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头儿子和小头爸爸,一对好朋友快乐父子俩……”伴随这熟悉的旋律,《大头儿子和小头爸爸》曾经成为一代人的记忆。而最近,“大头儿子”即将多了一位名叫“小饼干”的妹妹。2015年12月11日,“围裙妈妈”郑春华的新书《小饼干和围裙妈妈》由接力出版社出版发行,并有望在两年内搬上荧屏。而书中“小饼干”的原型则来源于郑春华的女儿缪挪。原来,得知妈妈为哥哥写了“大头儿子”后,“小饼干”闷闷不乐,一直跟哥哥争宠,嚷着要成为妈妈心里独一无二的“主角”。慢慢地,郑春华发现,女儿害怕的不是哥哥分享妈妈的爱,而是她还未长大,自己已然老去。这争宠争出来的故事,以酸味开始,却以甜味结束。
生活处处可入书,她是“大头儿子的妈妈”
郑春华,1959年出生于上海,父亲郑成义是一位工人作家。也许是受了父亲的熏陶,郑春华从小就爱读书,尤其喜欢阅读儿童文学,学生时代,她的诗歌就在报刊上公开发表过。
1979年,郑春华成了一名工厂托儿所的保育员(类似于现在的幼师)。天天跟孩子们打交道,她常被孩子们的童言童语逗笑,她觉得这些漫不经心的话,即使是世上最伟大的作家也未必能想到。细心的郑春华决定把孩子们身上有趣的事记录下来,并写成故事。1981年,郑春华被调入上海少年儿童出版社担任编辑。之后,她创作了儿童诗集《甜甜的托儿所》、《小豆芽芽》、《圆圆和圈圈》、中篇小说《紫罗兰幼儿园》、童话集《郑春华童话》等。
1987年,郑春华的儿子出生。有了孩子,郑春华的心思都围着孩子转,儿子会笑了,儿子会说话了,儿子走路了……为了留下孩子成长的回忆,她便把生活中有趣的事都写进了日记中。随着日记越记越多,郑春华有了写书的念头,而故事的主人公就是自己的儿子,她为之取名“大头儿子”。之所以叫“大头儿子”,是因为儿子小时候头比别的小朋友大一些,其他小朋友买的T恤可以直接从头上套进去,而郑春华的儿子却不行,因此只能买带扣子的T恤。而在上海的方言中,“大头儿子”是对小朋友的一种夸奖,头大往往意味着比较聪明伶俐。丈夫听后十分赞同,并且提议:“大头儿子的爸爸就叫“小头爸爸”吧!”郑春华欣然应允。“大头儿子”和“小头爸爸”就这样诞生了。
得知妈妈要写书,并且在写自己的故事,“大头儿子”高兴坏了,老跟在妈妈后面要给她帮忙,不过常常是帮倒忙。一天,郑春华从外面回来,刚进门就看见家里乱成了一团,玩具、衣服丢了一地。见妈妈生气了,“大头儿子”吓坏了,小心翼翼地跑过来,拽着妈妈的衣角说:“妈妈,我在帮你打扫卫生,你天天写书好累,我要成为一个乖宝宝,这样别人看了书才知道‘大头儿子’在家很听话。”郑春华听后又气又笑:“你知道心疼妈妈了,妈妈很开心,‘大头儿子’一直都是最棒的。”儿子听后,屁颠屁颠地跑出去,把家里插在盆里的香葱揪了一把下来,递到了郑春华面前:“妈妈,花,送给你。”说完,便跑去玩小汽车了。看着焉巴的香葱,郑春华哭笑不得。
这些家庭琐事最终在郑春华的笔下变成了大头儿子和小头爸爸之间400多个温馨生动、妙趣横生的亲情故事。《大头儿子和小头爸爸》的故事创作完成后,首先在期刊上连载,然后又推出了单行本。作品发表之后,很快得到了家长和小朋友的热烈欢迎。宽厚和蔼的“小头爸爸”马上成为了小朋友们梦想中的完美老爸,郑春华也因此得到了一个雅号:“大头儿子的妈妈”。1995年,中央电视台推出《大头儿子和小头爸爸》动画片版,郑春华亲自担任编剧。这部动画片很快风靡全国,深受孩子们的喜爱。如今20多年过去,“大头儿子”作品系列已经发行了两三百万册,创下了幼儿文学作品发行量的高峰,成为了中国幼儿文学的经典代
表作之一,而由原著改编的动画片也成为了很多80、90后的童年记忆。
有时候走在街上,有读者认出郑春华,会嚷着叫她“围裙妈妈”,郑春华总是笑着答应,因为对她来说,《大头儿子和小头爸爸》不仅是一本书,更是她真实生活的写照,也是她送给儿子的礼物。不过,这份礼物很快便引发了一场“争宠风波”。
古灵精怪小饼干,要和“大头儿子”争母爱
2003年1月27日,43岁的郑春华又生下了一个女儿。她为女儿取了一个可爱的名字:缪挪,同时取了一个俏皮的小名:小饼干。从小,小饼干就爱黏着妈妈,她和哥哥的年龄相差16岁,她不像一般的女生那样缠着哥哥,反而很排斥哥哥靠近妈妈。在小饼干的眼里,她最爱的是妈妈,而哥哥会分享妈妈对她的爱。郑春华反复地告诉女儿,妈妈是两个人的妈妈,哥哥也是妈妈的孩子,两个孩子要一样疼爱。然而小饼干听到这些总是会撅起小嘴巴,不高兴地说:“我最爱的是妈妈,所以妈妈最爱的也必须是我。”
五岁时,小饼干得知妈妈写了很多哥哥的故事,不乐意了,马上提出了一个要求:让妈
妈写一部以自己为原型的故事书。在小饼干的眼里,妈妈是因为爱哥哥所以才会为哥哥写故事,而妈妈没有为自己写故事,那就是爱哥哥胜过爱她。嫉妒的小饼干没有办法接受这个事实,每天缠着妈妈,让她写小饼干的故事,说是送给她的礼物。哭笑不得的郑春华只得答应下来,然而她却总不能写出让自己满意的作品,最后只好不了了之。
气鼓鼓的小饼干十分不满,在家里常常惹出一些啼笑皆非的事,来引起妈妈的注意。一次小饼干过生日,郑春华带着很多自己写的书,打算送给小饼干幼儿园里的同学们做礼物。小饼干却不由得担心起来,她生怕这些书没人要,妈妈会伤心,就悄悄拉住一个晚到的妈妈,小声说:“阿姨,我妈妈写的这些书都很好看的,你一定要拿啊。”那个妈妈愣了一下说:“当然,我和我们家的孩子都特别喜欢你妈妈写的书,我想多拿几本可以吗?”小饼干立刻开心地笑了起来,连连点头说:“可以的!可以的!”看着小大人的模样,郑春华心里暖暖的,儿子和女儿带给她的感觉不一样,而这种小棉袄般的感觉,让她有了再次写书的冲动。不过因为要照顾两个孩子,根本没时间创作,写书的事又耽搁了下来。
2013年,二年级的小饼干放暑假,郑春华和另外两位妈妈一起带着各自的女儿去美国参加夏令营。因为郑春华的英语水平不是很好,一路上,小饼干都在替妈妈担心。到了美国
之后,白天,小饼干和另外两个女孩要去学校,而家长则要和她们分开。在学校分手时,小饼干表情非常认真地反复叮嘱另外两位懂英语的妈妈:“两位阿姨,你们一定要带好我妈妈,我妈妈不懂英语,她一个人会走丢的。”另外两位妈妈摸摸小饼干的脑袋承诺:“好,阿姨一定帮你看住妈妈。”回去的路上,另外两位妈妈都有些羡慕地对郑春华说:“你的女儿真懂事。”郑春华听后,心里高兴坏了,为女儿写书的念头更加强烈了。动画片大头儿子小头爸爸
2014年,小饼干11岁时,电视上开始播出新版的《大头儿子和小头爸爸》动画片,“大头儿子”的热潮再一次刮了起来。看着电视上每天都播出《大头儿子和小头爸爸》,小饼干心里难受极了,她闷闷不乐地告诉妈妈:“妈妈,你看动画片里只有三个人,可是我们家有四个人呀,那么小饼干在哪呢?”看着女儿含泪的小脸,郑春华心疼不已,这些年,女儿带给她的快乐,数也数不清,或许孩子要的不只是一份礼物,而是一家四口的幸福感觉。如果《大头儿子和小头爸爸》是一本父子之间的作品,那么她想再写一本关于小饼干和妈妈之间的母女故事。
郑春华为新的故事命名为《小饼干和围裙妈妈》,曾经提笔难书的故事,现在写起来却分外轻松。有时候在电脑前敲击着键盘,将回忆融入到故事里,郑春华常常会写得落下泪来。
故事里的每一个字都像是女儿成长的脚印,一步步走过来,成长的路上充满亲情和爱。在女儿的脚印里,郑春华仿佛回了童年的自己,她像个孩子一样和故事里的主角小饼干一起欢笑,一起流泪。郑春华不仅仅是在以作家旁观的身份在编创故事,更是以妈妈的角真正用心在讲述故事。
用童心与孩子沟通,母女间的“秘密约定”
当郑春华把自己开始创作《小饼干和围裙妈妈》的消息告诉女儿时,小饼干开心极了,这是她多年以来的愿望,没想到妈妈终于要帮她实现了。妈妈写书时,小饼干一直在旁边为她鼓劲加油。女儿的鼓励让郑春华越来越有信心,她很顺利地就完成了第一阶段的创作。
在《小饼干和围裙妈妈》中,小饼干化身成爱漂亮、爱撒娇、爱洋娃娃、爱吃花边小饼干的小人精女主角“小饼干”,而郑春华则是爱卷发、爱干净、爱美食,爱戴花围裙的“围裙妈妈”。当年以儿子为原型创作《大头儿子和小头爸爸》时,儿子只有3岁,所以创作的过程他参与的并不多。而在写《小饼干和围裙妈妈》的时候,女儿小饼干已经12岁了,郑春华每写
完一个故事,女儿都要做第一个读者,有时她还会认真地提出修改意见,其中不乏一些奇思妙想的好创意,女儿的语言也让故事读起来更有童趣。每次写完一个故事,郑春华都会问女儿:“你觉得这个故事好玩吗?好听吗?能吸引你吗?”只有过了女儿那关,郑春华才算满意。
2015年10月,郑春华率先完成了《小饼干和围裙妈妈》系列的前两部,《没有鼻子的小人儿》和《小鸭子摇摆车和大公鸡摇摆车》。这两本书一共收入了20个故事,构成了20出家庭小喜剧。
看着妈妈除了照顾自己和哥哥还要写书,小饼干十分心疼,可又不知道能做些什么。一天,哥哥对她说:“妈妈昨天写书写到很晚,你没发现妈妈最近身体好像不太好,头发白了好几根。”小饼干听后记在了心里,妈妈生她时已经43岁,比别人家妈妈要老,她很害怕妈妈因为累坏了而离开自己。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