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的小发现的作文
【篇一:生活中的小发现】
生活非常奇妙,到处存在奥秘,只要我们留心观察就可以发现。
一次,爸爸看我心情不太好,就拿来一盆水和一根小棒,逗我说:“来,爸爸给你变个小魔术。”爸爸把小棒交到我手里,让我检查小棒是否是直的,还让我仔细看看它有没有折过。我煞有介事地看了又看,又轻轻地摸了摸,肯定地说:“没什么问题。”于是,爸爸拿过小棒,把小棒插入了水中。咦,就在靠近水面的地方,小棒折出了一个钝角。我惊讶地抽出小棒,发现它还是直的,再插进去,又变折了。换了小棒连试好多次,也还是老样子。
我百思不得其解,求着爸爸告诉我到底是怎么回事。爸爸笑眯眯地说:“这是光的折射原理,当光从空气中传播到水里,在水的表面传播方向就会发生了变化。”
听了爸爸的话,我恍然大悟。原来,生活中也藏着科学知识。
【篇二:生活中的小发现】
在生活中,有许多奇妙的事情发生。然而,这些奇妙的事情都可以用科学原理来解释。
有一天,我正在客厅看电视,妈妈叫我把晒干的毛巾挂到洗手间的毛巾架上。由于还惦记着精彩的动画片,我随手把毛巾往脸盆边沿上一放便又去看电视了。
有趣的发现 过了一会儿,我想用毛巾洗一下脸,跑去一看,却发现刚才还干干的毛巾现在正躺在脸盆里“洗澡”了!真奇怪,我并没有将毛巾放入水里,它怎么自己“溜”进去了呢?我百思不得其解,于是向爸爸讨教。爸爸却反问我:“你是不是将毛巾的一小截放入水中了?”我点点头,但心想,这和毛巾湿透了有什么关系呢?爸爸接着说:“这就对了。毛巾有很多小孔和缝隙,水会顺着这些小孔和缝隙向上渗,像人爬杆一样,这种现象叫毛细现象。不信,你把一根细点的吸管插入水中,看看有什么发现。”
我半信半疑地来一根喝口服液的吸管,然后将它的一头插入水中。不久,我发现水面以上的细管里真的有了小水柱,并不断地往上升。于是,我又来一些粗细不同的细管插入水中,结果发现最细的管水中的水“爬”得最高。由此,我想到了医院抽血的时候,护士阿姨用的也是一根根细的管子,其实这也是利用的毛细现象。
其实在生活和学习中,有许多这样的奇妙现象,等待着我们去发现,去思考。
【篇三:生活中的小发现作文】
生活中有很多很多的新发现,然而,这些新发现都是一个个的小调皮鬼,不会让你轻而易举的就到它,这就需要磨练你的耐心了。
记得我们学第三课的时候,课文中出现了“圆晕”一词,我查了工具书还是一头雾水,便去请教老师,老师给我讲解后看我还是摸着脑门似懂非懂的样子,就说:“你回家后取一盆清水,用手指尖轻轻地点一下水面,记住轻轻地点一下就好,那水面上荡开的细小波纹就是所谓的‘圆晕’了”。
回到家我怀着好奇的心取来了一盆水,然后把手指伸向水里轻轻的沾了一下,可并不像老师说的那样,我连着试了好几次都没有成功,正当想打退堂鼓得时候忽然想起老师说的话,“一定要轻轻的点”,难道是我的方式不对,我怀着最后一丝希望,用食指的手指肚轻轻的在水面上点了一下,奇迹出现了,那小圆晕便一圈一圈的荡漾开去,我高兴的大声呼喊爸爸妈妈一起来欣赏我的杰作,他们还夸我用心呢!
通过这件事情,我悟出了一个道理,那就是:任何的新发现都离不开多次的尝试!
【篇四:生活中的小发现】
只要我们有一个善于发现的心,在我们生活中天天都能有小发现。
有一天,我正在津津有味地看着电视,妈妈走过来一下就把电视关了,说:“眼睛都近视了还看,不许看了!还是让我给你做个实验吧!”我原本嘟囔着嘴,心里一万个不开心,可以听到做试验,立刻精神百倍。
妈妈先拿出了在宜家商场买的一个黑玻璃制成的和一个白玻璃制成的蜡烛台还有两根蜡烛,把两根蜡烛分别插到烛台里,并且用打火机点燃,说:“等上两小时,你就会知道!”不知不觉,两个小时过去了,我跑到蜡烛台前一看,白玻璃的蜡烛台里的蜡烛没有任何变化,再一看黑的呢?哇!黑玻璃的蜡烛台里的蜡烛竟弯下了要,更奇怪的是―是朝着太阳方向的!这是为什么呢?经过仔细的调查和研究,我终于明白了其中的奥妙所在,那就听我娓娓道来吧!一件物体的明亮程度和颜,决定了他接受阳光热度的多少。
白玻璃制成的蜡烛台几乎反射了所有的光线,所以受热有限;而黑玻璃制成的蜡烛台却恰恰相反,他几乎吸收了所有的光线和相应的热量。玻璃不是很好的导热体,所以蜡烛台朝阳太阳一面首先吸热,一直到上面的蜡烛首先变软于是弯下腰来。
这就是在生活中的一个小小的发现。从这个小发现我明白了只有在认真学习科学,才能在试验中收获乐趣!
【篇五:生活中的发现】
最初走进这个小区,高大的楼房排列整齐,但远远望去,总会觉得缺少点什么,倒的确少一些什么呢?啊,原来缺少一些绿呀!当你走进这个小区,却会觉得有些单调,枯燥,缺少一些绿的气息。
可是现在不同了,我们小区里植满了大树,种满了鲜花,各种各样的鲜花争奇斗艳,彩斑斓,五颜六,一下子这个小区就变得生机勃勃了。
到了夏天,各种鲜花都盛开了,其中最为美丽的就是蝴蝶花了。蝴蝶花黄的花瓣,加上褐的斑点,风儿一吹,就像是一片蝴蝶在翩翩起舞,真是美不胜收啊!
在我们小区的中部有一个健身娱乐区,中间有个大大的圆盘,在中部的石砖道上,种着一些石榴树,夏天的时候,石榴笑破了肚皮,咧开了小嘴,我看到了就想顺手摘一个吃了。可是看到它那可爱的样子,却又不忍心摘下。作文
如今,你漫步在这个小区内,就像置身于五彩的花园当中。这一切说明了人们的生活品质提高了,在爱绿护绿的意识方面也有了巨大的改变和提高。
置身于这个清新而又多姿多彩的绿家园里,怎能不让我们心旷神怡呢!
【篇六:生活发现】
今天,我帮我心爱的螃蟹加水时,把一盆水往螃蟹盆里随意一倒,只见一下子浑浊了,那时因为螃蟹盆底部被我放了许多淤泥的原故。当我放好盆子再来到螃蟹盆边时,惊奇地发现了一件奇怪的事。
我看见泥中有一条明显的水流,在泥水中显得更加的.清晰。我想:这水流从哪儿冒出来的?莫非是螃蟹?可螃蟹呼吸应该是一呼一吸,而不是只呼不吸才对呀?我为了弄清楚这件事,拿着夹子去试探,果真是螃蟹在作怪。我越来越矛盾,决定采取行动,便用两个晒衣夹夹住螃蟹的“大钳子”,就开始研究起来。
我仔细观察螃蟹嘴部,看见螃蟹一直在吐泡泡,便随着泡泡,发现螃蟹嘴得来两边各有一个绿豆大的小孔,泡泡正是从里面冒出来的!螃蟹真的只出气不吸气?我更加奇怪:生物
基本法则就是要呼吸,不吸,它怎么获得氧气呢?我再次认真观察了螃蟹的嘴部,忽然发现稍稍偏下的地方又有两个更小的孔,我想:这应该就是螃蟹的进气孔。为了证明,我拿了一小片面巾放在螃蟹的那两个小孔上,真的吸住了。我终于弄清了!那就是螃蟹的进气孔!
由此,我得出一个结论:大自然中有很多事物是不能,以常规的思维去想的,螃蟹就是一个最好的例子。作文
【篇七:我发现了生活中的小窍门】
上周六,我一大清早起来,妈妈就不见了踪影只留下一张纸条:“你今天留下来打扫卫生,我出去办事,下午四点之前搞完。”唉――“天上的皇”又下达了一条死命令,我这个庶民胆敢违犯啊。我只好顺从了。
我吃完饭,就开始执行这条死命令。呀擦、扫呀扫、托呀托的工作很快就到了最后,只剩下一个皮沙发和衣柜了。平时看妈妈擦得那么亮,这回我也没有办法了。我走向厨房的时候一不小心把吃完的柠檬片碰到了沙发上,回来的时候,我惊诧看到柠檬片那里非常亮。我又用尝试的心态用柠檬片擦整个沙发,啊!这是怎么回事,整个沙发向新的一样。看这么
神奇我就去请教我的“小老师”――电脑去答案。结果是:柠檬片里的水份不但可以润一润我们的皮肤,还可以去除污点。我还查到了牙膏和蛋清也可以去污,于是我拿出了牙膏,挤在了柜面上,拿抹布擦了一遍,果然很干净呀!而且还在闪闪发亮。
就剩下柜子里面了,我照电脑的话,拿了一个鸡蛋,洁白无瑕。取出蛋清洒在了抹布上,再用抹布使劲地擦呀擦,啊!这柜子里面也是那么光泽。
在电脑里,我还了解到不少的知识呢:比如摔伤了只需把茶在伤口上滴上几滴,就是先麻醉;橘子皮还可以吸收臭氧,使空气清鲜……
发现,可以使我们开阔视野;发现,可以让我们了解更多知识;发现,也是一件幸福的事。
【篇八:生活中的小发现】
科学在我们身边无处不在,并且很容易发现,许许多多的科学家也是受到了发生在身边的科学启发,发明出许多对我们生活方便的东西,今天我在家里也有了这些有趣的发现,发现了经常发生的东西――静电。作文
现在天气冷了,冬爷爷赶走了秋姑娘,我们也随着穿起了厚厚的毛衣,这天晚上睡觉时,我脱毛衣时,“噼噼啪啪,噼噼啪啪噼噼啪啪”我一边脱一边发出这些奇怪的声音,我很好奇边用手摸了摸毛衣,“呀”!我大叫一声,原来,毛衣有的烫,而且手还有点麻,我觉得奇怪了,只是脱毛衣,竟然会发生这么多事情。
于是我满怀好奇的心去问爸爸,爸爸说这是静电,它是由摩擦而产生。我心想:是吗?我在试一试吧,于是我把毛衣穿回去,又把它脱了出来,果然,毛衣与里面的衣服产生摩擦,所以有发生了同样的事情。
我马上查了一下《原理百科全书》,我到了静电摩擦的原理,原来:物质都是由分子组成,分子是由原子组成,原子中有带负电的电子和带正电荷的质子组成。在正常状况下,一个原子的质子数与电子数量相同,正负平衡,所以对外表现出不带电的现象。但是电子环绕于原子核周围,一经外力即脱离轨道,离开原来的原子儿而侵入其他的原子B,A原子因缺少电子数而带有正电现象,称为阳离子、B原子因增加电子数而呈带负电现象,称为阴离子。造成不平衡电子分布的原因即是电子受外力而脱离轨道,这个外力包含各种能量(如动能、位能、热能、化学能……等)在日常生活中,任何两个不同材质的物体接触后再分离,即可产生静电。
我看了后,立即有用砂纸摩擦,“沙”的一声,手麻了一下,果然可以。接着我又用羽毛,纸,头发……哎!通过一段时间的这些小实验,我终于总结出一个结论:一切粗糙,和可导电的物品,都可产生静电。我仔细想了一下,果然没错。虽然这个发现也许在很早以前就有人发现过但,但自己亲身发现也是很有趣的。
其实科学的点点滴滴就在身边的每一件事情,从小事做起,去多发现生活中的科学,大家要像巴甫洛夫说的那段名言一样:观察,观察,再观察。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