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春节的诗歌文章童谣对联与习俗
一、诗歌
1、田家元日
〔唐〕孟浩然
昨夜斗回北,今朝岁起东;
我年已强壮,无禄尚忧农.
桑野就耕父,荷锄随牧童;
田家占气候,共说此年丰.
2、《卖痴呆词》
〔唐〕范成大
除夕更阑人不睡,厌禳钝滞迫新岁;
小儿呼叫走长街,云有痴呆召人卖.
3、《除夜》
〔唐〕来鹄
事关休戚已成空,万里相思一夜中.
愁到晓鸡声绝后,又将憔悴见春风.
4、元日
〔宋〕王安石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5、除夜
〔南宋〕文天祥
乾坤空落落,岁月去堂堂;
末路惊风雨,穷边饱雪霜.
命随年欲尽,身与世俱忘;
无复屠苏梦,挑灯夜未央.
二、文章
春节,回家的路上
关于春节的短诗歌落叶归根
可是归乡的路究竟有多远
回家的路有多长
一首首游子吟
一曲曲思乡歌
是否就能够说的清楚对家的思念
不能,不能
什么语言都代替不了对家乡的思念
风餐露宿的等候
只为了回家能看到父母慈爱的微笑
一纸薄薄的车票
寄托了对家满满当当的思念
天寒地冻的风雪旅途
也盖不过家的温暖
百味归途
回家的路还有多远
黄牛的信誉
在一票难求下水涨船高
再贵,也要回家
再苦,也要回家
任何困难
也阻挡不了回家的脚步
黄牛的信誉
在一票难求下水涨船高
再贵,也要回家
再苦,也要回家
一节节拥挤不堪的车厢里
挤满的是游子思家的乡愁
再苦,也要回家
再累,也要回家
列车驶过一座座城市
那城市有多少扇窗子
就有多少的温情与感动
这个时候万家灯火
都在讲述一个个游子回家过年的故事
三、童谣
小孩儿小孩儿你别馋,过了腊八就是年;
腊八粥,喝几天,哩哩啦啦二十三;二十三,糖瓜粘;二十四,扫房子;
二十五,冻豆腐;二十六,去买肉;
二十七,宰公鸡;二十八,把面发;
二十九,蒸馒头;三十晚上熬一宿;
初一、初二满街走.
四、对联
龙留喜气喜盈门户蛇闹春光春满山川
喜炮闹元春千家接喜春风荣蛇岁万户迎春
爆竹声声龙吟随腊去欢歌阵阵蛇舞伴春来
龙去蛇来,星移物换莺飞燕舞,日暖风和
大地迎春柳伴梅香招蜂蝶文坛焕彩笔掀墨浪舞龙蛇
蛇岁纳千祥花开梅绽添秀春光迎百福鹊啭城乡报佳音
银蛇舞江城美千帆竞发辞旧岁黄鹤飞楚地阔万物峥嵘迎新春
五、宜昌春节习俗
〔一〕过小年
1、忙年
小年开始就要"忙年"了,为过大年做好准备.从腊月二十三起开始除秽打"堂尘",其实就是把家里打扫干净,掸掉所有房内的灰尘,洗晒衣服、被褥,清洗桌椅板凳、炊具;做甜酒、熬麻糖、打豆腐、炒米子;置办菜肴、果品、糕点.
2、赶老鼠
这天也是老鼠嫁女的日子,禁止洒扫,特别不准用剪刀,否则来年鼠害无穷."赶老鼠"是农民为祈祷减少鼠害的活动,天刚麻麻亮,大人们就会怂恿家中的小孩们快快起床,赤膊条条,小孩一只脚穿上草鞋,另一只脚系上鞋带把鞋拖着,左手拿着簸箕,右手拿着木锤或木棍,然后到房间每一个角落,边敲打簸箕口里边念道:"簸箕刮两刮,草鞋拖两拖,老鼠子下儿十二窝,窝窝梭〔流产〕.""二十四,拍簸箕,老鼠子下儿不成器……"这是人们对老鼠的诅咒,实现粮仓无损的愿望.
3、祭灶神
旧时,差不多家家灶间都设有"灶王爷"神位.传说他是玉皇大帝封的"九天东厨司命灶王府君",负责管理各家的灶火,被作为一家的保护神而受到崇拜.有的神像只画灶王爷一人,有的则有男女两人,女神被称为"灶王奶奶".通常和蔼可亲,都是模仿人间夫妇的形象.
宜昌大部分地区农历腊月二十四是小年.小年的主要习俗是"祭灶神",都是由家庭妇女操办.把写有"上天言好事,下界保平安"之类的小红对联贴在灶门两边.在锅里、水缸里、盆里分别点上蜡烛.一切准备停当,各家妇女们分别梳头抹粉,一番打扮后,便在灶前摆上供品,焚香烧纸,洒上白酒,然后跪拜磕头施礼,让灶神"一醉方休",这样上天后尽说人间好话.此日正逢经期的妇女禁忌祭灶神,否则会冲撞灶神.据说这一天,灶王爷都要上天向玉皇大帝报告这一家人的善恶,让玉皇大帝赏罚.祭灶时,还要把关东糖用火融化,涂在灶王爷的嘴上,这样他就不能在玉帝面前说坏话,这些灶糖小孩子们特别喜欢吃.
〔二〕忐忑的团年饭
旧时在宜昌,过小年时,在外人员都回家小聚,家有佣人的,主雇
共聚一堂.东家叫账房先生、长工、短工举杯喝酒吃肉,相互客套一番.酒足饭饱之后,东家叫账房先生取来账本,给打工人员发放当年薪酬,发放单右侧为领款人##、金额,左下侧写有来年共同发财,受雇人则心中高兴不已,因为来年又有钱可挣.若左下侧写有来年另路发财的字样,受雇人犹如一股凉风从头吹到脚,愁来年无事可做.所以,长工、短工这顿团年饭是既好吃又不好吃.
〔三〕除夕
1、团年和吉祥菜
大年三十,全家围一大桌欢聚一堂.旧时,宜昌人和大多数地方一样,吃团年饭前,要祭拜天地君亲师.团年饭自然是一年中难得的丰盛晚宴,桌面上可谓荤素俱全,凉热兼备,熏鱼、腊肉等地方特菜是不论贫富人家都少不了的荤菜.桌面上少不了几种图吉利的菜,比如下汤菜的多是"三丸子",即肉丸子或鱼丸子、藕丸子和豆腐丸子,呼其为"元宝";黄花菜配笋丝烹饪,谓之"金银丝";将笋子烩以肉丝,谓之"节节高";将腊鱼蒸熟撕片,谓之"富贵有余".不知现在大家家中的团年饭有哪些吉祥菜呢?
2、年宝和春联
现在已很少见到"年宝","年宝"是宜昌特有的吉祥物,用大红纸包裹几束青翠的柏树枝悬于堂屋正中处,以表示新年吉庆、百事顺遂.春联倒是四处有售,在解放前,宜昌城里写春联的多半是学高才博的老先生,但大都是家境不甚宽裕的斯文人,靠此聊补家用的.
3、关财门和金块财
除夕之夜正值冬末春初,天黑得早,各家各户大门外,门神、春联早已贴好,两盏大红灯笼和用剪花红纸包裹的几束柏枝,就是"年宝",高高悬挂.将大门两扇骑缝贴上"开门大发"的红纸贴,依门靠上一块用
红纸绕缠的柴棍称其为"金块财",然后轻轻拉拢门.这项仪式叫做"关财门".
4、守岁还是挖窖
"守岁",守岁守岁,一夜不睡,旧时,堂屋正中一盆木炭火,火越旺越好,象征来年的日子更火红.农家的火笼要放一个粗大的树兜做"火柱",也有叫"火主"、"火猪"的,从大年三十烧到正月十五,彻底不熄,预示来年的兴旺,留未烬柴头,送至菜园,园中蔬菜就不生虫子了.
小孩子"守岁"坚持不住,则多被长辈喊去"挖窖".吉祥语"挖窖"便是睡觉,和衣而卧或睡得时间短叫"挖银窖",蒙头大睡或睡得时间长叫"挖金窖".
旧时宜昌城,除夕夜的户外十分热闹,击鼓鸣锣曰闹年.这一夜大街小巷灯火通明.卖发糕的小贩"发糕、发糕,越发越高"的叫声此起彼伏,通宵不断.购糕者接连不断,构成宜昌城独有风景.
5、三十送灯
年三十晚上,宜昌许多县市区都有给亡人送灯的习俗.吃过年夜饭,一大帮子子孙孙呼啦啦地带着鞭炮、纸钱、蜡烛去上坟.早年送灯用的是油灯,怕被风吹灭了,所以要用皮纸糊成灯笼.送灯人在天快黑时把灯送到坟头,边点亮油灯,边喃喃而语:某某大人,今儿是大年三十,孩儿们给您送灯来了,请您保佑我们百事顺遂.点亮油灯后,静观几分钟,见一切正常,送灯人就会踏着夜回家去守岁.讲究的人家初
一早上还会把油灯取回来,晚上再送去,如是三天才告结束.现今人们送灯不再送油灯,一般送蜡烛.时间一般都是中午一家人吃过团年饭后,就去送灯.
祭祖让新年更是充满了希望,这样一个流传了千百年的仪式,在活着的人们心里是一种寄托,一种希望,一种满足,一种安慰.只有在这个时候,坟茔才不会是一个伤心的地方.
6、赶毛狗子
除送灯外,在宜昌有的地方三十晚上还有"赶毛狗子"风俗."毛狗子"学名狐狸.年三十晚上家家户户打开大门,灯火通明,男女老少齐声大喊:"毛狗子shuo吙!shuo吙!""shuo"有音无字,其意为.据说,年三十晚上赶走了"毛狗子",就赶走了霉运,第二年就会百事顺心.赶毛狗子时,有的人还会把家里的铜脸盆拿出来敲打,叮叮当当,响个不停,以此吓跑"毛狗子".
〔四〕三天年
1、出天行
大年初一是新的一年开始.凌晨,人们换上了新衣裳,打开大门,让那块靠在门上的"金块财"倒向门内来.向神位祭拜以后,再放一挂长鞭表示"开门进财、新年迈进门".此时屋外似亮非亮,家人们在鞭炮声中走到户外,观天看星,称其为"出天星"或为"出天行".回到屋里晚辈向长辈拜年,接着"出行",说是"出行大
吉".在五峰渔洋关,正月初一,清晨出门,都必须带柴进屋,喻为开门大吉,招财进宝.给人家拜年时,进门要喊"送恭贺啊——拜年哪",也需把柴带进门.
吉日良辰,当家人出行也有讲究,先要查看当年的皇历本,何方大吉大利,便向此方而行,最终到庙宇去敬神拜佛.宜昌城里人多数去大南门关帝楼,踏石阶登楼称为"步步高升",向关公像敬香烧纸叩拜.
2、拜年作揖贺乡亲
初一到初三,人们满面喜,笑逐颜开,到处都是"拜年"声.宜昌有"初一拜父母,初二拜丈母"之说.在家下辈给上辈拜年,出门亲戚朋友、左邻右舍互相拜年.随去拜年小孩可得到"打发钱".这三天内妇女要守在屋里,招待上门拜年的客人.用麻叶、米花和红枣制成的一种甜茶,名叫"元宝茶",麻叶黄谓之"散金",米花白谓之"碎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