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天门山》教学设计
———邓勤
教学目标
1. 熟读古诗,了解大意,能够背诵。
3. 体会近体诗吟诵中的平长仄短、平低仄高的规则。
4. 了解“孤帆”的意象。
教学重点:
1. 体会近体诗吟诵中的平长仄短、平低仄高的规则。
2. 通过听吟诵和品吟诵,感受《望天门山》中的诗意画面,体会作者的情志。
教学难点:
通过听吟诵和品吟诵,感受《望天门山》中的诗意画面,体会作者的情志。
教学准备: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 “山”字飞花令游戏(板书:山)
2.同学们,从刚才的诗词游戏中,我感受到了我们中国的山山水水在诗人的笔下或高耸,或绵延、或伟岸如丈夫,或娇柔若少女。山在曹操的笔下那是水何澹澹、山岛耸立;在王维的诗中那是空山新雨后,
天气晚来秋;在杜甫的笔下是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而李白眼中的天门山又是怎样的?(板书:天门),今天就让我们随着李白去(板书:望)
3.请跟我一起读题目:望天门山
二、感知平仄、了解大壹
1.我们课前已经请同学们预习过这首诗了,谁来说说这首诗的平仄?(检查学生标平仄的情况,适当点
拨,特别是入声字)
2. 请同学们按照平长仄短的规律自己读2遍,读出平仄变化。
什么是近体诗3. 检查朗读
(1)“天门中断楚江开”门、江、开二字要读长一些,断字要短。
①我们来看“断”,这是它的甲骨文:表示用斧子砍断丝线。
②通过朗读,你能感受到这句带给我们什么样的一幅画面吗?(2)“碧水东流至此回”:“东流”拖长给你怎样的画面?至此二字读短之后有一种什么样的感觉?(东流:奔腾不息;至此:突然转折之感)
①展示图片:长江从青藏高原发源,一路奔流向东,行至安徽芜湖一点突然一转,由原来的由西向东改变为由南向北。
(3)“两岸青山相对出”:青山二字拖长,你能感受到什么?(青山:两座大山相对而立);“出”字入声字,读得极短,给你什么感觉?(挺拔、动态、巨大)读一读?(板书:青山)
(4)“孤帆一片日边来”:“一片”二字给你什么感觉?(渺小、特别小)。“日边”是怎样的一种景象?(可以展示示意图)(板书:孤帆)
“孤帆”的意象:“帆”,游子,“孤帆”孤独的游子
3. 再诵读一遍。
4. 聆听吟诵,感受诗意之美。
三、体会诗意,感受情志
1. 同学们,听完了这吟诵你感受到了什么?据我知24岁的李白是从四川老家一路顺江而下,准备游历天下,成就一番事业。看到天门山仿佛被大斧砍断一般,长江从中流淌而过,伴着夕阳,面对如此雄奇的景观,如果你是李白,你想说点什么?请写一两句话吧。
2. 学生展示,感受李白情绪
3. 展示李白心声:大唐,我李白来也!
4. 加深体会,感悟诗意
(1)面对开元盛世,长安城万国来朝,农田中稻粱肥美,百姓富足安康,我要说——
(2)面对着边塞烽烟,疆土被蛮夷肆扰,万里长征人未还,百姓思念亲人,我要说——
(3)面对着锦绣中华,大好河山,无论是江南的细雨,还是塞北的风雪,都是别样天地,我要说——
5. 了解作者,感受情志
四、拓展:李白出川的诗串在一起,集中体会深情
《峨眉山月歌》《渡荆门送别》《望庐山瀑布》
板书:望天门山
天门断楚江
青山碧水
日边孤帆状物抒怀,感悟天道
发布评论