小学三年级习作上的应用
摘要:习作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不折不扣的重点和难点,尤其三年级,是整个小学阶段习作教学的起始年级,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根据三年级单元习作编排的内容,提出“支架式教学”,探索其呈现方式和活动设计,为激发学生的习作兴趣、锻炼习作技能提供借鉴。
关键词:支架式教学 单元习作
为了让学生体会习作的乐趣,愿意与他人分享习作的快乐,统编教材从三年级起,在习作版块上作出了重大的突破,最为显著的就是出现“习作支架”。习作支架的出现,让学生明确习作的主题,知晓习作的要求,掌握习作的方法,以此获得习作技能,提高习作素养。
一、解读助力系统,认识呈现方式
“习作支架”,就是在习作过程中,教材根据学生最邻近发展区提供的学习“脚手架”。即教材以导语、情境图、范文、思考题等作为习作支撑点,为学生搭建习作台阶,循序渐进地引导学生进行单元习作,形成习作技能。
1、例文支架:这是习作教学的常见手段,就是用例文来指导学生写作。如三年级上册第一次单元习作“猜猜他是谁”。这是学生第一次接触习作,因此教材以“我们来做一个‘猜猜他是谁’的游戏吧!”作为习作的导入,调动学生写的欲望。大部分学生都选择介绍身边熟悉的一个同学,所以如何写清楚该同学的主要特点呢?就存在一定的难度了。为此,教材出现了例文支架,为学生提供了四个片断,分别是“他的头发黑而硬又短,跟小刺猬很像。”“他爱笑,时而挤眉微笑,时而哈哈大笑。”“他乐于助人。有一次我考试很差,心情很糟糕,他静静地陪着我,听着我诉说”“他最擅长打篮球,不管烈日当空,还是严寒酷暑,都会看到他活跃的身影。”在这些支架的引导下,学生清晰地知道可以从“外貌、性格、爱好、品质”等方面进行思考,搜集素材,而且从第三个片断中,学生也明白“如何围绕中心句把意思写清楚”。这对于刚从二年级写话过渡到三年级习作的学生来说,提供了拐杖,大大降低了难度。
2、程序支架:就是围绕既定的习作任务,提供具体的行动指南。如三年级上册习作三“我来编童话”,这是一篇想象习作,虽然三年级学生已阅读过不少童话故事,有一定语言储备量,但要自己新编一个童话故事也是不容易的,因此教材搭建了程序支架。首先提供了以下词语,分别是“啄木鸟、冬天、森林超市”“玫瑰花、星期天、小河边”。因为每组词语中都有主角、时间、地点等提示信息,教师可以设计以下问题引导学生思考:故事有哪些角?他们
之间可能发生什么事?故事的结局会是怎样的呢?以一个个鲜明的问题,由浅及深,引导学生联系已有知识创想新故事。这就是程序性习作支架,重在引导学生梳理和选择习作素材,进行布局谋篇,规划习作。
3、问题支架:以问题的方式,指导学生组织材料形成单元习作。如三年级上册习作七“国宝大熊猫”,教材向学生提出了五个问题,分别是:大熊猫是猫吗?大熊猫生活在什么地方?大熊猫身上为什么只有白和黑两种颜?大熊猫喜欢吃什么?大熊猫为什么被视为国宝?学生在解决问题的同时,把相关系的资料有逻辑地归并在一起,就能顺序完成本次的单元习作。
4、图画支架:以图画的方式唤醒学生的记忆,引导他们从生活事例中进行选材。如三年级上册第八单元“那次玩得真高兴”提供的那几幅图,重在启发学生回忆玩得高兴的事,可以是与小伙伴玩过山车,可以是和父母游览动物园,也可以是跟爷爷在河边钓鱼,还可以是跟着哥哥去骑自行车。这种把抽象思维图像化、立体化的做法,动态地呈现出学生选材与构思的过程。
综上所述,统编版教材在习作版块上更重视教“习作知识的运用”,因此教师要充分解读该版块的一字一句,一图一文,把“隐匿”在教材中的习作支架挖掘出来。借助习作支架进行引领
、点拨,使学生体会到习作的乐趣,喜欢习作,习得技能。
二、搭建习作支架,形成活动设计
习作支架的出现,一方面为学生提供学习助手,指明习作的思路;另一方面为教师提供教学抓手,把准习作的指导。笔者基于三年级统编教材,结合国内外已有的研究经验以及自身的教学实践,探讨了常见的习作活动设计。
1、叙事——滑栏法
叙事性习作是小学最重要的习作范畴,要想把事情写得清楚,可运用“滑栏法”这一活动设计。“滑栏法”是美国创造专家帕内斯提出的,就是先确定故事的要素:时间、人物、地点、起因、经过、结果,然后在列表分栏上填写关键信息,最后用尺子在表上上下滑动。滑到哪一栏,就根据该一栏的关键信息想象故事内容。如三年级下册习作三“中华传统节日”:选一个传统节日,写一篇习作,可以写在过节时印象深刻的事,也可以写在开展活动过程中有趣的发现。根据以上信息,引导学生进行组合、加工,形成下图,为建构故事作好铺垫。
时间
地点
人物
起因
经过
结果
除夕
家里
我们一家人
迎新年
贴春联 吃团年饭
抒发情感
有趣的发现2、写景——三维描写法
“三维描写法”就是把景物立体化、形象化,以三个维度的描写方式,让读者有如亲身经历一样。如三年级上册习作六“这儿真美”:在我们身边有不少美丽的地方,花园、田野、河畔、稻田……都各有特。请选择其中印象最深的一处介绍给别人吧!”这是学生第一次写景物,如何指导学生把景物的“美好”写清楚呢?
第一维“有什么”:选定要写的地方,把该地方的主要景物按顺序列举出来。
第二维“怎么样”:运用眼、鼻、耳、手等感官进行多元感受,写清楚景物的特点。
第三维“像什么”: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把景物的“美”写生动形象。
通过这样递进性的习作活动,不仅唤醒学生已有的语言储备,更推动学生重组、构建新语言,促进表达能力的提升。
3、记人——图文互转法
“图文互转法”就是根据例文内容和结构,创建和设计新支架,让学生在新支架上填写关键信
息,然后把所有信息串联起来,完成整篇习作。如三年级下册习作六“身边那些有特点的人”:在我们身边有不少有特点的人,如“魔方高手”“足球小将”“百科全书”“小博士”……看到上面词语,让你想到谁?为什么会想到他?本次习作,教材只是在选材和拟题方面提出一些方向,但在布局谋篇上欠缺具体的指引。比如“为什么会想到他?”这一问题,要求学生用具体事例写出该人物的特点。可是如何写事例?笔者设计了这样的指导环节:
第一步,创编范例。选取《俗世奇人》中的一个片段《刷子李》进行改动,形成范例文本,让学生阅读,认识人物的描写手法,知道如何通过具体的事例把人物性格、品质、特长写清楚。
第二步,创建支架。结合选择的例文,师生共同梳理出习作提纲或思维导图,并筛选最贴近主题的事例,完善新的支架内容。
第三步,还原表达。学生根据新支架上的信息组织语言文字,形成句或片断,并用连接语把各部分内容串联起来。
习作支架,为学生完成习作任务提供了各种支持与帮助,解决了习作过程中很多困难。在教学实践中,教师要充分挖掘和善用教材中的习作支架资源,推动学生习作活动的有效开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